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至十問

第壹部分切餅與分餅: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理念

壹問: 什麽是民主? 民主的定義是什麽?

: 民主的題目很大。我們談民主,至少應分為兩個層面來討論。壹是民主理念, 即理論部分,我稱為“軟件”部分。二是民主製度,即實踐部分,我稱為“硬件”部分。不知妳問的民主,指的是民主理念呢,還是指民主製度?

二問:原來, 民主分為理念和製度兩個層面。請您先談談民主理念好嗎?

:民主的理念至少包含三個要素:

第壹, 政治上人人平等。妳看過選舉嗎?投票時,國家元首投壹張票,普通老百姓也投壹張票。計票時, 兩張票的價值是壹樣的。國家元首雖位高權重,卻不能 以壹票頂十票。這是政治上人人平等的壹個例子不管妳是國家元首, 還是部長, 或是普通工人、農民、知識份子,大家在政治權利(注意:不是權力),在法律面前,應當壹律平等。政治權利包括選舉權、被選舉權、組織政治團體的權利和舉行 政治集會的權利等。落實在選舉上, 就是壹人壹票, 而且, 每票的價值相等。另外 ,選舉時,應該是自由競選,每個公民都有權利自薦、或被推薦為某壹民選公職的 候選人,如區、鄉、縣、省、中央級的人民代表(或稱議員), 縣長、省長, 直至國家元首。在美國, 人人可競選國會議員, 人人可競選總統。中共自稱也搞民主, 但 在選舉時, 中共壹手操縱。候選人全由中共欽定。妳要自薦為候選人, 與中共欽定 的候選人競爭, 可能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或者,即使有這樣的機會,不論選上選 不上,都可能遭受到中共的打壓和迫害。最近,陝西工人趙長青,自薦參選基層人 民代表的選舉,這是中共法律中明文規定的公民權利。豈有此理的是,趙長青竟然 遭到中共當局的逮捕和關押。這是典型的專製,豈能稱為民主?

第二,權力來自人民,或稱主權在民。國家元首的權力(注意:不是權利)很大 ,省長、部長的權力很大,縣長、警察局長的權力也很大,但這些權力是從那裏來的呢?是誰給的呢?在人類剛剛出現時, 本來沒有是政府的組織形式。後來,由於集體抵抗自然災害的需要, 由於集體生存、防衛的需要, 由於維持群體基本秩序的需要, 人們組織起來, 形成雛形管理機構, 逐步演化為健全的政府。因此,政府是人民創建的, 人民選擇的。政府的權力, 是人民授予的,不是政府自訂的, 也不是少數人授予的。或者說, 政府只有在被統治者同意的基礎上, 才能行使統治的權力 。政府的職能是保護人民,而不是欺壓百姓。別說欺壓百姓,就算政府工作做的不好,人民(選民)都可以、而且應該推翻或更換政府。定期、公平、自由競爭的選舉 ,是人民選擇、更換政府的方式之壹。

第三,民主理念的第三個要素是:服從多數人的決定(或稱服從多數人的統治) ,保護少數人的權利。前壹句好理解。多數票選了妳當村長, 妳就是村長。少壹票 ,就不能當村長。後壹句,即保護少數的問題,要多做壹些解釋。首先,多數是不需要保護的,因為,多數人的力量大,少數人欺壓不了他們。需要保護的,是少數人。最少的少數,是壹個人。保護少數人的權利,說到底,就是保護每個人的基本人權,包括政治權利。在某種意義上講,民主理念的真正內涵是保護少數,而不是 服從多數。比如,有壹百個人,其中九十九個人做出決議,處決壹個無辜的人。這是多數人的決定,但這不是民主,這叫多數暴力,或叫多數專政。在選舉時,少數 人選敗了,但其基本權利應充分收到保護,如生存的權利、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下次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等。多數人保護了少數,實際上就是保護了自己。因為,妳在這個問題上是多數,但在另壹個問題上, 可能是少數。今天是多數, 明天可能就會變成少數。不明白多數應該保護少數、到後來反遭滅頂之災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法國大革命時的雅各賓派首領羅伯斯庇爾,就曾挾“多數”之勢、以“公意”的 名義,處決了大批異己份子,連著名革命家丹東都未能幸免。後來,羅氏被“請君入甕”,自己也被送上了斷頭台。

林肯總統倡導、孫中山博士大力宣揚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府三原則是上述理論的體現。民有,指的是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政府權力歸人民所有。民治,指政府由人民治理,由人民監督。民享,指的是政府的目的是造福於人民,為多數人謀福利。

三問:那麽,什麽是民主製度呢?

