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Uncategorized
-
遼寧議政會聯絡人告白
告白 —-林牧晨 幾年前,一批誌友開始醞釀組建“中華議政會”,以促動中國大陸民主化變革,以促動自下而上的地方民主自治運動而做預設鋪墊;經反複斟酌,決定先設立若幹省份的議政會籌備組並開始議政工作。由此,在下不揣冒昧,自薦充任遼寧省議政會(籌)臨時聯絡人。 我在上海居住了四十年,之所以選擇遼寧,是因爲祖籍在岫岩,在岫岩、沈陽、大連,以及長春、哈爾濱、虎林等地都有親戚。 大約在嘉慶—–道光年間,我高祖父林丕顯離開山東福山,渡海闖關東,在岫岩落地生根。老家地處三家子窯溝,西傍哨子河,東靠藥山,有樹林清泉,十分幽靜。1986年我陪父親去岫岩,本想看看故土家園,卻聽説因開礦,老家早已沒影了。 父親1930年進中央軍校(黃埔八期),在喜峰口一役立過戰功。1949年,他想解甲歸鄉,率部起義投誠,結果是判處七年徒刑和三十餘年“勞教”。 我是“黑五類子女”,小學時就受過處分。1968年又因“反革命罪”入獄半年。1981年,因參與民運被“勞教”了四年。1994年離國赴美,三十年來一直從事着反專製的活動,被中共剝奪了回國的權利。 1954年,我隨母親首次去沈陽、大連,以後又獨自去過多次,包括陪老父去故鄉岫岩、丹東和哈爾濱、虎林等地。可以説我對遼寧、對東北有一些了解。尤其是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巾幗英雄趙洪文國的高風偉績,我對岫岩更有一種獨特的鄉思。林家曽在的三家子鎮窯溝與趙洪文國老家哨子河鎮紅旗溝相距八十多公裡,都離哨子河很近。回鄉走訪祖屋舊址、拜訪洪文國老家遺跡,是一個凝重的夙願。 多年前,曾有東北義士與我聯絡呼應,爲下崗工人等群體的維權做出很大的貢獻。由此,我對東北也有一份應該保持的關切之情。 因爲大陸政治生態的險噁,議政會的公開成員基本上是居留於海外自由地區的華人。其預設工作基本上是“説而不做”,主要是爲鄉親提供信息、交流意見,逐步形成思想、輿論和人士、人氣的合力,如水之流動、匯聚,終成其功業。 通過“中華民國公民聯盟”網站,可以對議政會有更多了解。凡與議政會有共識、有意參與議政會工作者,可以自薦爲某省市議員或聯絡人。爲安全起見,大陸人士宜用化名。 敬請電郵聯絡。 遼寧議政會(籌)聯絡人:林牧晨 電郵:linmuchen75@gmail.com
-
公民议政 2004年第一季
辽宁议政会(筹) 公民议政 2004年 第一季 ——————————————— 沈阳 人权律师李昱函 维权人士雷凤春 【点评】 街头砍人凶案 轿车撞人事件 燃气爆炸事件 公安厅长“钱腐后继 金融系统的腐败链 【点评】 沈阳(资料) 大连 疫情 足球的衰落 天津街的衰落 大连(资料)岫岩 岫岩县6名保安涉黑案幕后真相 【点评】 岫岩巾帼英雄赵洪文国 岫岩(资料) 告白 沈阳 人权状况 辽宁人权律师李昱函赴北京求医 遭警方驱赶 2024.04.15 遭当局以“寻衅滋事”和“诈骗”等罪名判刑入狱的人权律师李昱函3月24日获释,但由于身患心律不整、心绞痛等多种疾病,亟需寻医救治。4月15日,维权律师包龙军介绍了李昱函的近况,“从精神状况到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接到她的时候能看出来体质很差,不是说需要有人照顾,但最起码得有人一起陪伴。” 李昱函4月12日前往北京求医,住进一位包龙军承办的东小口镇马连店拆迁户案件当事人的家里。包龙军说,“她家是一个过渡房,也就是她家被强制拆除之后,镇里给她安排了一个临时居住的地方。” 但李昱函住了3天之后,东小口镇派出所便派人查看,并威胁原拆迁户的70多岁老人,如果继续让李昱函住下去就会收回周转房。包龙军向本台表示,李昱函因遭驱赶,已于周一晚间离开北京返回沈阳:“沈阳派出所给她买票了,还找人来接、给送到火车站,8点的火车回沈阳。” 据维权网发布的消息,李昱函于1951年出生,是辽宁省沈阳市人。2006年,李昱函因举报沈阳市一黑社会头目,遭其保护伞沈阳市和平区警方打压、报复。2009年,李昱函为了躲避辽宁警方的迫害,开始在北京执业。 2015年,中国当局针对维权律师的“709大抓捕”期间,李昱函因替被抓的人权律师王宇辩护而成为北京当局的眼中钉。包龙军是王宇的丈夫。 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李昱函遭当局指控“寻衅滋事”和“诈骗”罪坐牢6月6个月。维权网披露,李昱函坐牢期间,监狱看守所不仅没有及时给药,还只让她用冷水洗澡,并故意把蔬菜水果扔到厕所地板上不让李昱函食用。而李昱函多年来的保外就医申请,也一再被当局拒绝。 2023年,美国民间宗教权益组织”对华援助协会”主席傅希秋牧师宣布,将该年度“林昭自由奖”颁发给李昱函,以表彰她捍卫中国公众言论和宗教自由的贡献。 被逮捕的辽宁沈阳维权人士雷凤春的案情及简历 (维权网信息中心报道)2024年3月10日,本网获悉被逮捕的辽宁沈阳维权人士雷凤春的案情及简历,现通报如下: 雷凤春:辽宁沈阳维权人士,男,原是政府体制内人士。因举报领导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被领导陷害开除公职,自此开始上访维权。雷凤春从2012年开始,雷凤春积极参与营救被关黑监狱访民、现场声援受迫害访民的庭审、参加在京访民纪念“9•18”声讨官僚腐败等活动,屡次遭到当局的打压和迫害,多次被拘留、非法软禁。 2024年初,雷凤春因到国家信访局多次登记,被沈阳市地方政府强行将他从北京截访回沈阳。回到当地后,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立即于2024年1月19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雷凤春刑事拘留。2024年2月23日,雷凤春被沈阳市铁西区检察院批准逮捕。目前,雷凤春被羁押在沈阳市铁西区看守所。 【点评:中共统治下的警察和法院成为迫害人民、剥夺人权的凶器,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 社会治安 沈阳32岁男街头砍人 2024年4月24日,辽宁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发通报称,当日上午11时23分,铁西区齐贤街南六中路附近发生持刀伤人案件,嫌疑人、32岁男子王某因费用结算与商家发生纠纷,将服务人员扎伤,然后逃离现场。王某被抓。有网民透露,行凶者砍了三条街,死了13人、伤了9人。嫌疑人被抓。还有网民说:“看监控视频周围无关的路人都被抹脖子了。”“真的吓人。”“好吓人,出门得小心点,现在人都疯了。” 沈阳轿车撞死人 3月19日7时左右,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凌空二街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黑色轿车冲入对向人行道,现场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4名伤者被送往就近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截至目前,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沈阳一小区发生燃气爆燃事件 2024年01月10日 微博消息,1月10日13时26分左右,辽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96巷23号3-5-2房屋发生一起燃气爆燃事件。