美國對華綏靖主義史話

編者按:

金鐘先生的《美國對華綏靖主義史話》,回顧了一段令人感歎唏噓的歷史。雖然文中提到中華民國的文字並不多,但我們把它列為民國史料的珍貴文獻。因為,美國歷屆政府對中共的綏靖主義政策源遠流長,“可謂其來有自,非一日之寒。從帶著幾分天真開始,變為只講功利不顧道義。尼克森的投機變節是為高潮。”在中國當代歷史的幾乎所有的關鍵時刻,美國政府客觀上幫助了中共的壯大,或幫助中共度過難關,從而影響了世界格局,使得中共如今成了自由世界的最大威脅。同時卻對中華民國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使其幾近覆滅。

在決定中國向何處去的危急年代,美國對華戰略的“思路與資料,多來自親共外交官‘中國通’。所謂‘三個約翰’戴維斯、謝偉思、范宣德”他們“預言中國內戰共產黨必勝”。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馬歇爾對蔣介石成見太深,認為國府不可救藥,而相信中共是一個農民改革者,可寄予希望。因此,馬歇爾1947年初打道回美,杜魯門馬上就對國府斷援,長達一年。”而那個時候“蘇聯卻日夜不停地將二戰末期美國大量軍需品(麥帥經手運輸海參崴)提供給中共部隊。最後蔣軍敗退台灣。”

麥克阿瑟元帥對共黨,尤其是對中共認識得最為透徹,他說:“美國違反承諾,不再援蔣的軍隊,實是犯了史上罕有的大錯。美國在亞洲的百年經營毀於一旦,還背上『紙老虎』的罵名,成為世界的笑柄。在未來幾百年,美國這一失誤對自由世界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將逐漸顯露出來。”麥帥的預言已經被證實。川普政府曾發表對中國的報告,罕見地承認犯了戰略錯誤:幾十年來,美國希望通過貿易、科技交流、外交影響,加入世貿、刺激開放,使中國改變‘1949年以來殘暴的共產黨威權統治’,‘但預想沒有發生。美方大大低估北京當局對自由國家的敵對程度……’。 當年麥帥在美國政界受到排斥,甚至被貶黜。即便在如今的美國政界,像麥帥、蓬佩奧這樣看清中共本質的人士依然是鳳毛麟角,主流還是無視中共對自由世界的敵視和威脅,繼續把中共看成競爭者而不是敵人。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重建中華民國是終結中共暴政的最響亮號角,也是中共終結後平穩過度的最佳選項。理應得到自由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的鼎力支持。但如果美國政界主流沒有走出對中共綏靖的誤區。這樣的支持就無從談起。

因此,決心重建中華民國的人們,應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千百萬唾棄中共邪惡統治的民眾,喚起民眾、組織民眾。

當然,我們希望這篇文字能廣泛傳播,更希望美國政界人士能看到這篇文章,並能夠反思,進而以新的視角看待中共與中華民國百年爭鬥的本質。那將是中華民國之幸!自由世界之幸!全人類之幸!

美國對華綏靖主義史話

◎金鐘

按:本文主要回顧二戰開羅會議至1970年代中共與美國建交期間,中美關係一系列具反省價值的事件與人物。以回應當今抗共的時代挑戰。

中國病毒肆虐美國造成恐怖襲擊般的災難。5月20日,川普政府發表對中國的報告,罕見地承認犯了戰略錯誤:幾十年來,美國希望通過貿易、科技交流、外交影響,加入世貿、刺激開放,使中國改變「1949年以來殘暴的共產黨威權統治」,「但預想沒有發生。美方大大低估北京當局對自由國家的敵對程度……」這是美國敲響警鐘喚醒世人,包括中國人,因為他們也不知情。

誤判中共,就像伊索寓言中,那農夫同情一條被凍僵的蛇,待牠從懷抱中活過來,放出毒汁咬死了農夫。現在,農夫命大沒有死,他要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羅斯福充當全球民主兵工廠 開羅會議有秘聞

美國對中共的誤判,不自1949年始,至少要追溯到二戰期間。有不少美國人士包括高層人物,直接介入中國問題。先說說羅斯福(F.Roosevelt 1882-1945)這位二戰中家喻戶曉的美國總統,其人生傳奇無比:不到40歲已癱瘓坐輪椅,卻連續競選州長、總統成功,而且總統一做四屆。帶領美國走出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投入二戰,足足五年,使美國成為戰勝法西斯的堅強堡壘,鞠躬盡瘁而病逝。紐約時報當年悼文說:一百年後,人們也會跪下感謝上帝,賜予我們羅斯福總統,他帶領我們度過難關。羅斯福不失為二十世紀雄才大略的人物。

羅斯福1933年首任總統,經濟困厄之烈於今不可想像,被史達林(斯大林)稱為「資本主義總危機」將臨。二戰中以極大魄力將國人的「孤立主義」傳統,轉變為國際主義戰略,制定援助同盟國的「租借法案」(以500億美元軍需物資運送英國、中國和蘇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羅斯福已宣稱美國是「民主國家的兵工廠」,發表「四大自由 」演講。調兵遣將,主持開羅、德黑蘭、雅爾達三次巨頭會議,協調盟軍戰略合作及戰後重建。

羅斯福幼學即對神奇的中國有興趣,雖然他至死沒有到過中國,但給予中國巨大援助,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殆無二人。中國自從1937年遭到日本侵犯,開始八年抗戰後,國運日蹇,原本工商基礎薄弱,加上內憂外患,徒有地大物博之名。1943年11月之開羅會議成為一個轉折點。其時,斯大林格勒戰役大敗納粹,歐戰

