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抗戰42次重要戰役(3)

文会附刊(9—-3)2024.3

中华民国抗日卫国战争 重要战役42次  (第三部分)

  1. 豫南会战
  2.  上高会战
  3.  福州战役
  4. 晋南战役
  5.   第二次长沙会战
  6.  第三次长沙会战
  7.  滇湎路战役
  8. 浙赣战役
  9.  鄂西会战
  10.  常德会战
  11. 豫湘桂会战
  12. 长衡会战 
  13.   桂柳会战
  14.  第四次长沙会战
  15.   衡阳保卫战

=======================================================

  1. 豫南会战  19411月-19412   中国获胜

豫南会战19411月至3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在河南省南部对日军华中派遣军11进行的防御战役。

19411月,日军为消灭豫南地区国军第5战区主力部队,以华中派遣军第11军为主,在华北方面军一部配合下, 纠集步兵7个师、骑兵1个旅、战车3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3个兵团,准备向豫南发起进攻。 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主力转向两翼,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

国军一部在平汉路西平附近阻击日军,另一部在日军后方截断交通,以主力预伏于方城、泌阳以东及上蔡、汝南一带,伏击向堰城、舞阳北进之日军。

经过

126日日军攻占确山邢店高邑泌阳一线。

127日日军推进至驻马店汝南沙河店龙王庙一线。

129日沿平汉路及西侧快速北进的中路日军,由于国军已撤出沿线地区,使其寻找守军主力的企图落空。日军左、右两路兵团分别受到国军第13军和第85军的攻击,损失惨重。

131日日军变更部署,将中央17师团一部向左右两翼迂回,其一部由遂平上蔡向右旋回,企图与汝南北进之右路第40师团南北夹击第85军;中央第17师团主力则由遂平分两路经西平向舞阳方面迂回;左路3师团主力也向舞阳推进,企图南北夹击第13军。国军第85军和第13军在日军完成合围之前,分别向叶县郾城沙河以北地区转移,使日军再次扑空。与此同时,国军第2集团军从泌阳唐河及其以北地区向舞阳日军后方攻击,切断其后方联络线。此时,日军由于侧背受到中国军队攻击,正阳已被国民革命军克复,后方交通受到威胁。

21日日军回撤。

221日日军第3师团除留一部于舞阳对北警戒外,主力向镇平南阳转进;另分兵经象河关向泌阳转进,企图夹击国军第2集团军。国军第13军乘机反攻,克复了保安寨舞阳,续向方城追击。

34日日军第3师团先后攻陷南阳、唐河。

36日国军第59军进行反击收复南阳。

37日日军第17师团转进至象河关附近,遭到国军第68军截击,伤亡甚重,转向信阳方面退却。

311日全线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

  1.  上高会战   19413月-19414   中国胜利

上高会战(1941年)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是国民党军唯一一次在人数不及日军(由于吃空饷、部分编制不存,国军总共只有约40000人,日军也只有70000余人)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炎黄子孙奋勇抵御外侮的这段光辉业绩必将彪炳史册,百世流芳!

上高会战1941年初日军为巩固南昌外围阵地,保证占领区安全,决定对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9战区部队实施的军事打击。日方将此次战事的名称称为锦江作战,日军将此作战视为短期战术攻势,但最后在国民革命军优势的防御作战中遭到击退,且遭受预期以上的战损。

1941314日,日军调集33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分北、中、南三路秘密集结。在11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指挥下,企图对上高实行分进合击,打击和削弱国军。由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集结了第49、第70、第727411个师的兵力参加作战。

双方战斗序列

国民革命军

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参战兵力约66000人。

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副司令刘膺古

70军:李觉9师:张言传19师:唐伯寅107师:宋英仲

74军:王耀武(由副军长施申诚代理)51师:李天霞57师:余程万58师:廖龄奇(由副师长张灵甫实际指挥)第二挺进纵队:康景濓,约3000

72军:韩全朴14师:陈良基15师:傅翼

49军:刘多荃26师:王克俊105师:王铁汉江西保安团,仅参与追击,约5000辎重部队,约10000

日本帝国陆军

第十一军司令园部和一郎,总兵力65000人,进犯兵力42000人,阵地守备后方勤务23000人。

33师团:师团长桜井省三中将,总兵力24000人,进犯兵力13000

直属部队33步兵团:荒木正二少将步兵第213联队:河村大佐步兵第214联队:滨田中佐步兵第215联队:古田大佐搜索第33联队:中田中佐山炮兵第33联队:古田大佐工兵第33联队:井上中佐辎重兵第33联队:陈田中佐师团通讯队师团卫生队配属部队独立工兵第3联队一部迫击炮大队第九师团第五兵站辎重兵中队106师团卫生队

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中将,总兵力27000人,进犯兵力20000

直属部队34步兵团:岩永汪少将步兵第216联队:小川大佐步兵第217联队:落合大佐步兵第218联队:佐藤大佐搜索第34联队:田川中佐野炮兵第34联队:长林大佐工兵第34联队:门胁中佐辎重兵第34联队:知览中佐师团通讯队师团卫生队配属部队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第2大队独立山炮兵第51大队独立山炮兵第52大队迫击炮第1大队第1中队迫击炮第3大队第3中队独立工兵第2联队:小坂中佐独立轻装甲车第9中队独立混成第20旅团:池田直三少将,归大贺茂师团长指挥,兵力8000独立步兵第102大队:坂本俊马中独立步兵第103大队:小野中佐独立步兵第104大队:野村中佐独立步兵第105大队:森重中佐骑兵队炮兵队:小金井少佐工兵队:笹良通信队:下白石辎重队第三飞行团,飞机约100架,人员700海军航空队,飞机约50架,人员300后勤部队,人员约5000铁道联队千田兵站部第十兵站自动车队兵站病院

战况

1941315日,北路日军第33师团由安义向奉新上高方向进犯,国军第70军在奉新城东西设防,凭借潦河两侧高地抵抗,在日军飞机和炮兵的猛烈轰击下,被迫撤守奉新。日军攻陷奉新后,强渡锦江,续向上高进击。南路日军第20混成旅团,由赣江北岸发起攻击,于夜间两次强渡锦江,遂由独城以北地区沿锦江南岸西犯,受到国民革命军第70军第107师和第74军第51师的阻击重创。

316日,中路日军第34师团沿锦江北岸向高安方向进犯,企图协同北、南两路击破守军第70军,再以3路围攻第74军。第70军第107师在日军强烈攻势面前丢城弃地,仓皇突围。318日,第34师团侵占高安又西进龙团圩。第33师团进至上富若竹坳附近,319日,遭到第70军一部伏击,经苦战突围撤至奉新。

日军第34师团突破第70军右翼部队阵地后,向西突进,在棠浦、泗溪之线受到第74军的阻击。日军第20混成旅团由灰埠附近北渡锦江与第34师团会合。321日,国民革命军第74军英勇抗击日军的进攻,固守上高外围阵地。第49军与第74军之第51师将日军第20混成旅团击退至锦江以北;遂渡江向北,协同江北第70军主力攻击日军第34师侧背。322日至24日,日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上高以东第74军阵地发动猛攻。国军奋勇抗击,主阵地失而复得3次,为实施两翼对日军包围争取了时间。国军第70军、第72军和第49军适时赶到主战场,由南北两面包围日军,形成了南北5公里、东西15公里的包围圈。

在此情况下,日军第34师团长大贺茂中将一面向汉口日军第11军司令部急电求援,一面命令所部突围撤退。第11军司令部急令第33师团驰援解围,并同第20混成旅团掩护第34师团撤退。

325日,退至奉新之北路日军第33师团一部向官桥街、棠浦急进,被围第34师团亦向东方向突围,两路日军得以会合。326日夜,第74军攻克泗溪,并协同第72军等部将日军压迫于官桥街、南茶罗一带。327日,日军向奉新、南昌方面突围、狼狈溃逃。第49军、第70军分两路对日军实施侧后追击,予以重创。328日,国军主力进攻官桥街,与日军激战至下午,将日守军600余人全部歼灭,并毙日军第34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收复官桥街。331日克复高安,截断了日军东逃归路。

41日,日军以15架飞机掩护突围,向斜桥方面逃窜。国军乘胜追击,收复了沿途城镇。42日,国军克复子西山、万寿宫、奉新等地,48日和9日又克安义外围的长埠、宋埠、平洲、弓尖各要点。日军受到重大伤亡后撤回原驻地。双方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

结果

此役中华民国方面宣称日军共投入兵力6.5万余人,国民革命军则投入11个师、10万兵力。国军宣称让日军伤亡15,792人,日军宣称造成国军损失死伤17,119人、失踪2,814人;缴获装备有山炮6门、迫撃炮1门、24挺轻机枪、掷弹桶24具、408把步枪、各式弹药111717发。而日军对于己方损失已未存任何战报。日本战后著作则称日军伤亡约5,500人。

纪念

宜春市上高县新余市渝水区上高会战遗址分布。

=============================================

  1.  福州战役   

1941418日-1941421   日本胜利
福州战役,也称“福州沦陷”或“福州第一次沦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三战区部队在福建省福州地区与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1日,日军攻克福州。

福州人民都会记住这个日子4月21日,每年在这一天福州的防空警报都是会如约响起,因为这天是福州市第一次沦陷的日期这是对“福州沦陷日”的纪念,也是在提醒福州人,居安思危、勿忘国耻。

由于抗战初期,日军主要意图是消灭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对于福建这样的省府并未看重,于是一路从北向南,一路由东往西合击国军,意图速战速决。

不料一个淞沪战场就打了三个月,武汉会战又持续了将近半年,日军的速战速决的如意算盘落空了,陷入了持久抗战的局面。

不过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源源不绝。日军为了断绝中国此时唯一的海上国际补给线,终于做出决定进攻福建。

1941年4月19日,日军第48师团、第18师团陀美支队和近卫师团第三联队的多贺支队,在海空军的配合下,从台湾和厦门出发,分别从长乐、连江等地登陆,意图占领福州、福清等地。由于日军过于强大,而守军兵力不足仅有国军的第75师、第80师和一部分海军陆战队驻守,连福州警察局的警察也被编成两个中队参加战斗。鉴于敌强我弱,守军退守到闽侯大湖、古田一线,4月21日福州沦陷,至22日日军已经完全控制了福州城。日军占领福州后无恶不作,组建了维持会,在城内的日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国军第100军80师在师长李良荣率领下与日军在大湖附近展开了战斗,大湖战役中国军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3天的时间歼敌日军300多人,是为日军在入侵我国东南地区以来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之后日军再也不敢深入福建内地,鼓舞了东南地区人民抗日的士气。但是福州、福清等地还在日军的魔掌下,国军筹划着收复福州等地。

1941年8月19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命令驻扎在福建的守军对日军进行袭击,伺机收复福州。

于是第80师于8月28日向桐口突击,又于9月1日由桐口向马尾、闽安、峡兜等地进攻。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各县游击队也不断地发动袭击。加上5月大湖战役失败,日军在福州地区活动日益困难,物资奇缺,终于日军于9月3日被迫全线撤退,福州福清等地光复。

福州第一次沦陷期间被日军被杀害的民众252人,破坏房屋2223座,马尾船厂被焚毁。再次沦陷期间被杀害68人,破坏房屋522座,勒捐1080万元,掠夺粮食24000余担,谷5500余担,面粉108担等。

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被日军残害的人民,不能忘记国耻。

—————————————————————————————————

  1.   晋南战役   

19415月-19416    日本胜利

中条山会战,又称晋南战役中条山战役,日本方面称中原会戦百号作戦,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1938年起计13次防卫成功击退日方;第14次于19415月间,中华民国军队在山西省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1941130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敌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国民政府中央军的一战。此即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0年后,因第四集团军高层和八路军来往频繁,内部众多中共分子潜伏,甚至一个师中4个团长就有3个是中共党员或者地下党员。蒋为防止中条山赤化,命令将此处国军大部撤离到河南。第一战区司令官卫立煌过于轻敌,工事如同儿戏(苏联观察员之语)。中条山的国军只有第80军,第3军,第9军为中央军部队,其余均为杂牌部队。而第80军,第3军均为中央军中战斗力较差的部队,第9军也仅仅属于二流,其余杂牌军战斗力更是有限。日军此战为了彻底消灭中条山的18万多国军,不但集中高达12万多人的主力部队,而且准备彻底占领中条山,这是同之前13次的扫荡中条山完全不同。此战,不但中日力量极为悬殊,就日军来讲,也是自徐州会战以后在华北最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前后花费一个月才攻克了中条山,此役日军伤亡2万多人(中方战报),国军伤亡伤亡官兵25,066人,失踪官兵21611人。

为了迅速解决中国事变,日方决心集中兵力歼灭中条山守军,化解华北当地的绥靖问题。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自华中抽调17师团33师团两个维持当地治安的师团配属华北方面军。再由关东军调集飞行3283战队,3飞行集团主力结集于运城新乡两个机场担任空中配合。接着,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将其所辖兵力作了适应性调整,编成了参加中条山会战的序列,总兵力约10余万人:

19413月,发动了中条山的外围作战。以36师团发动对晋东南陵川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27作战;以37师团41师团,发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的国民革命军第15。以期为向中条山的大举进攻创造有利的战役态势。经过周密的部署,日华北方面军着由1山西省方面攻击,直辖第21与第35师团从河南省(焦作)方面攻击,决心置作战地区于张马(今属于沁水县中村镇垣曲一线(为轴),把重点始终保持在西部地区;分布于中条山西面之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闻喜夏县以北的南同蒲铁路沿线各地区。第33师团附骑兵第4旅团分布于阳城芹池沁水一带。第3521师团及汉奸伪军张岚峰刘彦峰分布于温县沁阳博爱董封新乡焦作高平长子陵川等地区。

与日军在中条山地区积极部署的同时,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工事,积极训练的战略原则。有鉴于此,4月中旬,参谋总长何应钦第一战区巡视,实际坐镇洛阳指挥了中条山会战。当时,卫立煌在四川峨嵋山听训。

418日、20日,在洛阳的第一战区长官部,何应钦连续两次主持召开了会议。4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进一步做出日军有从济源横皋大道会犯垣曲企图的判断,决定:(一)加强阵地工事破坏阻塞主阵地前道路;(二)先制出击打破敌之攻势;(三)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向同蒲、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向陇海牵制策应。在上述判断指导下,中条山地区的国民革命军主力7个军进行了相应配置:第9裴昌会部在豫北重镇济源;第43赵世玲部在山西南端之垣曲;第17高桂滋部在绛县地区;第3唐淮源部、第80孔令恂部在闻喜夏县地区,第98武士敏部在董封镇一带,第15范汉杰部在高平地区。另以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作为策应。

510日后,蒋介石急召卫立煌回洛阳,增强黄河防务。卫抵洛后,立即调整部署军队,除以一部于中条山继续抵抗外,主力向敌之背后转移。

193912月针对山西新军的十二月事变后,共产党的党政军势力撤退到临汾屯留公路以北。晋豫边区党的工作采取精干隐蔽、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方针,转入秘密工作时期。因而,在(太)岳南地区(即同蒲路以东、临屯公路以南、黄河以北、高平晋城以西)共产党并无明显的力量存在。

194157日日军发动突然进攻,蒋介石旋即要求八路军协同作战。由于19408月至10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国防部长何应钦以八路军擅自扩编为由,于194012月中断了对八路军的饷弹供应;又受1皖南事变影响,后经周恩来与胡宗南、蒋鼎文交涉,八路军才于19413月最后一次领取法币军饷和一批军服军帽绑腿。直到518日,彭德怀完成作战部署,计划用小部兵力配合作战,实际主力集中整训。毛泽东与朱德王稼祥联名致电彭德怀表示同意,同时表示:目前方针是必须打日本……不打则国民党不能谅解,中间派亦会说话,但如打得太凶,则有相反危险,日本将转向我们报复,国民党坐收渔利,并将进攻边区。

19415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8日,日军攻陷盂、济两县及垣曲。12日,日军封锁黄河沿岸各渡口。

东线日军约25000余人,在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的配合下,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济源孟县进犯。:                                                       西线25000余人,自闻喜夏县东南向张店镇进犯。,                  安达二十三中将第37师团主力自夏县                                            井关仞中将第36师团一部自闻喜                                                若松平治少将独立混成第16旅团自安邑县向张店镇进犯                     北线共约30000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向横垣大道西侧猛攻。

东北线约万余人,从阳城方面向董封镇一线攻击。

第一战区                                                                                        5集团军曾万钟   

3军唐淮源  第7师李世龙  第12师寸性奇

80军孔令恂  第165师王治岐  新编第27师王竣  第34公秉藩

17军高桂滋  新编第2师(前金宪章部)

43军赵世玲

14集团军刘茂恩

15军武庭麟  第64师姚北辰  第65师邢清忠

98军武士敏  第42师王克敬  第169师郭景唐

9军裴昌会  第47师郭贻衍  第54师王晋

新编第24师:第九十七军残部编成,张东凯任师长。独立第4

93军刘戡

27军范汉杰

参战总兵力约17万余人(包括山西宪兵第12支队改编的196旅和毕梅轩游击纵队)。

司令长官部根据情报,针对日军分兵合击,袭击我通信联络及各级指挥部;以重兵攻占各交通要点,切断我军联络,各个击破;封锁山口、渡口,逐步紧缩包围圈,完成合击的企图,于会战前,经以辰东诚电令各部以交通线为目标,加紧游击袭破,妨害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

但因战区主帅卫立煌缺席未到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施行,致使会战开始第二日,因情况剧变,敌之来势极猛。各部仓促应变,分别与各路日军交战,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

战役第一阶段

东线

东线,日军左翼以温县为发起点,先头步兵5000以上,骑兵千余,炮20余门,飞机数十架,战、汽、装甲等车共百余辆,沿黄河北岸突进。”“中央以沁、博为发起点,一股先头千余,循沁济大道西犯另一股先头2000余人,附炮十余门,于窜陷西向义庄后,继向捏掌、紫陵、东逮寨、留村一带猛扑。”“同时,沁河北岸3000余人,以飞机十余架,炮二十余门,强渡沁河。守军第9军裴昌会所部在强敌进攻下施行节节防御,节节后撤。次日(8日)午,即放弃济、孟两地,向西撤退。在全线溃退的形势下,第一战区长官部命令第9以主力于封门口北既设阵地,拒止沁、济之敌西犯,以一小部对敌侧击。第9军部署新编第24师主力、第54师张团守封门口一线,第47师和第54师驻王屋的独立第4旅等在孤山一线游击。封门口系日军西进必经之要隘,日军势在必夺。久攻不下,再行增兵。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终为敌破。这时,中路日军已于8日晚攻陷垣曲县城后,分兵进攻邵源。长官部命令第9军主力由官阳南渡,以策应河防11日,日飞机百余架轰炸封锁官阳东西渡口,第5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渡至河南,其余各师团退至封门口至邵源以北山地。12日,该路日军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之敌会合,完成了对国民革命军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西线

西线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守军为孔令恂的第80军第165师(师长王治岐)和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唐淮源的第3军第7师(师长李世龙)和12师(师长寸性奇),以及直属第5集团司令部指挥的公秉藩34师。”7日下午,日军分多数纵队,成广正面法,集中机炮火力,并以飞机诱导步兵,向我西村、辛犁园、王家窑头、梁家窑头王竣新编第27师右翼80团(唐、孔两军接合部)阵地猛攻。另以独3旅团附37师团一部,向刘家沟、古王、计王王治岐师全面佯攻,牵制激战8日凌晨,日军突破张店以东新编第27师防线,孔、唐两军联系被切断。新编第27师溃退至曹家川、太寨一带。与此同时,奉命到望原集中的第80军第165师在遭到日军袭击后也退至曹家川、太寨一线。乘隙而进的敌挺进纵队于当晚占据茅津渡以下的槐扒、尖坪、南沟等渡口;最远的一支进到平陆、垣曲、夏县三县交界处。9日正午时分,第80军所部遭敌便衣袭击和飞机轰炸扫射,进一步溃败。在一场混战中,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及165师姚汝崇营长等多名军官牺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庙岭附近。剩余部队傍晚退到黄河渡口南沟。80军军长孔令恂、第165师师长王治岐抛弃部队,独自渡过黄河,失去指挥的国军争相竞渡,伤亡惨重。新编第27师副师长梁希贤见事不可为,投河殉国。

夏县日军先头部队7000人分三股南向进犯唐淮源第3军阵地。8日拂晓,日军攻占中条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后,一路向西北奔袭第7师师部驻地王家河(泗交镇西北),一路向东南奔袭第3军军部唐回(泗交镇东南)。王家河遭日军重兵包围,师长李世龙率部突围;唐回村则在军长率预备队驰援王家河的情况下被日军地面部队与空降兵协同占领。第3军军长唐淮源率残余人员向东撤退至温峪(今属夏县泗交镇东北,沿清水河南下可至五福涧的黄河渡口)一带,被日军挡住南去之路,遂与敌激战,遭受重大伤亡后,再向东北、西北方向退去。12日唐军长及其所部在尖山陷入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在三次突围失败的情况下,唐军长以保卫中条山职志未遂,当前大敌未殄,于尖山顶庙内自戕殉国。同日,第3军第12师在突围至胡家峪(垣曲县毛家湾镇最西北角)后遭日军截击,师长寸性奇胸部中弹,身负重伤,仍率部苦战。13日,寸部亦陷日军重围,寸师长二次负伤,右腿被敌炮炸断,自知无力回天,亦拔枪自尽。继忻口战役9军军长郝梦龄与第54师师长刘家祺之后,再写一军之中军、师长同时殉国的悲壮史诗。