属地应急、消防、住建、燃气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经初步调查,系居民因使用燃气操作不当引发爆燃。现场一人受轻伤,明火已扑灭。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官场贪腐 连续三任省公安厅长都自身不正,自然也完全弃守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管党治警长期处于宽松软状态,导致辽宁公安系统出现高层次、大面积、持续性的腐败。仅2021年以来,和王大伟同一个班子的6名省公安厅党委委员被查处,全省省管公安政法干部共43人被查处,涉及半数以上的省厅侦查警种或部门“一把手”、现任或曾任的市公安局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九监督检查室副主任火照烨:这些案件充分暴露出,政治生态不好,势必会造成思想上人心涣散,政治上弊病丛生;势必会滋生腐败空间,产生腐败问题;势必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恶化从政环境;势必会综合反映和具体折射到经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严重损害党的事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023年1月6日,法院一审判处李文喜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2023年12月13日,法院一审判处薛恒有期徒刑十七年。2023年10月19日,王大伟受贿案开庭审理,法院将择期宣判。其他违纪违法人员,也都受到相应惩罚。…
-
開始組建各省議政會
議政會的功能、架構、運作方式和議事規則等等的詳細內容,請看議政會的倡議。即日起我們將開始組建省級議政會,省議政會的聯絡人以實名公示,故一般都以海外人士為宜(該聯絡人今後無論有何變遷,都將獲得未來由各省議政會聯絡人組成的委員會或全國議政會頒發的:首創議員的榮譽稱號。)開始聯絡本省的同道,聯絡到五位成員,即可宣佈該省議政會成立。設置省議政會社群,就本省重大事件,交流、發聲、採取行動等等。五個省議政會組成後,組建交流與協調委員會。 大陸重建中華民國後的區域版圖如何劃分,應有解凍後的國民大會決定。為方便運作,省/市議政會暫時都以目前的省市名稱組建,(自治區統一稱為省/市) 2024年4月27日
-
組建中華議政會(大陸)倡議
組建中華議政會(大陸)倡議 我們籲請認同中華民國的誌士仁人聯合起來共襄盛舉,結束中共壹黨專制, 重建中華民國! 我們在此提議先行在自由地區籌組中華議政會(大陸預備議會),爲在中國大陸推動民選自治運動並形成重建中華民國的革命大潮做一個鋪墊。 中華議政會重在提出和着手務實有效的具體工作,重在麵對大陸城鄉各地區和各界人士,以期群策群力,儘早結束中共專製複闢時期,重新啟動中華民國第三階段的曆史大變革。 中華議政會的功能、架構、運作方式和議事規則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國是以縣級自治爲基礎的統一制國家。因中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中華議政會設以市/縣級、省和大都市和全國三級議政會。 先形成省級議政會 一、議政會的功能 1 、爲各黨各派各界各地人士介入“反共復民”的民主革命提供一個平臺,使各種主張、傾向和利益都有表達、交流並達成最大共識的機會。亦産生各黨各派增強自身組織化實力的動力。 2 、在反專制爭民主的共識基礎上,包容各種政治派別和異見,展開各種問題的深入探討,促成有效的合作,並爲未來民主憲政的議會運作進行務實的預設鋪墊。 3 、以中國大陸各地區議政會爲主體,展開對各地民意和社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繫統化地發掘和培訓各種專業人才,逐步形成遍佈各省市縣的民間影子議會及其海外關注、代言、代理、代辦、代問責、代表大陸淪陷區同胞尋求國際支持的海外(各級)準政府機構,爲未來大陸的大變局和民主轉型做好制度對接的準備。 4 、省市兩級議政會會,以務實的態度,注重本地區的重要問題,以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方案,推動和影響民衆介入本地區的政治和社會活動。 5 、促動大陸各地區民意的自由表達和良性交流,爲今後各地各個層面的平衡發展,順利完成民主轉型打下基礎。 二、架構 首先,在推特平臺設置中華議政會聯絡群,幫助各省人士互相聯絡,組成各省議政會。同時也是重大事件和信息及各省議政會的建議、議案的交流平臺。 各省有五人以上參與便組成該省議政會。各省議政會一經組成,可按各自情況在合適的社交平臺設置省議政會平臺,按規則議政,形成建議和議案。省議政會推舉或選舉聯絡人一名:負責召集會議,執行議事規則,行使處置權力。 當五個省以上的議政會組成後,由各省聯絡人組成交流與協調委員會,設置獨立內部平臺,交流與協調重大問題。 (隨着規模和人員擴大,組建市、縣議政會。) 三、運作方式 議政會乃議事機構,討論商議本省(市)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麵重大事宜(何爲重大?由各省議會第一次會議自行定義),經過議題提出;討論、辯論和協商,形成不同的議案,最後投票選擇議案,以三分之二多數決定。決議案提交給可能相關的各黨派、組織、機構或個人,要求其執行。(視執行者的態度、執行情況,議會予以信用評分) (1 )議題提出:議員提出議題,有四分之一議員附議,便立案(編號)爲議題。 (2 )形成議案:經討論、辯論,(以自行選擇的社交媒體群組進行)由一位或自願結合成數位的議員集體提出書面議案,達四分之一以上議員附議的議案作爲付諸投票的議案。 (3 )決議案的形成:經半數以上簡單多數通過爲決議案。 【注】未通過的議案也存檔,已被今後審視,檢討。 四、議事規則 (1 )議事必須就事論事,儘量避免牽扯議案之外的事由,尤其是不要牽扯個人的私事; (2 )議事過程應保持文明、禮貌。不講髒話和侮辱人格的話。 如有違規者,聯絡人當提出警告,三次警告不改,聯絡人有權予以除名。 如當事人不服,可向交流與協調委員會提出申訴,以交流與協調委員會的決定爲最後決定。 【注】各省議會可按實際情況展開如下工作: 時政跟踪、國情觀察、中共百年罪犯年鑒、虛擬民間法庭開審、中共海外人員檔案、共軍內情、經濟分析、金融分析、社會治安分析、文化教育問題、醫療衛生問題、環境生態問題、維權事件檔案、被迫害人士檔案、民間領袖人物檔案、海外僑界人物背景、中共開明人士檔案、網絡信息分析——等等。 憲政時期的區域版圖劃分 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將原東北三省根據滿洲國時期的行政區劃改置成東北九省,增設遼北、安東、合江、松江、嫩江、興安等6省及沈陽、大連、哈爾濱等3個直轄市。對日抗戰的勝利,使中華民國政府收復臺灣,成爲35行省之一。中華民國政府並將海南島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作爲建省之準備。 1921年蘇聯控制蒙古地方,至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爲外蒙人民舉辦公投以決定是否承認獨立,於隔年1月5日承認外蒙古獨立。