轉向反攻,勝利在望,大國頻頻協商最後作戰與戰後大國和平體制。由美英蘇擴大為美英蘇中法五大國。開始英蘇二國極不願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羅斯福力排眾議,表示中國現弱,但其拖住日本軍力及可利於轟炸日本,戰略地位不可低估。以後東亞只有中國可以代替日本。他以美國全球戰略之想,西太平洋和亞洲有一個親美的民主大國,當然是上選之策。因此,羅斯福親自邀請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

美國總統羅斯福(1882-1945)是二戰聲望最高、貢獻最大的國家領袖。以病殘之軀,不辭勞苦,高瞻遠矚,鞠躬盡瘁。他不奉行「國家利益高於意識形態」的信條,而以世界和平,終止政府權力間的殺戮為神聖目標。他力主中國應有大國地位。

他對兒子艾利奧說過一段話──日本野心很大,軍力兇狂。假如中國因孤立而屈服,不堪設想。「日本將有可能抽出150萬軍隊,再武裝500萬中國人,組成黃種大軍,獅子一般撲向澳洲、撲向印度,佔領埃及,然後和德國在中東會師。那時美國還能做什麼?」──在開羅,羅斯福曾宴請蔣和宋美齡(翻譯),也和蔣單獨長談過。雙方對結束亞洲帝國殖民制度包括東南亞和朝鮮的獨立,觀點一致;蔣盼請史達林尊重中國東北之主權。羅斯福也談及中國內部組織聯合政府問題,希望蔣與共產黨談判,說國共合作後,他要「請蔣介石毛澤東來白宮喝咖啡」。

值得附筆的是,美方出席開羅會議的,有兩位當時的貶蔣人物:史迪威戴維斯。他們都向羅斯福面呈自己的「備忘錄」,其中不乏對蔣與國民黨的貪污無能之類的負面材料。史是蔣的參謀長,掌管美國的軍援,很瞧不起國軍,一年撥款不到租借法案的1%。和中共的聯絡肆無忌憚,蔣一再要求換人。戴維斯是美國大使館的二秘。會後,竟和周恩來會談「戰後合作」,進而瞞著大使赫爾利幫毛周赴美見羅斯福,還有在山東搞中美抗日軍事合作……倖被赫爾利發現,報告白宮制止。史戴二人後面再敘。

馬歇爾享譽東西方,敗於使華調停內戰】

   在二戰的美軍統帥部,有兩位五星上將馬歇爾和麥克阿瑟。是盟軍歐洲、亞洲兩大戰場的最高指揮官,在全球享有赫赫威名。正是這二位名將,與中國二十世紀命脈發生密切關係。

   馬歇爾因1946年來華調停內戰,而廣為人知。其實,他在二戰中西方的影響力遠大於中國。美國軍事體制中陸軍部長位高,但是文職;總參謀長是武職,掌實際軍權,歷來「陸軍總長」職位倍受關注。馬歇爾1939年9月~1945年11月出任此職(人稱馬帥),貫穿二戰始終。美國和平日久,軍力不彰,馬帥承總統意,戳力擴軍備戰以應大戰局勢。選才練兵,爭取國會撥款。衝破孤立派反戰勢力,經過三年重鼓,將常備軍90萬擴充到540萬人。

二戰有西歐、蘇德、北非、太平洋、東南亞、緬甸印度、中國幾個大戰場,美國以豐富的戰爭資源,成為唯一跨歐亞兩大戰場長期作戰的國家。馬帥制定「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支配美軍美援。先搶救被德軍鐵蹄踐踏的歐陸和蘇俄,難免疏緩麥克阿瑟主打的亞太戰場。督促英國開闢「第二戰場」,邱吉爾忌畏納粹鋒芒而拖延。馬帥折衝運籌形成權威。例如誰先佔領柏林?擺平英美軍,易北河止步,讓位給擊敗德軍主力的蘇軍,以利大局。投擲原子彈的地點廣島長崎也由他和陸軍部長一道選定……

這位被邱吉爾稱為「二戰勝利組織者」的馬歇爾將軍,卻在中國遭到一生最大的挫敗。他被杜魯門以特使派往中國調停內戰,華府中人並不看好。但他極為自信,總統視其聲望經驗,出使中國應是「馬到成功」。殊不知國共關係和中國官場深不可測,最後還是刀光血影,調解無效。馬帥不甘有辱使命,逾期數月才回國。馬歇爾使華鎩羽而歸,是美國十九世紀以來對華政策的一大失敗。

馬帥(1947年初離職回國的聲明)對這次失敗的解釋是:「國共雙方彼此徹底的懷疑。」共產黨認定國民黨無論如何都要消滅共產黨,因此不相信國民黨的任何主張,例如46年政協決議。他認為問題在於國民黨「為一股反動勢力所支配」,解決的辦法,「是要讓政府裡的自由派獲得領導權」。可見,馬歇爾奔波一年,周旋於國共要人之間,結果還在問罪國民黨。他知道中共和歐美共產黨不同「有幾百萬黨員和百萬以上的軍隊」,但沒有看到問題癥結正在於中共有槍有人,有志於內戰,不在乎什麼聯合政府。