:民主製度是以法律形式硬性規定下來的、以確保民主理念得以實現的政府權力結構及政治運作規範, 或俗稱遊戲規則。民主製度至少包括如下幾個要素。

第壹,政府最高權力的分散與製衡。鄧小平曾囑咐趙紫陽,搞政治改革不能搞 “三權分立”那壹套。鄧小平還批評過美國的“三權分立”是什麽“三個政府”, 說這種形式不好,互相扯皮,沒有效率。其實,最高權力的分散與製衡,是民主製 度最重要的硬件結構。缺之,就不叫民主政體。鄧小平對三權分立的批評,說明他 對民主政治乃壹無所知。為什麽要將權力分散開來,並加以製衡?我曾用“切餅與分餅”的比喻, 把這壹深奧的政治學原理, 通俗地表達出來。有十個人, 有壹塊餅,大家分著吃。如果找壹個人,他既切餅,也分餅。可能會出現什麽情況呢?他可 能先把餅切成十塊,九塊是小的,壹塊是大的。然後,由他壹人來分。他有可能分給別人九塊小的,自己留下那塊大的。這就導致了不公平。如果將遊戲規則稍做調整,結果就大不壹樣了。試想,我們找兩個人,壹個專門切餅,另壹個專門分餅, 即把切餅與分餅的權力分開。這樣, 切餅的人就想了:假如切的大小不壹,分餅的 又不是我,我得到最小的壹塊怎麽辦?為了防止得到最小的壹塊, 切餅的那位只有 壹個辦法, 就是將餅切成均勻的十塊。妳看, 分權的結果, 導致了利益公平的分配。在政府結構中, 負責切餅的, 即製定利益分配准則的, 是立法機構。各國叫法不 壹, 或議會, 或立法院, 或下院, 或人民代表大會等,其職能是製定法律。執行分餅的, 是行政機構, 有稱總統府的, 有稱國務院的,有稱內閣的,等等,其職能是執行法律。司法權獨立是另外壹項特別重要的設置。假如切餅的和分餅的互相勾結, 專把小塊的餅分給老百姓怎麽辦?在這種情況發生時,老百姓需要壹個裁判(法官) 主持公道,並有控告切餅者和分餅者的權利, 讓他們交出侵占的利益。這個裁判法官, 必須是獨立的, 不受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的左右。否則,無法公正的判案。 裁判機關,就是法院。法院有解釋法律的權力和審判裁決的權力。

在這裏, 不防插個小曲。我的《切餅與分餅》壹文發表後, 著名政治學者嚴家其對我說: “文章寫得很好, 它使我想起三年困難時期分飯的事。當時下鄉, 吃大鍋飯。分飯時, 大家製定了壹個規則, 壹人壹碗, 選壹個裝飯的。裝飯的那個人, 要等每個人拿完之後, 取最後的壹碗。這樣, 他裝飯時, 就會盡量均勻。”那時, 嚴家其並非政治學者, 但大家已知權力分散的道理。裝飯的權力在壹人, 分飯的權力卻不在他, 而在大家。其實, 中國早就知道權力分散與製衡的道理。如管理錢時, 會計與出納分開, 互相製衡, 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發明。分管錢, 與分管權是壹個 道理。在上古時期的中國, 部落酋長會議(立法機構)與最高統帥(如堯、舜)的權力是分開的,堯、舜只司行政和軍事指揮權。而且,最高統帥也是推舉產生的。因此說,民主並非共產黨所說的,是什麽西方的玩藝兒,權力製衡也不是西方最早發明的。中國早就有這些。我們現在只是把它挖掘出來, 發揚光大就是了。所以,搞民主,不是西化。真正在中國搞過西化、俄化的, 恰是中共本身,是中共從西方搬來了馬列主義, 禍害了中國。

話說回來,接著討論權力的分散與製衡。立法上, 講究公平。因此, 立法人員人數要多, 面面具到, 照顧到代表性。行政上, 講究效率。因此,要充分授權, 操作明快。司法上, 講究公正。為求公正, 法官要消除顧慮, 秉公判案。具體的說,就算 國家元首犯法, 也要鐵面無私, 將其置罪。為此,各國都想出了壹些辦法。如美國, 法官為終身製,行政首長、包括總統, 不得罷免之,以此消除其丟官的恐懼。另外, 法官被授予高薪, 用高薪養廉將金錢行賄而判案偏頗的可能性壓低,等等。

四問:為保障權力的分散與製衡, 政體、或政府的形式如何設計呢?