但隨後政府認爲蘇聯威脅中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及遠東和平。 中華民國一級行政區: (35省) 華中七省 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 華南六省 福建省、臺灣省、廣東省、廣西省、雲南省、貴州省 華北六省 直隸省→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山西省、陝西省、甘肅省 塞北四省 寧夏省、綏遠特別區→綏遠省、察哈爾特別區→察哈爾省、熱河特別區→熱河省 東北九省 奉天省→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吉林省、鬆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 西部三省 川邊特別區→西康省、青海省、新疆省 特別行政區(1個) 海南特別行政區 地方(2個) 西藏地方、蒙古地方(1946年民國承認外蒙古獨立) 大陸重建中華民國後的區域版圖如何劃分,應有解凍後的國民大會決定。為方便運作,省/市議政會暫時都以目前的省市名稱組建,(自治區統一稱為省/市) 中華民國公民聯盟 2024年3月29日
-
10-4民国干城-忠烈将领
文会附刊 (10——-4) 中华民国113年 公元 2024年4月 资料汇编: 民国干城 忠烈将领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抗战卫国将军录(四) ===================================================================================== 315.李运成—————-2 316.顾祝同—————-3 317.李品仙—————-7 318.韩德勤—————-9 319.孙连仲—————13 320.孙立人—————17 321.司徒福—————37 322.郑为元—————39 323.俞大维—————42 323.罗友伦—————44 324.冯启聪—————46 325.黄杰—————–46 326.李延年—————52 327.彭孟缉—————56 328.王叔铭—————60 329.郭寄峤—————61 330.薛岳—————–64 331.于豪章—————68 332.宋长志—————71 333.黎玉玺—————72 334.孙元良—————73 335.陈衣凡—————80 336.高奎元—————82 337.蒋仲苓—————83 338..郝柏村————–86 339.刘和谦————–100 340.李弥—————-103 341.段希文————–107 342.李文焕————–111 343.雷雨田————–111-113 =========================================== 李运成(1909年8月1日—1987年12月20日),字树功,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湖南省湘阴县高家坊人,历经对日抗战、辽沈战役、古宁头战役、摩天岭之役,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参谋总长特别行政助理官、陆军副总司令、陆军澎防部司令、宪兵司令、陆军一军团副司令。1926年10月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并入黄埔军校第6期)、台湾国防研究院第8期毕业。 历任排长、连长、陆军第25师150团少校团附营长及中校副团长、衡耒师管区补充团上校团长、第15集团军副官处上校处长、陆军第52军辎重团上校团长、陆军第2师第4团上校团长、陆军第2师上校副师长、陆军第195师上校师长、第52军辖下第25师少将师长、陆军第52军少将副军长、第5军中将军长兼金防部副司令、陆军第52军军官战斗团中将团长、第1军团中将副司令、1963年7月至1965年3月宪兵司令部上将司令、澎防部上将司令、陆军总司令部上将副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本部参谋总长陆军二级上将特别行政助理官,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历经抗战、戡乱、辽沈战役,古宁头战役等诸战役。在攻略摩天岭之役战功卓著。[1][2][3] 奉颁有宝鼎等勋章。 独子 李启圣(上校军衔退休) 孙女 李文仪 顾祝同(1893年1月9日—1987年1月17日),字墨三,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江苏省涟水县人[1],曾任国民政府南京警卫军军长、江苏省政府主席、贵州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司令、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强恕中学董事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国防会议秘书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国民党中评委主席。 顾祝同十九岁入读江苏陆军小学,辛亥革命时陆军小学停课,顾祝同参加推翻满清的革命。 19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毕业于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再升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1922年赴粤,加入粤军二军任参谋。陈炯明反叛时担任东路讨贼军副官长,与蒋介石结识。 黄埔军校成立后,调任军校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1925年东征陈炯明时任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升任师长、军长。之后参加中原大战,任十六路军总指挥。 1931年,任国民政府南京警卫军军长。12月15日,蒋介石召开第四十九次国务会议,任命顾祝同为江苏省政府主席。 1933年,指挥第四、第五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1935年晋升上将。同年秋,蒋命顾祝同往贵州、四川,任命顾为行营主任,并兼贵州省政府主席;行前蒋指示顾说:“四川乃我国抗日的大后方,非常重要,将共‘匪’剿灭以后,就要整理军队,并指导川黔的地方建设”。…
-
10-3民国干城 忠烈将领
