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Uncategorized

  • 行政院1121203848號文

    从中華民國行政院的1121203848號文件谈起 5月24日中華民國行政院發佈1121203848號文件,明確通令:依國籍法規定,中國大陸人民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非屬中華民國國民,不享有或負擔中華民國國民的權利、義務。 此言一出引起多方強烈質疑,指責此文件違憲,要求撤銷。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00年,王炳章先生就明確指出:“臺灣政權逐步放棄了中華民國的實質﹐拋棄了孫中山和三民主義﹐將中華民國‘臺獨化’,一句話﹐臺灣政權在背叛中華民國”。 這一文件無非是為王炳章先生的論斷提供了一個新的證據,無非是再一次宣示現政權拋棄中華民國實質的臺獨化立場。 歷史的事實是:中華民國肇始於辛亥革命,是推翻大清國的產物,也是大清國領土的承繼者。因此,憲法第四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所說的“固有之疆域”是有明確界定的。可見中華民國理應屬於全體中國人,臺灣只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抗戰結束後,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關鍵時刻,美國對中共持綏靖政策,甚至糊塗頭頂的認為中共是有希望的改革者,而國府則腐敗不堪,因此減少或停止援助。而此時蘇俄則全力支援共軍,致使歷經抗戰已疲弱不堪的國軍被養精蓄銳,急速擴張的共軍擊敗,國府不得不退據台灣。中華民國被擊敗但沒有滅亡,對中華民國領土的主張一以貫之:國府直接管轄的領域為中華民國的自由區,而被中共佔領的領域是中華民國的淪陷區。 但背叛中華民國的臺獨化政權未經任何正當的程序偷換了概念,把領域代替了領土。從而完全放棄了對淪陷區的領土主權。 民國82年11月26日司法院發佈釋字第328號解釋文,明確宣告:“中國大陸(Mainland China)不屬於中華民國之領土”。又以修正的國籍法剝奪了淪陷區民眾的中華民國國籍,並進而利用憲法第三條(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認定淪陷區人民“非屬中華民國國民”。 如果我們願意論辯一下的話,可以指出:即便按修正的國籍法,現今大陸的人民仍然是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中華民國國民。 因為,國籍法規定:“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屬中華民國國籍: 一、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二、…….”只要第一條就足夠了,1949年10月之前出生的大陸人,他們的父母都是中華民國國民這應該的是沒有疑問的吧?那麼他們都“屬中華民國國籍”也是毫無疑問的吧?那麼他們的子女也都“屬中華民國國籍”,也是無可置疑的。因此,大陸人民都是因不可抗原因無法承擔義務的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中華民國國民,所以行政院的1121203848號文件即使根據修正的國籍法也是不成立的。 但我們認為這樣的爭辯沒有實際意義。現在對民國派人士來說,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面對台北的民國政府已經拋棄中華民國實質這個事實。 大約有三種立場: 一、有些民國派同人至今沒有看清今天的中華民國政府已經抛棄了中華民國的實質這個事實,依然認為民國回歸的主體力量只能是國府。因此不斷向國府進言,希望光復民國的各項努力能得到國府的承認和實質性的支持,當然,這只能是一廂情願! 二、看到了臺灣政權臺獨化的基本事實,但繼續遊說、發聲,希望台北政府回歸中華民國的本質立場; 三、還有一些民國派人士認定:“重建中華民國,使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是我們全體中華兒女的責任。我們必須結合中國大陸﹑臺灣﹑港澳﹑海外一切華人的力量,重新舉起孫中山的旗幟,重建曾經屬於﹑未來也必然屬於全體中華兒女的中華民國。” 因此,雖然也希望“台北政府回歸中華民國的本質立場”,但不敢奢望中华民国現政府,会承担起推行政治北伐,在全中国重建中华民国的领导责任。如果:現政权守住底线,仍然保持中华民国的国旗,国统和法统,为在全中国重建中华民国保留良好的基础,就屬功莫大焉。如果在大陸人民奮起重建中華民國的時候,在自由世界明确反对共产主义,并采取有力行动的时候,不置身事外,对大陆沦陷区民众的抗争,提供尽可能的支持,那更是功在當下,利及千秋了。 因此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向大陸民眾傳播民國的理念、道統和法統,集合更多的同道,形成重建中華民國的主體力量,為一定會到來的變局做好,思想上、理論上和力量上的準備。 公民聯盟屬於第三部分的民國派人士,我們將定青山不放鬆,任尓東西南北風,致力於“結合中國大陸﹑臺灣﹑港澳﹑海外一切華人的力量”,重建兩岸三地為一體的中華民國! 公盟評論員 崇鑒