親共中國通活躍於大陸與美國務院】

在馬歇爾赴華前,中美關係已有坎坷。美國為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派遣一名參謀長史迪威,蔣和他關係,面和心不和,波折頻生。史迪威(J.Stilwell1883-1946)係馬歇爾友僚,西點出身,4級上將、任中緬印戰區總指揮。此人個性強而自負,中文好到自寫日記。不滿蔣部貪污無能,而偏向中共力壯有為。見英軍慘敗印度洋,大陸也為日軍席捲如潮,史迪威野心勃發,欲控制中國大權,並欲聯合共軍及美軍在山東建立排蔣滬寧共黨政府。羅斯福堪憂中國政局,派赫爾利來華查明反蔣實況。蔣亦聞史親共行為,1944年10月史迪威終被撤職,由魏德邁將軍續任。維護國民黨主體地位的赫爾利任大使,接手重慶談判。

●美國戰後三巨頭:中杜魯門總統、右國務卿(陸軍部長)馬歇爾、左國務卿艾奇遜。他們對於中國內戰、朝鮮戰爭有莫大的影響力。都是棄蔣派人物。

魏德邁(A.wedemeyer1897-1989)西點軍校出身,曾習漢語。1941年提出二戰反德國基本戰略。對國共兩黨有較深了解。司徒雷登1949年8月卸職後,內定魏任駐華大使,竟因中共反對而作罷。馬帥來華,魏曾詳細介紹中國局勢,預言使命很難成功。指國共是極不相容的敵對力量,根本不能合作。魏德邁1947年夏奉杜魯門諭,曾對中國各地作過深入調查,寫成一篇難得的國情報告。他認為蔣正直無私,是一個鬆散國家的合理領袖,不是獨裁者。他也坦告於蔣:你們已不能用武力打敗中共,惟有改革政治經濟才得成功,但在中共叛亂下做不到。他說法國六個星期就投降,中國抗戰苦撐七年,令人敬佩,美國應該援助中國政府。他對東北問題,主張中美英蘇四國暫時託管……結果他的報告不被接受,因為「馬歇爾對蔣介石成見太深」,認為國府不可救藥,而相信中共是一個「農民改革者」,可寄予希望。因此,馬歇爾1947年初打道回美,杜魯門馬上就對國府斷援,長達一年。

魏德邁不敵馬帥白宮權勢,眼看大陸變色。此時國務院已充斥關注中國問題者。艾奇遜1949年初接國務卿,發表《白皮書》,思路與資料,多來自親共外交官「中國通」。所謂「三個約翰」戴維斯、謝偉思、范宣德、炙手可熱(姓名皆有John)。尤其戴謝二人,生卒若同年(1908),均出生美國傳教士之家,一口地道漢語。然後回美國修讀大學,進入國務院成為外交官,派駐中國。他們年輕敏感,接觸國共高層和社會人士,以西方學識、浪漫主義對比國共問題,尤其戴維斯(史迪威政治顧問)寫了大量報告文字,有情報有分析佐證,直達上聽,預言中國內戰共產黨必勝,對國務院「助共棄蔣」對華政策產生有力影響。

他們要求組「美軍觀察組」駐延安。蔣堅予拒絕。鬧到開羅會議,勉予獲准。近三年上百人赴延安,給中共大量宣傳洗腦機會。謝偉思首途延安,住三個多月,和毛交談數十次。毛視為「外交統戰的開始」,竟繞開大使,密謀赴美會見羅斯福,和國府分庭抗禮,又要求在延安設領事館,甚至秘商美軍傘兵師2.5萬人登陸山東與中共軍事合作……蔣聞訊大怒,向美方強烈抗議。

戴維斯、謝偉思回國後都受到國安忠誠委員會審查。麥卡錫—胡佛(FBI)指國務院有「八十個共產黨間諜」,三約翰是禍首。戴謝遂被趕出國務院,出國謀生。二人都有出版自傳、回憶錄。文革後期謝偉思四次重返大陸,周恩來曾接見。後為中共外交多所辯護。1999年二人先後逝世,結束二十世紀中國通一段傳奇。

【中共是「人造奶油」:農村改革說 惑眾取寵】

韓戰1950年爆發,杜魯門1952年落選,美國棄蔣外交才告停。在「誰丟了中國」大辯論中,美國駐華大使館、國務卿馬歇爾以至總統杜魯門決策都受到抨擊指責。美國二戰兩位名將馬歇爾和麥克阿瑟都先後深度陷入中國問題的漩渦,但代表性和影響力大異其趣。

1945年12月馬歇爾出使中國前,借道東京,和盟軍佔領日本的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美國大使館同住幾天。麥帥在回憶錄中寫道,幾年不見,發現馬歇爾蒼老了許多,過去的敏銳與活力不復再見。他不明白國務院為何要贊許中共是「農民改革者」而不是極權的共產黨?為何不協助蔣介石奪取明明可得的勝利,而要張羅停戰和談,搞聯合政府?……

茲事體大,雖事過景遷,值得回顧──為什麼當年從美國到中國、從知識分子到高層,有那麼多人對共產黨毫無警覺,甚至一廂情願投入?一個涉及廣泛的問題是:很多人認同中共的本質只是一個「農民改革黨」。戴維斯給國務院的報告曾反復強調,中共政策溫和,不主張迅猛的革命,不是蘇聯意義上的共產黨,不是「馬克思教會中新的耶路撒冷」,他們是有號召力的農民民族主義者。

曾任燕京大學校長、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1876-1962)也寫道:中共把自己描述成誠實清廉、進行「農業改革」的、獨立於莫斯科的政黨。又把國民黨描述成徹底的腐敗無能,就為中國人輕易的拋棄國民政府,接受共黨政權鋪平道路。也促使很多外國外交官、商人和傳教士都相信新政權會比國民政府好。