闻喜敌36师团先头部队3000余人,向公秉藩34师防守的野峪(今属于十八坪村)、十八坪(今为闻喜县裴社乡的行政村)、汤王山(十八坪村正东的山峰)等阵地猛攻,并迅速攻陷汤王山。公秉藩组织部队反攻,收复汤王山周围阵地,但因其右翼友邻部队防线被突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又令公率部驰援马村(按:马村系第5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今属垣曲县华峰乡),第34师便放弃汤王山阵地,退至胡家峪(垣曲县毛家湾镇最西北角)。

北线

北线是中条山地区国民革命军曾万钟5刘茂恩14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日军的战略意图在于迅速攻占横(横岭关)垣(垣曲)大道,直取垣曲县城,对守军两个集团军实施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战役一开始日军即以重兵向横垣大道两侧猛攻。驻守横岭关东北侧的赵世玲第43军、西南侧的高桂滋第17军同时遭受日军重兵打击。激战至次日(8日)拂晓,第43军十八坪阵地被突破,堵击无效。军长赵世玲下令放弃阵地,撤向望仙庄(今属垣曲县历山镇)一线;第17军虽依靠工事和有利地形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抵抗,终因左右两翼皆被敌突破,不得不退出防线。日军则在一举突破守军防线后,兵分两路:一路沿桑池(今属绛县陈村镇最南的县界)、贾家山(今属垣曲县皋落乡民兴村北)、杜村(今属垣曲县华峰乡)南下;一路沿亳清河南下,经皋落长直王茅,直取垣曲县城

进攻发起后的次日:“8日黄昏,日军在伞兵部队配合下,占领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截断了与黄河南岸的联系。日军实现了中间突破计划,中条山区国民革命军被分割成两半。910两日,日军分兵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东路于12日晨攻克邵源,与济源西进日军会合;西路于11日进至五福涧(今属垣曲县最西南角的黄河渡口),与9日攻占五福涧的日军会合。至此,日军的内层包围圈完全形成,中条山守军黄河沿线的补给线和退路全被截断。

东北线

东北线驻防的守军主要有国民革命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武士敏第98军,以及第15军、第93军等部。7日晚,日军向武士敏第98军发起进攻,武军长率领所部拼死抵抗,在董封东西线上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王村一战,将敌2000击溃,毙敌滨田大佐以下700余人。10日,第一战区司令部鉴于济源、垣曲间各主要渡口渐次被敌封锁,该集团整个补给线中断的事实,命第14集团军阳城以西部队主力,迅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转移,以旋回钻隙战法,打击敌人侧背。卯刻,该集团军全面与敌发生激战。申刻,交口之敌陆续增至三四千,窜陷清风圪塔、煤坪。同时第10师与第98军接合部之二里腰,亦被约二千余之敌突破。而陷邵源之敌,亦向西北紧迫,此时该集团军三面有受敌顾虑。各部在突围游击中向北撤退。

战役第二阶段

在守军全线溃退的同时,日军以优势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占据了先机,迅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突破了中条山地区的全部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相关的关隘据点,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对国民革命军的内外侧双重包围,随即转入第二阶段的作战——对数路国民革命军守军各阵地,反复扫荡。以西线为例,日军各兵团自11日并排向北返转,然后又自515日再次转向黄河线,如此再三反复进行篦梳扫荡,一直进行到610日。在这样反复扫荡期间,各兵团所到之处消灭了敌人(按:日方的说法,指国民革命军)三千至五千名

513日,部队开始突围。守军主力在遭受惨重伤亡后先后突围:第3、第15等军残部在第5集团军司令曾万钟率领下西渡黄河,转到洛阳、新安一带整顿;第93军主力在摆脱尾追的日军后由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第98军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第43军向浮山、翼城间转进;第9军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济源山地游击数天后,分别由小渡口和官阳渡口南渡;……国民革命军中条山守军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中条山战役落下了帷幕。

518日至20日,国军主力大部突围,至527日战斗告结束。

战况统计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据日方的统计资料,国民革命军俘虏约35,000名、遗弃尸首42,000具、日军阵亡673名,负伤是2,292

在国民政府公布的材料中,综合会战,计毙伤敌官兵9900,我军共伤亡、中毒、失踪官兵达13751员名

根据卫立煌194195日对蒋中正的报告,总计伤亡官兵25,066人,失踪官兵21611人。

日军第54步兵联队于该会战期间调派第3大队北上支援作战,根据《步兵第五十四联队史》所提供的死者名单,该联队第3大队在19414月至19438月期间至少死亡61人,在1942年期间应无人作战阵亡,43年第54步兵联队在华执行反游击作战(未进行任何大型战斗)8月即离华前往太平洋战场。足见可确认死于19414月到19438月期间的61名第54联队第3大队官兵当中,应该有相当数量是阵亡于中条山会战,光一个步兵大队就有相当数量的阵亡者(且该大队于此会战仅担任支援性质角色)。而曾在独立混成第16旅团第84独立大队服役的日军老兵金田满郎回忆,在中条山会战期间他所属的单位为了控制黄河的一处渡河点,便有大量的官兵作战死伤,必须用一个小队不间断运送伤兵。足见日军方面的报告的阵亡673人,受伤2292人是严重缩水的数据,若以日军内部战时月报以及相关统计图表之数字相互对照推估,且考量因统计误差而少算死伤人数等因素,日军于中条山会战之作战伤亡人数当为6,000多名左右[4]。另外日本华北方面军在19423月的战时月报中提及自身在1941年战死3,970人,其中中条山会战发生的5月该月报仅给出915人战死的数据,然而该方面军在194111月的战时月报就承认自身在194011~194110月至少有4,599人当场战死、264人伤重不治,合计至少战死4,863人,若扣除194011~12月的华北方面军战死者,日本华北方面军194111~1031日就至少战死4,195人(相较之下,423月华北方面军战时月报给的数据却是194111~1031日该方面军仅阵亡3,331人,明显有所缩水),足见423月华北方面军战时月报数据明显不实,短少报告至少864名战死者,这极有可能是隐瞒中条山会战的实际战死人数,日军在中条山会战的战死人数实际至少为1,537人,加上受伤人数实际伤亡应当即为6,000多人。若将日军19423月底战时月报中的19415~6月战死人数(1,085人)几乎全算为中条山会战战死者,且加上该战时月报短少报告的864名战死者,日军在中条山会战战死人数则近2,000名,加上受伤人数,伤亡人数应为7,000名左右。

日军番号序列

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32战队、飞行第83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汉奸伪军张岚峰、汉奸伪军刘彦峰及汉奸伪24师。

1军: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9、第16旅团,军预备旅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

指挥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42.5个大队。

中方番号序列

参谋总长何应钦、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兼任山西省主席、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实际负责。

曾万钟第5集团军、 刘茂恩第14集团军、 孙蔚如第4集团军(31军团整编)

赵世玲第43军、 高桂滋第17军、 15军范汉杰、 80军孔令恂、 3军唐淮源、 9军裴昌会、 98军武士敏、 93军武庭麟、 27军长刘戡、

34师公秉藩、 165师王治岐、 新编第27师王竣、 7师李世龙、 12师寸性奇、 70师石作衡、 84师高建白、 新编第2师高增级(原金宪章师) 2个师长不详。

阵亡将军

第三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12师师长少将寸性奇、第98军军长中将武士敏、第70师师长中将石作衡205旅旅长少将徐积璋215旅旅长中将赵锡章

27师师长中将王竣、新27师副师长梁希贤、新27陈文杞少将参谋长(33)、陆军十四集团军参谋处张世惠少将处长(44)及新编27(17~20岁娃娃兵、女兵)全体阵亡。

=========================================

  1.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9月-194110   

 中: 薛岳、卢汉

日:阿南惟几   

 双方均声称胜利

第二次长沙战役(又称第二次长沙会战),指1941年(民国30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长沙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本次会战从194197日至109日结束,历时一个月。

1941116日,日本陆军中央部制定了《对华长期作战计划》,企图在年内在不减少现有兵力,对重庆国民政府采取高压的军事态势,利用国际形势变化尽早解决中国作战。19414月,阿南惟几制定了长沙作战计划,力图在现有兵力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摧毁重庆政府战力。

1941622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中央部一方面抓紧作对苏战争的准备,驻守在长沙地区的日方华中派遣军一方面应付可能的北进入侵苏联作战,一方面加强湖南地区的作战准备。阿南惟几于九月上旬制定了针对国民政府第九战区薛岳部的作战计划,计划调集第十一军下辖的4个师团及一个战车联队共计四十五个步兵大队、二十六个炮兵大队约12万人的军力进击第九战区。根据日本派遣军的作战计划计划,阿南惟几制定了不以占领地方夺取物资目的,而是摧毁第九战区薛岳部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作战计划。其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纵深梯次配置,以第 3、第 4、第6师团主力及第 18混成旅团等部位于岳阳的桃林、西塘、新开塘地区,为第一梯队,直取长沙;第40师团和第33师团的两个联队位于临湘地区,为第二梯队,沿粤汉铁路两侧及长(沙)岳(阳)古道正面进攻长沙。 另外以第6师团的两个联队由忠防西塘分两路向大云山实施包围,掩护主力部队集中和展开;以第14独立混成旅团从岳阳乘军舰渡洞庭湖向营田以西地区进攻,保障主力攻击部队右翼安全。

为确保第九战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第3、第5、第6战区对当面日军发起攻击,以牵制日军集中,但是未起到明显效果。第9战区除用相当兵力在赣北鄂南湘北袭扰日军后方外,由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集中12个军33个师,一部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布防,一部在株洲地区机动, 采取逐次抗击日军进攻;诱日军在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歼灭之。

97日,日军第6师团两个联队分别由忠防、西塘地区出发,在飞机配合下从东、西、北三面扫荡大云山。国军第4、第58军的四个师进行英勇抗击。

8日,日军占领大云山。

9日,国军反击,日军不支退后。

16日,日军反击,重新占领大云山。

18日拂晓,日军主力在杨林以西20千米的狭窄地带强渡新墙河,遭中国第4、第58、第20军共六个师的阻击,但遭日军击溃。

19日,日军抵汨罗江北岸,随即分路强渡汨罗江,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守军溃退。

20 日军破译第九战区薛岳电令汨罗江南岸四个师抵御日军,主力九个师从东侧围攻日军的作战电报。日军进行反迂回,意图围歼第九战区的精锐七十四军

21日,日军全部渡过汨罗江,全速前进。然国军仍顽抗于平江、金井一线,浏阳株洲等地区的第9战区军队也依计划逐次加入战斗。第10、第37、第79军、暂编第2军从长沙以东正面迎击日军;26、第72、第74军自浏阳方向侧击日军;第4、第20、第58军攻击日军后方。

22日,日军再次破获第九战区电报,调整战术,从左翼山中迅速突破,第九战区防线崩溃。

23日,第九战区二十六军被日军突围,在突围作战中受重大损失,日军各部向长沙进逼。

2425日,薛岳下令放弃长沙,由七十四军逐次抵御撤退,日军第六师团向捞刀河谷进军,企图围困七十四军

26日,七十四军与日军6师团在捞刀河谷遭遇,双方爆发激战。后日军第3师团加入战斗,七十四军不支转进。

27日,日军4师团渡过浏阳河,冲入长沙西北角,大部突入长沙。

28日,日军第4师团占领长沙,第3师团向株洲方面追击第9战区溃退部队。29 日军占领株洲。然此后其他战区的国军采围魏救赵的战术,向日军第11军原根据地岳阳区域发动进攻,同时间也向日军占领的湖北宜昌发起反攻,日军刚占长沙便赶紧北返回防。

106日,日军退至新墙河,双方回复战前对峙状态。

此战历时33天,第9战区称击毙日军4.8万余人,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日军虽一度攻占长沙,然仅2天便因原根据地防务空虚回撤,国军趁势收复失地,双方恢复战前状态,日军攻占长沙的计划宣告破灭。

据军令部长徐永昌在1014日的日记中指出:薛伯陵对外记者及武官谈话,发表湘北之役,敌遗尸四万一千余具云云,使本部战讯发布组大为作难。又据报,长沙外籍传教师语外记者及武官,敌人二十七日入长沙约两万人,留四日退去。又该访察团对湘北战颇感失望云。

军令部次长林蔚向徐永昌转述从蒋介石那里听到的湘北真实情形后,徐永昌在1025日日记写道:一、湘北战之序幕,敌人扫荡大雪山时,战区所报我军如何转出反包围敌人等等,完全子虚,斯役我第四军吃亏极大。二、敌人打过汨罗江以后,我军已无有战斗力之军师。三、所报俘获敌人不到十个,枪许有几枝,余可想矣。

由于长沙一度失陷,蒋介石薛岳十分不满,谓:“9 27 日酉刻,敌军陷长沙,实因薛伯陵〔岳〕擅将长官部撤至渌口,因之敌军乘机窜入城内,直至29 日晚,夏楚中军由岳麓山陆续渡河,向长沙进攻,遭遇敌军抵抗,方得证实长沙已有敌军,而我高级指挥部之无胆识,其移动位置时,无一不违反军事原则,殊堪痛心,此为国民革命军自成立以来,未有之怪象也。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蒋又斥责第9战区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定可打败敌人,定可俘获敌人很多官兵,定可缴获敌人无数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应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有十人。”“丢尽了党国军人的脸面

根据日方记录,早渊支队……28日完全占领长沙……第十一军认为完全达到了作战目的,101日日落后,开始返回作战结束后,军所报告的战果为:敌交战总兵力约五十万,遗弃尸体五万四千具,被俘四千三百人。日方损失:战死一千六百七十人(内将校一百二十二人)、负伤五千一百八十四人(内将校二百七十二人),去向不明者十四人,马匹战死一千一百六十八匹、负伤一千零九十二匹。。但是日军伤亡实际上很可能远高于此,因为会战期间国军曾经反攻宜昌以牵制进犯长沙的日本第11军,而驻防宜昌的第13师团主力约1.8万人左右(该师团1941年兵力约为26,214人,参与进攻长沙之部队约7,711人,故留守之师团主力兵力约1.8万人,包含8个步兵大队,战斗兵兵力约为1万人),经过10多日激战,该师团处于覆灭边缘,师团长内山英太郎一度下令烧毁第一线联队送回之军旗与机密文件,并准备与各幕僚部长自杀,直至友军来援方得以幸免。而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下辖的独立步兵38大队大队长也在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前根据此前经验教训,在战前会议提到一个中队(兵力约近200)要有战死35人可能的准备(以此推论本次会战日军正面进攻长沙之各步兵中队应平均死伤6)。据此,日军实际伤亡肯定远超出公开数字。

  1.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日-1942116

中: 薛岳李玉堂卢汉,兵力超过300,000

中方伤亡28,116

日:阿南惟几,兵力约120,000

日方伤亡约57000人(中方战报)或约6000(日方战报)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411224日至1942116日的湖南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交战双方为中华民国9战区司令薛岳所统帅的国民革命军9战区部队共300,000人与日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日军11军共约120,000人,此次战役主要经历日军向长沙推进的外围战斗、攻守双方在长沙城的攻防战斗和日军撤退时国军进行的反击作战三个阶段。在战役指导上国军方面指挥官采用了天炉战法对抗日军,而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则出现了明显的判断失误,最终导致战役结果为中方成功防守长沙,日方遭受惨重损失撤退而结束,因此又被中国方面称为长沙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127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

193810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占领了中国京汉、粤汉铁路以东的大部分地区,但并未达到迫使重庆国民政府与中国广大军民放弃抵抗的目标。另外由于前期进攻作战中国民革命军淞沪会战等战役中对日军的逐次打击使得日军亦受到较大损失;日军自身占领广大土地后需要分配兵力防守因而机动兵力更为薄弱;中国军队在日军占领区的游击战也使得日军需增派兵力防守已占领的地方;日本国内也因战争而使得经济进一步被拖累。因此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乘胜占领岳阳后便停止了进攻,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中正与国军统帅部则称之为二期抗战之起点。 

自从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两湖平原周边空间成为抗战主要战场之一,分别由第五战区与第九战区负责防务。但是第五战区在1940枣宜会战遭重创,宜昌襄阳等遭夺取后重要性锐减;湖南地带就只剩第九战区尚具防御力,而日军华中方面军的主力则是11,在湖南战场隔新墙河对峙,并在抗战期间多次交战。1939914日,在二战欧洲战事爆发同时,日军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在这次战役起,第九战区部队利用湖南河川水渠遍布的特性布防,并采用逐次抗击以消耗日军力量;争取外翼以力图后续包围;后退决战以坚守长沙;趁敌溃退以包围歼灭的战术欲要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然此次日军的作战指挥官时任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较为谨慎,在判断其攻占长沙无望之时及时下令撤退,使中国军队围歼日军的战略目标未能达成,然而此次会战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成功守住主要城市并击退且杀退日军,因而被中方宣传为:湘北大捷。日军冈村宁次则解释此次撤退是已达到消耗中方第九战区有生力量之战略目的撤退 

1940年末,法国德国投降,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英美等列强察觉日本确切损害了自己的亚洲利益,对中国方面增加物质面的援助;包括1941租借法案将中国纳入供给国范围,并开放滇缅公路维持外援畅通等。日本察觉重庆国民政府方面和谈的意愿剧降,更打算继续打到日军退让时,只能抢先制人打击中方战力;11军军长阿南惟几集中了十余万人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此次战役日军成功破译了国军行动部署的电报,一度成功占领长沙并对国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然而在中国军队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向日军占领的湖北宜昌发起反攻,迫使日军须回师救援,因而长沙在被日军攻占后不久即被国军收复,最后战局依旧维持之前态势。中方宣称此次战役为第二次湘北大捷,日方则认为此役给重庆方面第六、第九战区之精锐所部予以重大杀伤 

双方部署

日军方面

194110月日本国内东条英机内阁上台,进一步扩大了对外战争的规模,同年127日,日本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攻击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月,日军向香港发起进攻日本中国派遣军命令华中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发动进攻以策应香港作战。另一方面,由于前两次日军都未能成功攻占长沙,第十一军在日军内部也颇受指责,因此阿南惟几也急于想用攻占长沙来一雪前耻,同时阿南惟几认为,依据所获得的情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军第九战区所部精锐的第四军和第七十四军均被抽调南下,认为此时长沙防御兵力单薄,力主再攻长沙。 

然而此时,日军第十一军内部对于是否发起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意见却较为分歧,不少师旅级高级军官认为:湖南北部从新墙河到长沙一带地形复杂山川河网密布,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行进,无法发挥其优势,因而不赞成立即进攻长沙。唯仅有当时的第三师团长丰岛房太郎是阿南惟几的老乡兼同窗好友,因而对议案表示支持,最后经过争论,阿南惟几坚持决定进攻长沙。阿南作出如下部署:以3师团6师团、第40师团及独立混成第9旅团、第十四旅团,配以空军、炮兵、坦克及海军舰艇共计12万人马,从岳阳逐次突破以攻占长沙。同时,赣北地区日军部队从南昌实行佯攻以牵制赣北地区中国军队。 

国军方面

1941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第九战区司令薛岳[a]即推断日军定会再次进攻长沙,因而也积极进行准备与动员。虽然日军战前的部署和行动都较为缜密,但第九战区仍从日军赣北部队减少和湘北部队增加等迹象中判断出日军不久即将再次发动长沙攻势,薛岳在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后,进一步完善了其天炉战法,决定依据湘北的地理优势(即天炉),在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之间逐次布置防线,以第二十军、第三十七军和第五十八军等部逐次抗击日军以削弱其攻势,从防线撤退下来的部队并不后撤而是撤向两翼,以长沙城为饵,诱使日军向钻往这个炉底,令之前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因作战不利而戴罪留任的李玉堂率领其所部第十军为核心守卫长沙城,把日军牵制在炉底。同时,第九战区在长沙城西的湘江对岸岳麓山制高点布置炮兵部队支援城内守军,并动员湘北民众破坏日军在战区的交通线,以之前撤往两翼的部队切断日军补给,待日军攻势受挫补给断绝而被迫撤退之时再将之前外围后撤至两翼的部队会同其他生力军共同从东、西、北等各个方向合围歼灭日军,歼敌地点预定在地形崎岖没有大道的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 

薛岳称:天炉战法,就是在预定的交战区域,构筑纵深网的环形阵地,部署充分的守军,以伏击、侧击、截击等多种方法逐步消耗敌军,消磨锐气,然后再使用优势兵力,施行反击和反包围,对敌方部队予以歼灭。属于后退决战之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制胜方略,如炉熔铁,又如炼丹,故名。” 