  • 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简称台湾故宫或台北故宫(博物院),别名中山博物院,为台湾最具规模的博物馆以及台湾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研究机构。曾位列2015年全球参观人数第六多的艺术博物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是成立于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陈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内廷另外组织了故宫博物院,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爆发辗转迁移至南京市和四川省等地,古物陈列所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裁撤并入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随后第二次国共内战冲突导致时局再陷动荡,包括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在内的6个机构于是在1948年11月10日决定迁往台湾,几经改组易名,最终由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合并为国立故宫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台北现址复院开幕。 在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为数近70万件文物与艺术作品,大部分是原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机构所藏来自紫禁城、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皇家旧藏;另有部分是编列预算购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归还部分文物,以及透过各界捐赠和征集而来。藏品时间跨度涵盖新石器时代至今长达8,000年,展厅内按照文物类别以编年方式系统性地陈设7,000件展品,器物类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轮换一次,书画和图书文献类展件为每3个月定期更换。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和清廷达成《清室优待条件》协议,允许用外国君主礼节对待退位后的清朝宣统皇帝溥仪,并供给岁用400万银圆,皇族和他们的下属可以暂时居住在紫禁城内廷,于是溥仪宣布退位。后来金绍城在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任内提议筹备古物陈列所,内务部便指派杨乃庚和治格等人会同清室内务府人员,将热河避暑山庄和盛京行宫内3,150箱约234,100馀件文物分13批移至紫禁城外廷。1913年12月24日颁布《古物陈列所章程》;隔年2月4日在武英殿配殿成立古物陈列所,后续几座外廷建筑也划入作为办公和贮藏之用,武英殿和敬思殿内部则改建为陈列室,陈设古代皇室的搜藏,于10月11日下午2点开放各界参观。 溥仪虽居于内廷,却常以赏赐其弟溥杰和旧臣想要借阅欣赏等名义,挑选内务府贵重且便于携带的珍藏,利用溥杰和溥佳放学时机夹带出宫,辗转存放在天津和长春的私宅;期间造成1,353件书画(其中手卷1,285件、册页68件)及502函、210部善本古籍流失宫外。清室小朝廷和共和制并行与现实多所抵触,且岁币虚耗国库,于是黄郛摄政内阁和溥仪商定《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后由京畿警卫司令鹿锺麟奉命将废除皇帝尊号的溥仪逐出紫禁城。同年11月20日,以委员长李煜瀛为首的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由10名政府代表、5名清室代表,京师警察厅、高等检察厅和京兆教育会各派1名监察员共同议定《点查清宫物件规则》,并分组会同专家及事务员严加执行点查和登录宫内文物的工作。 孙文辞世后,清室遗老复辟势力亟欲恢复《清室优待条件》。1925年9月29日,为了避免溥仪再度入宫造成文物外流,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李煜瀛于是在召集全体委员会议,会中决议尽速成立故宫博物院。同时拟定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立古物馆和图书馆,采取董事会监督和理事会管理制度;据此又拟定《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章程》和《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遴选21名董事和9名理事,公推李煜瀛为理事长并主持院务,最终择定故宫博物院在当年国庆日揭幕以示双重纪念。开幕当天上午9点先开放民众参观,下午2点才在乾清门内举行典礼仪式;内部至乾清宫以神武门作为故宫博物院正门,外廷部分仍是古物陈列所。 国民革命军北伐平定京兆地方后,国民政府派易培基在1928年6月26日接收故宫博物院。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经亨颐旋即在隔日提案废除故宫博物院、筹备中央逆产处理委员会来处理拍卖或移置故宫文物,以及在南京成立中央博物院;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张继为此呈文给中央政治会议驳斥抗议。