中共以「農民改革者」之偽說,「借殼上市」騙得農民的支持和部分西方人的同情而贏得內戰。此中共本質之說屬實,來自史達林(斯大林)對美國大使哈里曼的訪談:中共是一個米淇淋式的共產黨(也譯「人造奶油式」的共產黨)。經西方傳媒廣泛報導,給公眾一個信息:世界共黨至威領袖稱中共只是一個假共產黨。延安也未就此闢謠。因有利於改善共黨的暴戾形象。其實,此說含有內外雙刃效應──對外無疑有利,對內則是負面的。中共從來不提這回事,因為有離經叛道之嫌。這是共黨十分忌諱的事。當年南斯拉夫就因為有背離教條之事,被史達林開除共產黨集團,兩國關係緊張。但是,中蘇之間此事何以未惡化?盛傳史達林曾懷疑毛是另一個鐵托,這是毛決心派兵入朝的原因之一:堅決反美,以釋史達林之疑。

   ●五星上將麥克阿瑟(1880-1964)二戰西太平洋戰區最高統帥,為捍衛東亞自由重建日本居功至偉,因韓戰抗共的強硬戰略不容於白宮,被解除軍職。

史達林也許未曾想到,他一句未必刻意的話,竟為中共吸引無數支持者、同情者。另一方面,毛也有心計,不張揚,為我所用(亦中共慣技)。說回頭,史達林此話未必無心。史達林與共產國際一直對中共的階級屬性(農民黨。中共八大公佈黨員成分農民69%,工人僅14%)有所顧忌。因為共黨宗旨標榜工人階級政黨,農民是須改造的同盟軍(歐洲不少共黨名為工人黨)。這是共黨的天經地義,中國又是小農經濟,共產國際中低人一等。故此,八大後再不公佈黨的成分。實際上,這確是中共的本質問題,尤其毛澤東無法無天、嗜殺成性,都是「山大王」所為。

【麥帥統率韓國和台灣防務,預見共黨將赤化遠東】

二戰後,國際紅潮喧囂,中共坐大,還是有不少人洞悉其奸,絕不上當。領軍韓戰的麥克阿瑟是掛帥人物。他對馬帥孜孜於國共談判,抱著嘲諷的態度(張治中回憶錄也爆料:馬歇爾下車伊始,提出的整軍方案竟是國共2:1,空軍海軍中共佔1/3。蔣看到大為吃驚。後改為5:1。海空軍不提)──麥帥一再指稱白宮不了解中國。

馬歇爾在中國斡旋前後一年,對蔣很不滿,回國後不再給蔣提供軍事補給,蘇聯卻日夜不停地將二戰末期美國大量軍需品(麥帥經手運輸海參崴)提供給中共部隊。最後蔣軍敗退台灣。麥帥看在眼裡,頗為不平。他寫道:

「美國違反承諾,不再援蔣的軍隊,實是犯了史上罕有的大錯。美國在亞洲的百年經營毀於一旦,還背上『紙老虎』的罵名,成為世界的笑柄。在未來幾百年,美國這一失誤對自由世界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將逐漸顯露出來。」

麥帥1964年的這段話,被其後的經歷證實,他對美國高層綏靖政策(姑息養奸)的批評明智而有遠見,也反映他和當時流行的失敗主義的根本對立。麥帥竭力讓華府高層意識到共產主義在遠東的威脅日益增長,他坐鎮東京,不斷將北朝鮮欲侵犯南韓的情報呈交國務院,但華府沉醉在戰後傲慢中。1950年6月韓戰終於爆發,蘇式裝備的20萬北朝鮮大軍向南韓長驅直入,佔漢城而逼釜山,朝鮮半島赤化在即。杜魯門總統決定介入,命令統率遠東防務的麥帥動用海空軍支援南韓。同時強調防止台灣和大陸相互攻擊,第七艦隊交麥帥指揮,戰啟第二天便駐防台灣。白宮也同意投入陸軍並組成聯合國軍,駐日美軍編成兩集團軍(8、10)開往韓國,七月初,麥帥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開始和中國結下兵戎之緣。也是美國對中共姑息誤判轉化為武裝對抗,進入一個全面反共的時期。

麥克阿瑟是美國軍事體系養成的傑出戰將。曾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和最年輕的校長,一戰中初露鋒芒,30年代已任陸軍參謀總長。守衛菲律賓(美屬),任菲陸軍元帥。珍珠港被襲翌日,日軍以海空優勢兩棲作戰突佔菲國,麥帥部隊措手不及,受重創而退守澳大利亞。日軍則趾高氣揚,一個月佔領馬來亞,再劍指緬甸,3月先後佔領仰光、曼德勒。麥帥重振三軍指揮反攻,展開新幾內亞之戰、婆羅洲戰役、光復馬尼拉之戰,再以「蛙跳戰役」,歷三年苦戰,殲滅日軍45萬兵力,結束西南太平洋戰爭。這場綿延數千海哩的抗日大戰,麥帥贏得二戰英名(20世紀罕有如此規模立體實戰經驗的將領。僅如沖繩一役,美軍獲勝的代價是,傷亡五萬將士、艦艇損傷404艘、戰機被毀800餘架)。

麥帥的指揮風格總是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把握第一手戰情。更具獨立戰略思維,尊重戰爭倫理,有必勝的意志,也愛惜士兵的生命。指揮韓戰,不到一年,卻是他畢生征戰最險惡的一次。對付共黨的大兵團作戰,軍力懸殊,麥帥深悉美軍的殺手鐧是海空優勢,切斷敵方後勤補給線。這是「仁川戰役」的必然靈感。