:縱觀世界的民主政府,政體、或稱政府形式,大致分為兩大類:內閣製與總統製。內閣製的特點是, 先選國會議員(立法者), 再由議會中的多數黨或多數派組成 行政班子(內閣), 推舉總理, 任命各部部長。內閣成員, 即各部部長, 可從議員中挑選,也可從非議員中挑選。重要的壹條:司法權完全獨立於議會與內閣。這樣看來,內閣製是兩權半分立的設置。內閣製的範例是英國和日本。總統製與之不同。總統製是三權分立。議會操立法權, 總統領行政, 總統任命的總理及部長,不得兼 任議會議員。與總統和議會鼎立的是最高法院, 掌司法之權。美國和俄國,是總統 製三權分立的樣板。

當然, 還有混合式民主政體, 如法國第五共和的總統內閣製。內閣製與總統製, 各有優劣。內閣製下, 執政黨在議會中占有多數,執政黨的 政策易於變成法律, 議會配合總理運作, 行政效率較高。總統製下, 執政黨不見得掌握議會中的多數, 如目前的美國克林頓總統。議會可製肘總統, 降低其行政效率。但在另壹方面, 議會製衡總統, 總體犯錯率就會降得更低。總之, 最高權力愈分散, 效率就愈低, 國家整體犯錯率也就愈少, 走彎路的機會就愈小。各國應根據自己的國情, 尋找自己的平衡點。至於中國適合總統製, 還是內閣製, 將有賴於進壹 步探討。

值得壹提的是,中共整體表面上也有三權:議會(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最高法院。但實際上是壹權中共壹黨專製, 控製壹切。人民代表大會只是橡皮圖章 ,最高法院只是中共打擊異己的工具。因此, 有了形式上的三權分立, 並不壹定建立起真正的民主製度。民主製度的建立, 還有賴於其它要素。

五問:妳剛才提到, 民主製度要有五大要素,妳才闡明了最高權力的分散與製衡 壹個要素, 請問, 第二個要素是什麽?

:第二個製度上的要素是軍隊和武裝力量國家化, 軍隊效忠於國家人民, 不屬於、更不效忠於某黨某派, 軍隊不幹預政治, 不介入政爭。軍隊的職能是保衛國土, 抵抗外侵, 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這些, 都要在法律中規定下來, 並加以實施。如果軍隊屬於某壹政黨的工具,該黨就可能用之鎮壓異己,民主只能成為壹句空談。中共壹再強調黨要指揮槍, 是對民主化的反動。同時,也暴露了他內心的虛弱。八九民運如果沒有軍隊的血腥鎮壓,中共政權的解體是必然的結局。有鑒於此, 中國的進步力量應利用壹切管道, 做軍隊的工作, 對之進行軍隊國家化的宣傳教育,並做個別軍官的工作。在未來的民主運動中, 讓軍隊站在人民的壹邊, 至少要保持中立。惟此,中國民主製度的建立才有希望。

六問:民主製度還有其它幾個要素, 請問是什麽?

:民主製度的第三個要素是多黨製。多個政黨公平競爭, 互相監督。妳幹不好, 就下台, 讓別的黨試試看。西班牙在佛朗哥時代結束後, 開放了黨禁, 步入民主製 度。壹時間, 冒出了成百上千個小黨。但不久,就形成了兩大政黨掌控局勢的局面 , 其它小黨影響力不是很大。台灣開放黨禁後,也有類似情形。為什麽呢? 這是因為, 政黨乃代表某壹群體的利益。社會上的最大的兩個經濟利益群體,壹是勞工階 級(勞方), 壹是有產階級(或稱投資階級, 資產階級, 資方)。兩大經濟利益集團, 則會推出兩大政黨,分別代表自身的利益。美國的民主黨,比較傾向於勞工階級、少數民族和女性選民。共和黨則傾向於投資階級, 在移民及少數民族問題上, 比較保守。英國的工黨及很多歐洲國家的社會民主黨, 較象美國的民主黨,而英國的保 守黨及德國的基督教民主黨, 較似美國的共和黨。也就是說,社會上最終形成兩大 傾向性的政黨, 在當今時代是難免的。其它小黨,或代表特殊族群(如加拿大魁北克黨, 代表以獨立為訴求的法語系族群),或代表特殊的利益團體(如德國的綠黨)。綜觀當今民主國家,多是由兩大政黨輪流執政。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兩黨政策 的左右搖擺,整個社會在左右搖擺中獲得平衡。比如,社會民主黨(或美國民主黨) 上台執政, 推行偏左的路線,比較多些照顧勞工階層的利益,如增加最低工資,強 化醫療保險,增加失業金、救濟金、養老金等。在社會這種左擺的情況下,專吃社 會福利的懶人增加,投資者因負擔加重而將資金轉向國外投資,失業率上升,社會 生產力衰落,國際競爭力削弱。久而久之,整個社會將被左傾福利政策拖垮,人民生活水准反而下降。七十年代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曾發生過這種情況。這時,改革呼聲即起,保守思潮回頭,執行右傾政策的政黨便會上台。右傾政黨隨即糾偏,執行 傾向投資階層利益的政策,如放松政府對某些項目的投資管製,出售國有企業,鼓 勵投資,減少稅收,削減福利等。如此,投資增加,就業增加,懶人減少,社會生產力提升。但是,如果右擺過了頭,就會導致貧富懸殊,勞工福利得不到保障,老弱病殘得不到照顧,社會不穩定因素增長。下次選舉,廣大的勞工選民就會把左傾 政黨請回來,社會再向左擺。就這樣,社會在左右擺動中獲得平衡。值得注意的是 ,隨著社會的進步,左右政黨的政策差距漸趨縮小,但其傾向性還是可以察覺出來的。左右兩大政黨雖主宰政局,但小黨仍有活動空間和作用,本書不擬討論這壹課題。