国民政府后来在10月5日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和《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新设秘书处、总务处和文献馆,故宫博物院改直隶于国民政府,委员会制改为院长制,理事会成为院内议会和监督机关。 关东军发动918事变占东北后,国民政府著手文物南迁计画。随著华北情势告急,北平在1933年2月5日夜间宣布戒严,装箱文物连夜被几十辆板车轮流运上火车,隔天黎明启运。沿途有100名军政部宪兵和若干名院内警卫荷枪实弹戒备,由平汉铁路转陇海铁路再沿津浦铁路南下,停靠南京下关;3月中旬才将档案运到行政院大礼堂暂时落脚,古物和图书另以招商局江靖轮运抵上海法租界天主教堂街仁济医院内存放。至5月15日止,共有5批文物抵上海。 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33年4月选在南京北极阁中央研究院成立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拟定《国立中央博物院暂行规则》,由傅斯年担任筹备处主任,翁文灏、李济和周仁分别为自然、人文与工艺3馆主任。李济在隔年7月接替筹备处主任,随后成立中央博物院建筑委员会,由9名委员推选翁文灏出任委员长;7月26日又推傅斯年、张道藩和丁文江为常务委员,梁思成为专门委员;并在8月4日致函南京市政府,拟征收土地作为博物院。10月5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将古物陈列所文物划入国立中央博物院人文馆。隔年,《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暂行组织条例》公布,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1935年4月收到南京市政府函复后,主体建筑6月初便动工兴建,11月1日起施行《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暂行组织规程》。次年1月1日成立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北平和上海两办事处随即撤销。之后因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敌机对南京频繁轰炸,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程被迫在8月底停工。 淞沪会战爆发次日,迁运南京和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先后分南、中、北3路西迁。经南昌至汉口,在武昌转汽车抵长沙,存放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地下室。隔年11月运往桂林;1938年1月31日迁至贵阳六广门一处花园内;隔年2月又移至安顺华严洞存放。1944年冬再迁往四川巴县。 中路9,370箱文物,押运招商局江安轮与英商黄埔轮沿长江水路,先后在1937年11月9日和12月2日运抵汉口;后仓促从宜昌运至重庆。1939年春再迁往宜宾,9月中旬抵达乐山安谷乡。1939年6月,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部分贮放重庆的143箱文物也先后3批分别转往昆明和乐山;隔年8月再分别迁到贵州安顺和四川南溪李庄镇。 北路7,285箱文物,分3批设法在大屠杀5天前押离南京,沿津浦铁路至徐州,转陇海铁路经西安运至宝鸡关帝庙和城隍庙暂存,后改汽车载运,历时48天才在1938年4月10日分别运达汉中文庙与褒城宗营镇的马家祠堂、范家祠堂和大庙;5月26日起经四川广元蜀道翻越秦岭,历时10个月全数迁到成都大慈寺;同年7月11日全部运抵峨眉东门外大佛寺和西门外武庙安置,由那志良出任峨眉办事处主任;1942年春又纳入东门外金顶山脚土主祠和附近许氏祠堂来分散贮放风险。 行政院在1939年7月颁布《抗战损失调查办法》和《抗战损失查报须知》,展开被劫文物的调查搜证作业。中华民国教育部接著在1945年11月1日成立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12月27日,莫斯科外长会议决议由11个同盟国共同组成远东委员会,主导轴心国归还掠夺文物政策。李济和张凤举等人隔年初便以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华民国代表团顾问及专门委员名义赴日本追查、交涉并索回部分珍贵古物,中华民国驻日本代表团为此也在9月25日成立日本赔偿及归还物资接受委员会统筹相关事宜。西迁文物则是在1946年1月陆续启运至重庆,隔年3月6日全数运达;1947年6月19日再循水路运回南京,至12月9日全部运抵。 淮海战役爆发后,随即由行政院院长兼任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的翁文灏在1948年11月10日召开理事会,会中杭立武、朱家骅、傅斯年、李济和王世杰等理事均同意由各机关拣选精品运往台湾。首批文物从南京下关押运中鼎舰在12月26日抵基隆港,隔天清晨改装火车运至杨梅通运公司的杨梅仓库存放。次批文物押运招商局海沪轮运抵基隆港。迁台期间,杭立武曾令在北平的马衡院长将留置于当地的精选文物分批空运南京,但马衡借故推托以致一箱也没有运出。最终因战争形势突变仅运了3批文物。 1949年8月31日,中央文物联合保管处和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合并为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简称联管处),隶属于中华民国教育部。5月10日公布《国立故宫中央博物院共同理事会组织规程》,1951年6月16日,两院存台文物清点委员会成立。之后,国立中央图书馆恢复建制并接收国立北平图书馆文物,联管处于是在1955年1月更名为中央运台文物联合管理处。同年11月撤销教育电影组后,改为国立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1956年5月,亚洲基金会补助设立北沟文物陈列室,教育部另外拨款订制陈列柜、铁栅门和修建环境道路等;展厅于隔年3月24日举行预展,25日起定期展览。