战役进程

外围攻防战

 

19411224日,阿南惟几下令进攻长沙,当天日军6师团与第40师团开始自新墙河渡河,且利用夜袭与炮击辗压守军防线。第3师团与泽支队则在25日早上发起攻击。24日傍晚恰逢寒潮过境,湖南经历少见的低温和大雪,气温从12摄氏度下降至摄氏零下5度,气温遽降不只造成进军困难,也让日军架桥与渡河都因此延迟;经过21夜激战后,防守新墙河的国军第20军和第58军遭日军采燃烧弹破坏防御工事,以致伤亡过半。发动攻势的第三天(1227日)下午,新墙河防线大致遭到瓦解,日军则继续南下朝汨罗江防线推进,而守新墙河的国军则按照预定转移至汨罗江二线阵地和两侧山区转移。

19411226日,先行挺进的第6师团已经开始准备向其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条河流汨罗江进行渡江作业。27日,第三师团也开到汨罗江;此时国军防守汨罗江的是第37军、99军和从新墙河撤下的58军,而第20军则在平江和平江以北地区布防,中国军队的防线呈现倒八字阵型。日军将攻击重点放在长乐街方向以求尽快推进,日军依靠强大的炮火优势和空军支援不到3日即突破了汨罗江阵地,防守的第20军向东转移至山区,第37军和第58军则向高桥一带和汨罗江、捞刀河之间转移。

1229日,日军第40师团完成横渡汨罗江之作业;然而1230日晚上,40师团所辖的后勤部队-辎重第40联队遭到国军夜袭,联队长森川敬宇中校战死。这个不算起眼的损失让40师团前线部队在后勤上陷入险境,也为会战后期40师团提早撤退埋下伏笔。

由于汨罗江大部地区以南原本就是田野,外加雨雪天气导致道路泥泞不堪,而湘北地区的百姓又早就把可以通行的大路大为破坏,导致日军渡过汨罗江后诸如坦克重炮等机械化装备不仅很难推进反而成为累赘。原本依据先前的计划,日军此次长沙作战之牵制中国军队以策应香港作战的原先计划已经达到应当撤退。但日军到经过约一周的激战顺利推进至长沙城外,这一战局得阿南惟几十分兴奋,认为此次可以攻占长沙以雪之前未胜之耻,因而继续命令部队向南攻占长沙。然而,中国军队在湘北作战区让开正面向两翼撤退本身就是按薛岳天炉战法的预定计划,诱使日军往炉底长沙城的重要环节之一。

长沙城攻防战

长沙城位于湘江东岸,隔江对岸的岳麓山是俯瞰长沙全城的制高点,原有的城墙早已拆除。日军为迅速接近长沙城的核心以尽快攻下长沙,并没有采用逆湘江而上先占岳麓山制高点的进攻路线,而是把湘江东岸作为攻击重点方向由正面进攻。第九战区防守长沙的是李玉堂所部第十军,这支部队在先前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曾因作战不利而遭国军统帅部严厉批评,军长李玉堂也被撤职,仅仅因为暂无接替人选而暂时留任,因而此战对于李玉堂和第十军而言都是哀兵之战,李玉堂也立誓守住长沙以洗刷上次战败之耻并得到上方首肯,第十军的官兵也士气高涨喊出了守住长沙,要回军长的口号。第十军部队和长沙居民协力在长沙城内布置了周密的防御体系,在城郊,守军工事采用地堡式,依托西面的湘江,对其余各个方向呈半圆形,外围工事由麻园岭朱家花园杜家山二里碑黄土岭妙高峰猴子石的连线,逐层向城市核心构筑,且逐层加大密度和强度,以中山西路黄兴路八角亭南正街坡子街这一线的核心工事最为坚固。在长沙城内几乎所有主要道路设置铁丝网和地堡,较大体积的建筑物都布置有火力点。为防止日军从湘江水路迂回,第十军把长沙南北两侧湘江水域都用水雷进行封锁。在湘江对岸岳麓山国军布置炮兵对城内守军进行火炮支援。

1231日至12

19411231日日军的第3、第6和第40这三个主攻师团分别进抵长沙城外,并依据计划分别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进攻。194211日,日军攻势更加猛烈,喊出了到长沙城过元旦的口号。日军和国军第十军的主力方先觉所部预10师首先在长沙南郊的金盆岭至猴子石一线附近展开激战,所部29团依托阵地和迫击炮奋力抵抗,日军也毫不示弱在飞机和火炮掩护下向守军阵地发动了多次猛烈冲锋,战至上午10点,阵地被日军攻占。日军随后推进至由第28团防守的二线阵地,28团团长葛先才率部奋力抵抗一步不退,日军进攻受阻便将主攻方向改向东面和北面,并成功攻占了东郊和北郊的全部阵地,仅有预10师的阵地仍然未被攻占,28团团长葛先才因战功而被国军统帅部破格提升为少将团长

元旦过后,日军攻势趋于猛烈,长沙形势吃紧,薛岳身边不少参谋人士均劝薛岳将指挥所搬至后防安全地带均被薛岳拒绝,薛岳坚持将指挥所设置在长沙城边的岳麓山就近督战,同时薛岳发布遗嘱电报如战区司令长官殉职,则以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代行其责并严令第十军固守长沙,不得退缩。担任守城主力的预10师师长方先觉也给妻子准备好遗书,誓与长沙共存亡。12日,日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继续向长沙市区发动猛攻,中国守军按计划退守第二线阵地,其中以修械所一带的战斗最为激烈,日军对国军阵地发起了以为单位的集团式冲锋,将28团固守的冬瓜山阵地攻占,下午,第29团发起反攻,将阵地收复。原本位于第三线防御阵地的第30团主动出击支援二线友军发起了对日军的突袭。当日,第十军部队协同在白沙岭地区歼灭突入长沙市区的日军3师团加藤素一大队并击毙大队长。国军士兵从该名少佐大队长身上搜得获得重要机密文件,大意为:日军弹药匮乏,补给告急,薛岳获得该情报后,兴奋地说:有此情报,胜过千军万马,于是薛岳根据战前部署和敌我双方态势开始部署后续对日军的围歼计划。

13日至15

13日,长沙城内的战斗趋于白热化,日军两个师团在火力掩护下集中兵力发动步兵强攻,先后攻占了守军二线阵地中的开福寺和陈家山,战至下午4时,日军第3师团工兵营攻入长沙市中心,李玉堂立刻令所部另一个主力师第190师进行封锁和阻击,日军工兵擅长攀上爬下于守军对制高点进行了激烈争夺。此时,预10师师长方先觉认为,若二线阵地被日军突破就只能据守城垣,因此必须清除城垣前的射击障碍,于是下令将妙高峰下的长街全部焚毁。就在长沙城内中日两军进行近身肉搏战之时,湘江对岸岳麓山上的炮兵利用地形上的绝对优势,对城内的日军进行了猛烈的炮火打击,使攻城日军伤亡很大。

14日,日军再次对长沙市中心发动全面猛攻,双方在国货陈列馆和湘雅医院等重要位置进行了反复争夺均有不少伤亡,岳麓山炮兵则依靠东北风的有力风向继续对日军进行打击。经过数日的激战,第十军伤亡已接近三分之一,但仍旧士气不减继续与日军进行逐屋逐巷的争夺。此时,薛岳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围歼长沙城内日军,而阿南惟几既不知晓己方情报已被截获,也不知道中国军队正从各个方向前往长沙准备反攻,依旧命令所部尽快攻下长沙城。入夜,中国军队已经到达日军背后对日军形成夹击,然而此时阿南惟几仍未下令立即撤退仍固执欲要攻占长沙,日本国内甚至还发表了日军已经占领长沙的消息。次日,时任十一军的参谋长木下勇少将和其他参谋都认为若再不撤退就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于是全体力劝阿南惟几立刻下令撤退,阿南惟几于是下令部队向东山等方向撤退并在撤退时发起最后进攻以作掩护和隐蔽,日军攻占长沙的计划宣告失败。

撤退与截击

在日军大举进攻长沙城之时,薛岳就开始部署对日军后期的歼灭战,蒋中正不仅应薛岳请求将先前从第九战区调走第四军和七十四军调回,还将七十三军和九十九军也交由薛岳调配,薛岳在得知日军正面临弹药缺乏且补给困难之时,立刻电令第九战区共九个军的兵力从东南、东北、西面和北面四个方向对日军进行合围。具体部署如下:第二十六军和第七十三军在浏阳河一线向北追击;第四军由株洲向北追击;第五十八军和第二十军在汨罗江由北向南堵击;第七十八军和第三十七军由东向西截击;第九十九军在石子铺以北、新市以南由西向东截击。

长沙城至汨罗江

15日就在第九战区的反攻部队已经打到长沙城外围日军背后之时,阿南惟几才被迫下令日军全线撤退,日军反转始遭受国军原本在各处的部队包抄追击,湘北当时天气转坏,使得日军飞机无法进行支援;原本藏匿在影珠山古华山内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军对掩护撤退的日军发起攻击,当时自影珠山东侧北撤的部队为第3师团、西侧北上的部队是第6师团[。掩护主要师级部队的单位为第九混成旅,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争取时间而发起攻击。该部队的山崎茂上尉组成混编攻击组(集成大队、约3百余人)在18日晚上朝影珠山北部发起夜袭,试图摧毁该区的国军指挥中枢;最后该部队在影珠山腰子坡遭到歼灭,国军在伤亡4百余人的代价使日军全员阵亡,山崎大队遭到歼灭给阿南惟几带来相当震撼。

日军撤退之路上截击日军,日军先头部队遭到阻击后,才知路上有中国军队拦击,于次日拂晓以主力向国军阵地猛攻,第二十军主力133师全力顶住了日军的反扑,日军正面进攻受挫则改为夜袭,将第五十八军的第10师击溃。但在捞刀河汨罗江之间日军撤退极为艰难,国军第20军和第58军在影珠山和古华山对日军发动伏击,日军最终突破了国军的在此地的包围,但付出较大伤亡,也被国军夺取不少武器,由于日间行军易遭国军发现,日军多选择夜行,然而由于夜间不熟地形,导致无法正确辨别方位,抓捕中国百姓带路则基本都会被带进国军的伏击圈。

日军第六师团是之前参加南京大屠杀的主力部队,早在会战开始时中国军队中就出现和第六师团同归于尽!为死难同胞报仇雪恨!的口号,因此在撤退中第六师团先后遭到第七十三军和第九十九军等部队猛烈的攻击,伤亡惨重。日军为突破包围也奋力接战,在弹药不足和补给匮乏的情况下,顶住国军的炮火,以白刃战法进行突围,战至18日,第6师团成功突破捞刀河,向汨罗江开进。此时,阿南惟几突然改变命令,令第6师团改变行军路线,并且必须在前进中消灭国军的截击部队,这一临阵突变使得第6师团再次陷入国军7个师的包围,战斗极度被动。日军为了救援被国军围追堵截的部队,派出第9混成旅团南下接应,但在影珠山遭到国军部队的抵抗,未能达成目的,第9旅团山崎集成大队被国军全歼。第3师团大青山一带遭到国军第四军、第二十六军和第七十八军的攻击,师团长丰岛房太郎负伤。第40师团沿途遭到第三十七军和第七十八军轮番多次的侧击和截击,其中第236联队损失惨重,多名军官阵亡。114日,日军经过苦战终于渡过汨罗江向新墙河推进。

汨罗江至新墙河

114日至116日,第九战区所部第20军、第37军、第58军、第73军、第78军等部在汨罗江之新墙河之间地区向日军发起拦击、追击和侧击,同日军发生四次激烈的包围与突围战斗,部分国军部队甚至追过新墙河,攻入原本的日军防区,然而始终未能对日军形成完整的大建制的包围和歼灭,日军尽管在撤退中伤亡惨重且极为狼狈,但指挥系统仍能有效发挥,且在极度困难的状态下各部队的战斗意志依旧坚定。115日战区天气转好,阿南惟几立即派出18架飞机进行低空轰炸,在空军的掩护下,日军在116日成功突围并撤回到新墙河北岸。在12天的撤退中,日军因遭到国军的猛烈围堵攻击而伤亡巨大,仅有1.3万人成功撤回,日军以往不留尸体于战场的惯例也被迫放弃,在战斗地点留下大量尸体未能带回。在湘北地区双方交战开始后,按计划为牵制国军而在赣北地区发起佯攻的日军部队约3000余人在向中国守军阵地发起进攻,但3天后被赣北地区的国军击退撤回原防地。至116日,交战双方依旧恢复沿新墙河对峙的战前态势,第三次长沙会战至此全部结束。

结果及后续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成功击退日军进攻,据国军战报记载,日军伤亡在65%以上,损耗无计。 此战被认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军事上的重大胜利。

国军虽说战胜,但是战果存在一些争议,也为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否名如其实出现一些争论;国军损失两相宣称落差不大,约战死伤28千多人至29千人,但日军战损落差便相当悬殊;按照第九战区报告,此役击毙33,941人、击伤23,003人、俘虏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手枪26只、机枪115挺、炮11门,此战果在1978年出版由蒋纬国主编的抗战史《抗日御侮》中再度引述。正式对外公布的战报中甚至称击毙了5位日军联队长,但实际上本役无任何该层级的日军军官遭到击杀。由于声称的消灭人数与俘虏军品落差颇大,当时任军法执行总监之何成濬在其1942225日日记中记述,薛岳在军事会议上报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果时,受到在场诸人笑斥之,甚至蒋介石也认为其过于夸大其词。

日军战损就防卫研究所在1971年出版的战史丛书所述,日军战死1,591人、战伤4,412人;不过该数据中并未提到因病减员等损失,故该数据本身就是被截取过的结论。在第三次长沙一役,6师团上报阵亡数461人,但是在17日呈报十一军已阵亡600多人(当下可确认之阵亡人数),在18日遭到包围至112日突围期间的损失则毫无讨论,其中殿后的步兵第13联队在会战结束前多次遭到追击,日军自承损失惨重,丧失再战之能而需要友军协助收容,其461人死亡显然并非最终资料;除了第6师团的数据混乱,一同遭到包围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日军上报阵亡203人,,但该旅在攻击影珠山期间,曾集中约350人的突击队(独立第40大队第一中队队长山崎茂上尉率领,统称山崎大队,但非标准步兵营)攻坚,遭到全歼,而根据战后所出版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部队史,该旅下辖之独立第38大队同样受创严重,大队本部差点惨遭歼灭,甚至大队长身受重伤几乎丧命,另该大队第三中队近200名参战官兵战后仅存38名(含轻伤者),且还有独立混成第9旅团所属之辎重队遭遇国军袭击,仅有中队长在内的11人侥幸生还,运输的弹药、武器、粮食全被国军缴获,可见该旅上报阵亡人数显有不实。第40师团所属步兵第236联队在19日突围成功前声称死伤者390人,但最后清点战斗兵员仅剩50人,以日军步兵联队编装达2千人以上,实际损失可谓不轻。死伤6,003人只是日军军部高层为掩饰其无能而严重缩水,好呈报天皇之遮羞数字。

但是国军在本役击毙与俘虏官阶未出现大队长以上军衔者,因此可能歼灭了部分级单位,但未有歼灭团级之战绩;目前虽无准确考证之战果,但日军至少有三个团级单位陷入包围重损,可信毙伤战果应有破万。

更重要的是,194112月初日军刚偷袭珍珠港,陆军席卷东南亚,同盟国军屡战屡败,中华民国军队在长沙的胜利显然成为政治上的强心针,进而引起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英国媒体也用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的标题进行报道。苏联和西方同盟国也有大批记者和参观团来到长沙进行访问。由于李玉堂等将领指挥第十军成功防守长沙,在战役结束后,原本属待罪留任的军长李玉堂升任27集团军副司令,原预10师师长方先觉升任第10军军长,原28团少将团长葛先才升任预10师副师长,其他战斗中获得战功的将领也得到了国军统帅部的奖励。中方此战虽然获胜,但也总结认为在后期截击日军的作战中,国军忽略了重点控制渡河点并未能强力破坏日军渡河设备从而使得日军未受到大建制的歼灭性打击;日方则认为,此战准备不足,在过程中多次更改命令指挥失当,使得作战陷于被动。

后续发展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中国第九战区召开了大规模的庆祝大会。在此之后的两年内,日军再没有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然而,第九战区部队尤其是长沙一线守军由于长期相持亦放松了警惕,日军则在此战后总结了经验教训,于是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中,日军经过充分准备,集中主力20余万人向第九战区发动攻势,并改变进军策略,改由湘江逆水而上先夺取岳麓山炮兵阵地,在1944年的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成功攻占长沙,并在整个长衡会战中将第九战区击溃而使其至战争结束都再无反击能力。唯在衡阳保卫战中,第十军孤军坚守衡阳长达47天并重创日军,大大延缓了日军打通其陆上交通线计划的进程,令日本国内生产原料匮乏,从而为中国军队会同盟军在滇西和缅北的反攻作战美军太平洋战场的反攻作战创造了战略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形态两岸政治因素等原因,这一重要战役及其他抗日战争中国民革命军日军进行的大量作战在中国大陆曾长期遭到淡化和忽视,部分大陆民众在原先中共的片面宣传影响下甚至有所谓国民党不抗日的错误感观[,直到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之后,国共关系趋于改善,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中发表讲话肯定了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同年,正面描写抗战期间国军与日军作战的书籍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在中国大陆各地上市并引发关注,大陆媒体开始大量采访、报道相关战事,相关的书籍也逐步出版。2014年首播的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也讲述了这场会战。

============================================

  1.  滇湎路战役   19423月-19429    日军占领缅甸

滇缅路战役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地点是在中国云南省缅甸北部交界,起始时间为19423月上旬。日军第12183335师团及泰国军队两师,攻陷仰光,并在随后攻打缅北。中国部队越过边境,以200师为主,与其对抗。8月,一度占领缅北的中国军队退至怒江,该战役以日军占领缅甸而结束,日军获胜。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宋希濂,所部编入远征军,在滇西缅北抗击日军,主持滇西缅北战役三年,歼灭日军3个师团,完全打通中印公路,至19453月取得胜利。

滇缅路战役,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3月至9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在云南省西南部、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对日军第15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此战,远征军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苏、美、英及东南亚、大洋洲各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2(民国三十一年)1月,在美、英两国建议下,设立中国战区(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统帅部,3月,日军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10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

38日,日军第15军在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下登陆仰光,分路北进。一路以第33师团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进攻卑缪:一路以第55师团由勃固向仰曼铁路北犯东吁、彬文那,企图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1942(民国三十一年)318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在彪关以南与第5军警戒部队接触。第5军骑兵团给日军以奇袭后转移至鄂克春地区。接着日军又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鄂克春失陷。日军继续向东吁进攻,与第5军第200师发生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日军一部向右翼迂回,第200师向北转移。此时,第5军新编第22师由黎达誓方向反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双方在斯瓦河畔对峙。

411日,日军第55师团和增援第18师团各一部向黎达誓进攻,经激烈战斗,新编第22师逐次转移至彬文那。日军进犯彬文那地区,被第5军第96师击退。后因右翼英军后撤,阵地突出,第5军各部放弃彬文那向密铁拉、敏建方向转移。

416日,日军第33师团在突破英军阵地后,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第66军新编第38师一部驰援,与日军鏖战两昼夜,击毙日军1000余人。

日军攻陷东吁后,以第56师团分向毛奇、雅多进攻。第6军先后在毛奇、垒固、和榜、雷列姆地区阻击日军,并在萨尔温江以东的缅泰边境地区,对日军进行作战后回国。第200师在和榜地区阻击日军北犯,并克复东枝。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发生激战,师长戴安澜受重伤后牺牲。此后第200师、第96师经腾冲、维西向怒江东岸转移。第5军直属部队、新编第22、第38师经太洛、新平洋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

日军于424日攻陷雷列姆后,旋即分两路向腊戍突进,第66军逐次回援,节节失利,日军直向中国国境逼进。此后,退回滇西的远征军与滇西第11集团军各一部在龙陵、腾冲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以一部进入日军后方游击,主力逐次退回怒江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至916日,战役结束。

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滇西缅北 序列

自印度蓝姆伽始 ,印度雷多(又名:列多),瓦鲁班战斗、同古战斗、仁安羌大捷、惠通桥防卫战斗、胡康河谷战役、松山碉堡歼灭战、乔克柏当战斗、棠吉战斗、雷烈姆战斗、新维战斗、腊戍战斗、孟拱战斗、南盘江战斗、梅苗战斗、南坎战斗、八莫战斗、沾益战斗、腊猛战斗、龙陵战斗、遮放战斗、畹町战斗、木遮战斗、芒市战斗、芒友会师、南渡战斗、西保战斗、南燕战斗、皎麦战斗、乔梅战斗、果敢战斗、腾越战斗、腾冲()城市攻防战斗、

滇西缅北战役(奥敦之战同古保卫战仁安羌之战)