【文会附刊】(10—-3) 民国干城 忠烈将领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抗战卫国将军录(三) 288.胡宗南—————————3 289.朱绍良————————–11 290.陈诚—————————-12 291.白崇禧————————–14 292.俞飞鹏————————–32 293.上官云相—————— —–34 294.马鸿逵————————–35 295.陈大庆————————–39 杨文瑔—————————40 297.蒋鼎文————————–42 298.熊式辉————————–45 299.胡琏—————————-47 300.梁序昭————————–56 301.关麟征————————–57 302.张发奎————————–59 303.刘玉章————————–67 304.刘茂恩————————–71 305.余汉谋————————–75 306.钱大钧————————–76 307.黄仁霖————————–81 308.方先觉————————–83 309.赖铭汤————————–92 310.徐焕升————————–93 311.孙震—————————-94 312.石觉—————————-96 313.周至柔————————–97 314.何应钦————————–98——111 ========================================== .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原名琴斋,字寿山,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及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位,蒋中正的心腹之一,民国初期被时人称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 胡宗南是东征、北伐、统一、剿匪、抗战、戡乱、保台诸战役,全程参与的唯一黄埔学生。抗战期间,胡宗南曾经主持陆军官校第七分校,地点在王曲。校中有两幅重要对联,一为“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另一为“铁肩担主义,血手著文章”。前者原出现于广州黄埔,后者出自胡宗南的壮怀,皆为黄埔精神精义所在。 由于胡宗南骁勇善战,深谋远虑,善于统御军心,加之又深得蒋中正的宠爱,便得以在短短的十年军事生涯中,在西北迅速站稳了脚跟,成长为威震大西北的一代悍将。 连战指出,他的父亲连震东与胡宗南曾在西安相处多年。在战时干部训练团担任教官的连震东,与胡宗南更在1959年成立的国防研究院中同为第一期研究员,两家人过去交往甚密。 祖籍浙江宁波镇海,3岁时随家迁孝丰(今属湖州安吉县)。青年时代曾追随斧头帮王亚樵。1920年入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暑期学校,结识张其昀、缪凤林。1924年6月进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曾因身高未达1.6米未被录取,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被录取,1925年毕业,被分配在军校教导第1团第3营第8连任少尉见习;其后胡曾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 1932年,胡宗南参与组织力行社和复兴社,居“十三太保”之首,以黄埔系“太子”自诩。1935年7月,胡宗南率军坚守松潘县城,红军久攻不下,被迫绕道过草地,在草地因恶劣行军条件损失惨重。1937年4月12日,第一军胡宗南部由陕西调往徐州,负责徐州、蚌埠一带治安。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1937年冬,胡宗南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军团长;其后担任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号称“西北王”。胡宗南以四十万军队驻陕西西安,胡宗南在西安有三个住处,兴隆岭、小雁塔的战区长官部、以及幽会红粉知己的东仓门公馆,号称<狡兔三窟>。 1947年1月15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赴郑州晤参谋总长陈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检讨战局,研究作战方案。 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预谋奇袭延安,因胡宗南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熊向晖是中国共产党间谍(与胡宗南部属申健及陈忠经被周恩来共称中共情报“后三杰”),胡宗南的军事行动遂被共产党掌握。胡宗南从来没有怀疑过在自己身边的熊向晖是匪谍。 1947年2月9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在三原召开作战会议,布置进攻关中地区。2月28日,蒋飞抵西安,部署对延安军事进攻。中共得到秘密情报,部署延安紧急疏散。3月1日,蒋召见胡宗南,研讨进攻延安计划。3月12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到宜川、洛川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三路进攻延安。蒋命胡宗南以25万兵力进攻延安。3月19日,西北野战军放弃延安。胡宗南的第一军收复延安,因战功升为陆军上将并授予二等宝鼎勋章。胡宗南占领延安一年中,始终找不到中国共产党主力,由于机要秘书熊向晖共谍暗中通报,国军于青化砭、羊马河及蟠龙镇三次战役 – 蟠龙镇军部粮弹后勤被共产党部队击败,再败于沙家店战役。宜川战役中,刘戡和严明皆阵亡,旅长李纪云、李昆岗被俘,4月21日整编第十七师撤出延安。1948年6月,蒋介石视察郑州、西安,并在西安召集军事会议,面授胡宗南主任应变机宜,留三日返回南京。10月10日,胡宗南为挽救荔北败局,从耀县、兴平、潼关等地急调整编第一师、第六十五师、第九十师、第七十六师等部,共3个旅90,000余人,进行反击。是日,先头部队进至大荔北柳池营、中山地区,被解放军击退。 1949年4月10日,胡宗南到溪口。5月,胡宗南部队于扶郿战役中遭受沉重打击后,损兵折将超过10万余人。5月20日,西安撤守。部队陆续撤退至秦岭及巴山地区。12月7日,派胡宗南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胡手下剩三个兵团,不久第七兵团裴昌会在德阳降共;第十八兵团李振在成都降共;第五兵团李文在雅安被围剿,只有少数人逃往了西昌。12月16日,胡宗南由成都飞到海南岛榆林港。12月20日,胡宗南部队决定放弃成都。12月22日,蒋介石清晨4时即起床,亲函胡宗南指示方针,及今后空军与其进行途中详尽联络方法。因其丧师失地以致全军覆没,下令他与西昌共存亡。12月30日,胡宗南由海南岛飞往西昌,准备收拾残局。 国防部副参谋总长郭寄峤向蒋介石表示:“送一名大将给敌人做俘虏,既违背了战争利益,也违反了指挥道德。”蒋介石派机接胡回台北。1950年3月26日,胡宗南于西昌机场搭专机飞往台北,并调任中华民国总统府战略顾问。同年5月11日,监察院山陕甘监察使主任李梦彪等46名监察委员联名对胡宗南提出弹劾,以其“受任最重、统军最多、莅事最久、措置乖方、贻误军机最巨之胡宗南,一无处分,殊深诧异。”六个月后,国防部军法处宣布“监察委员李梦彪等弹胡宗南各项,均与事实相反,俱不能成立”,“自无若何刑责,足资论究。……应予不付军法会审。”终因蒋介石庇护而失败。 1951年5月30日,胡宗南给行政院院长陈诚上书:“请以现在台湾、香港之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的义民三万人为基础,成立三个野战挺进纵队,施以必要之军事战斗技术,及实施游击所需之技能……深入浙、闽、赣、苏各省边境,建立基地。” 8月,身在台北的胡宗南,化名秦东昌[10][11]出任江苏浙江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兼浙江省政府主席,乘船前往大陈岛赴任。