之后受邀请到华府、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和旧金山等5个城市举办“中国古艺术品展览”,间接影响了美国学术界对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和评价,接著在1963年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合作成立中国相片档案中心,为两院的书画和器物进行照片与幻灯片拍摄,作为美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古代中国艺术史有系统研究的基础。隔年又赴纽约参加“世界博览会”。 北沟文物陈列室受限于展示空间狭隘且所处地点偏僻,社会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加上简陋馆舍难敌雨水渗入库房的危害,两院共同理事会于是在1959年12月7日常务理事会提议于台北兴建现代化博物馆,由两院共同理事会理事长王云五经请行政院院长陈诚同意拨款兴建,选定于11月12日孙文百岁冥诞在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流域现址开幕,时任总统蒋中正为此题署了“中山博物院”门额,厅内并设置孙文铜像作为纪念。之后,《国立故宫博物院办事细则》、《国立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和《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设置要点》等法条相继颁布施行。 继而配合该院各项专题展览出版相关图录,又办理“国际中国瓷器讨论会”、“国际中国古画讨论会”与“中国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学术研讨会和讲座,院方也公然支持艺术史学家对该院典藏加以考订源流,将相关成果载于《故宫季刊》、《故宫文献季刊》和《故宫学术季刊》等出版品内,树立往后古代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模式和策展型态;还引入亚洲基金会的财力,推动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研究所在1971年6月增设中国艺术史组(今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并挹注师资教授和允许研究人员对它的院藏进行提件研究与学术交流等;后又成立科学保存技术室,让博物馆可以透过先进的仪器技术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维护古物或复原古代技艺,使古物的寿命延长;对于冷战时期的古代中国艺术史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和整合的主导作用。1978年10月至1984年10月期间也和国史馆共同就关外本《清史稿》进行审订编校,完成《清史稿校注》。 杜正胜在2000年5月20日继秦孝仪接掌国立故宫博物院后,隔年7月向行政院提报故宫新世纪建设计画,其中包含以亚洲艺术文化为概念的南部院区筹建规划,借此将搜藏视野和研究范畴扩及亚洲各个文明,也让高度集中于台湾北部的文化资源透过分享能缩小南、北部文化权的差距。游锡堃内阁核定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筹建计画,纳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画国际艺术及流行音乐中心政策一环。苏贞昌内阁于2007年1月17日提出将《国立故宫博物院组织法》第1条的搜藏“中国古代”文物改为“国内外”文物,遭到立法院否决。2008年1月16日行政院发布《国立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同年3月7日核定《国立故宫博物院处务规程》,3月13日起施行的规程第5条中,即增设南院处。之后,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筹建修正计画于2010年10月22日核定,于2015年12月28日试营运,自此形成国立故宫博物院组织架构下,拥有位阶平行的北部院区和南部院区2座展览场域。 国立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现址的北部院区,正馆建筑设计起初由共同理事会常务委员兼两院迁建小组召集人王世杰在1961年邀请王大闳、吴文喜、杨卓成等5名建筑师以不公开竞图方式产生,后来王大闳结合密斯·凡德罗简约风格理念与双曲面倒伞状结构屋顶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胜出;但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陈诚对此结果不甚满意,评审之一的陈其宽转而委托建筑师黄宝瑜重新设计并执行此案。1962年6月18日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黄色正脊和绿色琉璃瓦盝顶式明堂建筑,配上米黄色石英质无釉面砖外墙,主体在1965年8月落成,同年11月12日启用。两翼建筑和护龙大致沿用相同立面形式,分别在1967年8月和1970年3月完工,使正馆整体格局呈中轴对称的凹字形配置;该配置之建筑本体和前方地景、华表大道、天下为公牌楼等并于2020年10月26日公告列属台北市历史建筑。 此外,1983年10月在张大千遗赠的台北故居摩耶精舍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隔年仿效养心殿西室书房于正馆四楼规划三希堂来提供游客茶点和热食。1985年和1994年于馆舍两侧再仿效中国园林分别设置至善园与至德园。 回复回复全部转发