密之那会战、曼德勒会战、平满纳会战、

==================================================

  1. 浙赣战役  19425月-19428    

 中方伤亡70,000余人;日方伤亡36,000

浙赣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浙江江西二省,起始时间为19425月中旬。614日,日军攻陷浙赣铁路全线取得胜利,7月国民革命军部分反扑,战役结束后除了金华义乌两地之外,浙赣线恢复发起日之前僵持态势。

1942418日,日本本土遭美军空袭杜立特率领美国特别飞行中队16B25中型轰炸机从第16特混舰队护航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后,飞至中国浙江的衢州等地机场迫降,64位机组员大多被当地居民救回,但仍有8位遭日军逮捕。

日军大本营为防止中、美空军利用中国浙江一带的机场对日本本土实施穿梭式轰炸杜立德空袭后3日,421日军大本营要求中国派遣军制定足以解决浙江境内接应轰炸作战的前线机场群的作战计划,代号せ号作戦。中国派遣军从驻上海13、驻汉口11集结约40个步兵大队16个炮兵大队摧毁浙江省、福建省沿海包括在衢州玉山丽水等地的空军前进机场,并有效的清除该地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有生力量。430日,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621号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尽快开始作战,主要是击溃浙江省方面之敌,摧毁其主要航空基地,粉碎敌利用该地区轰炸帝国本土之企图”“以第13军的主力和从第11军及华北方面军抽调的部分部队组成,以40余个步兵大队为骨干。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和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认为大本营的作战企图及兵力部署导致破坏机场后再撤回来,机场很快即可修复利用,而且仅以击溃敌军为目的太消极,决定改变作战目的及部署,增大使用兵力,扩大作战规模以歼灭第三战区之敌为主要目的,占领飞行基地为次要目的”“以约80余个步兵大队为骨干,以第13军使用58个大队从杭州方面向东部第三战区进攻,以第11军使用27个大队攻击西部第三战区军,以策应第13。虽然中国派遣军没有足以固守预定占领区的兵力,但为了使该地区的机场群不再为中国空军使用,要固守新占领的金华地区并在该地附近部署部分打击兵力,以便随时可以发动新的进攻。又由于作战地区并不仅限于浙江省,远至江西省,甚至企图打通浙赣线,作战名称也从原定的浙江作战改为浙赣作战’”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

13司令官沢田茂中将,辖17师团驻徐州、116师团驻安庆、15师团驻南京、60师团驻苏州22师团驻杭州、70师团驻宁波、独立混成第12旅团驻泰兴、独立混成第13旅团驻合肥、独立混成第17旅团驻上海。参战兵力共为56个步兵大队,约67900人。

11司令官阿南惟几中将参战兵力27个步兵大队,约25000人。

第一阶段,预计为半个月,即攻占到衢州以东的龙游镇一带地区时,部队暂停,以调整战线、进行短时间的休整、作进攻衢州的准备。 第二阶段,仍预计为半个月,即攻占衢州和第3战区的所在地的上饶。第三阶段,最后打通浙、赣线并攻占丽水、温州,预计时间为一周。然后即以各种手段,彻底破坏上述地区内的机场;拆除、运回浙赣铁路的钢轨与设备;听令撤回至原驻地。

19424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九战区调出第七十四军王耀武)、第二十六军丁治磐)两个主力军及预备第5(曾戛初19391月由鄱阳湖警备司令部改编)加强第三战区作为其机动部队。该战区辖4个集团军,11个军,35个师。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三战区副长官兼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淳安,指挥驻钱塘江北岸各部队

第二十五军,军长张文清,辖第4055105师。

第二十八军,军长陶广 辖第62192师。预备第5

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驻金华,指挥钱塘江南岸及金华、兰溪守军

第四十九军,军长王铁汉,辖26105师,暂编第13师。第79师(原属第八十六军63师(原属第二十八军

组建第25集团军,总司令李觉,进驻缙云,指挥浙南各部。

第八十八军,军长何绍周,辖新编第213032

暂编第九军,军长冯圣法,辖暂编第333435师。

第二十一军军长刘雨卿 辖第146147148师。

第五十军,军长范子英,辖第144145师,暂编第7师。

第二十六军,军长丁治磐,辖第324144师。

第八十六军,军长莫与硕,辖第1667师。194112月,该军由浙江诸暨调到衢州担任衢州城飞机场守备任务

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辖第515758师。

第一百军,军长施忠诚,辖第1975师。担任浙赣路西段作战(位于弋阳

第三战区制订了在金华地区与日军决战的保卫金、兰、衢的作战指导方案:以最小限度的兵力,配置于浙赣路西段进行持久抵抗;集中主力于浙赣路东段,利用既设阵地、持久抵抗,并竭力袭扰敌军后方,迟滞牵制敌人,特别在金华、兰溪,要预筑坚固阵地竭力抵抗。5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复电,不同意第三战区在金华地区决战的方针,指示应在衢州地区决战。复电说:务将王耀武军(第74军)、丁治磐军(第26军)、王铁汉军(第49军)三军集结衢州附近,切勿控置于金、兰一带被敌逐次消耗。我军方针决在衢州附近决战,不可变更。

6月中旬华北方面军又将2个大队(驻德州41师团的步兵第237联队第2大队;步兵第238联队第2大队,合组成由237联队长奈良正彦指挥的奈良支队。)增调给第13军,总计使用兵力达87个大队,约为大本营原定方案的两倍。

会战经过

1942511日驻上海的日军第13军在杭州开设了指挥所。514日至15日夜,日军第13军第一线部队东起奉化、西至富阳约150公里的正面向金华发起多路分进合击。航空兵直接支援战场进行攻击、轰炸,掩护其地面部队向前进攻,并侦察第三战区的部队调动和撤退情况。 

左路(南路)

70师团(原为驻宁波独立混成第20旅团,19424月扩编)配属原驻上海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的两个步兵大队于514日夜从奉化开始行动,在沙溪镇击溃暂编第35师(劳冠英,浙东抗敌自卫军第4纵队改编),515日攻占新昌天台,经尖山镇安文镇,经横店以南,攻向金华以东的孝顺车站,然后沿铁道与中路主力配合进攻金华、兰溪。520日攻占永康武义,迂回金华南侧

22师团(原驻杭州)于515日晨从上虞东关镇沿曹娥江向南,向三界嵊县的第八十八军新编第30师、暂编第32师进攻。守军向南撤退。517日晚第22师团占领嵊县西南的长乐歌山520日攻占东阳横店四路永康武义县,向金华南侧进攻

中路进攻主力集结于萧山、杭州、绍兴一线,沿诸暨、义乌、金华、龙游的浙赣铁路两侧攻向衢州

15师团(原驻南京)于515日夜从萧山附近渡过浦阳江,沿浦阳江西岸南下对第八十八军发起攻击。517日到达诸暨的西北方附近,与河野旅团形成对诸暨的钳形进攻态势。再向浦江方向进攻。

小薗江混成旅团:驻大同的26师团独立步兵第13联队和驻山西运城担任河防的37师团步兵第226联队编成临时混成旅团,由第26步兵团长小薗江邦雄少将指挥。

河野毅混成旅团:从11应山3师团、南昌的34师团荆门39师团各调一个步兵大队,从驻咸宁40师团调两个步兵大队,组成由第40步兵团长河野毅少将指挥。计划在浙、赣铁路东南与15师团、小薗江旅团保持等距,并肩向衢州进攻。515日傍晚从绍兴向西南对枫桥镇第八十八军新编第21师发起攻击。517日傍晚到达了诸暨以东附近。

右路(北路)从富阳沿富春江北岸的新登桐庐梅城建德寿昌大同上方峡口,从衢江以北迂回,策应中路主力向衢县进攻

116师团(原驻安庆)指挥原田旅团于516日晨从富阳西北方沿富阳江西岸向建德方向第二十八军第192师发起进攻,517日傍晚前进至新登。

配属原田次郎(驻徐州的17师团步兵团长)混成旅团

32师团(原驻兖州的井出铁藏32师团大部,配属原驻石家庄110师团140联队)51714时从富阳出发,在第116师团后方跟进。

各路日军的进攻遭到第三战区一线守军暂九军冯圣法、第八十八军何绍周和预5师等部队不同程度的节节抵抗,至517日分别进至大市聚、长乐、诸暨以东、以西和新登附近地区。第13军侦知在安华街、长乐、义乌间集结有第三战区有力兵团,判断第三战区的企图为守卫金华和兰溪,遂决定将进攻重点仍保持在左翼,一举捕捉并歼灭安华、长乐、义乌附近的中国军队,518日凌晨1时下达了甲第73号作战命令。

518日,日本陆军参谋次长田边盛武中将从东京飞抵杭州了解战况,指示第13军本作战结束后,须确保金华以东的占领地区、本作战最希望获得的物资是萤石和铁道器材。同日,第13军指挥所由杭州前移至刚被占领的诸暨。18日中午第13军侦知暂九军等开始向东阳东南地区撤退,于5817时补充指示第15师团、第70师团、河野旅团向金华以东地区追击,令第22师团进出武义东北,切断守军退路。

519日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从南京飞抵杭州了解战况、视察战场。第13军参谋长唐川安夫报告了中国部队有很大一部分由义乌、东阳南撤,越出了第70师团和22师团的迂回包围圈的情况。畑俊六指示此次作战,已失去了围歼对方大兵团的机会。

519日蒋介石给第三战区的作战指示:(一)日军在攻占金华、兰溪作现地整顿、补充之后,将继续向衢州进攻。(二)为了遮断日军的后方,应在新安江两侧山地,诸暨、衢州铁路两侧的敌后,分别集中一定数量的部队,从若干地区攻击日军的后续部队并力求全歼。作战方法,可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打的游击活动,在广大范围内不断地打击敌人。此外,对富春江上的栈桥及日军的船舶。应集中一定的炮兵部队进行破坏和打击。据此,第三战区将暂编第九军、第八十八军、第二十八军的一部,部署在金华、兰溪地区与富春江一线,阻止日军;其余部队为保存军力避免决战,已向龙游以西后退,在衢州一带集中,以保卫衢州、玉山要地。向浙赣铁路两侧山地退避的部队应在日军后方游击、袭扰作战。

521日,小薗江邦雄混成旅团由山西大同到达杭州,并开向诸暨。

第二十八军192师沿新安江阻击敌人,坚守寿昌第二十一军146师在大小长山与敌进行激烈战斗。

金华、兰溪防守作战

524日,第10集团军王敬久判断当面日军将以主力由岭下朱、孝顺、曹宅及浦江、兰溪大道进攻金、兰,另各以有力部队从武义、汤溪大道及兰江以西地区直趋汤溪、龙游,企图切断金、兰后方联络线,当即令在长乐、东阳附近的暂九军,在安华、义乌及浦江各既设阵地的第八十八军分别向东(阳)永(康)公路两侧和金华以北地区转进,预5师从兰溪、芝厦南北抵抗线向建德东南转进。第40师方日英兼程由更楼镇(今建德新安江西南)开龙游、湖镇间地区,统一指挥暂13师在汤溪、龙游一带占领阵地,对东警戒。新30师由第10集团军直接掌握。第88军速派有力部队占领金华江北岸,掩护金、兰后方。此时第79师段霖茂、第63师赵锡田已归第88军统一指挥,该军军长何绍周已抵金华北山指挥。集团军总部亦移到龙游三叠岩。日军各部队到达金华、兰溪外围地区,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

70师团由永康转向西北,进至孝顺以西地区

22师团于21日占东阳,22日占永康,后向西转进至武义西北,迂回金华以西后方。524日领武义至金华的公路。25日,日军第22师团进至古方,26日逼近汤溪,与第40师、暂13师展开激战

河野旅团进至金华东南

15师团于22日占孝顺,后进至孝顺以西地区

116师团523日南渡新安江向兰溪、金华接近。攻占寿昌后与第32师团并列继续南下。26日,其先头部队已进到衢江北岸的航埠附近。第40师及暂第13师被迫向龙游转进,经苦战,龙游被日军攻陷,金、兰后方已受到严重威胁。第10集团军已令第40师转至大洲镇防守,暂13师转至灵山镇防守,掩护集团军右翼安全。

小菌江旅团:在第22师团后跟进,已进至武义附近。

当日第13军发现金华城内有大火,又根据飞行队及各部队的报告,判断金华附近守军已开始撤退。为迫使其进行决战,第13军决定将进攻重点移至右翼,以一部兵力进攻金、兰,以主力向衢州追击。

防守金华的王敬久第10集团军第79师,防守兰溪的第63师在前沿及外围设置了多处布雷区。第70师团由野副昌德少将的第61旅团4个步兵大队从东阳江北岸逼近金华城:

独立步兵第102大队,进至金华以北的双龙、马馆,遮断金华至兰溪的公路和铁路交通,以阻止守军的增援部队;

独立步兵第104大队,由金华城北迂回至城西,进攻西门;

独立步兵第103大队迸攻金华北门;

独立步兵第105大队进攻金华东门。

525日傍晚第79师在金华城内外与第61旅团激战33夜。528日北路第32师团至寿昌西南的航头、志棠,第116师团到达寿昌东南的唐村、诸葛;南路第22师团已于527日进至龙游。528日拂晓前第79师奉令与兰溪守军撤离,528630分金华城被第70师团第61旅团进占。第70师团奉命担任金华、兰溪及铁路沿线诸暨等地的守备作战。  

625日开始,防守兰溪的第63师与在城东北的第21师协同抗击第15师团的进攻。5281045分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在兰溪城北约3华里的三叉路口处观察情况时进入地雷区被炸成重伤,随即死亡。是日本明治维新建立新式陆军后,第一个在战场上阵亡的陆军师团长。62日山内正文中将接任第22师团师团长。该师团的兵器部长宫下、兽医部长佐野、兽医部员佐山等多人也陆续触雷伤亡。528日第15师团进占兰溪。

529日日军攻陷寿昌等地,沿铁路西进,其他单位亦开往龙游及其以南地区,逐渐完成进攻衢州的准备。

江西方向作战

531日,日军第11军从南昌渡过抚河,进攻中国东南,与进攻衢州东西呼应,企图打通浙赣铁路线。

衢州作战

为免主力部队作不必要的损耗,中方变更部署,避免与日军在衢州附近决战。63日,中方主力撤离铁路正面至南侧山地,准备在日军沿铁路突进时分断截击;第八十六军则守备衢州,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攻防战,后于66日突出重围。第三战区派预备第5师在富春江北岸独立作战,阻敌前进,并掩护大军撤离。战区总司令部的命令是:预备第5师必须死守建德三天,若擅自撤退,按军法惩办;因司令长官部、总司令部在转移中,三天内不联系。

67日至16日,一直西进的日军攻克玉山广丰上饶贵溪,并于71日在横峰与进攻东南的部队会合。之后,转为对机场、铁路的破坏和对战略物资的掠夺。日军由于战线长兵力分散,处处遭到中国军队的反击,8月中旬开始在浙赣战线缩短防线。至8月底,浙赣西段之日军全部撤回原防,浙江地区日军撤至新登兰溪金华东阳奉化之线,战役遂告结束,国民政府在浙赣两省的机场被彻底破坏。

中方在富春江东岸及浙南地区展开游击战,不断袭击牵制日军,主力撤回金华和抚河西岸等地区。在撤退过程中,中日双方于常山华埠仙霞岭交战。中方最后在日军遭受损失,退回金华、兰溪一角之地时,驻守抚河东岸而与敌对峙。中方估计共有250,000平民死亡。

从江西到衢州一路,日军部队在城乡居民区的水井、水塘和食品中投放了霍乱、伤寒、炭疽菌以及跳蚤细菌。1942831日,日军全体撤离衢州。据当时被捕的农民回忆,在19428月,日军将装有细菌的水滴在饭里,然后分发给战俘食用,还有日军强迫战俘喝带细菌的水后放他们离开,导致疫情不断扩散。据统计,1940年至1945年期间,日军在衢州进行的细菌战导致该地区连续八年爆发传染病大流行,患病人数达到30万以上,死亡人数超过4万。1941年下半年,鼠疫传播到了义乌,当时居住在义乌城区北门的金祖惠突然发烧,出现淋巴肿大等症状,口渴难耐,不断地饮水。由于当时信息传播不畅,义乌居民不知道疫情是由日本人传播的,只知道有瘟疫爆发。为了避免被隔离,每户人家都不敢公开宣称家中有人死亡,都是悄悄地在半夜将尸体埋掉。

相较起其它中国战场战役,本次战役出现特殊状况,非战斗人员遭大规模杀戮现象;起因于日军为了报复当地军民协助美军,731部队在战役中有计划性的散播霍乱伤寒腺鼠疫痢疾病原体。但731部队在这场大规模生化战实践过程中并不成功,虽然有效对当地军民实施生化屠杀,友军却也遭池鱼之殃;后世统计日军约有1700人死于生化攻击、超过1万日军出现战病案例,导致日军虽然在战术上成功,但战果上却出现与既往有异之伤亡比。主导这次大规模生化攻击的石井四郎194281日遭撤换。           

结果及影响

日军摧毁国军衢州等机场,并破坏交通网、拆除铁路、夺取军用物资,达成其战争目的,另夺占矿产丰富之金华。惟就整体局势来说,此一作战对日本原有意发动的四川作战产生牵制,日军失去全面进攻四川之时机,又此战之后,日本清乡工作扩大,对其战力造成负面影响。

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基本达到了没收与破坏铁路设施和器材以及其他培养战力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设施和资材、抢掠物资,并掳劫青壮年等以战养战的目的。然而根据日本参战老兵在战后编写的部队史《若松联队回想录》所载,参与本次战役的第65步兵联队在721日至隔年110日接收4批次补充人员,共计有1,337名,考虑轻伤者应不在补充范围且该联队在本战役结束至隔年110日仅参加数次局部性战斗,足可见该联队于本次战役伤亡极为严重,甚至日军在近2年之后的一号作战发动前根据中国派遣军历次大型战役所承受的损害研究,认为一号作战需要17万名补充人员(轻伤者应不在补充范围内),以此推断日军于本次会战极可能承受多达数万人的作战伤亡。

————————————————————–=====================================

  1.  鄂西会战  19435月-19436   中国胜利

鄂西会战发生于19435月至6月,是日军为打通长江上游航线、控制洞庭湖产粮区并摧破陪都重庆门户而向湖北西部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守军进攻的战役。

背景

19432月中下旬,刚刚就任日军第11司令官的横山勇中将调集重兵,围歼了汉水长江之间的湖汊三角地带自成体系、对第六战区不听调不听宣的的国民革命军第128师师长、汉沔游击区中将指挥官王劲哉部,打通了汉水与长江汉口岳阳的航运通道。

日军为安定日军第11的占领区,并确保宜昌下游的长江水上交通路线,使得停舶在宜昌附近虏获的内河航运轮船53艘(空船总排水量约16千吨)能顺江而下为其所用,策划了此次作战。大本营强调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性,不愿在中国战场继续扩张,但为有效利用暂时滞留在宜昌的这些大批闲置船舶而同意了此次作战。此时,有情报称中国军队将向长江布放水雷,第一遣支舰队决定组建航道扫雷队以确保航路安全。日方称此次作战为江南歼灭战

日军第11军长横山勇中将从驻南昌、咸宁、应城、九江等地的第34、第40、第58、第68师团抽调部分兵力,临时配属驻应山的第3师团、驻鄂西的第39师团、驻沙市的第13师团、驻岳阳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发动了荆江以南、洞庭湖以北的此次作战。

日军参战序列:

日军第11司令官横山勇中将(原为驻黑龙江省孙吴县关东军第4军司令官,1943123日上任)参谋长 小薗江邦雄 少将高级参谋 岛贯武治 中佐

第三师团 师团长 驻应山县师团长 山本三男 中将 参谋长 村冈弘 大佐步兵第6联队 联队长 中畑护一 大佐 第1、第3大队步兵第34联队 联队长 簗濑真琴 大佐 1、第2大队步兵第68联队 联队长 桥本熊吾 大佐第1、第2大队骑兵第3联队 联队长 宫崎次彦 大佐野炮兵第3联队 联队长 村川武寿 大佐工兵第3联队 联队长 沼崎恭平 中佐辎重兵第3联队 联队长 杉本佑一 中佐独立步兵第62大队 大队长 铃木文夫 中佐(原属68师团独立步兵第64大队 大队长 松山圭助 中佐(原属68师团)独立山炮兵第51大队 大队长 阪田敏则 中佐独立山炮兵第52大队 大队长 内藤二三男 中佐工兵一个中队(原属58师团)辎重兵一个中队(原属58师团)

13师团 驻沙市师团长 赤鹿理 中将 参谋长 依知川庸治 大佐步兵第65联队 联队长 樱井德太郎 大佐 三个大队步兵第104联队 联队长 海福三千雄 大佐 第1、第2大队步兵第116联队 联队长 新井花之助 大佐 第2、第3大队师团骑兵队山炮兵第19联队 联队长 林作二 大佐工兵第13联队 联队长 野村武贞 中佐辎重兵第13联队 联队长 田原亲雄 中佐

39师团 驻当阳县师团长 澄田赉四郎 中将 参谋长 浅海喜久雄 大佐步兵第232联队 联队长 滨田弘 大佐步兵第233联队 联队长 吉武安正 大佐工兵第39联队 联队长 吉田利行 中佐