【仁川大捷,將帥失和,華府強壓前線制空權】

1950年9月13日,麥帥策劃的仁川登陸一舉成功,包抄南侵之敵,數十萬兵盡入殼中。揮軍越過三八線,以圖掃蕩北韓共軍。收復漢城,克平壤,登陸元山而趨鴨綠江。不料中共早已發動「抗美援朝」。組軍百萬,正源源滲入朝鮮戰場,以旗號「志願軍」代替「解放軍」,欲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麥帥的情報顯示朝鮮局勢將有重大變化。

仁川戰局勝轉後,豈料美英政壇發生爭論。英國指責不應越過三八線,參謀長聯席會議也稱只為摧毀北朝鮮軍力,不得窮追,禁越中朝邊界。白宮一度樂觀估計:不會導致中共參戰。然而,11月初,麥帥可靠情報:中共已有56個師、連後勤共86萬兵力悄悄進入朝鮮──麥帥遂命令九十架飛機,強勢炸毀鴨綠江大橋以斷敵通道,請示華府。

軍情急,箭在弦。國防部長馬歇爾當天即覆,卻是緊急叫停:禁止炸橋!而且,命延緩對中國東北沿江5英里地帶之轟炸行動!(據云若非時差之故,機群已經起飛)──麥帥接此禁令,有如岳飛之「十二道金牌」五雷轟頂:此令無異於對敵方進軍的橋梁和縱深提供保護。不可理喻!

他隨即提出抗議,國防部僅以只可炸橋之一端應答。麥帥感到絕望、沮喪,對身邊參謀長希基將軍說:「一個指揮官在如此嚴峻的時刻,被剝奪使用軍事力量的權力,不能保護他麾下將士的生命安全,這是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他立意辭去遠東的一切職務。希基極力反對!勸阻道:你為前線統帥貿然離職,士氣必然一落千丈,整個軍隊會因之陷入潰敗!你的聲譽和責任也將被毀!麥帥無奈,默默地撕掉辭職電報稿。

這一幕,是美軍兩大將領:華府的馬帥和前線的麥帥分歧的爆發,也是美中誤判史上的制高點。嗣後,麥帥認命,制定引誘性的撤退計劃。因炸橋方案被否定後二十天,共軍利用華府設置的保護屏道,已往戰場輸送20萬以上的新編部隊,數量壓倒優勢數倍於聯軍。美軍既無增兵,又難以發揮制空打擊力,挺進鴨綠江,就有陷入被包圍的危險。11月底共軍發動總攻(即中共所謂「第二次戰役」),美第十集團軍和中共九兵團激戰長津湖,雙方受損慘重(兵無寒衣倉促出征的九兵團僅凍死凍傷達三萬餘人)。美軍遂從東海岸撤退,鏖戰西海岸。1951年3月奪回漢城,此後轉攻為守。雙方保持三八線戰略對峙,邊談邊打。直到1953年史達林去世,蘇共停戰壓力下,終止毛澤東在戰俘遣返上的阻撓,七月停戰協定得以簽訂。

【白宮畏懼三次大戰 姑息忍讓犧牲麥帥】  

麥克阿瑟1951年4月12日被杜魯門突然解除軍職,是二戰後最戲劇性的事件。麥帥戰功顯赫,何以被黜?華府稱是他「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似有「犯上抗命」之罪,麥帥曾予嚴正駁斥,但不掩和華府領導層有戰略分歧──從CIA局長到杜魯門總統,都不諱言,如果轟炸鴨綠江大橋,就如觸發三次世界大戰的信號,拖蘇聯參戰,美國絕對要予以防止。事態有否如此嚴重?美蘇關係,向來追溯「雅爾達協定」。1945年2美英蘇三巨頭雅爾達會議非常權威,為二戰後世界秩序作出規範(或稱劃分勢力範圍、達成東西方戰略平衡),嚴防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再起。

有關中國的兩主題,是蘇聯出兵東北和朝鮮託管。前者出於美方估計,如果實施陸戰攻佔日本,美軍要準備犧牲50-100萬人。蘇聯以百萬大軍出擊滿洲對日宣戰,必可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保全數十萬美軍生命。為此滿足史達林獲得北方領土及東北權益。對朝鮮半島,美蘇一致同意三八線劃分南北佔領區,分別由美蘇「託管」。戰後南北韓分別成立「大韓民國」與金日成政權,蘇美駐軍1949年先後甩手撤退。而北朝鮮發動大規模南侵之時,又正當美國剛剛「丟掉中國」不足一年,韓戰兵連禍結,如此凶險的連鎖反應,使美蘇雅爾達戰略頓失平衡,美國豈能容忍再惹怒蘇聯!

但是,領兵上陣,麥帥遵循戰爭邏輯,以一切有利手段奪取勝利。他對朝野之三次世界大戰的恐懼,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他認為請蘇聯進軍滿洲「純粹是多此一舉」。美國有原子彈後,即將崩潰的日本,投降指日可待。他擔心蘇聯進入亞洲將會加強共產主義勢力。有一天,蘇聯駐東京代表,來美軍司令部,試探蘇軍分享北海道佔領權的可能性,麥帥毫不客氣地逐客:您再提類似要求,我就將你們全部逮捕!──他看透蘇聯已經獲得雅爾達的「紅利」,支持一場朝鮮「有限戰爭」,讓中國去打,蘇軍不必出手已足夠。