  • 编后记

    编后记: 《中国之春》杂志是由王炳章等人于 1982 年底创立的海外第一份抵抗共产专制的刊物,并由此而在 1983 年召开了“中国之春运动世界代表大会”,产生了海外第一个反对派组织:中国民主团结联盟【民联】。【中国之春】成为民联主管的刊物。 1993 年中国民主团结联盟与中国民主联合阵线合并,组成了中国民主联合阵线 (民联阵),【中国之春】即由民联阵负责主办。此后,【中国之春】受组织系统的变动等因素影响,最后于 2004 年停刊,几经周折,今由原民联阵成员(包括 社长,董事,主编等)及几位中国之春民主运动资深骨干同声合意,准备捐资重启 【中国之春】,更新为【中国之春文会】印刷版,该正式出版物将通过全球发行,并拟更新宏旨,扩展格局,让新版【中国之春文会】成为以文会友、交流政见的公众平台,以顺应“时代革命”之潮流,以宣传光复中华民国之伟业。 本刊主要由同仁供稿,并精选汇编系列资料和文选。尤其是以专题彰显忠烈英杰的事迹。殉道者的血历来是复兴的火种,会激励后继者满血复活中华之魂。 让我们在光复中华民国的历史潮流中重新出发,以谦卑仁爱之心,昭告乡亲父老,认祖归宗,承前启后;以勇毅坚韧之志,呼唤同仁道友,犁庭扫穴,风云聚会;以应浩荡壮阔的时代革命洪流! 中国之春文会  2023/5/4

  • 民联阵主席熊炎信函

    中国民主联合阵线主席熊炎信函 二零二三年农历大年初一。我欣闻《中 国之春》杂志印刷版将要复刊。 双倍祝福! 作为前民联阵第一、二、三届理事和最后一届与民主党合并前的临时主席,我为复刊祝福!预祝越办越好,好到就象当年还没有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并超过。 上帝保佑!2023/1/22 于哈德逊河岸 熊焱

  • 郑敏诗抄

    民国九叶派诗人之一 郑敏诗抄(1920年7月18日-2022年1月3日)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 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秘密 天空好像一条解冻的冰河 当灰云崩裂奔飞; 灰云好像暴风的海上的帆, 风里鸟群自云堆的天上跌没; 在这扇窗前猛地献出一角蓝天   仿佛从凿破的冰穴第一次窥见 那静静等在那儿的流水; 天空上有春天的影子 一棵不落叶的高树,在它的尖顶上 冗长的忧郁如一只正举起翅膀的鸟 一切,从混沌的合声里终于伸长出 一句乐句。 他在听:远远的海上,山上,和土地的 深处。 树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当它鼓舞, 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你走过它 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 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 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 军旅诗抄

    军旅诗抄 民国军人:林咏泉(1911-2005) 江边 第一次与江会见的时候 就被江上的风光挽住 奔腾不息的浩大江流 竟以和善的江风和浪涛 为我这新入伍的小兵 奏乐欢迎、殷勤等候 许多假期,我都会到江边 沿着江堤,扶着堤栏 朝江上和对岸张望 让我幼童般爱玩的心魂 飞落那渔舟,守候那 钓鱼者垂纶的长线 信口开唱渔光曲 浮想联翩长江梦 时常凝视江心 那些群岛般停泊的军舰 那岛上的官兵 穿着洁羽般的制服 看他们列队操练 看他们警守着炮身看 他们迅急的演习 我是多么神往,多么兴奋 我久久地向舰尾的旗徽注目 祖国的旗帜,祖国的舰队! 江边常有拉纤的行列 如江水终古长流 早就记述于远古的史册 他们习于合唱的号子 与江风融为一体 他们辛劳倔强的身影 与波光同化作江魂 江面漂移着片片白帆 舟子躲入遮阳的帆荫 如暑天芭蕉阴影中的情侣 江轮穿梭在江波里 披着长发似的白烟 汽笛如小牛的吼声 急忙着向码头报到 它载运着要紧的货物 和许多更心急的乘客 横卧岸边的江滩 昼夜不停淘洗着泥沙 淘洗着大江东去的梦幻 1941,10.重庆 旗子(一) 我们迎接太阳 迎接那悬在青青的天空里 放射着纯白色光芒的圆球 我们的旗子,是这样璀璨地 招展于祖国大地 旗子永远与光明为伴 当朝阳爬伏在山头…