独立混成第17旅团。驻岳阳旅团长 高品彪少将参谋 小合茂中佐独立步兵第87大队 大队长 浅沼吉太郎 中佐独立步兵第88大队 大队长 小野寺实 中佐独立步兵第89大队 大队长 森末治 大佐独立步兵第90大队 大队长 舛尾芳治 中佐独立步兵第91大队 大队长 加村义政 大佐旅团炮兵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讯队

步兵第51旅团:旅团长野汫弎彦少将(属58师团独立步兵第94大队大队长前崎正雄中佐独立步兵第96大队大队长西岛刚中佐(属步兵第52旅团)独立步兵第108大队大队长木村行雄中佐(属步兵第52旅团)

39步兵团:团长野地嘉平少将(属39师团步兵第231联队(欠第2、第3大队):联队长梶浦银次郎大佐。辖第1大队步兵第217联队(欠第2、第3大队):联队长长野荣二大佐(属34师团)。辖第1大队步兵第218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野口重义少佐山炮兵大队:大队长江畑光雄少佐步兵第236联队(欠第1、第3大队):联队长小柴俊男大佐(属40师团),辖第2大队步兵第234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坂田英少佐独立山炮第22大队:大队长吉冈贞三少佐工兵第40联队:联队长五十岚庄七中佐步兵第234联队(欠第3大队):联队长户田义直大佐(属第40师团)。辖第1、第2大队工兵1个中队步兵第218联队(欠第1、第2大队):联队长针谷逸郎大佐(属第34师团)。辖第3大队步兵216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楢木茂少佐工兵1个中队

军直辖部队:独立步兵第63大队 大队长 井村𤀠 大佐(属第68师团)

,独立步兵第115大队 大队长 桥本孝一 中佐(属第68师团)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 联队长 佐藤平秋 中佐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 联队长 东真六 大佐飞行44战队 战队长 福泽丈夫 中佐

第一遣支舰队司令远藤喜一海军中将

经过

日军先以约3个师团近5万人兵力攻击第二十六集团军2个军的4万人,尔后以约6万人攻击第十集团军2个军,最后再以7万人攻击长江上游江防军2个军,将早已掳掠到的船只沿江运到汉口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从49日到15日。3师团独立混成第17旅団以户田支队(40师団一部)为中心,从石首华容南下到洞庭湖北岸占领三仙湖194359日至512日日军在湖南省南县制造了厂窖惨案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从55日开始。以13师団58师団各一部,枝江以南的西斉、煖水街附近围歼第八十七军(第55、第43、新编第22师)主力。

日军13师团512日夜,从江南守军空隙的沙市等处偷渡长江,于513日清晨从西北面攻击驻防公安县的国军第八十七军;同时,已占领安乡地区的日军第3师团等部,也西进向东南方攻击第八十七军,两路日军形成钳形攻势。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从518日开始。日军进抵西陵峡。国军由于各线友军挫败,日军逐渐逼近石牌。西陵峡的石牌要塞是扼守长江三峡的要地。如果被日军攻破,将威胁到中国军队在巴东后方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甚至突破了通往重庆的障壁。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命令长江上游防卫军(第十八军11师)死守,并配属炮兵、工兵、通讯兵等特种兵分队。这场交战后半段,投入了来自梁平机场的空军(美国第14航空队)的支援。中国军队在日军警备薄弱的后方进行了反击作战。日军第13师团留守部队一部(歩兵1个大队和山炮1个中队)在第13歩兵団长多田保少将的指挥下前往迎击。在荆门北方的子陵舗附近被击败,中国军队虏获一门山炮。

第十一师处于孤军奋战境地,浴血苦战,从526日起,一直到打到531日,这段期间国军第11师独自面对日军第68步兵联队与第231步兵联队的进攻,甚至530日因为江防军司令部与第十八军军部后撤,大朱家坪与小朱家坪阵地被敌军突破陷入险境 

528日,渡过清江的日军,已逼近国军守卫石牌要塞的第一道防线南林坡阵地。国军的陈诚决定在清江沿岸和石牌要塞一线与敌决战,决战日期预定在31日至61日之间。另一方面,日军第13师团主力渡过清江后,受到国军第121师的阻击,不得不冒险翻越长阳中部的天柱山。途中马匹辎重损失甚多。国军第5师在天柱山要道设伏,击毙日军数百人后撤退。

日军主要损失在进攻石牌要塞和会战结束回转驻地时。529日日军结束了进攻作战。

530日,第13师团在付出重大伤亡后,突破石牌附近的战略要地木桥溪,进攻太史桥。国军第5师主力利用太史桥的险要地势设伏,当日军进入伏击圈时,国军以密集的火力向日军猛烈射击,接着进行白刃战。国军凭借地势险要,连续击退日军10多次进攻,日军第13师团主力受阻于太史桥、木桥溪一带,为后来石牌包围战奠定胜基。

国军增援抵达后,日军后卫部队旋即被包围,国军主力经过战斗后成功解救被围部队。日军尸满山谷,乃于531日夜间,曳尾而退。日军独立17旅团、第13师团第104联队、日军长野部队(日军34师团217联队第1大队与第218步兵联队第1大队,并配属一山炮兵大队,约2,000多人,被国军第18师围困于牵牛岭)等均遭国军重创,其中长野部队还在526日时电告作好焚烧军旗全体玉碎的准备,在其他日军单位救援下才幸免于难,然被围困的2,000多名日军绝大多数遭击毙击伤,其中第217步兵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广濑义福被击毙,第218步兵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长野口重义重伤。国军包括第十八军在内的3个精锐野战军基本完好无损。因此,石牌战役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宜昌附近的船只(53艘约16,000吨),汉口第二碇泊场司令官里见金二大佐的指挥下于527日离开宜昌前往汉口。从这一天开始,盟军飞机出动活跃,对日军的伤害开始显现。第一遣支舰队扫雷队处置了约60枚水雷。

结果

日军未能达到重创第六战区野战军的目的,没有打通从长江进攻重庆必经的石牌要塞,使得日军在战役后反而更显被动。

伤亡

国军声称造成日军死伤约25,718人,击毁日机45架,击沉、击伤日军舟艇122艘、汽车75台、马1,384匹,仓库5所。国军23,550人阵亡,18,295人负伤,7,270人失踪。

日军声称:中国军队阵亡30,766人、俘虏4,279人、工事炮3门(野战炮类)、山炮8门、速射炮9门、迫击炮48门、飞机13架;日军阵亡771人,受伤2,746人,其中157人因空袭阵亡,238人因空袭受伤(截至610日)。然日军伤亡明显严重低报,因日军仅长野部队(日军34师团217联队第1大队与第218步兵联队第1大队,并配属一山炮兵大队,约2,000多人)就在牵牛岭被国军第18师围攻,几乎遭到全歼,长野部队还在526日时电告作好焚烧军旗全体玉碎的准备,在其他日军单位救援下其残部才幸免于难,然被国军第18师包围之2,000多名长野部队日军官兵绝大多数遭击毙或击伤,其中第217步兵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广濑义福被击毙,第218步兵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长野口重义重伤,仅此一战斗日军便遭遇如此惨重打击,足见日军实际伤亡远高于其所声称的阵亡771人,受伤2,746人。

  1.  常德会战194311月-194312  

中: 孙连仲王耀武6战区,兵力约210,000 

 日:横山勇5个师团,兵力约60,000 

中国胜利

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是指194311月至12月, 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常德地区进行的会战。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

194311月,日军纠集6师团伪军一部约10万人进攻常德 ,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一说30个师约20万人 )。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2万余人。 

伤亡情况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 日军被毙伤2万余人 

主要指挥官:孙连仲、王敬久、王耀武、余程万(中方);

                     横山勇、山本三男、岩永汪(日方) 

世界背景

鄂西会战之后,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已推进至斯摩棱斯克第聂伯河一带;美英联军在突尼斯击败德意联军和在西西里登陆后,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意国继之投降;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岛登陆后,正在新几内亚等地进击日军。 

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军大本营从战争全局要求出发,不允许中国派遣军进行任何进攻作战,所以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在鄂西会战结束后的4个月内没有向周边的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和第六、第九战区进攻,而这3个战区的部队也没有对日军进攻,双方形成和平相峙。 

国内背景

19409月,日本与德、意两国签定了轴心国协定,英美等国开始了对轴心国的物资禁运,日本便加速了在中国掠夺的步伐, 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常德当时属于重庆蒋介石国民政府所辖的第六战区,毗邻的宜昌武汉岳阳等城市均处于严密控制之下。此时,常德处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前沿。 

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不再向印、滇转用,以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再次组织进攻。

日军情势

1943年秋,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军已被迫转为守势。在印缅战区,盟军也在计划反攻缅甸。日军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和印缅作战,牵制中国军队由四川、湘南调滇、印,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向日军大本营提出:必须割断重庆同英美的关系,为此,除了付诸于武力,别无其它方法可寻194310月下旬,日军以其第39师团,第13师团,第3师团,第116师团,第68师团,及第58师团之一部,共约10余万兵力,分别集结华容、石首藕池沙市江陵等地区。 

中方情势

中国第5、第6、第9战区,于1943年夏鄂西会战中止后,与武汉方面军日军形成对峙状态 。此际,国民政府先后由第6、第9两战区抽出兵力转移于云南及印度,准备打通中印公路 。迄至19439月,日军开始频繁调动,第6战区根据情报,判断敌企图对本战区发动进攻。立即修订防御计划。规定作战方针是:以巩卫陪都为目的,兵力重点配置于石牌、廓河两要塞,先以第一线兵团依纵深据点逐次打击敌军,最后固守常德、石门渔洋关、资丘、石牌、廓河等地区,再以第二线兵团,协同第一线兵团对敌实施机动作战,歼灭进攻之敌。常德会战中国第6战区第10、第26、第29、第33集团军,江防军及王耀武兵团,第9战区李玉堂兵团、欧震兵团,总共30个师约20万人参战(一说43个师约21万人 )。

战役部署

1943年夏,日军第11军实施鄂西会战后,已进至江陵、监利间长江右(西)岸宛市、石首 、华容之线,对洞庭湖西侧地区构成威胁。194310月,日军第11集团军以湘北、鄂西的第40、第13师,集结华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区,并从安庆、九江、南昌等地区调第39、第3、第116、第68师,分别集结于江陵、郝穴、石首、监利等地区,并在监利、沙市问江面,泊集舰船30余艘,滨湖河议泊集汽艇300余艘,民船千余艘。在武汉地区集中飞机约50余架。于1031日完成作战准备。 

中国军队于19431010日完成常德会战计划的策定后,于月底完成作战准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并于 1027日,电令中国空军对岳阳、沙市地区集结的日军进行轰炸,并致函第14航空队,准备配合常德会战。 

战役经过

1943111日,日军径攻慈利;第3师团则在第29集团军前渡江,希望捕捉王缵绪集团军主力。日军主攻常德的奇兵116师团(岩永汪)则水运渡过洞庭湖,在第29集团军的右翼澧县一带登陆,一面包抄第44军,一面兼程直取常德。

1943111日当日,第10集团军长江南岸第一线前哨部队第98师首当其冲,战况激烈。孙连仲司令长官在研判湘西方面军情后,认为敌主力似乎已经表明指向常德,乃于4日晚间电令自第九战区开来的第74军开往桃源,作为第10集团军之后卫,同时该军已在常德附近构筑工事的第57师立即进入常德占领阵地。

1943114日,据日军战史记载,第13师团作战参谋樱井中佐被国军击毙,这个参谋随身携带有这次攻势之重要命令,以及该师团战后将调往马里亚纳群岛的相关资料。第13师团司令部像炸锅似的一团大乱,侦骑四出,务要将尸体文件抢回。虽然日军战史称该批文件无损收回,但国军显然已经从中得到重要情报。

7日,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已在王家厂,暖水街,红庙一线形成一整然防线,以第74军为主的第二线兵团则仍在运动中,抢占后方桃源等要点。日军渡江集结完毕后,以第3133968师团主力及协攻之第4058师团部分部队(联队级支队)向国军展开全线进攻,战局立变。7日上午正当第一线之第79军暂6师已因伤亡惨重而撤退,王敬久总司令电令前线各部奋勇逆袭,恢复阵地,均未奏功。战况危急。暂6师在街河市与敌激战四日后,退入第10集团军主阵地的中枢——暖水街。

此时暖水街主阵地反而阵线犬牙交错而孤悬敌后,侧翼曝露,王敬久总司令乃电令暂6师赵季平师长突围。暖水街阵地虽然坚持半周,依然力持不垮。赵师长奉到命令后,才率暂6师含泪突围。不过因王总司令部署有方,第79军王甲本军长仍大胆运动第98师与第199师,突进侧击,而第66军也固守防线,适时配合转移攻势,日军或进或退,皆遭节节阻击。所以即使暖水街弃守,日军仍然无法突破第10集团军的防御地境。只能一直绕着暖水街打转绕圈圈。

12日,日军在缠斗逾一周之后,仍猬集于第10集团军当面。横山勇见王家厂、暖水街一线胶持日久,无法飞渡,而江防军方面的援军以渔洋关为依托,正稳步推进,再不想办法突破僵局,就会在江畔被国军夹攻。而且此时进攻部队伤亡甚重,已达三千余人,长久僵持,有弊无利。于是决心考变主攻方向,将主力调往新安、石门一线,将冲力摆在第29集团军正面,暖水街方面只留第39师团两个多联队原地构筑工事,迟滞国军。日军这个转向,果然突破了国军的第一线兵团防线。

石门战役

正当第10集团军全线激战,殊死搏斗之际,第29集团军却正踏入杀阵。在第3师团渡江全力进犯后,第116师团亦以一部水面机动,在滨湖区点点突破。第44军多面受敌,当面已无阵线可言。

29集团军在日军调转主攻方向后转入守势,但因部队原先已与日军纠缠交错,所以在日军骤然加强兵力后的进攻下立遭突破。孙长官赶紧电令第29集团军暂时放弃滨湖区,撤守石门至澧县间之澧水防线。王缵绪总司令部署集团军向澧水方面转进集结,以第44军驻守澧县及各渡口,第73军主力据守石门,19431113日,王缵绪总司令以第44军久战疲乏,乃扩张解释孙长官先前相机撤退的命令,率领其嫡系第44军部撤过澧水。但是非其嫡系的第73军仍坚守石门与敌酣战,局势危急。

汪之斌军长匆匆率部撤到石门后,大吃一惊。这个湘西防务的中枢,居然没有象样的防御工事,军委会电令中的国防工事,只是一条20公里多的散兵壕。而此时第44军逃过澧水,更使石门侧翼依托尽失,成为无险可守的绝境。汪之斌军长只好抢挖野战工事,背对澧水急忙布防,作无望之斗。以暂5师坚守石门,第77师与第15师则在外围展开,阻击野战。日军以两个完整师团集中于石门一隅上,第73军抵挡不住,被日军打得千疮百孔。

14日,日军对石门发动总攻,除正面强攻外,并以一部经原第44军原防线越过澧水,抄绝第73军退路,石门右翼被突破,战况危急。此时军委会慌了手脚,军令部次长刘斐反而越过第六战区,电告王缵绪总司令,准许第73军突围。14日晚间,汪之斌军长率部开始渡过澧水撤出石门,留下暂5师死据石门,掩护全军渡河,但此时日军已经绕攻到石门后方,所以第73军在涉水突围时遭到日军截击,一片混乱,建制全散,两个师均失去掌握,各自夺路突围。汪军长率军部退往慈利,收容部队。

15日黄昏,暂编第5师最后撤出石门,日军已在澧水对岸严阵以待。暂5师在渡河时立遭围攻,师部被截击,部队大乱,彭士量师长亲自指挥残部,奋力冲突,在南岩门口被敌机扫射命中,壮烈殉职。暂5师在撤退中伤亡殆尽。

慈利战役

石门失守之后,第29集团军虽竭力抵抗,但日军以第3师团为主力,冲过石门缺口,横渡澧水,直扑第29集团军侧翼。第44军的第150师防线被冲得支离破碎;第161师则被节节击退。为避免被切散。王缵绪总司令轻弃澧水门户,意图自保,但覆巢之下,第44军首当其冲,自食恶果。王泽浚军长在战线过长,突破口过多的情况下,无从坚持防线,抵挡不住,只好后撤重整。而第73军已经脱离主战场,此时奉令急开慈利重整布防。

17日,日军在打开石门缺口之后,在洞庭湖滨待命达半个月之久的攻城的第116师团以一部由陆路协同第3师团打开出路,确定可以在常德会师之后,立即全师渡过洞庭湖。此时横山勇以第39师团牵制第10集团军,第3师团与第13师团为正面攻击主力,加上独17旅团及第58师团一部,齐头并进,直取慈利,第116师团则自湖面侧击第44军右翼。日军第68师团水运直取汉寿,直接在常德侧翼登陆。

此时在整体态势上,国军第一线兵团防线已遭突破,不仅第29集团军全师已经淹没在日军三个主力兵团的洪流之中,第10集团军与逼近慈利的第74军也因侧翼曝露而处境危殆,除了与第10集团军正面胶持的第39师团之外,第116师团也已顺利登陆,随时可以窜入国军腹地。

慈利失守后,第13师团马不停蹄向南猛进,久未露脸的第68师团也被证实已从三仙湖越过湖面,在常德东南的汉寿登陆。第10集团军当面的第39师团则显出守势,似乎满足于掩护南路攻击部队的侧翼。最明显的则是第116师团,这个师团在第3师团攻陷澧县之后,立即由澧县渡过澧水,笔直地向常德狂奔。

渡过澧水之后,第11军抓紧机会,甩开北面勇猛善战的第10集团军,猛烈攻击第44军,希望在王耀武的第100军与第74军赶到之前越过沅江,一鼓作气拿下常德。此时原订水上机动的第116师团已经完全登陆,3个联队兵分三路,尾追第44军,直指陬市、临澧。穿过这个缺口,就到常德了。横山勇在右翼使用第3师团与第13师团,抵御第74军的进援部队及第44军的残部,左翼第68师团则于安乡登船,直趋汉寿,构成常德南面的包围圈。为了及早赶到常德,第11军甚至在桃源用上了伞兵。21日傍晚,日军在桃源猛烈轰炸,随后空投近一个中队的伞兵,当地驻防的第44军独立团(新由新线撤下整补,约300余员)没见过这种阵仗,日军并辅以一个步骑混成的旅团钻隙向桃源突进,独立团势单力薄,不支后逃。于是第3师团主力与第116师团第109联队乃得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扑主力在陬市的第150师。

150师许国璋师长刚接到集团军转来战区颁布不得退过沅江的严令,乃率部死据陬市,寸土必争,但第150师本挡不住如狂潮般的第116师团,不到半天便几乎全军覆没。许国璋师长眼见日军即将突破,急派师属工兵连前往阻击,工兵连不到半小时便死伤殆尽。许师长乃亲率450团残部上前冲杀,身受重创。第150师几乎全军覆没。许师长重伤昏迷,被警卫抬上渡船后送。许国璋将军醒来时见到自己已经渡过沅江,部队大部溃散,联络中断,大为震撼,悲愤交集,在担架上痛斥左右误己,身为师长怎么可以丢下部队只身后退,立刻夺过身边卫士佩枪自尽,左右救之不及。王缵绪总司令闻耗,电调第162师副师长赵璧光上校代理第150师师长一职,率残部与第161师一道撤过沅江右岸整理。

桃源沦陷之后,千呼万唤的第100军先头师第19师终于赶到,一到战场便立刻投入作战,在黄石巿与第3师团恶战。唐伯寅师长深知自己应援的速度关系全局,竟驱促部队每日强行军70公里。第19师到达黄石市,已是人困马乏,喘息未定,难敌日军锋锐,激战半日后撤出黄石市。唐师长这一仗。算是昭告日军王耀武集团已经开到。

21日,第10集团军虽已转向,向石门攻击前进,但第39师团拼死抵抗,进展不顺;第29集团军伤亡惨重,不足决战,反而急待整理。此时日军第3师团及第116师团已经开到桃源,第13师团到慈利;第68师团则于22日攻陷汉寿。主攻的四个师团已就包围常德之定位,前锋并与常德守军接战。

常德守城战役

常德会战前,军委会有鉴第六战区紧绷,已将第74军及第100军拨归第六战区节制,会战开始时这两个军正向第六战区行进中。常德会战开始时,孙长官以第73军新于鄂西会战受创,诚恐有失,乃着第100军急速开往石门。渠料王缵绪总司令让第44军撤退澧水防线于前,刘斐次长电令放弃石门在后。待先头部队第19师开抵黄石巿时石门已失,随后第74军全军开抵,长官部以石门败象已露,不愿让第74军平白牺牲,乃将该军布置于常德慈利间,等待100军也集结完毕,让王耀武将军得整齐部署四个师的力量(缺第57师)成为第二线兵团的中坚。16日南下之敌与第74军接触,到22日日军主力已经正面与第74军前锋接战,第74军在草草筑成的野战阵地之中,与敌第3师团及第13师团对战。第51明月山阵地便呈报当面之敌达一万五千人,周志道师长率部拼死拒战,争取部队集结时间,阵地失而复得者五次,第151团第2营张集光营长壮烈殉职。只是此时桃源失守,侧翼曝露,王耀武军长乃将主力转移到漆家河以南之线。在此地布置一条整然防线,成为第二线兵团。