因此,麥帥主張加強對共軍的打擊力,包括封鎖中國沿海,打擊其軍工基地。他公開指出共軍的三大弱點,相信動員美軍的全部軍事能力一定可以戰勝「人海戰術」。但是,華府在媒體的鼓吹下,陷在世界大戰的幻覺中,對麥帥的建議置若罔聞,事態有如慕尼黑對納粹的妥協一樣。馬歇爾告訴他,朝鮮戰爭「使我們面臨極為嚴重的國際問題!」不久參聯會就向麥帥攤牌,發出要美軍準備撤出朝鮮的指示……麥帥認定,最高統帥部已無意和龐大的紅色中國對決!他說,已經犧牲五萬將士的這場戰爭,將「走向毀滅的災難性結局」。華府知道麥克阿瑟將軍已經是他們綏靖政策的絆腳石,一場大義凜然的戰爭,決定犧牲它最英勇的統帥。

●二戰中美國外交官中國通成堆,不少被中共洗腦統戰。派為蔣介石身邊參謀長史迪威將軍最為狂妄,竟聯絡共軍欲成立反蔣政權稱王,被赫爾利大使發現而撤職。大陸至今紀念他。

【中國因素滲透美國最高統帥部】

可見麥帥的命運表面上繫於戰場的進退。實質上有更深的原因。美蘇羅斯福與史達林二戰後,有意促成國共兩黨的和解而終告失敗。韓戰結果雖然沒有中國內戰勝敗一邊倒。但是戰爭的始末仍然滲透著對共黨是和是戰兩種策略的政治分歧。韓戰猶如國共內戰的繼續。分別只是國府一方換為美國;戰爭的另一方主力仍然是中共軍隊。他們的戰爭概念及戰略戰術,從人海大戰到遣返戰俘,還是延續內戰的模式,和美軍完全現代化作戰理念與體系,形成一場不對稱戰爭。

韓戰中的共軍在宣傳、情報、統戰方面,遠不如在內戰同溫層搏殺那樣得心應手。不可能設計無孔不入的共諜和地下黨、策反叛將,取得勢如破竹的勝利。但是,在這場不同種族的武器競賽中,卻出現一個異常現象:萬里之外的美國最高統帥部的「中國因素」!所謂中國因素,即包括三約翰在內的一群「中國通」和外交官、決策官員。他們多數都有中國經歷,一般不具法律上的叛逆資格,但是卻有自覺不自覺的親共情緒與觀念,和利共的判斷,影響甚至主導美國的對華政策。

本文前述美軍向鴨綠江挺進時,統帥部嚴禁炸橋的突發事件,大大削弱美軍的空中打擊優勢,有利敵軍進攻,造成美軍在戰役中的嚴重失利。國際輿論驚呼聯軍大敗,乃至杜魯門總統慌了手腳,公開說要使用核武器(被英首相勸止),還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這件禁炸、自毀優勢的奇案,無異於麥帥痛斥的1947年對國民政府的斷援,一樣後果嚴重,是典型的綏靖資敵性質。古今戰律對於臨陣叛逃,無不加以嚴厲處置。但關係戰略抉擇的最高司令部的命令,權重如麥帥者也無可奈何(艾森豪將軍事後亦為麥帥抱冤,未能出手為先)。涉嫌者馬歇爾將軍未追其責,反而成為懲罰麥克阿瑟的「行刑隊執槍手」(麥言)。熟知中國古典岳飛冤案者,莫不為之感慨。

韓戰美國高層發生的內訌,當年曾引起麥卡錫—胡佛反共浪潮的關注。馬歇爾在國會諮詢中受到不斷的質問與衝擊。麥帥也出席指證:認為對華戰略的失策,引起一連串災難,是美國百年來政治的最大敗筆。他重複地告誡赤禍的危害性:「我們未來幾代人要為此付出代價:或許要一百年之久。」馬歇爾則堅持罷黜麥帥是因為他的策略「要使美國和中國、蘇俄掀起大戰」。依稀可見,還是中國內戰棄蔣派的餘音續唱。國會右派和中國遊說團不會放過他。

麥卡錫參議員指控馬歇爾「賣國」:「馬歇爾放棄國民政府,使中國淪於中共;罷黜麥帥,使美國輸掉韓戰。」拒絕台灣出兵,導致美軍五萬傷亡,也是馬帥忌諱中國所致。此外,麥帥統帥部的人懷疑華府有內奸,為何他們的作戰計劃往往都為共軍所預知……馬帥後因援歐的「馬歇爾計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馬歇爾與麥帥三十年代曾有過節。晚年這位出將入相、德高望重的大人物拒絕寫書。談到那些戰爭歲月,總有不堪回首之嘆。

【麥帥力挺台灣,捍衛東亞自由居功至偉】

麥帥和台灣的關係,也是他被貶斥的一方面。台灣外交處境屢遭不幸,卻始終還是美國的政治盟友。麥帥對台灣的同情支持是富有人情味的一頁,在韓戰爆發的第二週,麥帥即行訪問台灣,會見戰友蔣介石,並發表聲明。說明來台是考察軍事防禦,加強美軍與台灣合作,免受共軍的進攻。針對當時美國政府「某些人一貫鼓吹綏靖主義和失敗主義」,麥帥強調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不能落入共黨之手,否則,其戰略後果將直接影響美國的安全。」二戰中美國和國民政府結盟抗日,今天為何不能合作遏制共產主義?不料,白宮竟要求麥帥收回他的言論,「因為與美國既定政策發生衝突」。杜魯門的代表哈里曼稱,我們對共產主義只能阻止其行動,不能發起任何反擊。麥帥知道「杜魯門總統對蔣介石懷有強烈的敵意,聽不進任何人為蔣說話。」

●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信任蔣的道德品質,他的政府是西方式民主。也沒有任何人比他更了解共產黨。經濟困難是失敗原因之一。這是蔣和宋美齡、于右任、戴傳賢等在重慶抗日時吃節檢餐。

