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紀念黃花崗武裝起義的日子,紐約的民國力量在法拉盛中心地帶舉辦紀念活動。
國軍老兵關愛中心的同仁,拉出了橫幅:「碧血黃花滿山崗,赤膽青史鑄國魂!黃花崗烈士千古!承前啟後開新篇!」
路過民眾派發中華民國公民聯盟印製的傳單《紀念黃花崗烈士》。
傳單全文如下:
《紀念黃花崗烈士》
黃花崗起義,又稱黃花崗之役,是同盟會於清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農曆)在廣州發起的一場起義,也稱第三次廣州起義。是在興中會和同盟會組織的八次武裝起義失敗之後的第九次大規模起義。這場起義是孫文提出,由黃興主持籌劃,黃興在香港成立起義統籌部。起義原計劃配合新軍、巡防營和巡警隊,分十路進攻奪取廣州城,之後並分兩路北伐,進一步推動全國範圍的革命。但起義信息洩露,指揮部被迫遣散大量人員,改為四路合圍。
起義當日姚雨平、胡毅生和陳炯明按兵不動,原計劃的四路進攻僅剩黃興一部130餘人。但130多勇士,即便知道之前八次起義的失敗,即便面臨其他三路人馬的臨陣失信,毅然決然的孤軍奮戰。起義部隊攻入兩廣總督署,總督張鳴岐已經逃跑。起義部隊在與水師提督李準的兩個巡防營進行的殊死巷戰中被衝散,大多被俘或陣亡。
清政府槍殺革命黨人後,將革命黨人暴屍街頭。同盟會會員潘達微組織社會力量清理出72具烈士遺骸,並安葬於他購置的紅花崗。潘達微認爲黃花崗比紅花崗更能代表烈士的精神,故改名爲黃花崗。
黃花崗只是黃土一杯的荒涼墓地。2018年之後,由各界人士和華僑募款修建成墓園,建紀功坊、墓亭等。墓園爲著名設計師楊錫宗設計,孫中山親手栽植了馬尾松。先後核實了72名烈士的姓名,全部刻於《廣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記》石碑的背面。後墓園幾經擴建頗具規模,墓園正門上嵌著孫中山1921年所題「浩氣長存」四字。
49年後,烈士墓園被改成支離破碎的黃花崗小花園,文革中更是遭到嚴重破壞。1981年雖然重修了陵園,但還是面目全非。
當年,72烈士的鮮血激發了新軍的武昌起義,喚起了全國民眾的民主熱情,為中華民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石。今天,中華民國復興基地面臨中共和分離勢力兩面夾擊的危難境地,我們紀念黃花崗烈士,是要喚回國魂,重聚力量,完成國民革命,重建中華民國!
有詩云 碧血黃花滿山崗,赤膽青史鑄國魂;
花開花謝有時節,青天白日萬世存!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 民國114年3月29日
【註】中華民國成立後,定農曆三月廿九日爲革命先烈紀日。1924年在國民黨中執委會議上,因考慮到農曆存在閏三月,遂將起義紀念日期改至陽曆3月29日以避免混亂。
參與活動的同仁還向熱心的民眾講解和交流。
幾位老先生都表示:中華民國一直都在,是中國的正統,並沒有滅亡,這一直是讓大陸不舒服的一根刺,大陸中共對此很忌諱,硬說台灣是他們的一個省,這不是事實。
很多路人認為:中共就是在中華民國搞分裂,用槍杆子搶佔了大陸,一直不是一個正常國家,講得好聽:「為人民服務」實際始終在矇騙人民、欺壓人民、盤剝人民。希望中華民國能堅持住,堅持到中共垮台的那一天,大陸人民是會歡迎中華民國光復的。
許多年輕的朋友認真觀看了中華民國公民聯盟《告中華民國兩區及海外全體公民書》,都知道,基本是中共最高層也不相信他們能千秋萬代,都做好了開溜的後手準備。中共的垮台只是時間問題,中共垮台後中國大陸向何處去?《告公民書》中講到的修憲、制憲、行憲三個選項引起討論,討論的結果基本都同意:直接行施中華民國46憲法,確實是最少紛爭、最少曲折的路徑。
民國力量的同仁深知:當下,中華民國復興基地正面臨著前所未有困境,承受著中共逼迫、華獨和台獨等等的多方面壓力。所以所有民國同道都要打起精神,用足力氣,向兩區(自由地區和淪陷區)民眾宣傳,既要反共獨,也要反台獨。尤其希望台灣的同道發力,重現反共復興基地昔日的榮光,儘早終結中共專制。
當年,72烈士的鮮血激發了新軍的武昌起義,喚起了全國民眾的民主熱情,為中華民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今天,面對中華民國復興基地的危難境地,我們紀念黃花崗烈士,是要喚回國魂,重聚力量,完成國民革命,重建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 崇鑒
民國114年3月29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