  • 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佚名 我是中国人, 我在中国生根。 我爱中国, 爱的最深。 我最爱的语言, 是我们中国的语言。 我最爱的河山, 是我们中国的河山。 中国家庭 多么温暖, 老年人最受尊敬, 小娃娃大家喜欢。 老老少少 幸福平安! 中国社会 多么安和 招待朋友最热心, 邻居来往很亲热。 人人都相信, 助人最快乐! 我是中国人, 我在中国生根 我爱中国 爱的最深。

  • 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 第二碑北美落成 莎莉

    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 第二碑北美落成 莎莉 春寒料峭,北美「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筹备小组」的成员于3月30日,为「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第二碑的揭幕活动进行准备工作。4月30日举行了正式揭幕典礼。 继2022年6月首座「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在北美落成后,2023年再建成第二座纪念碑。两座纪念碑合共352个有据可查的人名,印证着这段惊心动魄的「大逃港」历史。 怒海浮沉,年青的生命历经风浪终到自由彼岸,逃亡路上的惊险,那段不可磨灭的经历,正如碑上所刻:年年岁岁 永不相忘。在1960年至1970年代末,有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年青人为挣脱「文化大革命」的 枷锁,被称为知青的他们在「上山下乡」运动期间想尽办法出逃香港,很多人在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遇难。他们或葬身大海,或饿死途中,或在虎口下丧生,或在监狱中死去。 由北美逃港幸存者组成的「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筹备小组」于2021年7月成立,展开罹难者名单搜集工作,其中以广东的遇难者为主轴,并于10个月后将征集到的首批176位确认名单,制作成首座纪念碑,于2022年6月15日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恒福陵园(Eternal Sunset Memorial Park and Cemetery)立起。 2023年3月30日,「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第二碑落成,此碑正面为细腻的影雕图像,另一面则是第二批收集的176位罹难者姓名及罹难者数据库网址。 「南京大屠杀、大饥荒、六四……这些死难者都没有留下名字,他们建这个碑就是要用名字证实『大逃港』这件事的存在,哪间学校,哪里的人,真真切切,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除了刻在碑上的名字外,我们还有网站讲解他们的经历,这就是他们的墓志铭!」 逃纪念碑上刻的名字,都是有据可查的,这些名字只是冰山一角,他们相信有上万无名氏都在这场浩劫中丧失了生命,但是他们也只能尽量去考证他们身边的遇难者,收集这些名单非常非常艰难,如果他们不做,就可能永远消失了。 左下方的诗歌是已故卒友、才女袁家伦在2018年访港拜祭时写的一首祭词:「云雾罩海滩 雨洒吉澳山/出师身未捷 魂断大鹏湾/昔日同上路 君却未能还/相逢唯梦里 泪雨湿衣衫/清香一缕缕 酒洒绿波间/愿为自由故 舍命不悔叹。」祭词所描绘的,正是逃港者的真实写照。 「逃港罹难知青纪念碑」的第二碑落成后,征集死难者的名单和故事仍在继续,美东建碑组仍然马不停蹄地与时间赛跑,寻找更多的逃港者线索和他们的故事,还计划未来可以举行学术研讨会,用严谨考究的方式留下这段历史。

