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纪要 

民国纪要

启明

————————————————————————————————————

1905 年 8 月 20 日在东京,兴中会、华 兴会、光复会等多个团体集合举行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同盟会。宗旨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到会约 100 人,除甘肃尚未派留日学生外,其余关内 17 省均有人参加。 大会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 和《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黄兴起草的会章。经大会讨论通过的章程规定,以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 、评议、司法 3 部;在国内外分设 9 个支部 (国内有东、西、南、北、中 5 个 部,国外有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 4 个支部),并在各省区成立分会。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大会又通过以《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改名为《民报》。

1894 年至1911 年之间由兴中会和同盟 会共组织十次武装起义。

1895 年乙未广州起义 。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人,准备袭取广州。但是事机洩漏,清政府展开搜捕,陆皓东被捕牺牲。

1900 年惠州起义 。10 月 8 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盐田区三洲田村一 带)发动起义。

1907 年潮州黄冈起义 。5 月孙中山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

1907 年七女湖起义 。6 月孙中山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 (今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

1907 年防城起义 。9 月孙中山命王和顺起义于钦州王光山。

1907 年镇南关起义 。12 月孙中山命黄明堂起义镇南关,并亲临指挥。

1908 年河口起义 。4 月孙中山命黄明堂起义于云南河口。

1910 年广州新军起义 。2 月倪映典于广州发动新军起义。

1911 年黄花岗起义 。4 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 后收殓到 72 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武昌革命党人因 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致使彭楚藩、刘復基 、杨洪胜等被捕。八月十九日凌晨 4时,3 烈士慨然写下“腥风血雨又新秋,满目江河带泪流,寄语神州群兄弟,来日勿负我丢头。”在督署东辕门外,慷慨赴义被当众斩首,人头高悬于城门示众。 革命党人不甘束手就擒,当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首先发难打响首义第一枪,各营响应,发动了辛亥革命, 结束了中国三千年的皇朝统治。以阳历推算起来,正是 1911 年 10 月10 日。民国元年 9 月 24 日经参议院通过,27 日正式公布将首义日定为中华民国国 庆日。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在《民立报》 撰文主张把国庆日命名为“双十节”使 国人便于记忆,双十节便由此诞生。

1911 年 12 月 2 日,武汉代表会制定了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定下总统选举的一系列规程。同日,革命军攻克南京,各省代表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

1911年12 月 25 日,孙中山抵达上海,次日在其举行的高级干部会议中被推选为大总统候选人。12 月 29 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代表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孙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发表《就职 宣言书》,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其组织方法依照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 1 月 3 日,举行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通过了各部总长名单和孙中山提交的内阁成员名单,颁布《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权限》,并增选黎元洪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

1912 年 1 月 22 日,孙中山发表声明, 允诺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并促成宣统帝退位,自己即行辞职,且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一职位,达成南北议和。

1 月 28 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成为临时政府最高立法机关。 1 月下旬,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先后召 开两次约法起草会议,议定关于中央政体均采用总统制,由宋教仁起草《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中华民国法理上继承清朝疆域。

1912 年 2 月 15 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于 3 月 10 日在北京宣誓就职;2 月 20 日,南 京临时参议院选举黎元洪临时副总统。

1912年4 月 1 日,孙文在南京向中华民国临时 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因这一时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系统掌控政府系统而得名,以五色旗为国 旗,以《卿云歌》为国歌。

北洋政府大体可分为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 年-1916 年)、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 年-1920 年)、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 年-1924 年)、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 年-1928 年) 等 4 个阶段。

1913 年 10 月 6 日,议员被迫选袁为正式大总统。

1913 年 11 月 4 日,袁发布《解散国民 党通令》,并取消国民党籍议员的资格。

【二次革命】

1913 年 5 月初,国民党员江西省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袁世凯的善后贷款。随之孙中山领导讨袁的二次革命。江西省、 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广东省、福 建省、湖南省、四川省等一度脱离北洋政府宣布独立。历时三个月,最后以北 洋军击溃革命势力告终。孙中山流亡海外。

1914 年 1 月,袁解散国会。

1914 年 5月,袁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 年 12 月 29 日,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以连选连任。

1915 年 8 月 14 日,有十三太保之称的杨度和孙毓筠等人成立筹安会,发文支持施行君宪。

9 月 1 日,参政院开幕,请愿团纷纷向参政院请愿施行君宪制。

1212 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

改民国 5 年(1916 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筹备登基。

12 月 25 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1916 年 3 月 22 日,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之下,宣布取消君主立宪国体,退回各省区推戴书,所有筹备事宜停止。中华帝国随之流产。5 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同年6 月6 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第 二 任 总 统 黎 元 洪 ( 1916.6.6 - 1917.7.14)(期间 1917 年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 月 1 日 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 12 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谥号忠武。)

第 三 任 总 统 冯 国 璋 ( 1917.7.6 - 1918.10.10)期间爆发护法战争,史称 【三次革命】1917 年 7 月 17 日孙中山 领导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反对段祺瑞主导的北洋政府,采取维护《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恢复中华民国国会的护 法战争行动,史称护法运动。(1917 年 —1922 年)战争于 1917 年 10 月在湖南展开。

第四任总统徐世昌 ( 1918.10.10 - 1922.6.2)他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 方停战。

1919 年 2 月于上海召开南北“议和会 议”,但无结果。

10 月,命徐树铮率西北边防军第一师 进入外蒙古,以武力迫使其在 11 月 17 日正式取消自治,回归中国。

黎元洪复任(1922.6.11 – 1923.6.1)