仍复职指挥沿海游击队与解放军作战。1952年,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不过辖区只有浙江沿海少数离岛(主要为大陈列岛、一江山、披山、头门山、渔山、南麂)。 1955年,胡宗南再赴澎湖任澎湖防卫司令官。1959年,胡宗南退役,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2年2月14日病逝,年65岁。1962年6月,蒋介石亲临胡宗南将军灵堂致祭,最后将之葬于阳明书屋境内中兴路旁。 郝柏村提到:“抗战期间,胡将军驻节西北重镇西安,彭孟缉将军时任西安炮兵旅长,要见他得依例先登记候约。但到台湾后,彭将军任参谋总长,胡将军任陆军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彭总长到澎湖视察时,胡将军都亲迎机场,对这位老部下兼新长官,执行部下之礼甚恭,彭总长连声说不敢当。两位对军中伦理和阶级服从,都立下完美的榜样。” 曾在大陈岛担任胡宗南机要秘书的陈和贵,忆及当年总是不解胡宗南为何不搭吉普车而宁愿步行爬过山头洽公,事后胡宗南表示:“这里的汽油比台北贵了1倍。”王曲第7分校19期学员孟兴华表示:“校长(胡宗南)自请赴大陈岛打游击战,又自行请命驻守澎湖,完全实践了黄埔人忍辱负重的精神。” 胡宗南晚年曾感慨地说:“我有两个克星,如果周恩来是我的政治克星,那么彭德怀则可以说是我胡宗南的军事克星。” 评价 郝柏村在《胡宗南上将年谱》序〈黄埔精神的典范—胡宗南上将〉,写到:“胡宗南是黄埔一期最年长的学生,入学时已28岁(当时学生平均年龄应为20岁),曾有社会经验,毅然携笔从戎,故在先天上,他是黄埔一期最成熟的学生。历经四大战役,他的升迁在黄埔子弟中首屈一指,毕业后两年(民国16年),就当了师长,从带40人的排长,升到带一万人的师长。尔后从第一师、第一军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先后统兵达百万,而在蒋公心目中,直以接班人之势期许之,乃因他是黄埔精神的标竿。” 胡宗南于中华民国陆军史上,创下黄埔军校毕业生的五个第一:担任军长、兵团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乃至升任将军均拔得头筹,他也是唯一一位迁台前即获第三颗将星的黄埔生。与戴笠不仅同被外界名列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且传为1932年3月成立于南京的“蓝衣社”骨干。 胡宗南曾经无数次地思考过:为什么自己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条件下,还是输给了农民出身的彭德怀。他至死也没弄明白。对此,彭德怀一句话点破了天机:人和。历史就是如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失去了民心,无论你曾经多么强大,多么显赫,都会被历史无情地抛弃。” …
-
10-2 民国干城,忠烈将领(2)
文会附刊 (10—–2 )2024年 4月 民国干城,忠烈将领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抗战卫国忠烈将领名录 第二部分(逝于 1946年以后) 263.戴笠————————————————————-1 264.李烈钧———————————————————–9 265.戴之奇———————————————————-11 266.柏文蔚———————————————————-13 267.张灵甫———————————————————-15 268.刘戡—————————————- ——————–23 陈章——————————————– ——– ——25 270.黄百韬———————————————————-26 271.邱清泉———————————————————-33 272.陈策———————————————————– -38 273.王靖国———————————————————-42 274.万福麟—————————————————-43 275.吴铁城—————————————————-45 276.谷正伦—————————————————-50 277.桂永清—————————————————-52 278.林蔚——————————————————56 279.余程万—————————————————-56 280.何健—————————————————— 58 281.吉星文 ————————————————–62 282.赵家骧—————————————————-65 283.郑介民—————————————————-67 284.徐永昌—————————————————68 285.阎锡山—————————————————70 286.王瓒绪—————————————————96 287.罗卓英———————————————108-113 =======================================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国民革命军中将,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保安乡保安村人,相传原名春风,字雨农,后改雨浓(因五行缺水),号“芳洲”,主要情报化名金水、沈沛霖,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报首长、国民政府秘密警察首长。长期从事特务与间谍工作,曾负责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创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处决许多异议分子、中国共产党党员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是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核心情报首脑。 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从北平市起飞的专用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 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保安乡。1915年与毛秀丛结婚。1915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习。被开除后到浙军潘国纲师当学兵,后脱离部队,浪迹宁波、衢县、金华、杭州。投奔在上海的表亲张冠夫,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结识戴季陶、陈果夫、杜月笙等人。回到江山县遇到小学同学毛人凤(时在黄埔军校潮汕分校就学),建议戴笠考黄埔。得到戴季陶的推荐信,1926年入黄埔军校六期(已改名为戴笠),编入骑兵科。北伐战争开始后,就被派遣离校赴南京收集情报。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在入伍生部主任胡靖安手下工作,又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尉联络参谋。