  • 极权主义纳粹与共产主义的特征

    极权主义纳粹与共产主义的特征 胡适 伊司曼为了证实他对这巨大斗争所下的判语确极重要,他列举极权主义的二十个重要特点,“其中每一点在共产主义的苏 俄和法西斯主义的德意都可找到,而在英美则找不到”。他所开列的二十点,具体说出这两种相反的生活方式,而这相反的生活方式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主义的冲突 。我在这里把他的二十点,加以缩短,抄录在下面。 极权主 的二十个重要的特征是: 一、狭义的国家主义情绪,提高至宗教狂的程度。 二、由一个军队般严格约束的政党,来执掌国家的政权。 三、严厉取缔一切反对政府的意见。 四、把超然的宗教信仰,降低到国家主义的宗教之下。 五、“领袖”是—般信仰的中心,实际上,他也就等于一个神。 六、提倡反理智反知识,谄媚无知的民众,严惩诚实的思想。 七、毁灭书籍,曲解历史及科学上的真 理。 八、废除纯粹寻求真理的科学与学问。 九、以武断代替辩论,由政党控制新闻。 十、使人民陷于文化的孤立,对外界的真实情况,无从知晓。 十一、由政党统制一切艺术文化。 十二、破坏政治上的信义,使用虚妄伪善的手段。 十三、政府计划的罪恶。 十四、鼓励人民陷害及虐待所谓“公共敌人”。 十五、恢复野蛮的家族连坐办法,对待这种“公共敌人”。 十六、准备永久的战争,把人民军事化。 十七、不择手段的鼓励人口增加。 十八、把“劳工阶级对资本主义革 命” 的口号,到处滥用。 十九、禁止工人罢工和抗议,摧毁一 切劳工运动。 二十、工业、农业、商业,皆受执政党及领袖的统制。 罗斯福总统指出,民主政治具有生存及滋长的力量,驳斥那种认为民主政治已没落的毁谤。伊司曼是列举极权主义所有而民主主义所无的各种野蛮特点,显示出这种基本斗争的尖锐化。这样清楚的列举出这些持点,是一种可贵的方法 ,以应付反民主主义的挑战和攻击。 在本文的后半部,我将把民主主义和反民主主义的冲突,归纳为几种更深刻更基本的哲学上的冲突。使民主政治的生活方式,与反民主政治生活方式互不相存的基本观念,究竟是什么? 我们暂且把已成滥调的口号和理想(如“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的权利”等) 撇开不谈,我认为民主政治与反民主政治的生活方式之间真正的冲突,基于两种基本的矛盾: 一切自由独立的宗教团体。在学术方面,不准许有思想言论自由存在。科学与教育只占次等地位,党国的权利高于一切,而且思想不得离“党的路线”。在经济方面,政府将一个划一的制度,强加在整个社会上,以期适应其所规定的经济政策。 不论是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或农业集体主义,都是政府不容分说,不择手段,强迫推行一个划一的制度。在极权国家内,劳工运动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实业与生产都是由政府通盘筹划的。在这个国家里,不许罢工,不许劳工抗议,唯一可能的消极抗议,只有怠工,但怠工是被认为罪大恶极的。 极权主义规定人民应行接受的“路线”永远是由党、国或领袖来决定。而这三方面又制定为:急进和过激的革命方式,不同于进步和逐渐改革的方式。控制划一的原则、不同于互异的个人发展的原则。 极权主义的第二个特征,是根本不容许差异的存在或个人的自由发展。它永远在设法使全体人民,适合于一个划一的轨范之内。对于政治信仰、宗教信仰 、学术生活,以及经济组织等无一不是如此。政治活动一律受一小组人员的统制指导,这小组的编制,类似军事机构, 对于领袖绝对服从和信仰。一切反对的行为与反对的论调 ,都遭受查禁和清除。在宗教方面 ,极权主义的领袖们 ,声称已由传统的超自然的宗教束缚 下解放出来了。同时更尽量对全体人民宣传反宗教的学说,并竭力压制一体,名异实同。任何人不准违反党纲或政策。极权主义者说:“个人是没有自由的,只有国家、民族才谈得到自由。”极权主义者为党的绝对正确性而辩护,不允许一切与党义不合的事物存在。他们说:“因为我们深信,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正当的,我们决不能坐视我们的邻人也宣称,他们的行为也是正当的。” 正因为这种在生活各方面过分企图划 一与排除异己,才把反民主的政治与民主政治的生活方式标出根本的差别来。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根本上是个人主义的。由历史观点看来,它肇始于“不从国教”,这初步的宗教个人主义,引起了最初的自由观点。保卫宗教自由的人们,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财产,而反抗压迫干涉的斗争。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思敬奉上帝,乃是近代民主精神在制度在历史上的发端。这种不从国教的精神,也和其它各种自由,有密切的关系,如思想、出版、集会等自由是。根本的问题是, 我人企图获得机会,自由发展与表达其 自己的感觉、思想与信仰,于是成了一种争取我行我素的权利的争斗。所谓我行我素的权利,是指一种不必墨守成规, 不必遵守命令式的轨范而行动的权利。 我们称之为“民主”的政治制度,也不过就是这种具有“不从国教”的自由精神的人们,为了保卫自由,所建立的一种政治的防御物而已。就是连民主文明的经济情况也并不是像一般人心目中所想象的一律都是资本主义本主义的。私人的产权与自由的企业之所以能够长久维持,由历史看来,都是因为这两种制度具有充分的力量,帮助个人的发展;都是出为这两种制度已使一种极高的经济福利标准,有实现的可能。   因为这两种制度,具有充分的力量,帮助个人的发展;都是出为这两种制度已使一种极高的经济福利标准,有实现的可能。 民主制度,于是体现在宗教信仰、智识醒觉、政治言论,以及等等一切生活方面的这种“…