第 五 任 总统 曹锟 (1923.10.10 - 1924.10.30) 1923 年 10 月 5 日曹锟通过贿选高票当选,否认前两任总统,称第三任总统。

第六任总统(临时执政)(1924.11.24- 1926.4.20) 张作霖(1927.6.18-1928.6.3)1927 年 于北京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行使统治权,北洋政府最后一个统治者。 1928 年 6 月 4 日,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史称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身受重伤, 当日回到奉天(今沈阳市)后身亡。

【三次革命】

1917 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废止了 1913 年选出的国会。

孙中山再次举起护法的旗帜,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

1921 年 1 月 12 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复会,取消军政府,于 4 月 2 号成立正式的中华民国政府。第一次采用青天白日 满地红旗为国旗,反对以及不承认北京 的北洋政府法统。4 月 7 号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孙中山 5 月 5 日在广州就 职,誓师北伐,这就是第三次革命。

1937 年,因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导 致中日两国全面爆发战争,中国进入为期 8年(1937~1945 年)的抗日战争, 史称“八年抗战”,1937 年 11 月至 1946 年 5 月间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时期 ,称:“中华民国战时首都”、“中华民国陪都“。

抗战期间,淞沪会战,国军全部都是德国装备的精锐部队,大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人,是战斗意志和能力都是最强的,他们顶住了日军 3 个月的进攻,使中国有机会将战略物资转移到后方,此役 30 万军人战死沙场。

之后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抵抗了日军 100 多万日军的进攻。先后组织了南京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等40 多次会战,最后牺牲了 230 万军人。按照 大陆的说法,自卢沟桥事变至 1945 年 6 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 115 人。其中上将 8 人,中将 42 人, 少将 65 人。而国民政府的何应钦则说 是 206 位将领(附链接不完全的名录) 。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帝国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外相重 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 投降书。 根据盟军最高统帅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所划受降地区的规定,中国战区受降者为中华民国。

9 月 9 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冈村宁次双手捧接投降书,签上“冈村宁次”四个字,然后盖章。

之后,国军开始裁撤。但中共即刻加速扩军,全线出击,抢夺受降权。不断扩大占领区域。 中共在苏联的全面支持下,一边举行国共谈判,一边不断发动军事行动。直至最后发动全面战争。

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 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内容主要包括: 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长期合作,以和平、民主和团结为基础,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但是,中共根本就不认同协定的内容,不过是要欺骗世人,表示中共是要和平, 反内战的。毛回到延安后马上向军队发出了“立即向蒋管区发动进攻”的命令,公开破坏《双十协定》。

1946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民盟、中国青年党等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围绕政府组织、施政纲领、军 事、国民大会和宪法五个问题展开讨论, 最终达成五项协议。协议规定,政府改组后以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规定国府委员里国民党占半数,另外半数由其他党派和社会贤达组成,重大议案须 2/3 多数委员支持通过;在执政纲领上,通过了以中共草案为基础的《和平建国纲领》,一致同意和平实现民主宪政 ;一致同意整编国共军队,实现军队国 家化。

1946 年 5 月 5 日中华民国政府召开首次“ 制宪国民代表大会”。然而,此时,由于中共在东北的争夺战中打得“ 顺手”, 所以,要求国民大会召开前就按照其意愿改组政府,后召开“国大”,并且没有达到满足就拒不交出代表名单。由是,国民政府只好将制宪国民大会延期半年。

1946 年(民国 35 年)11 月 15 日制宪 国民代表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 该会议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 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党和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共及其盟友民主党派拒绝参加。12 月 25 日制宪完成,民国 36 年(1947 年)1 月 1 日由国民政府公布、同年 12 月 25 日施行。

1947 年 3 月 15 日,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南京开。 蒋中正主持,称“中共全面叛乱……政治 解决的途径已绝望……政府为捍卫国家统一,保障人民安全,当然不能坐视变乱而不加制止。接着与共军全面开战。

虽然面对中共的军事威胁,国民政府仍然按照宪法,结束训政,实施宪政。1948

年 (民国 37 年)3 月 29 日,行宪后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于南京市召开 。为适应第二次国共内战下之政军情势, 4 月 18 日,国民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第十二次大会依照宪法内之修宪程序三读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授予总统实施紧急处分的权限以方便政府进行作战。 4 月 20 日至 29 日间举行了第一任总统、副总统选举,选出蒋中正、李宗仁为首任总统、副总统,将国 民政府改组为一府五院的中华民国政府 。

中共拒绝参与中国的民主进程,在苏联的支持下,旨在推翻民选产生的合法政府—中华民国。

1948 年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 战役等三大战役,国军总兵力损失 150 万人以上,精锐兵团几乎全军覆没。除西北外,长江以北的地区几乎都被中共控制。

1949 年 4 月 21 日至 6 月 2 日共军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与国军汤恩伯、白 崇禧两集团军进行战略性战役。24 日 凌晨,南京沦陷,中华民国政府宣布撤离首都南京迁往广州。12 月 7 日,中 华民国政府最终宣布政府迁设台湾台北市。

中共没有达到消灭中华民国的目标,只是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据台湾。而迁台后的中华民国政府在蒋中正执政时期, 一直坚持反攻大陆,又称光复大陆的立场 。并实施过“海威”行动等一系列行动。

1980 年 6 月,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兼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纲领。取代了蒋中正的“反共复国”国策。李登辉时期又推出了更为婉转的《国统纲领》。

至 1991 年(民国 80 年),国民大会正式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并同时在宪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订《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以及冻结部分宪法本文,以因应变化的国情,现已经过七次修订。

由于对中华民国回归大陆的期待越来越渺茫,台湾兴起去中国化,去中华民国化的思潮。民进党两届总统执政期间更加速了这种思潮的蔓延,向台湾独立的方向推进。

中华民国正面对极为严峻的局面! 但中华民国不属于某个党,某个地区, 而是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体中华儿女责 任和义务奋起捍卫和承续中华民国。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