29集团军至此已退居次要角色,第73军奉令戴罪立功,不得不以路续收容的少数部队(16个步兵连及1个机枪连)索敌攻击,而第44军则在王缵绪总司令照顾下后撤退过沅江整理,退出战场。日军突破第44军防线之后,也不再穷追,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王耀武集团上。第44军因此逃过被压迫到常德外围而遭歼灭的命运。

57师在5月时进驻常德整训,兼修筑工事。113日起即进入常德阵地,成为孙长官布在两线兵团中的轴心。第57师师长余程万中将骁勇善战,是打防卫战的能手。上高会战中死守上高城,使罗卓英总司令的三路大军得以顺利围歼日军第34师团,荣获陆海空军第一号武功状,此时进驻常德,抢修工事,使常德城成为一个坚强的防御阵地。常德城防工事除城郊的野战工事与城墙的第二道防卫圈外,在城内各重要交叉路口与要冲均筑有水泥碉堡,以备巷战之用。

据攻城日军描述,城内街巷角落均被充分利用,遍筑明碉暗堡,并打通民房,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配上第74军传统上出类拔萃的火力配置,形成强大据点。此时第57师并配署第74军炮兵团的一个762炮兵营及战防炮营第1连,高炮第42团一个排,拥有远超过一般国军师级单位的炮兵火力。第57师在会战初期待命应援前线(前线失利之速大出长官部预料之外),此时则全师就位,准备与攻城敌寇决一死战。第169团防守城北,第170团防守城西,第171团防守城东,城南则为沅江,形成背水而战态势。余师长并与常德县府协商,将县城内居民完全迁出。孙长官则于此时电调第63师第188团留守德山,掩护第57师于沅江渡口,俾使第九战区方面进援容易,并与第57师成抵角之势。

19431118日,日军第116师团与第68师团逼近常德,第57师前哨据点涂家湖169团警戒部队遭敌攻击 。同时,第九战区用以抵御第40师团佯动的第99军在第68师团之后进驻汉寿,与第68师团对峙。第44军驻城郊太阳山,第74军在慈利以南漆家河防线,第100军在桃源以南,与常德守军相呼应。

22日,日军第11军主力在常德城郊集结完毕,开始向常德发起总攻。原本布置用以攻城的主力第116师团在会战前期尽量避战,此时部队完整,整个师团均用以攻城。转于汉寿登陆的第68师团负责在第116师团攻城时掩护左翼,抵御来自第九战区的援军。第3师团与第13师团在慈利,桃源方面截阻王耀武集团的国军第二线兵团,第39师团,独17旅团与第58团一部则在后方抵挡第10集团军攻势,并掩护第11军退路。日军第一阶段之战略企图已经完成,国军两线兵团处于分散状态,常德危急。第100军第63师第188团在会战之初奉孙长官命令,抢占德山阵地,以与第57师成犄角之势。横山勇一动手便全力猛扑德山,第188团匆促应战,仅一昼夜德山阵地便告失守,第188团不支,邓光锋团长放弃德山,向第100军靠拢。德山是常德对外联络最重要的要害,是城南沅江上的渡口。德山失陷后,第57师后路被截,攻城战之如与外界交通便告中断。

24日,第116师团集结完毕,对常德城防展开主攻。山本三男师团长初期仍以传统步炮协同攻城,以大队级炮兵密接支持联队级混成步兵正面进攻,并派中队至大队级的敢死队集中突破。城厢阵地中的国军多与攻入之日军在阵地中白刃肉搏。第116师团以强大的炮兵轰毁第57师据点工事,步兵随后突入。第57师各团营长则亲率所部冲锋逆袭,在城巷以手榴弹与火攻遏阻来敌,并以近战搏杀将侵入的日军步兵敢死队截断歼灭。 

171团阵地并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第170团遭第116师团第120联队猛攻,突入多处,孙进贤团长亲自率部猛烈逆袭,反复冲杀。第170团营长张挺林率部在阵地中奋勇冲击,负伤达七次之多,壮烈殉国。彭幼威营长见战局险恶,攘臂大呼杀敌,与突入城内的日军白刃近战,逐退来敌。第116师团第109联队则猛攻第169团阵地。柴意新团长奋勇迎战。日军为求速进,除集中炮火轰击外,并大量施放催泪瓦斯,而后109联队整齐冲锋,柴团长冷静指挥所部凭险据守,以准确集火杀伤日军,第109联队在第169团精准的火网下损失惨重,代理第109联队联队长的作战参谋铃木立遭击毙,第3大队大队长马村也被乱枪打死。该联队在冲锋中损失逾半,连城垣都没摸到。

25日敌再调第120联队进攻第169团,第120联队立下贯彻武士道的坚决誓言,全联队向第169团疯狂猛扑,一路怪喊乱叫,柴团长不慌不忙,待日军逼近时突然发扬火力,攻城的人潮立刻在乱舞的机枪弹与迫炮弹片中大片倒下,带头的第3大队长葛野立遭击毙,敢死队死伤枕藉,再度仓惶溃退。意图抄绝国军后路的第3师团第6联队,算是横山勇布置的一支奇兵。第6联队中细卢一联队长在东南亚作战时,率日军独立第4联队进驻泰国首都曼谷,是较有能力的指挥官。在接受渡江任务后,中细联队长率领幕僚到沅江边侦查渡江地形,被守军第169团第1营发现,此时正有一个P-40驱逐机小队在常德上空,余师长乃电召空军支持扫射,中细联队长当场被击毙。这只奇兵在被发现后,渡江的少量日军被第169团的火力拘束在江边一小段狭长地带,进展不得。 

中方增援

在常德被完全包围之后,第10、第29集团军以及王耀武集团两个军均与全力阻击的日军外围掩护部队胶着,一时之间难直趋常德解围。此时第九战区的及时应援成为常德解围的关键。第九战区在会战开始时即与第五战区奉令出击,实行牵制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仅不痛不痒地派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三个挺进纵队扰乱敌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则布置口袋,静候第68师团与第40师团入彀。

18日军委会鉴于常德方面军情转急,电令第九战区出兵北援。第九战区并未动用最接近前线的国民革命军第99,反而令国民革命军第10自长沙向常德方面推进。薛岳司令长官此举,显在提防日军转向攻入第九战区(这也不是绝无可能)。由于第六战区形势浑沌,第10军推进缓慢,迟至26日才跨越战区分界,开始与在汉寿登陆的第68师团接触。但其左翼第190师甫经接战,便呈报与敌胶着,第10军则藉口左翼曝露,而几乎停止推进。第九战区进援不力,第六战区本身预备队复耗用于荆当方面攻势,只得继续倚靠战区第一线兵团及第74军。

军委会在石门失陷后,见战况不利,深知第九战区的及时应援为常德存亡之所寄,更是两线兵团能否顺利合围日军的关键。但此时蒋委员长远在开罗,军委会号令显得有气无力,而且饥不择食。经军委会点名急开常德前线的部队,超过第九战区所辖部队之半数,完全没考虑到日军第15军仍在鄂皖一带,伺机蠢动。薛岳司令长官身负重膺,深知不计一切冒然进军的危险,所以谨慎调兵。

军委会的威势无法威慑百战功高的薛岳长官,于是高参们想出一个绝招。24日,军委会竟然更改第六战区与第九战区的分界线,训令第九战区将战区分界线改至沅水,使沅江以南成为第九战区之责任区。并于电文中不假辞色,直接训示第九战区改变消极态度:各级指挥官应迅速掌握兵力求敌攻击之,切忌脱离掌握,或以广大一线专防守而逸失战机,贻误全局。军委会疾颜厉色地将第九战区训诫一顿之后,直接下令调用第99军。随后并成立李玉堂兵团负责南面解围攻势。并明确规定李兵团两个军的进度。第10军应兼程向常德黄土店推进,第99军附暂54师,则急开往汉寿德山之间,以掩护常德守军的右翼。

李兵团作战序列如下:

指挥官 27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中将

10 军长 方先觉少将(军校三期)第190 朱岳少将(军校三期)第3 周庆祥少将(军校四期)预10孙明瑾少将(军校六期)

99 军长梁汉明中将(军校一期)第92艾叆少将(军校四期)第197 胡大佐少将  54 饶少伟少将

第六战区的救援

19431125日,第11军投入第116师团全部,第3师团第6联队,第68联队及第68师团第234联队攻城。第116师团以第133联队为前导再度进攻常德,国军各式火炮炮弹已经用尽,只能以轻兵器应战。日军仍以大队级步炮混成兵力编成攻城敢死队,猛烈冲锋,四面钻隙。意图以绝对优势兵力突破第57师防线。第169团首当其冲,郭章嘉营长督队冲杀,壮烈殉职,第170团营长酆鸿均在城垣死守不退,在近战中阵亡。常德城厢阵地失守,守军退入城中,与敌巷战。各营各排即使被冲断,仍在街巷中自发迎战逆袭,与日军反复拉锯相持,坚守不退,并将侵入北门的第133联队逐出。横山勇见攻势迟滞,心急如焚,不顾可能造成攻城部队困难,召集第3航空师团主力空援,仿效美军绝招,在常德城中四处滥投燃烧弹,常德城中处处大火,大半房舍均在烈焰之中,惨不忍睹。在大举空袭之后,第116师团认为国军即使阵地仍在,也必然被这种规模的滥炸吓掉守城意志,于是乘机全力突进,国军再予重创,当头的第133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协屋复遭击毙。各线攻城敢死队溃不成军。

守城部队并以机枪击落日机一架。第3师团第6联队附野炮大队全部强渡沅江,一部日军并突入城垣。第169团第1营董庆霞营副见防线被突破,立即果敢率部向城垣冲锋,用刺刀将日军逐出城垣,恢复阵地。董营副则在白刃战中壮烈殉职。第169团稳住脚步后,拒险痛击来敌,第6联队在江边进退不得,四处乱窜。

国军在守城中展现非凡勇气,最广为传诵者为贾家巷阵地战斗,该阵地驻有第171团第3连一个排,日军在空袭后倾一大队冲锋,不能逐退这个排,复集中炮火轰毁该阵地,余兵八名奋战到底,排长殷惠仁在日军迫近时引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寇同归于尽。

孙连仲将军对常德守军的困境了然于胸。在以往历次战例中,守城能打到巷战阶段还能奋持不退的前例并不多见。常德是整个会战局势转危为安,甚至转入胜局的关键,绝对不能有失。孙长官在25日电谕第57师余师长,告知第10军已奉命驰援,26日必可到达德山。余程万师长得电知援军已近,大喜过望,立即将孙长官慰劳电文公布周知。据战史记载,第57师官兵士气大振,连伤员也要求参加作战。余程万师长回电,愿与常德共存亡:职师四面受敌,血战七昼夜,虽伤亡惨重,将所有杂兵编入战斗,但士气旺盛,全体官兵谨遵钧座意旨,咸抱决心,愿与常城共存亡!

在第116师团与第3师团围攻常德的同时,王耀武集团的第74军及第100军集结完毕,已与第13师团激战一周,但是与常德间之联络线已告中断。此时王耀武副总司令下令第100军掩护第74军猛力向黄石巿推进(该地为敌第13师团的主要防守阵地),并饬各师组加强营附无线电一班,大胆向常德钻隙前进,务与常德守军取得联系。25日王耀武指挥所部向黄石巿全力奋进,日军前线各据点皆被攻克,进展顺利。此时常德守军危急,孙长官电令王将军分兵攻占河洑,策应城内守军。王副总司令抽出第19师及第51师,配合各师之加强营钻隙支队,向河洑攻击前进,而以第58师攻击黄石巿正面。第74军与第100军广正面钻隙,使日军第13师团阵线摇摇欲坠。而此时第73军也以收容的残余兵力向慈利进击,全线出击。26日,第六战区各部均有进展。但还是没能突破日军阵地。

横山勇展开全部力量近两个师团攻城,第57师逐屋逐巷,艰苦抵抗。横山勇大怒,下令集结各式火炮逐区分段将常德城完全轰毁,并召集空援大肆狂炸。日军战史记载,横山勇嫌火炮效率太慢,竟下令炮兵冒险推进至第一线,隐藏于破损的民房中,行零距离射击。横山勇并亲至火线观察。19431128日,第57师官兵损伤殆尽,余程万师长下令将城内炮工辎部队,政工,师部幕僚及所有官佐杂役编队,由第171团团副高子曰中校率领,投入战斗。常德警察亦编入部队,并发掘常德警局埋藏之枪弹一万发,此为第57师之最后接济。

10军解围失败

此时众望所寄的李玉堂兵团,攻击步调依然迟缓,敌除第68师团之外,并将第3师团调至此线抵御。军委会每日一电催促李兵团挺进,第九战区也下了如期攻克的严令,但是因为日军第3师团及第68师团的坚强防守,第10军战况胶着。军委会急得跳脚,竟越过第九战区,直接细部指示第10军方先觉军长要加强重点于左翼,排除第190师当面之敌。并使出哄骗口吻,强调常德城郊之敌不过几百,第3师团正北退等语,意图哄催第10军快点前进。足可见当时军委会的无力感。但是第10军处第一线,自然明白前面挡着的是第3师团与第68师团全部。迟至1129日,李兵团进展仍处胶着局面,军委会一筹莫展。

19431129日,蒋委员长自开罗谕令两战区司令长官部,方先觉军长接获战区代转的委员长口谕后,大惊失色,此时已为29日的晚间10时,距离期限不到半日。第10军三位师长接获委员长严令后,立刻展开该方面空前英勇之攻势。在第10军全力进攻之际,第3师团主力被预10师冲退,山本三男师团长因此误判预10师为第10军攻势主力,于是立刻重整主力反扑,与预10师激战。第10军真正主攻的德山方向反而开了大门,第3师周庆祥师长抓紧机会,大胆钻隙前进,第3师在一昼夜间,竟强行百余华里,直逼德山。预10师因为立足未稳,攻势过于猛烈,被第3师团冲击后牺牲甚大,师长孙明谨战死,全师溃散。

1943121日,孙长官电告余程万师长第10军已到常德东南,可速与联络。余师长立遣陈嘘云副师长前往连络,但却没能连络上。此时城内屋舍悉成焦土,第57师死据不撤的最后阵地宽不及三百公尺。最后时刻已经来到,深恨友军的余程万师长向孙长官发出最后一电: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刻大街小巷混战成一团。职率副师长参谋长死守中央银行。职余程万谨叩。”123日深夜2时,余程万师长召集所属四员团长告知自己已经决定突围,并点名第169团柴意新团长死守阵地。柴团长毫不推诿,起立报告:师长为全师希望所寄,希望师长早日突围,我在此死守,等师长率援军来解围。其实柴团长心里明白,援军不可能来了。

余程万师长留下第169团残部与第171团残部之一部共百余人死守阵地,自己率所属三员团长及两团残部百余人,于半夜向德山突围,寻找第10军。3日深夜4点,柴意新团长离开中央银行大楼,集结第169团残部,进入双忠巷最后阵地。柴意新深知第57师末日已到,决心一死殉国。凌晨,日军集中掷弹筒及枪榴弹,迫炮火力攻击双忠巷。柴意新团长奋然起身高呼杀敌,率残部以刀矛棍石向敌冲锋,反复肉搏十余次,身受两处重伤,仍英勇力战,不幸在白刃战中中弹陨命,壮烈牺牲,随从百余残余官兵伤亡殆尽,双忠巷阵地陷落,常德城宣告失守。5日黎明德山复被日军攻陷,第57师余师长率部200人突围最后仅剩83人。 

收复常德

1943125日,第六战区北面各部作战顺利,但德山第3师被日军包围,军委会判定日军虽在退却中,留守常德的部队却达八个联队(这个情报是误判),动向可疑难解,于是下了一个糟糕透顶的命令,让两个战区暂持原态势,不要靠近常德,先观察敌情。

欧兵团推进中其新11师意外收容自德山突出的第57师残部。余师长向上级报告后,显然未获谅解。王耀武军长电令该师协助友军攻占常德。余师长不得以只好命杜鼎团长集结带出来的残部八十余人协同新11师进攻常德。时常德已经撤守,成为空城,新11师毫发无伤于127日列队开进常德。在常德的断垣残梁中,奇迹似地走出三百余名第57师官兵。望着青天白日旗再度招展于中央银行大楼,不禁痛哭失声。常德尚有三百余官兵存活一事,使余程万师长马上被蒋委员长手令拘押。蒋并扬言要枪决余程万。军委会原本预期收复常德时会有一场恶战,不料日军只留了一个中队死守。欧震将军以新11师为前锋,直取常德,才发现日军已然退走。

追击战役

日军发动常德会战时,原预定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恢复原态势,但由于驻华美国空军于同年1125日轰炸了台湾新竹,加以太平洋战场日军舰船损失严重,日本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研究了打通大陆交通线、联络印度支那铁路,以确保南方交通摧毁美国驻华空军基地的作战问题。

畑俊六认为有必要确保常德,遂在攻占常德当天电告第11军:从常德返还时机暂时待命,并派参谋传达了军的意图。第11由于兵力所限及其他原因,对确保常德缺乏信心,不希望确保常德。派遣军于6日同意了第11军的意见,命令在适当时机开始从常德返还。第11军遂于7日令各部队迅速在沅江以北整顿态势,准备返还9日下达于11日返还命令,要求12日到达石门、合口、澧县附近澧水南岸一线。

同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会战。他率主力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敌激战,常德被日军陆、空军及坦克优势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为平地。坚守常德城的部队是七十四军五十七师,57师固守常德18天,全师仅余数百人。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反击,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常德城,常德血战一时被广为传颂。

1943129日,军事委员会即令第六战区及第九战区:常德之敌已动摇退却,仰捕捉好机截击猛追,以收歼敌之效,规定两战区之追击目标,为长江沿岸之线。但各部队行动迟缓不力,致日军在未受大的追击情况下到达澧水之线。

13日,日军派遣军又指示第11军停止撤退,准备再次攻占常德,并确保该地。第11军致电派遣军,要求取消这次作战,待明春再进行进攻常德的作战;又由于中国军队正向其采取合围行动,所以还报告派遣军:目前态势不宜长期保持,望火速下达指示。派遣军研究后虽然同意了放弃常德,但不同意恢复原态势,要第11停留在澧水附近山区。第11军于14日再次致电派遣军,建议尽快恢复原态势,并提出如果长期停留在目前的战线上,将不利于保持今后作战的机动兵力。派遣军总参谋长松井太久郎16日至11军指挥所了解情况,看到部队已减员一万战力已显著下降,急需整顿,且要守住澧水之线至少需要3个师团,而当前兵力也严重不足,因而决定收回成命,于18日下令:11军自今日起,选择适当时机,从澧水附近现在战线撤离,恢复原态势。

第六战区各部队13日接到追击命令后,发现日军停止于澧水之线不再撤退,转为守势,于是向日军发起进攻,但在日军抗击和反击下无大进展,双方暂时形成对峙。

战役结束

日军第11军接到派遣军恢复原态势的命令后,下达命令(包括对在渔洋河以东仁和坪、暖水街一带的第39师团、古贺支队及宫胁支队等部队):军于19日夜开始行动,准备向松滋河右岸地区转进。日军于22日分别到达松滋河右岸地区,在第13师团掩护下,于2324日先后渡过长江,分别返回原驻地。第六战区及第九战区部队紧随日军之后实施跟踪追击,仅与日军后卫掩护部队发生小的战斗,至19431225日,全部收复了失去的阵地,恢复了会战前的态势。常德会战至此结束。

常德会战期间,日军第3飞行师团以第44、第25、第90 和第16战队参战。中国方面使用了第2、第4、第11大队以及中美混合团参战,美军第14航空队亦参加了战斗,总计使用飞机约200架,共出动216批,使用战斗机1467架次、轰炸机280架次,重点是打击常德、石首、藕池口、华容等地的日军地面部队。1125日在常德阵亡的日军第6联队联队长中畑护一就是由中国空军2P40战斗机击毙的。据统计,在空战中共击落日机25架,击伤19架,炸毁地面飞机12架。 

国军损失

此战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第150师师长许国璋,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谨等将军于此役中殉国,第五十七师虎贲之师几近全军覆没。 

日军损失

据《中国抗日战争史》,此战,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 

兵力对比

日军兵力。  日军参战部队为:第11集团军所属5个师团 (第3师团、第13师团、第39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计28个联队,还有飞行第44战队及伪军)共10万余人,其中日寇攻城部队为第3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包括毒瓦斯部队),共计4万余人。 