  • 中国人的苦难与祝福

    【新书摘录】 中国人的苦难与祝福 张叁 A, 从中国历代人口来看苦难   1, 人口统计 民国元年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主要由警察进行。警察人手不够,民国刚成立 ,警察只部署到县城一级。根据 1931 年的调查,河南一省,警额不足的有三十多个县。为了多拿补贴,各县虚报警察人数。河南信阳县,上报警察名额为九十名,而实际只有五十多。民国初期各地警察素质低 , 许多警官由退伍军人担任,没有具备警察该有的学识和经验。当时录用警察的文化水平要求高小毕业或者相等程度, 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则是另外一 回事,走后门的,拉关系的,导致民国初年的警察队伍是素质高低不一。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人口普查可谓漏 洞百出,许多地方甚至不进行调查,就直接上报数据。稍有常识的人,拿到基 层上交的人口统计表都会哭笑不得 。 有的县男女人数完全相等,有的县男女 比例相差六十四倍以上。有一个县的人 口数平均下来,每户达到三百三十四人, 而有的县人口平均下来,每户不到一人。 清朝的户口制度为每三年编审一次。但是,清代的人丁,不是 16 到 60 岁的男 丁,而是承纳丁银(赋役)的人丁定额, 不是实际的人数,是丁银的代名词。他们把贫富不均的人分几等,不同等级的人收的丁银都不同。在赋税记载中会现半丁以及分、厘,、毫等数,所以这时候所记载的人丁数已经不是实际人数, 只是统治者为了收多少税而设计的。这其实是清朝摊丁入亩制度的一部分,摊丁入亩就是不收人头税,根据田产来收税。 明初 1370 年,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户帖制度, 规定了一套相当完整的办法。户帖的格式和调查项目,由中央户部统一规定,全国一致。户帖上首印着钦奉圣旨 4 个大字,下面依次填写户主姓名、家庭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 与户主的亲属关系等。拿到数据之后,就立即派出军队,分赴各地挨家挨户地查对,一旦查出有误,立即追究第一责任人,若果是官员没有尽责,斩!是百姓隐瞒人口,充军。户帖登记好了以后,集中存档,封存于户部。 元朝及元朝以前的人口普查不谈了。目的是让大家有一个观念, 可能大家早已深知, 虽然中国有很认真负责的政 府, 但在几千年的时间中占了很小的比例。朱元璋杀贪官十五万, 习近平五年办了贪官两百多万。杀不完呀。赔钱的生意没人做, 要命的生意有人做, 历来人口普查是为了收税, 税是钱, 贪就是贪钱。请看下面表格, 这是历代中比较出名的人口普查。大多学者都说这些 数字严重偏低。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 为这是上交和公开的数字, 越低可贪的就越多。死不除名,生不入籍, 不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