在回顧美國對中共長期陷入綏靖主義的誤判中,一個焦點是對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的歷史評價。可以斷言,對中共的寬容和溢功,很大程度上來自對蔣的貶辱和否定。在二十世紀國共長期鬥爭中,蔣不是一個眾望所歸的成功者,但也絕不是被污名化妖魔化的人物。十多年前蔣日記的公開,引起的驚嘆就是一例。我再援引和中國有五十年緣分的司徒雷登的評論:「我對委員長的道德品質沒有任何質疑。」內戰失敗因為國民黨真正建立了一個西方模式的民主政權,但戰爭影響了改革,傳統的劣根性發作,造成通貨膨脹及經濟困難。至於對共產黨的高壓政策,「他比其他中國人、美國人和外國人更早地認出中國共產黨真正的本質,他毅然決定冒著被誤解甚至失敗的危險,也要堅持到底。」共產黨蓄意誇大的如「四大家族」貪污斂財,也被歷史學家所否定。但是卻有過很大影響,如漢學家費正清也認為:「既然國民黨如此腐敗,不如讓共產黨來治理國家,反正不會有比國民黨更壞的政府。」

可見在那失敗主義風行的年代,麥克阿瑟將軍挺台的姿態,何其勇毅。不僅出於台灣是他的轄區,他對蔣的信心。而且親悉華府政客的無能和對民意的無知。麥帥從二戰到韓戰不屈的反共精神,得到人民的擁戴。最後他離開東京返美,有百萬日本人為他送行(今天北京軍方頻道還故作疑惑:為什麼那麼多被征服者對征服者依依不捨?)而接著紐約萬人空巷地歡迎這位反抗共產主義歸來的戰神,全美一片抗議,要求白宮收回成命。

台灣國民政府對麥帥「被斬」,感到憤慨與驚惶。麥帥在華府拒絕為前線增兵時,曾要求和台灣談判,派兵(33000人)來韓支援聯軍,被參聯會否定。眼看這支生力軍被阻止反攻大陸和支援韓戰,中共福建兩兵團得以調來朝鮮,令美軍壓力加劇。在共軍瘋狂進攻下,華盛頓毫無對策,只想全身而退,撤出朝鮮半島!麥帥回憶錄記下他不滅的憤怒。他對命運懷有高度自信──若可動用所需之軍事力量、華府不設種種限制,「我不僅能解放整個朝鮮,還能沉重打擊紅色中國,摧毀其戰爭潛力。」

麥克阿瑟堅強的戰鬥意志,獲得杜魯門總統默許:美國不撤軍。他迅即制定摧毀中國軍隊的計劃。任命經驗豐富的李奇微將軍代替車禍去世的沃克中將為8集團軍司令。以大規模空中打擊切斷敵軍的補給線,迫使他們彈盡糧絕、非死即降。李奇微在麥帥免職後,擊破共軍第四次戰役,收復漢城,逼他們退回三八線。麥帥則在華盛頓抗拒別有用心的猛烈攻擊(指控他擴大戰爭引致中共出兵)……顯然,華府高層已無心戀戰,只謀妥協,早日退場出局。和麥克阿瑟絕不做「戰敗國」,謀求台灣援助致勝的決心,已經水火不相容。

歷史無情。「正確」始終掩護著馬歇爾那條綏靖主義路線。濤聲依舊,華府不了解中共,也不了解蘇聯。史料顯示,史達林和蘇共高層最不情願和美國打仗。史達林在中共出兵前說,北朝鮮必要時可以在東北建立流亡政府;史死後蘇共政治局立即對「強加給蘇聯的」韓戰叫停。美蘇必戰論,迄今數十年。蘇聯戰後演變的首要核心,就是否定暴力戰爭,主張和平共處、「和平過渡」。這是中蘇交惡的核心所在。真正的戰爭狂人毛澤東,不僅要將韓戰打到底。還迷信「槍桿子」四面輸出武裝革命(尤其在東南亞),國內更是暴力專政至死不休。可笑的是,直到蘇共瓦解,冷戰結束,未聞史學界對韓戰避免世界大戰之說有所檢討。

麥帥報國,一世英名,當無須官方之平反,更不必提他的對手彭德懷之慘死。已不乏人讚揚麥帥文武雙全。他對日本重建之各項決策,獲得極大成功,不愧為文治武功兼擅的英明統帥。他力圖使用美國的制空權以克敵,炸掉敵方的補給線,乃是兵家常規。若獲授權,他必炸掉鴨綠江的橋樑及丹東、通化、臨江一線據點,不必使用原子彈,百萬入侵共軍即可瓦解(可是華府連離鴨綠江數十英哩的後勤重鎮清津,也不准炸毀)!韓戰大局若為美軍控制後,即可實現半島民主統一進程。換言之,北韓金家王朝為禍至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當年的戰略錯誤。

麥克阿瑟將軍在韓戰高潮中被「解甲歸田」,誠是悲劇,然而雖敗猶榮。他在二戰後六年,致力於重建日本、保衛台灣、激戰朝鮮,為亞洲四小龍崛起鋪路有其三,並遏制共黨勢力在東亞和西太平洋區域的擴張,這是無與倫比的豐功偉績!他那篇告別演說《老兵不死》更是彰揚人類自由、英雄豪情的絕世之作。