国军兵力

中国军队参战部队为:第六战区、第九战区共16个军43个师近21万人(一说30个师约20万人)。 

参加常德会战之第六战区将军名录

代司令长官陆军二级上将孙连仲参谋长陆军中将封少君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中将王敬久66军军长方靖中将 第79军军长王甲本中将第廿六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中将周碞75军军长柳际明中将 第32军军长宋肯堂中将第廿九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王瓒绪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王耀武44军军长王泽浚中将149何保恒少将150师许国璋少将(阵亡,追赠陆军中将)161熊执中少将162孙黼少将73军军长汪之斌中将第15梁祗六中将77郭汝栋少将(韩浚代)5师彭士量少将(阵亡,追赠陆军中将)第卅三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冯治安第59军军长刘振三中将, 第77军军长何基沣中将长江上游总司令部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吴奇伟18军军长罗广文少将 第30军军长池峰城中将 86军军长朱鼎卿中将18军:11师胡琏18覃道善 55师伍泉远 独立工兵第36李凤彪30军:27许文耀 30师王震 31乜子彬 宜巴要塞总指挥 滕云86军:13师靳力三 67罗贤达 暂编32阮齐吴奇伟部直属:巴万要塞指挥官韩栋材;奉节警备司令韩栋材;海军第二舰队曾以鼎;重迫机炮第4团钟懿;炮兵42团第2杨秉义;要塞工兵第二团(欠一营)何新文;工兵第6团第4营郑梦严;石工大队叶树声战区直辖部队74军军长王耀武中将 第100军军长施中诚中将战区直辖部队封裔忠23盛逢尧中将118王严少将5李则芬少将121戴之奇少将35劳冠英少将58师长张灵甫少将常德城守城将军7457师师长余程万中将第六战区是常德会战的主战场,战区对会战有着细致的总结。关于胜利的原因,第六战区的报告特别强调了两点。

中美空军的支援得力

常德会战中,空军保有大部制空权,实现自会战开始至末期,空军除受天候影响外,逐日均能照预定目标轰炸或扫射,确实保有大部制空权,迫敌不得不于黎明前及日没后行动。且据各方报告,敌受我空军之伤害颇大。 

在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阻击,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并以反攻恢复了原态势,给日军以相当的损伤消耗,较重地打击了进犯的日军,部分地破坏了日军南下的作战企图,在战略上配合了敌后战场反清乡斗争。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罕见的以我军胜利告终的一场重大战役,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对巩固中、美、英的联合作战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军战史称,这次作战总的来说是顺利的,但在常德却意外地遇到了敌人顽强抵抗,经过艰苦的战斗才予以攻占。 中国方面称,此役是开罗会议后,中国获得的第一次胜利,国际舆论为之一变,此战役至少可使有关于中国军队力量薄弱及日军可任意攻入中国内地之谎言宣告平息。 

常德会战结束后,时任国军74军军长王耀武将军为纪念捍卫国土而壮烈牺牲的将士们,决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公墓正门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纪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题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的横匾。纪念坊的四根水泥钢筋方柱之间的上方架有三块横匾:正中是蒋介石所题天地正气,左侧为陈诚所题的碧血丹心,右侧是白崇禧题写的旗常炳耀。进大门数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纪念塔,基座四方刻有中华民国考试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孙科,司法院长居正四人题词,碑身正面为王耀武所题陆军第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公墓落成当天,常德各界人士及74军代表举行了隆重集会,数十匹驰骋疆场的白马也参加了这次集会。

在战役中,日军利用广泛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在超过36公里半径的城市传播鼠疫。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目睹并报告了战役。

1943年在中国大陆作战的波兰飞行员维托尔乌尔班诺维茨,看到了该城刚刚结束战斗后的面貌。他报道该战役中接近300,000平民死亡,当中不包括国民革命军日军的士兵。

会战结束之后,国军清扫战场,在常德城外挖五处大型集体墓葬冢埋葬日军战死者遗留在战场的大量遗尸,仅北门倭寇冢就埋葬日军尸体九百八十八具。

  1. 豫湘桂会战19444月-194412  

 中:蒋鼎文, 薛岳, 张发奎, 100

日: 冈村宁次, 横山勇, 畑俊六 51

中方:损失兵力五六十万, 伤亡~300,000  

日方伤亡: 70000.

豫湘桂会战,日方称之为一号作战大陆打通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末期日本陆军19444月至12月期间于中国河南湖南广西贯穿三地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攻势。

此战主要分为3个阶段:进攻河南中部的豫中会战、进攻长沙的长衡会战和针对桂林柳州桂柳会战。主要战略目标为开通由东北经华中、华南前往中南半岛的路线,以及占领其东南方的机场,防止美国陆军航空军自该地起飞攻击日军海上交通线和轰炸本土。

为了本次攻势,日军悉心投入了410,000名的步兵、加上800辆战车和将近70,000匹马,于2,400公里的战线的总攻击,这也是自日本工业化后,日军首次进行这种规模复杂度的动员,故也做了详尽的准备,以发动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相对于仓促缺乏补给的国军,日军执行的后勤作战是可圈可点的,最后按计划成功占领美国航空队基地,并给予中国(国民革命军)人力与物质上相当大的损失,不过在日军抽调进攻的同时,也因为兵力不足而无法扩张战果,未来进攻至东南亚,将中国拦腰斩断的战略也就推迟了,日后于中国战场长期维持守势,与同时欧洲开始的反攻相比,中方此战表现不佳,要到1945年才开始显现反攻态势;另外日军占领后战线被扩大,反而是让美军已经开始趁机夺岛的战术创造机会,进行了在西太平洋的机场的日本本土轰炸,最终则使得日本逐渐丧失生产能力,但中国的战时工业损失过半,军火工业的开业率也下降至原有的55%

缘起

陈纳德声称用100多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就可以严重打击日本军工生产,让日本无力作战,约瑟夫·史迪威则指出日军会攻占陈纳德要使用的中国空军基地,使轰炸无法继续。因为它比史迪威提出的另一方案(装备训练国军30个美械师)成本低又能迅速执行,罗斯福蒋中正最后同意陈纳德对日本的战略目标实施攻击。

194311月在中国境内的日本基地和沿中国海岸的日本船舶遭到陈纳德所率的空军力量的严重打击,19431125日陈纳德所指挥的中美空军混合团奇袭台湾新竹飞行基地,据空袭两小时后高空侦察机所摄照片,63架日本各型飞机彻底被摧毁,多架受重创,而中美空军没有损失,日本当局也担心美国会利用在柳州桂林的空军基地发动对本土岛屿的空袭。

1943年开始,同盟国二战转入战略反攻,日军太平洋战争上屡遭失败,使南洋各地军队的海上交通线受到威胁。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拟定了一个由北而南、全面进攻的计划。

日方参战部队:支那派遣军(由冈村宁次指挥):

12军(由内山英太郎指挥):总兵力为6个师团和6个旅团

11军(由横山勇指挥):总兵力为10个师团和4个旅团

23军(由田中久一指挥):总兵力为两个师团和两个旅团

中国

中方此次应战实处于极不利状形。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和参谋长史迪威不仅在个人关系上冲突达到最高峰,同时对于日方作战动向与情报判断亦多所失误。

在内部基础不稳下,重庆国民政府将大部分美援物资和战略预备队投入第2次滇缅之战印度蓝迦远征军,进行求生一击。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已迈入第7年,领土和有效统治人口大大紧缩,战费居高不下,在扩大法币发行后(从19376月的14亿元至194412月的1,894亿元),产生恶性通货膨胀。如以1941年物价指数为100,则194412月为3,220。在这种情形下,不仅靠薪水生活的军公教人员受害最深,前线部队也普遍缺乏衣食、医药和装备。著名历史学者黄仁宇于国军第14师任少尉排长,驻滇西,月薪仅法币42元,但于驻地街头一碗面即需法币3元,如是意义上和无饷无异。

在日军即将展开主攻的区域,如河南第一战区副司令官汤恩伯部和湖南第九战区薛岳部,内亦存着相当大的弱点。

第一战区连年饱受兵燹肆虐,1938黄河花园口决堤以阻碍日军,造成近百万人死亡,重以1942年和1943年大饥荒又饿死数百万人民,虽然整个第1战区正规军总数账面上有46个师、4个独立步兵旅,不包含游击队便已号称470,000大军,实际上其中有16个师是以新、预、暂作为编号,实质战力完全不能依靠,加上第1战区副司令官汤恩伯辖下部队吃空缺问题是国防军中出名的糟糕,战区战力并不充裕。由于所辖区于1941晋南会战3年日方都没有军事活动,第1战区国军部队多忙于在贫瘠的河南省自力救济,失去作战警觉和士气。

在中部战线方面,湖南第9战区总指挥官薛岳将军依据前3长沙大捷经验,认定日军攻势目标仍着重于攻占各大城市的锥型战术先例,亦即以机动部队或中央突破或侧翼迂回后冒险深入,挺进占领战略据点后等待扩张战果。因此在军力部属上第九战区仍维持坚守核心据点、等敌军攻坚失败后以3面合围形式反击方式应对,错估日方攻势规模和打算永久占领的准备。加上前段时间才刚打完常德会战,第九战区主要部队都在休整中,依照过去经验日军不会那么快将损失兵力补齐,因此第9战区误判日军不会短期间连续发动两场大规模会战。

当时国军军级单位理论满编值30,000人,这种不到60%编员以其它战场的作法基本上都是后送整训,但是没得后送的国军部队只能用此等兵力迎接日军攻势。

中方参战部队包括:

  • 1战区(由蒋鼎文指挥):总兵力为46个师
  • 第四战区(由张发奎指挥):总兵力为15个师
    • 16集团军(由夏威指挥)
    • 35集团军(由邓龙光指挥)
  • 5战区(由李宗仁指挥):总兵力为8个师
  • 8战区(由朱绍良指挥):总兵力为7个师
  • 9战区(由薛岳指挥):总兵力为43个师
    • 1集团军(由孙渡指挥)
    • 30集团军(由王陵基指挥)
    • 27集团军(由杨森指挥)
    • 24集团军(由王耀武指挥)

豫中会战

1944年春,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已经知道日军将要在河南发动攻势,袭夺中原地区。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19442月中旬召集所属军长以上将领在洛阳开紧急会议,投敌的庞炳勋已经密电给一战区,把日军的进攻时间与计划说的很详细了。会议结果对部署也没有变更或加强,只谈了将各军军官眷属及笨重行李、机要文件迅速向后方转移。

会战前日军进行修复黄河铁桥的工程并赶在325日完工,便于从邙山头进攻。另外补给线的确保让整场会战日本的后勤来源无虑。

1944417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向郑县(郑州)、洛阳地区发动进攻。1944417日夜,日军第37师团从黄河对岸发起攻势,以主力进攻河南的中牟县,至此,蓄谋已久的一号作战正式发动。

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国民革命军进行坚守防御。

418日,日军37师团配属独立混成第7旅团从中牟县新黄河(今贾鲁河)东岸向第二十八集团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刘昌义)河防阵地发起攻击,暂十五军派遣下辖之新编第29师阻击,旋即遭日军击溃,37师团以极轻损失的情况下在当日渡河完成。419日,日军110师团62师团郑州黄河大桥南下,朝第二十八集团军下辖之第八十五军邙山头防线强攻,八十五军当日遭击溃后撤。37师团下辖之歩兵第225连队随即强攻由八十五军下辖之国民革命军第23(师长李必藩)守卫的密县23师在守城4日后不支后撤;421日,由七十八军下辖之2个团驻守的新郑遭日军夺取,第12军在此设立前进指挥所;至423日,日军推进到郑州、新郑、尉氏、汜水。

425日,日军第13军以2个旅团由安徽正阳关凤台攻向阜阳,作出向河南漯河进攻态势,以牵制豫东守军,打通平汉铁路后撤回。

430日,日军进攻河南近半个月后,其打通平汉线之企图已昭然若揭,军令部长徐永昌仍认为:敌打通(恢复)平汉铁路殊无理由

430日,日军第12军以3个师团又2个旅团向许昌发起攻击。守城的新编第29师抗击至51日失守。日军第12军旋以一部沿平汉铁路南进,主力转向西进,寻找第一战区主力决战。第31、第4集团军予日军以打击后,于55日、56日分别撤往伏牛山韩城

59日,西进日军攻抵龙门附近。随即以一部进逼洛阳,大部向伊河洛河河谷进攻。同日,由许昌南进之日军27师团,与由信阳附近北上之第11军宫下兵团(相当于旅团)确山会师,打通平汉铁路南段。同日晚,日军第1军以8个大队从山西垣曲(今古城镇)强渡黄河,攻占河南英豪、渑池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东西分进。至514日,与西进日军击退第36集团军和刘戡兵团,包围洛阳

518日,日军菊兵团(63师团一部)攻击洛阳,守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配属第94师依托城防工程,顽强抗击一昼夜,使敌攻击受挫。华北方面军令第12军司令官指挥110师团一部、战车第3师团主力、骑兵第4旅和菊兵团攻击洛阳。

521日,在日军优势兵力围攻之下,负责掩护部队西撤的第36集团军司令李家钰中将(后追晋为陆军上将)阵亡,守军奋战至525日分路突围,洛阳失守。在日军第12军主力西进后,第五战区第五十五军、第十战区豫南挺进军等部,向平汉铁路南段实施袭击,一度收复确山、漯河等地,以牵制日军。62日,第一战区主力、第八战区一部发起反击,战至中旬,将日军逐至陕县、洛宁、嵩县、鲁山一线,双方对峙。

19445月中旬,日军6万占领河南,国民革命军全线溃败,国军在撤退时当地农民将5万国军解除了武装,第一战区副总司令汤恩伯在直属卫队遭民众缴械 ,汤本人化装成伙夫逃脱,第一战区总司令蒋鼎文在撤退过程中被暴民俘虏,后化妆侥幸骑毛驴逃脱。日军花了三周时间,击溃47万国民革命军,到6月初便控制了北平到汉口的铁路,完成了一号作战作战的第一阶段,日军战史称为京汉作战

豫中会战惨败后,蒋中正大为震怒,蒋鼎文和汤恩伯即遭撤职。 721日,蒋中正出席黄山整军预备会议,斥责第一战区军风纪败坏不堪,招致民怨,为中原会战(即豫中会战)失败的主因。这一次中原会战的情形是怎么样呢?有一些美国和苏联的军官和我们军队一同退下来的,据他们所见,我们的军队沿途被民众包围袭击,而且缴械!这种情形,简直和帝俄时代的白俄军队一样,这样的军队当然只有失败!我们军队里面所有的车辆马匹,不载武器,不载弹药,而专载走私的货物。到了危急的时候,货物不是被民众抢掉,就是来不及运走,抛弃道旁,然后把车辆来运家眷,到后来人马疲乏了,终于不及退出,就被民众杀死!部队里面军风纪的败坏,可以说到了极点!在撤退的时候,若干部队的官兵到处骚扰,甚至于奸淫掳掠,弄得民不聊生!这样的军队,还存在于今日的中国,叫我们怎样作人?尤其叫我个人怎样对人;我统帅受到这样的耻辱,也就是大家的耻辱。

根据日本战后联队史,参与本次会战的日军第110师团所下辖的第110步兵联队在19443~19458月可确认之死亡人数为594人,另一下辖的第163步兵联队于19443~19458月可确认之死亡人数为682人,其中多半应该死于豫中会战。另根据日本老兵所编写的部队史《北支派遣胜第5228部队》,参与此次豫中会战的第69师团独立步兵第118大队至少有五名军官阵亡。而根据日本战后出版的部队史,仅参与本次会战的日军机动步兵第3联队就在洛阳战死102人,而同样参与此次会战的独立步兵第78步兵大队则在洛阳战死29人,战伤100多人,一样参与本会战的第163步兵联队第1步兵大队在洛阳的战死人数则是至少24人,另也参与本会战的独立步兵第36大队下辖之第3中队则在洛阳攻坚战死24人、战伤60人,上述日军参战单位仅占洛阳攻坚日军兵力的一小部分,可见日军仅在本次会战的洛阳攻坚就应战死近千人。另根据日军第37师团战友会在1986年的调查,该师团在豫中会战仅有案可考的战死者人数就多达308人。

—————————————————————-

长衡会战

  1. 长衡会战19445月-19448   

中:薛岳    

日军胜利

19445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向长沙、衡阳地区进攻。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一、第二十四、第三十、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四军、第十军、第三十七军、第四十四军、第九十九军、暂编第二军,共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6个军共约40万人,在空军(飞机181)、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

527日,日军以5个师团由湖南华容岳阳、湖北崇阳沿湘江两岸和湘赣边山区分三路发起攻击,至614日,日军相继攻占沅江、益阳、浏阳。

616日,日军第34、第58师团、第68师团一部攻击长沙城区。第4军坚守至618日下午,伤亡殆尽,长沙城失陷,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束。第九战区为阻敌深入,发起衡阳保卫战,从620日起向日军发起反击,至627日,将日军左、右路分别阻滞于醴陵、湘乡;对日军中路在渌口、衡山间虽给以打击,但未能阻止其南进。624日,日军第68、第116师团开始攻击衡阳城郊区之机场,到626日时因守军伤亡过重后撤至衡阳城,日军在627日起对衡阳城进行攻坚。然而衡阳守军第10军(3个师,因常德会战后缺员上未补齐,实编不满2万人)抢先于五月底进驻此地,并动用当地军民构筑了一定规模的防卫工事,因此日军进攻时第十军依托工事以正面和侧面火力掩护吸收了日军攻坚冲力,同时第十军所属预十师28团所属迫炮连成功的炸伤日军68师团首脑群,包括师长佐久间为人与师参谋长原田贞等一干核心参谋受到重伤,直接导致之后68师团作战失能,这使得日军这波攻击只剩116师团独立支持,战至72日,日军耗损过重,暂时停止攻击等待增援。

711日,日军第二次攻击衡阳。守军以固守阵地与机动防御相结合,加强阵地间的互相支援,实施短促近战和反冲击,战至720日,迫敌再次停止攻击。其间,被阻滞于湘东山区的日军第3师团先后在醴陵、茶陵、安仁遭重创。后在第27师团、第34师团和第13师团一部支援下,战至月底,始突破围阻。

727日时,日军高层即预估,第11军作战受伤人数到8月中旬将上升至5万人,下旬将上升至6万人,其中伤重不治者将上看至2万人。

84日,日军第三次对衡阳进行攻坚。被包围的第十军进行防卫作战直到87日,在伤亡惨重以及弹尽援绝之下,军长方先觉与参谋长孙鸣玉、师长周庆祥葛先才容有略饶少伟联名发出震惊中外的来生再见电文。

88日,凌晨四时日军逼近第十军指挥所,方先觉认为战事已然绝望,便举手枪自杀,但为辎重团团长李授光与副官王洪泽夺下,枪响弹虚出。最后敌兵至,军长与其他师长在日军有条件投降的劝诱下接受投降并解除武装,衡阳沦陷。衡阳守军阵亡4000、伤兵9000、最后日军统计受降总数有13306人。至于包括外围攻坚单位的损失总计死伤86,752人,失踪21,531人。

根据日本战后所编撰的资料,仅第68师团在黄茶岭所开设的一所野战医院就收容伤病患4,000多人,结果有多达90%以上的伤病患死亡,仅在85日晚上至87日早晨该野战医院就有400多人伤重不治,且该野战医院衡阳保卫战期间曾一次收容1,000多名战伤患者,且因为状况混乱,导致大量死亡日军伤病患并未留下姓名资料。而第116师团也开设多处临时野战医院,均出现大量伤病患死亡,其中仅月塘野战病院在6月下旬到925日就收容3,000多名来自第133步兵联队的伤病患,其中1,000多名死亡。

  1. 桂柳会战  19448月-194412  日军胜利

桂柳会战

19448月,日军侵占湖南衡阳后,于96日由广东清远等地沿西江向广西梧州进攻,另1个独立混成旅由广东遂溪向广西容县进攻。

910日,冈村宁次奉命指挥第11、第23军、第2飞行团(飞机约150架)和第2遣华舰队一部,共约16万人,在南方军一部配合下,以打通桂越()公路为目标,向桂林、柳州进攻。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第二十七、第十六、第三十一、第三十五集团军,及第六战区孙连仲第二十四集团军、汤恩伯兵团,共9个军、2个桂绥纵队、空军一部(飞机217架),共约20万人,在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的3个军支援下,以分区防御抗击日军。914日,日军第11集团军攻占全州,随后调整部署,准备攻击桂林。922日,日军第23军陷梧州,至1011日相继攻占平南丹竹桂平蒙圩

第四战区鉴于全州地区日军尚无行动,遂调整部署,将所部编组为桂林、荔浦、西江3个方面军,南宁、靖西2个指挥所,以大部兵力国军第31桂系中将军长贺维珍2万兵力固守桂林,集中一部兵力先击破西江方面之敌。1021日,第64军配属桂绥第1纵队向进占桂平、蒙圩之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实施反击;另以第135师等部向平南、丹竹攻击,策应反击。战至1028日,日军第23军主力逼近武宣,中国军队遂停止反击退守武宣。与此同时,日军第11军突破桂林、荔浦方面军的防御阵地,主力于114日进抵桂林城郊;一部向柳州进攻。117日第四战区将3个方面军编组为左、中、右兵团,集中兵力保卫桂、柳。119日,日军第40、第58、第37师和第34师团一部,向桂林城发起总攻。