1923年蒋中正从苏俄考察后认为:“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我们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相容的。”在做蒋中正副官之前,戴笠就具有反共思想。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清党时,戴笠积极站出来揭发同学中20余名共产党员,此举得到蒋中正的赏识,自此戴笠开始从事情报工作。1928年开始为蒋介石进行情报活动。 1930年任国民政府特务组织“调查通讯小组”成员。1932年,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下成立特务情报组,由戴笠领导。同年蒋介石密令戴笠与其他党内成员秘密组织“力行社”(又称蓝衣社)、“中华复兴社”,其中戴笠担任中华复兴社特务处处长,与CC系的中统局个别独立,戴笠借由力行社等机构发展特务网络。1938年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戴笠任副局长。 创建军统时,每个培训班戴笠都会当“班主任”,就像蒋中正对于黄埔军校那样。戴笠时常告诫部下,“军统的历史是用同志们的血汗和泪水写成的。重要的是,死亡临头之时,要甘为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戴笠常把军统比作一个大家庭,并用传统伦理以德相报,团结特务。戴笠向死亡的军统特务父母支付丧葬费,有意地将军统局塑造成一个讲仁义的单位。在忠义上,戴笠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榜样。戴笠的结拜兄弟王亚樵曾是10万斧头帮的帮主,后成为职业杀手,一心想杀蒋中正,而戴笠一心要保蒋中正,于是两人决裂。1936年,戴笠首先逮捕了王亚樵的部下,利用部下的妻子在梧州约见王亚樵,埋伏的军统特务以石灰撒面,继而枪杀了王亚樵。然而对另一个忠于蒋中正的结拜兄弟胡宗南,戴笠将浙江警校美人叶霞娣送出国学经济,推荐其任大学教授,把她培养成胡宗南期待的“像蒋夫人那样”的妻子。 在军统训练班里,学员要掌握射击、爆破、下毒、电讯等多种技术,还必须接受三民主义等思想。戴笠从一开始就使军统的严格纪律与三民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在抗日时期,戴笠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针尖不能两头尖”为训,规定战时特务不许结婚。戴笠称他的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继续孙中山和革命烈士未竟的事业”,他也一直要求自己和部下要忠于“国民革命的理想,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在重庆军统局山坡上有块无字碑,戴笠经常要求部下“清除一切私心杂念,甘当无名英雄。……无名英雄就要随时准备作出牺牲,他们是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典范,他们是领袖的工具,只有领袖才能创造伟业名留青史。”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成功,使美国最终参战。为了战胜日本,美国必须要同中国的军情机构合作,在中国成立一个军事情报机构,为中美共同打击日本提供相应情报。1942年5月,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奉命来到中国,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和骚扰日本”。在中国驻美武官萧信如的帮助下,梅乐斯与军统戴笠取得了联系,并就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1943年4月15日中美双方共同拟定了一份名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的条约。中美合作所的成立得到了罗斯福和蒋中正的批准,成立于1943年4月15日(一说为1943年7月1日),结束于1946年1月(一说为1946年5月)。中美特种技术所(简称“中美合作所”)直接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部设在中国重庆西北郊的歌乐山下杨家山。成立时,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宋子文、杜诺万少将、萧信如上校和梅乐斯、戴笠先后签名。中美合作所由戴笠担任主任,由美国的梅勒斯出任副主任。1943年7月美国陆军方面改派魏今生为代表。参谋长中方两人,为郑介民和李崇诗,美方为贝利美。主任秘书中方为潘其武,美方为史密斯。 出任中美合作所主任,是戴笠生平唯一一次担任正职。戴笠为了取得中美双方人员至少对等的领导权,戴笠试以契约的方式约束他的美国部下。他坚持在中美合作所协议中写明,“机构设置上,各层机关均设一中方组长、一美方组长”,“任何事务须经中美双方组长共同决定”。在戴笠与宋子文的电报往来中,戴笠多次提及相比“鄙视吾人而以狡猾名世”的英国人,美国人要有诚意得多。因技术上有求于美国,戴笠对美国人向来礼数周全。每到圣诞节,便宴请美方人员,由军统中方人员作陪,有时还会招来若干女伴。亦成为各版本野史借题发挥的素材。 双方最终议定中美合作所的合作范围限于:分享军事情报,为配合美海军在大平洋作战提供气象情报,装备和训练一支在中国沦陷区进行爆破、侦察等作业的突击队。作为条件,美方必须承诺放弃在华境内进行独立的情报活动。《中美合作所的成立》中有一则戴笠与梅勒斯在1943年7月12日的会谈记录。在谈话中,戴笠向梅勒斯交涉,为什么中美双方交换的情报不成比例,而且中方截获的情报也多由美方带回华盛顿破译。梅解释说:“每破译一种秘电码,需四十男人二女人,需时六月,及有庞大之机器,故无法供给此项技艺”。戴笠随手就向华盛顿拍了份电报,要求美方派人“携统计计算机若干架来华”。大型电子计算机是1941年才列装美军的独家专利,戴笠的要求堪称奇想。 1944年,抗战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随着美军在密支那地区重挫日军,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了全面的战略反攻。为收复东南沿海沦陷区,戴笠曾经想动用自己那支在江浙一带蛰伏了多年的“忠义救国军”,充任“接应美军登陆的先头部队”。此情在《忠义救国军》中,得以披露,戴笠曾下手令“准抽调安我华(忠义救国军第五纵队队长)部队,并由美方负责训练与装备”。1944年9月,戴笠在重庆撞见穿粗布军服的美国军人时,神经高度紧张,因为这种服装的来源只有中共苏区。戴笠马上责成军统华北区“查明美方盟军人员有无藉日伪协助华北沦陷区活动”。 戴笠和胡宗南交谊甚笃,早在胡担任中学地理教员时,就和在江浙打流(无业,在外游荡)的戴笠相识。戴笠称“两人好像从没有一场真正结束的谈话”。发迹后,他曾把自己的女秘书叶霞娣嫁与胡宗南为妻;而戴笠手下最得力的电讯专家魏大铭,则是胡宗南的旧部。胡宗南身为黄埔一期的老大哥,深得蒋的信任,堪称黄埔学生得道的第一人。抗战期间,他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是蒋中正“攘外必先安内”的军事主力。直到国民政府最终溃败,也是胡宗南部队一路护送蒋离开大陆。