●毛周朱德等在延安熱烈歡迎「美軍觀察組」戴維斯(中)來訪。毛為能統戰眾多美國青年左派喜出望外。戴向美國務院提供大量貶蔣媚共的情報。

【尼克森基辛格和獨裁者的無恥交易】

國民政府大陸的失敗,誠然是二十世紀共產狂潮氾濫的一部分,中國人無力抗拒,美國作為一個民主富強的頭號大國,囿於領導人政治觀察力之狹隘誤導,無法駕馭巨大的時代挑戰。七十年來,有識之士忍看毛共血腥專政,無所不用其極;而台灣國民政府浴火重生,欣欣向榮。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衛護下,一掃戰後衰弱悲情──豈料1972年2月尼克森總統屈尊訪問北京,1978年與中共建交,出賣友邦台灣。造成國際性孤立一個民主國家而靠攏專制政權的惡劣風氣。比之美蘇1933年建交,令人倍感詫異,美國朝共時,毛周政權已癲狂到文革無法無天地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連接班人林彪也叛逃死亡。試問,美國憑什麼要對這個邪惡政權伸出友好之手?筆者時在昆明,一夜間叛逃蘇修、一夜間擁抱美帝,知識圈無不感到唏噓噴飯。

毛周1944年曾密謀會見羅斯福總統而不得,近三十年後,變成無惡不作、眾叛親離的一堆臭狗矢,卻接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美國大總統送上門來。必有詭異。原來1969年有一場核武危機被利用。該年3月,中蘇在邊界珍寶島(達曼斯基島)發生武裝衝突。這無人小島,主權未定,多年來由蘇方巡邏看守,並無衝突。文革是反蘇高潮,毛決定在珍寶島動武,搞一場對蘇「反擊戰」,雙方交火幾次,出動國防軍,使用新武器。蘇軍陣亡58人傷94人。事件震動莫斯科高層,軍方主張使用「外科手術式」核武,打擊中共核基地,「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蘇方將此計劃告知有核合作的美國。基辛格尼克森獲悉,商定阻止蘇用核武,並通知中共。做一單不顧國格的大交易。

蘇方放棄核打擊計劃後,勃列日涅夫抱怨「被美國人出賣了」,也告誡尼克森,「中國人不是好夥伴,他們野蠻、虛偽,不誠實」,「特別狡猾、兩面三刀」。

中共方面則推高反蘇狂熱,煽動「蘇修亡我之心不死」,全國備戰疏散。毛立即改行聯美反蘇戰略,在黨內大讚尼克森是「世界第一好人」;在外交上策劃建立一條反蘇「橫線」,包括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西歐,「由美國領導」……尼克森訪問北京,便是中共國際統一戰線關鍵的一步。

●文革珍寶島戰後,蘇共計劃攻擊中共核基地,一勞永逸消除中共威脅。尼克森將消息洩露給北京。毛感激涕零,組織以美國為首的反蘇戰線。圖:1973年尼克森(右)赴蘇修好。勃列日涅夫(左)告誡:中國人野蠻虛偽兩面三刀,不是好夥伴。

無論尼克森拉攏中國反蘇,是多麼高妙的冷戰計謀,對中國而言,客觀效應是為一個垂死的獨裁政權捧場輸血,毛喜孜孜勾結帝國主義,徹底背叛革命盟友。歷史卻無情地嘲笑尼克森基辛格這對肆無忌憚操弄權力、背叛美國立國精神的無恥政客──中國後來走向「改革開放」絕不是毛聯美反蘇所致,相反,正是中共當權派拋棄毛的反資路線的結果(雖然以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並繼承毛最惡劣的政治遺產)。而蘇聯的政治演變直到國家解體,也與尼克森聯中反蘇沒有關係,是斯大林主義被蘇共堅決拋棄的結果。

本文一路強調美國政界對中共極權主義的無知,但尼克森聯中制蘇的荒誕不經,已經不是出於無知、膚淺和誤判,而是戰後在中國曾經縱橫捭闔「上竄下跳」的那些美國大小政客不敢想像的事。因為經過冷戰韓戰,以「帝修反」為敵,一部血淋淋的暴政史,中共已成為公認的全球殘暴邪惡中心。尼克森的政治操守和人格的卑劣,也暴露無遺。只有北韓個別獨裁政權公開捧場,那些附庸中共的左派,也無不感到被愚弄。這齣中美百年關係史上的醜劇,遺患無窮,給後來美國對中共掉以輕心以致開門揖盜作了先導。無疑,這是失去大陸、兵敗朝鮮的綏靖主義流毒的登峰造極。

流氓政權以收買到兩個西方貴客喜出望外。五十年來,奉基辛格為師為友,不掩飾他已去中國九十多次、被霸權餵飽的食客本色。而尼克森分享的特權,自不在話下。毛臨終之際,竟然秘派專機前往美國接他來病榻前話別,一個前美國總統和一個嗜血獨裁者如此江湖義氣,無恥的背後,不過滿足毛的免受核彈之恩,大國政治醜惡黑暗的一角。

現在全球無數國家已有痛定思痛的表現。美國對華戰略的缺失,對中共本質的誤判,可謂其來有自,非一日之寒。從帶著幾分天真開始,變為只講功利不顧道義。尼克森的投機變節是為高潮。若果今日川普政府大徹大悟,有所作為。誠如孔夫子所言「朝聞道,夕死可矣!」來日方長,我們期待。

(2020-07-10 紐約)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2 responses to “美國對華綏靖主義史話”

  1. 周匀之 Avatar
    周匀之

    金文提到,杜鲁门1952年落选,事实上杜当年并未参选,当年由艾森豪和史蒂文森竞争,艾当选。罗斯福死后,美国修改宪法,总统任期不得超过10年,但自杜鲁门之后开始实施,杜仍有参选资格,但他放弃。

    1. rocgmlm Avatar

      谢谢🙏,先生早已退休了吧?希望继续关注,多提意见和建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