同日,日军第23104师团、第113师团13师团突破中央兵团的防御阵地,攻向柳州。1111日,防守桂林城区的中国军队撤退,部分在撤退途中被俘,桂林陷落;守军除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第31军军长贺维珍率一部分幕僚逃出以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恒、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第170师副师长胡原基、第131师第392团团长吴展等以下官兵2,400余人在战斗中牺牲。31131少将师长阚维雍拒绝撤退,于阵地拔枪自尽忠烈殉国。据日军第11军统计,桂林战斗中,中国军队阵亡5,665人,被俘13,151人,被日军缴获各种口径的火炮156门、重机枪110挺、轻机枪359挺、步枪2,737枝。

27集团军接到战区117日改为中央兵团、固守柳州的命令后,以急行军于当夜到达指定位置,当即进行防御部署:令第37军在象县以北掩护主力向柳州转进,令第188师在柳州以北、以东的长塘、东泉各附近掩护柳州侧背安全,令第26军防守柳州,令第20军控置于柳州西车站附近待机。第26军以第41师守备柳州东面和北面,第44师守备西面和南面。118日,日军第13师团及第3师团分别进至柳州以北6公里处和柳江东岸,第23军的第104师团先头第161联队进至柳州南约18公里的四方塘(第22师团仍在贵县北龙山地区)。杨森急令第20军的第134师在柳州西岸担任河防,并以一部占领鹅山,以加强防守力量。119日,日军第13师团、第3师团分由柳州以北、以东和东南发动总攻。当日中午,日军第3师团的第34联队由三门江附近强渡柳江,进至西岸;第13师团先头第104联队攻入柳州北部;第104师团先头第161联队第3大队亦进至柳州机场南侧。1110日凌晨,日军第3师团第34联队与第104师团第161联队第3大队攻占柳州飞机场。美国陆军航空队支援战机30架及桂林机场遭日军击毁;坚守柳州城区的第26军伤亡过半,奉命撤离,柳州失守。随后,日军第3、第13师沿黔桂铁路(都匀柳州)向西北进攻;第23集团军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宁)向西南进攻,1124日攻占南宁

1128日,日军南方军21一部从越南突入中国,向广西绥渌(今属扶绥)进攻。沿黔桂铁路进攻的日军11一部(约2个联队)至122日攻至贵州独山,遭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部队的反击,撤回广西河池1210日,日军第21军与第23军各一部在绥渌会合。至此,大陆交通线全部打通。日军伤亡约13,400人。

结果和影响

战术上日军在初期订定战术正确,因此在整体作战上几乎达到成功,就结果而言也达到了一开始预定的作战目标,但是日军从开战时即出现的兵力不足问题在此场全面性会战中再次暴露,虽然有效打击了国民革命军战力(以中路作战击溃第九战区薛岳所驻防之长沙最为明显,第九战区到战争结束前再也无力作战),但是无法有效占领领土之下最后仍然自行撤出部分地区,自身伤亡也极其惨重,根据日军作战主任参谋在4412月所言,日本第11军的各个第一线师团之战斗力都只剩下1个步兵联队左右的实力(日军参战各师团于战役当中曾屡次整补,且有伤病患者陆续痊愈归队,然战力依旧下降约三分之二),日军在本次作战前即准备17万名补充人员,然而本次会战结束后各参战师团仍然有大量缺额,足见日军于豫湘桂会战因阵亡、伤重后送、病死、病重后送造成的需补充减员缺额应不下于20万(经短暂治疗返回岗位继续作战的轻伤者与轻病者不考虑在内),根据日本战后出版的部队史《若松联队回想录》,仅日军第65步兵联队可确认之湘桂作战战死人数(单纯指被国军击毙,不含病死与意外身亡。)就多达905名,该联队也于本次会战期间的729日以及本次会战结束后的1220日与隔年115日接收3批次人数共计为2,569名的补充人员(轻伤者应不在补充范围内)。而根据日本第27师团老兵回忆,该师团16,000多人投入湖南广西作战仅两个月就死亡4,000多人,这使得日军无法进一步推进,而日军于南路没有击溃第四战区兵力的结果种下隔年湘西会战日军惨败的因子。东北关东军被抽调,造成东北满州防守空虚,使苏联趁虚而入。

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反而在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的同时,赔上把时间和资源都浪费在中国战场上,使得美军跳岛计划攻克了塞班岛岛链,在中国的B-29轰炸机、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在从中、印起飞空袭日本本土的马特霍恩行动结束后,全部改从塞班岛、关岛及周围群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因此日军始终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

国军方面

二战尾声,中国战区相较于盟国欧洲方面同一时期的情形,如苏军白俄罗斯歼灭战,和英美联军之诺曼地登陆,显然成就远不可比拟。此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战略上指导失误已如前所述,对于日军主攻方向虽已大致知悉,但终因为支援滇缅作战,主力和预备队配置不当。重以错估日方如是全力进犯和永久占据之决心和准备,致使豫、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

一号作战计划始于19444月的郑州战役和洛阳战役,然后沿平汉铁路穿过河南向南推进。因为日本人试图扫清武汉至广东间的铁路线,夏季在长江以南的湖南爆发了最为激烈的战斗。长沙于6月陷落,衡阳于8月陷落。到初冬,已实现南北连接,但日本先头部队转而西进,攻占桂林、柳州和南宁的机场。西北方向是贵阳,有公路通往重庆。形势如此严峻,美国和英国的文官于12月从战时首都疏散,失败或投降的灾难性预言猖獗一时。然而事实上,日军先头部队精力已消耗殆尽,无力继续前进了。

国军除了部队的严重损失,后勤的损失也同样严重:估计40个师的装备以及新沦陷区特别是鱼米之乡湖南的资源。

从政治上看,一号作战对国民党人也是一场灾难,因为不论是在重庆还是在战场上,不称职和腐败(除了在湖南尚有英勇的战斗)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几达半年之久。没有比一号战役开始阶段这场灾难更令人触目惊心的了,当时正遇上了1944 年春季河南的大饥荒。无论重庆政府,还是河南军政当局,对这场饥荒都毫无准备,尽管灾情的发展已能明显地看出。饥荒袭来之时当局没有提供任何救济,横征暴敛一如既往投机活动极为普遍。当中国军队面对一号作战逃跑之时,长期受压的农民夺取他们的枪支并向他们射击,然后欢迎日军。1944年春河南有数万人饿死。虽然1944年下半年看到了盟军缅甸战役的胜利高潮,并重新开通了进入中国西南的陆上通道,但这些在美国战术指挥及美军和英军参与下取得的胜利不足以弥补国民党在其他战场上的损失,也不足以挽回国民政府受到损害的声誉。

重庆国民政府在日军一号作战中连番受挫失地的情形,极大程度的损害了美国对以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的观感;史迪威与蒋间在此役之前即恶化的关系更因此达到临界点,史迪威以此役中国军拙劣的表现与辖下印度蓝迦滇缅远征军的精强做对比,直指蒋政权腐化无能是导致战争延长之主因,甚至进而主张由其取代蒋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而蒋也几近愤怒地要求美方撤换史迪威。在1944年和1945年,一号作战以及蒋介石与史迪威将军间的最后冲突导致史迪威被召回国,把国民党的短处暴露无遗,而中共则恢复了活力,出现在美国人的视线之内,并进行了有限度的接触。

这场中美指挥权的冲突最后以美方退让,在1944年底撤换史迪威告终,但美国政界及民间对中国国民政府的印象已转趋不信任与轻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后第二次国共内战的结果。

 

中共占据地区则在潘汉年通知下即早获知情报,在一号作战几乎未遭受损失。由于华北日军主力大部调往南方,与国军陷入胶着状态。中共中央511日开始向华中局、北方局发出《关于敌进攻河南情况下的工作方针的指示》,要求向沦陷区进军,在河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建立根据地。

7月,蛰伏已久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纵队各部,在华北、华中、华南敌后对日、伪军普遍发起了局部反攻,主要是攻击敌占城镇,拔除日、伪军在中共占领区周围的据点,恢复并扩大中共占领区。

31.长衡会战

或称湖南会战,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豫湘桂会战1号作战)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学术界将长衡会战分为2个阶段:

1阶段又称4次长沙会战,从527日到6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

2阶段又称衡阳保卫战,从620日到9月初,中日双方以争夺衡阳为目标在湖南中东部地区作战,长衡会战战况十分激烈,具体的结束时间为9月上旬,国内外学术界均以194488衡阳沦陷为准,最终日军以高于国军的死伤惨胜。

  1.  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5月-19446  

中:薛岳方先觉杨森   长沙失守

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5527日始,中日双方为争夺长沙,在湖南北部长沙、衡阳地区交战。总计发动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17万—20万人,守势的国军约有25万—30万人。6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19日国军撤退。

薛岳方先觉杨森横山勇

日军三次进犯长沙,均未得遇,于是企图第四次进犯长沙,并为此作了充分准备。如1943年底日军攻占常德,其战略意图就是为了最终进攻长沙。中国军队及时侦悉到了日军的阴谋。据闻当时对此有三种对策:一是重庆军令部的意见,准备放弃长沙,诱敌深入至衡阳与敌会战;二是白崇禧的意见,也是放弃长沙,在湘桂边境的黄沙河会战;三是薛岳的意见,即在长沙与敌会战。

薛岳是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直接掌握湖南的军政大权,他保卫长沙已有经验,于是,薛岳的意见被采纳了。日军进攻之前几个月,第4军已由浏阳移驻长沙,军部设在长沙城内,第59师驻黑石铺(长沙市南约10公里处),第90师驻岳麓山,第102师驻浏阳河附近(长沙东站)。城防部队由第59师每月派一个团轮流担任。

经过长沙大火和日军三次进攻,长沙人民吃够了苦头,城市破破烂烂。但因它是当时湖南的政治、军事中心,人员来往频繁,所以还是呈现出热闹的景象。虽说是前线,但并不显得紧张。 

日军进犯

日军将进攻长沙的地面部队编成第一线兵团、第二线兵团和警备部队。第一线兵团日军第十一军担任主攻长沙的任务。第一线兵团分左、中、右3路,分别从湖北崇阳湘北新墙河和湖北松滋一线向南进攻。

19445月,日军以第一线七个师团分三路南进。正面之第三、十三、一一六、六十八等师团强渡新墙河汨罗江,直趋长沙、株洲;右翼之第四十师团及第十七独立旅团,循洞庭湖西岸,向沉江益阳而趋衡阳;正面左翼之第十三、第三师团突破通城防线后,径向平江浏阳攻击前进,与右翼之敌形成钳形攻势。日军之第二线部队跟随南进。战区大军在薛岳司令长官指挥下,与敌展开激战,敌我伤亡俱惨重。 

527日起,中路日军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军队防线均被日军突破。

长沙的兵力部署

大约在6月上旬,战区判断敌人可能很快大举进犯长沙,于是调第4军集中长沙待命。第59师师部设在天心阁附近,担任浏阳门以南沿南郊直至江边一线防御,并构筑和加强了城防工事,第102师师部设在浏阳门附近,担任长沙东面及北面防御,也构筑和加强了城防工事;第90师仍在湘江西岸,师部设在岳麓山下,担任岳麓山、桃花山之线防御。军部设在长沙城中心长沙沿江一带也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是用杉木一根根拼成的木栅,除了开有两个小门外,江边与岸上被木墙隔绝了开来。

在得知日军由湘北出动的消息后,战区长官部发出市民疏散令,3日内市民便全部疏散完毕。第59师抽出第177团为总预备队,归军部指挥。军部还直辖了一个7.5厘米口径的山炮团及一个重迫击炮营,用于市区防御。另有一个15厘米口径的榴弹炮营(4门),用于岳麓山方面的防御。当时长沙备有足够的粮食和弹药;还有两艘汽船,十几条木船,供东西两岸联络之用;长沙到西岸有水底电话线,随时能通话。长官部南撤后,为协助张德能军长指挥作战,特别留下长官部参谋长赵子立驻西岸与第90师一起共谋策划。战区还指挥有飞机,可供与长沙联系。 

惨烈战况

63日,第五十八军奉薛岳司令长官令:集结于浏阳河南岸之普迹市、金刚头地区,并指挥第二十军及第一六二师、第九十五师,进攻浏阳及其附近浏阳河南岸敌之第十三师团。中国军队当即策定攻击部署:以第五十八军为主攻军,第二十军为左翼进攻军,第九十五师为右翼进攻师,第一六二师为机动师。

4日拂晓,第五十八军向跃龙市、浏阳,第二十军向江背、小女市,第九十五师向高坪之敌,同时展开猛烈进攻,连日激战,迫敌退守浏阳河北岸。敌我隔河炮战。7日,新编第三军之第一八三师奉战区令,由江西调浏阳,归第五十八军鲁道源军长指挥,该师当即加入战斗序列。随即情况变化,敌第十三师团之主力南窜上栗市,企图趋萍乡。薛岳司令长官立令第五十八军追击南窜敌之主力。第五十八军(附第一八三师)当即迅追猛击,与敌一路激战。敌沿途南窜北突,东闪西击,极尽凶狡。9日,在蒋埠江第五十八军日前派至第一八三师之督战官张天举阵亡。该师师长余建勋大腿亦负弹伤,午后送泰和医院治疗,职务由该师参谋长王少才代理。中国军队沿途追击,与敌激战至萍乡附近,此时敌之第三师、第二十七师团先后由长沙、株洲窜达渌水南岸,与中国军队激战,并派部队应援敌十三师团。接近萍乡之敌第二十七师团,20日晨突以步炮联合之支队突袭赤山桥军指挥所,被痛歼而败溃。中国军队与敌继续战斗于萍乡地区。 

611日,日军进抵长沙市郊捞刀河一线。

进攻长沙

为了攻占长沙并向衡阳进犯,日军在湘江东西一线130公里正面上,首先占领浏阳宁乡株洲醴陵湘潭等县城,尔后进攻长沙。至614日前后,浏阳宁乡益阳均被日军占领,形成了对长沙城的包围之势。在这些前沿阵地,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交战,进行了顽强抵抗。防守宁乡县城的某部一营,与日军进行肉搏战,最后全营壮烈牺牲。 

61314日前后,每晚都有敌机在长沙上空盘旋,并用机枪扫射。日军对长沙进攻,分作三路:一路向长沙以西(即湘江西岸)的桃花山岳麓山方面进发;一路向长沙以北捞刀河方面压来;一路从长沙以东直奔城南。约在17日,三路敌军开始包围长沙。 

615日日军占领长沙市外围阵地——石马铺、狮子湾、阿弥岭、金盆岭,随后推进到杨家山、左家塘、妹子山一线。615日下午3时左右,中国军队发现敌人在城南向市区进军,并向警戒阵地及前进阵地开始攻击。战斗刚发生,便闻炮声隆隆,是榴弹炮的声音。不到半小时,据第176团报告,警戒阵地和前进阵地被敌人占领,守兵撤回到了主阵地。当日西岸方面也发现了少数敌人,向桃花山,岳麓山进击。长沙东面和北面没有发现敌人。直至晚间,情况没有变化。16日,敌一部向城南阵地突出部红头山攻击。该阵地由第59师第176团第3营防守,战斗激烈,从中午12时战至下午6时,敌人才占领了红头山。同时长沙东南面亦有敌军进攻,南面红头山左翼阵地一处也被敌军突入,但仍阻止了敌人的继续前进。 

长沙失陷

17日,敌军向长沙中国军队主阵地攻击,战斗尚不激烈,阵地无变化。西岸敌人占领桃花山后,继续前进。山地阵线绵长,侧翼暴露,受敌威胁严重。该师师长陈倪认为守军势单力薄,阵地难以长久坚持,在敌军猛烈攻击下,请求长沙方面支援。当日上午,战区参谋长赵子立张德能召集各师长、副师长及军参谋长开会研究,决定固守岳麓山,以待援军,翌日黄昏开始渡江,并调整部署。他命令第59175团于黄昏后先行渡江,至岳麓山增援第90师的正面;以176团固守长沙主阵地,以待外围反攻部队的到来。其余部队逐次船载渡江,至西岸集结待命。当时的战况,在长沙方面,敌向主阵地攻击,无多大进展,直至晚间,枪声沉寂。 

第二日半夜12时左右,增援部队第175团向渡江地点进发时,见人马拥挤,不能前进。团长陶富乾预料即使到达江边,亦不易找到渡船,与其坐守等候,不如突出敌围。该团乃将队伍折回东南方向,乘半夜突围出城。当晚渡过了多少人,无人统计,也无法统计。不多久,又发现守西岸的队伍纷纷到来,不用说岳麓山已经失守了。 

留守长沙的176团团长屈化平知道长沙守不住,不守又有责任,就只身走了。副团长李春鹏则率领少数队伍南下。18日日军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攻占了岳麓山的中国军队炮兵阵地。长沙城失陷。第九战区部队退至湘南、湘西山区。 

此役,盟军空军出动10余架飞机轰炸停泊霞凝港的日舰,炸死炸伤日军官兵数十人,炸毁多门大炮及弹药。

  1. 衡阳保卫战19446月-19448  

 中:方先觉  

 日:横山勇  

伤亡: 

中方1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阵亡)(中国官方数字:6,000余人)

日方19,380余人(含瘟疫伤亡总计30,000余人)(日军陆军部官方数字:伤亡12,186人)

1944622日至194488日,中日双方为争夺长沙,于衡阳展开城市争夺战。此次战役为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中国军队的战例,是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最成功战役,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城市最终沦陷但已经达到重创敌军的战术。

当时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攻势异常凌厉,蒋介石指挥的东线战场接连失败。据此,史迪威大肆指责蒋介石无能。77日罗斯福提出将中国军队交史迪威指挥,而衡阳保卫战的坚守不败,成了蒋介石唯一的希望,他在日记中说:衡阳保卫已一月有余,此次衡阳之得失,其有关国家之存亡,民族之荣辱至大。然衡阳仍于88日陷落。方先觉归来之际,蒋坚决不承认方先觉投敌,对其归来大肆欢迎并再任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军军长。

血战间日军的兵力前后补充了三次。在城郊的阵地争夺战中,日军付出了损失两万多人的代价,而中国守军至最终只损失了不到一万人,这种战损比在当时日军中是不可接受的。包括了日军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参谋长原田贞三郎大佐残废,和第57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阵亡才得以近逼市区。此战延缓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步伐进程,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其他盟军之作战压力,尤其美军攻取塞班岛。日本国内更因各地的战况不利,导致东条英机的军人政府因而倒台。

員軍與民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嚮,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内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内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寛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吿成,豈不懿歟!欽此。

諭旨之二[编辑]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現將新定國體,無非欲先弭大亂,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數之民心,重啟無窮之戰禍,則大局決裂,殘殺相尋,勢必演成種族之慘痛。將至九廟震驚,兆民荼毒,後禍何忍復言。兩害相形,惟取其輕。此正朝廷審時觀變,痌瘝吾民之苦衷。凡爾京、外臣民,務當善體此意,為全局熟權利害,勿得挾虛憍之意氣,逞偏激之空言,致國與民兩受其禍。著民政部、步軍統領、姜桂題、馮國璋等嚴密防範,剴切開導。俾皆曉然於朝廷應天順人,大公無私之意。至國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内列閣、府、部、院,外建督、撫、司、道,所以康保羣黎,非為一人一家而設。爾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時艱,慎供職守。應即責成各長官敦切誡勸,毋曠厥官,用副予夙昔愛撫庶民之至意。欽此。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諭旨之三[编辑]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飭内閣與民軍商酌優待皇室各條件,以期和平解決。茲據覆奏,民軍所開優禮條件,於宗廟陵寢永遠奉祀,先皇陵制如舊妥修各節,均已一律擔承。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並議定優待皇室八條,待遇皇族四條,待遇滿、蒙、回、藏七條。覽奏尚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滿、蒙、回、藏人等,此後務當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覩世界之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實有厚望焉。欽此。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署名略)

附件[编辑]

甲關於

大淸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

今因

大淸皇帝宣布贊成共和國體中華民國於

大淸皇帝辭退之後優待條件如左

第一款。大淸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二款。大淸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爲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第三款。大淸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衞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大淸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衞兵。妥愼保護。

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

第六款。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第七款。大淸皇帝辭位之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第八款。原有之禁衞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乙關於淸皇族待遇之條件

一、淸王公世爵。槪仍其舊。

二、淸皇族對於中華民國國家之公權及私權。與國民同等。

三、淸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四、淸皇族免當兵之義務。

丙關於滿蒙回藏各屬待遇之條件

今因滿蒙回藏各民屬贊同共和。中華民國。所有待遇者如左。

一、與漢人平等。

二、保護其原有之私產。

三、王公世爵。槪仍其舊。

四、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設法代籌生計。

五、先籌八旗生計。於未籌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餉。仍舊支放。

六、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七、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敎。聽其自由信仰。

以上條件。列於正式公文。由兩方代表。照會各國駐北京公使轉達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