美国汉学家魏斐德评论说,戴与胡两人身世和处境相似,都是早年生活在传统理序尚未崩坏的乡间,身受过其好处,因而认同维护传统价值的必要。两人在不同程度上相信顾炎武的“匹夫有责”论,又野心勃勃地想要“以天下为己任”,立志“侍当世之明主”。 据《忠义救国军》“戴笠函剑萍速拟金华会议决定整编忠救军计划”中记载,日降在即,为在国内军事和政治中为蒋中正占得先机,戴笠亲令麾下“忠义救国军”,开赴京沪、京杭铁路沿线,以便抢在共产党部队之前接手长江下游的沦陷区。此次档案解密,也给了一向背负污名的“忠义救国军”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中华民国国史馆研究员吴淑凤说:“‘忠义救国军’是一个有组织的反共游击部队,当时对整个江南地区的敌后游击战是有贡献的,而并不像大陆方面所宣传的,是乌合之众。这个可以从档案上面可以看得出来。” 戴笠唯恐活动在江浙丘陵地带的“忠义救国军”鞭长莫及,难于第一时间赶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接防,竟然特上书蒋中正,请求协调伪军充任临时受降部队。《军情战报》所载戴笠于1945年8月16日呈蒋中正的电报中,向“领袖”表明心迹:“生因以有利于国家与民族,个人之毁誉成败固非所计也。”为此,他不惜与大汉奸丁默村合作,在1945年8月中旬再三致电时任伪杭州市长的丁默村,安排其与日军交割宁波防务的进退。“如我方无部队接访宁波,则日军不能先行撤退,因四明山一带匪军(共产党部队)正图进入宁波也”。戴笠的“盘外招”,使得共产党部队在从抗日战争转向内战的关头,处处受到掣肘。对此,周恩来也承认:“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
10-1 卫国干城 忠烈将领
文会附刊(10—-1 )2024.4 资料选录汇编 卫国干城 忠烈将领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抗战卫国忠烈将军名录 自1931年至1945年,中国与日本展开22次大型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38,931次小型战斗。中国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毁损殆尽,几近覆没。中国以其血肉长城,不仅捍卫中华锦绣河山社稷宗庙,而且维护世界公理人类文明,中国因此悉数废除不平等条约,跻身世界反法西斯四强,参予始创联合国,成为东亚自由、民主、文明与和平之伟大国邦。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天地浩气,不曾瞬断息绝。后世国人族裔,循流溯源,当知中华复兴其来有自,冥冥中天佑中华之归趋凭依,中华使命悠远博大庄严神圣之寄寓托付,而知所感念,知所传承,知所垂命。 为纪念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抗战卫国忠烈将军群体,特汇聚部分历史资料,以凸显民国将领之勇、之烈、之忠,与中华民国之艰、之伟、之重;以敬铁血千秋业,以仰忠烈民族魂! —–中华民国一百一十三年,2024年,甲辰 清明 (1932——1945年逝世者) 1.滕久寿—————————————————–11 2.王润波 —————————————————–11 3.蒋孝先—————————————————–12 4.秦霖 ——————————————————12 5.黄梅兴—————————————————–12 6.蔡炳炎—————————————————-13 7.庞汉桢—————————————————-13 8.朱耀华—————————————————-13 9.吴克仁—————————————————-13 10.吴继光—————————————————13 11.姜玉桢—————————————————14 12.刘家麒—————————————————14 13.郑廷珍—————————————————14 14.高致嵩—————————————————14 15.曾宪邦—————————————————15 16.张树桢—————————————————15 17.张本禹 ————————————————- 15 18.尉迟凤岗————————————————-15 19.秦庆武—————————————————15 20.路景荣 ————————————————15 21.杨 杰 ————————————————–16 22.官惠民 ——————————————–16 23.李伯蛟———————————————— –16 24.睦宗熙 ———————————————- –16 25.丘之纪 …
-
9-4 抗戰42次重要戰役(4)
文会附刊(9—–4) 中华民国抗日卫国战争 42次重要战役(第四部分) 福州战役 滇西缅北战役 密支那战役 强渡怒江战役.腾冲战役 湘粤赣战役 豫西鄂北会战 湘西会战 桂柳反攻战役 附件 网络文摘 (一) 中共的抗日 (二) 中共机密档案中的历史真相之四 (三) 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真相 (四) 平型关战役部分资料 (五) “平型关大捷”究竟歼灭多少日军 ======================================================= 福州战役 1944年9月27日-1944年10月4日 日本胜利 此次福州战役,也称福州第二次沦陷。是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27日,日军陆军第六十二独立混成旅团2000余人,在长岭熹一的指挥下,从闽江口的晓沃、道沃、浦口、东岱等地登陆;28日占领连江琯头。10月1日,日军从连江分兵两路攻掠福州:一路从潘渡、汤岭进犯大北岭;一路攻占闽安镇和马尾。10月4日,日军从大北岭和马尾两路会攻并占领福州,同时占领长乐,福州第二次沦陷。[1]第一次日军只占领了福州5个月的时间就被赶走了,就这样到了1944年,这时的日军已是穷途末路,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日本于是企图占领福建以为基地,来保全台湾,做最后的挣扎。 于是在1944年9 月27日,日军派华中派遣军第23混成旅团2000余人,从连江县一带登陆,至10月5日福州第二次沦淊。 但日军再怎么挣扎也是徒劳的,法西斯国家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国共军队的不断打击下日军逐渐难以维持在福建地区的战线,被迫再次撤退。 1945年5月19日福州沦淊七半月后,再次宣告光复。 ======================================== 滇西缅北战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 中国胜利,建立中印公路补给线。 滇缅之战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将士们坚持血战8个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终于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 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以数万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反攻作战的完全胜利。这场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1945.3 滇西缅北会战 滇西缅北会战为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北部交界地区,起始时间为1943年10月初。其战役目的为打通中印公路。 1945年3月底,中国远征军、英军及麦瑞尔突击队于芒友会师,日军则失去缅北要塞,是国军少数战前取胜的战斗。 盟军由中美英三国军队联合组成,其中中国参战部队有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等部队。战役总指挥为国军卫立煌将军,战役副总指挥为美军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日军主力为日军缅甸方面军,战役指挥司令官陆续为河边正三、木村兵太郎、田中新一等人,兵力总结达150,000余人。 缅北滇西战役历时一年半,盟军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30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收复滇西怒江西岸全部失地。 1942年春夏之交,日军攻陷缅甸,立刻准备进攻滇西,期沿滇缅路陷全滇,威胁重庆。1942年5月4日,日军攻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千年古城实施猛烈轰炸;1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地区落入日军手中。中国远征军71军依怒江东岸设防据守,多次挫败日军东进企图,遂稳定了战局,并与之隔江对峙两年之久。 当时,曾一度成为中国唯一的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透过“驼峰航线”输送,困难重重,难有保障。为重新控制滇缅公路,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于1943年10月下旬联合发起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初获战果。次年4月17日,中国远征军执行渡江反攻计划。 主要战役 中国驻印军 于邦战役:1943年10月-12月 胡康河谷战役:1943年10月…
-
9-3抗戰42次重要戰役(3)
文会附刊(9—-3)2024.3 中华民国抗日卫国战争 重要战役42次 (第三部分) 豫南会战 上高会战 福州战役 晋南战役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滇湎路战役 浙赣战役 鄂西会战 常德会战 豫湘桂会战 长衡会战 桂柳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 衡阳保卫战 ======================================================= 豫南会战 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中国获胜 豫南会战为1941年1月至3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在河南省南部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1941年1月,日军为消灭豫南地区国军第5战区主力部队,以华中派遣军第11军为主,在华北方面军一部配合下, 纠集步兵7个师、骑兵1个旅、战车3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3个兵团,准备向豫南发起进攻。 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主力转向两翼,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 国军一部在平汉路西平附近阻击日军,另一部在日军后方截断交通,以主力预伏于方城、泌阳以东及上蔡、汝南一带,伏击向堰城、舞阳北进之日军。 经过 1月26日日军攻占确山、邢店、高邑、泌阳一线。 1月27日日军推进至驻马店、汝南、沙河店、龙王庙一线。 1月29日沿平汉路及西侧快速北进的中路日军,由于国军已撤出沿线地区,使其寻找守军主力的企图落空。日军左、右两路兵团分别受到国军第13军和第85军的攻击,损失惨重。 1月31日日军变更部署,将中央第17师团一部向左右两翼迂回,其一部由遂平经上蔡向右旋回,企图与汝南北进之右路第40师团南北夹击第85军;中央第17师团主力则由遂平分两路经西平向舞阳方面迂回;左路第3师团主力也向舞阳推进,企图南北夹击第13军。国军第85军和第13军在日军完成合围之前,分别向叶县、郾城及沙河以北地区转移,使日军再次扑空。与此同时,国军第2集团军从泌阳、唐河及其以北地区向舞阳日军后方攻击,切断其后方联络线。此时,日军由于侧背受到中国军队攻击,正阳已被国民革命军克复,后方交通受到威胁。 2月1日日军回撤。 2月21日日军第3师团除留一部于舞阳对北警戒外,主力向镇平、南阳转进;另分兵经象河关向泌阳转进,企图夹击国军第2集团军。国军第13军乘机反攻,克复了保安寨、舞阳,续向方城追击。 3月4日日军第3师团先后攻陷南阳、唐河。 3月6日国军第59军进行反击收复南阳。 3月7日日军第17师团转进至象河关附近,遭到国军第68军截击,伤亡甚重,转向信阳方面退却。 3月11日全线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941年4月 中国胜利 上高会战(1941年)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是国民党军唯一一次在人数不及日军(由于吃空饷、部分编制不存,国军总共只有约40000人,日军也只有70000余人)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炎黄子孙奋勇抵御外侮的这段光辉业绩必将彪炳史册,百世流芳! 上高会战为1941年初日军为巩固南昌外围阵地,保证占领区安全,决定对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9战区部队实施的军事打击。日方将此次战事的名称称为锦江作战,日军将此作战视为短期战术攻势,但最后在国民革命军优势的防御作战中遭到击退,且遭受预期以上的战损。 1941年3月14日,日军调集第33、第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分北、中、南三路秘密集结。在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指挥下,企图对上高实行分进合击,打击和削弱国军。由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集结了第49、第70、第72、第74军约11个师的兵力参加作战。 双方战斗序列 国民革命军 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参战兵力约66000人。 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副司令刘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