將來,中國會出現壹個類似歐洲社會民主黨的左傾政黨,傾向勞工階層。與之 對立的,是另壹個傾向投資階層利益的大黨,類似美國的共和黨和英國的保守黨。多黨製的好處還有許多,最重要的是,它使執政黨勵精圖治,不能胡作非為。別說貪汙腐化,就是政績不佳,選民也會在下次選舉時,將妳轟下台,換上其它政黨。

中共在改革開放後,特權橫行,貪汙成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壹,是壹黨專政,如果有另壹個政黨監督、製衡,並有取而代之的可能,中共這個執政黨就不會這麽肆無忌憚了。當然,言論、新聞自由的監督,司法的獨立也是不可或缺的。

總之,多黨之間的公平競爭,讓選民自由選擇,是民主製度不能缺少的要件。

七問:民主製度的第四個要素是什麽?

:民主製度的第四個要素,是週期性選舉製度,即定期舉行各級政權的公平選舉。曾有人問壹位美國的社會學者,美國什麽東西值得他驕傲。這位學者回答說,我們能夠每四年選出壹位總統。這句話極其平常,但又極為發人深省。的確,世界之大,國家之多,有幾個國家的人民能夠象美國人民壹樣,定期的、公平的、公開的 、自由的、毫無恐懼地選擇自己的國家領導人呢?

民主選舉壹定要公開、公平,不能由某黨、某派包辦和操縱。如總統(或稱主席)的選舉,應該每個人都有權競爭這個職務。在美國總統選舉時,每次都有幾位不大知名的人士,登記為總統候選人。雖然選不上,卻成為民主製度的見證和民主 理念的潤滑劑。

選舉要定期,這是另壹項重要的遊戲規則。執政者幹的不好,選民下屆換人就是了。這就需要定期的選舉。

八問:民主製度的第五個要素呢?

:民主製度的第五個要素,是法律保障下的言論自由。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曾說 ,如果讓他在壹份獨立的報紙與政府之間做壹選擇,他會選擇前者。可見,他對言論自由是多麽情有獨衷。美國憲法第壹修正案明文規定,國會不得立法限製人民的言論自由。請注意:美國憲法並不象中共憲法那樣,規定人民有言論自由,而是規 定政府不得限製人民的言論自由。這是兩種不同的立法原則。信仰基督教的美國人民認為,言論自由等基本人權是上帝賦予的,是天賦的,是與生俱來的,是不言而 喻的,根本用不著法律的賦予。後來,為了強化對言論自由的保護,才立法明文約束政府,不得用任何形式限製人民的言論自由。這樣,就有了雙保險。

為什麽民主社會如此重視言論自由呢?因為,選民總覺得,把權力交給某些人 (政府官員),是不大放心的。而言論自由,包括出版自由,是監督政府最有效的武器,以防止官員為非做歹。在民主社會,新聞出版界被稱為第四權,與立法、行政、司法權並立。新聞記者被稱為無冕皇帝。政府官員,上至總統,下至公務員,均逃不出新聞人員及閃光燈的監督。任何尋私舞弊,貪贓枉法,立刻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涉入水門事件而觸犯法律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就是在新聞界(尤其是華 盛頓郵報的記者)窮追猛打下,被迫辭職的。事隔幾年,華盛頓郵報舉行百週年報慶時,大批美國政府官員抵會祝賀。白宮的代表致詞說,壹提到華盛頓郵報,只有 壹個字可以形容大家的心情,那就是心中“怕怕”。壹句話,引起哄堂大笑,但幽默中,也著實反映出民主政府的官員對新聞界的敬畏。的確,在民主國家,高官行 為不檢點,被新聞界修理而搞得灰頭土臉、甚至喪失仕途者,真是不計其數。前白宮克林頓總統的幕僚長,坐公家飛機私人度假;前加拿大國防部長出入色情場所; 都沒有逃出新聞記者的眼睛。

言論自由又被引申為表達自由。正是言論自由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民主社會對言論自由、表達自由的保護壹直不遺餘力。著名的焚燒美國國旗事件,維吉尼亞 某高中學生拒絕起立唱國歌事件,曾喧鬧壹時,最後,肇事者均判為無罪。法院在宣判書中,引用憲法第壹修正案,宣布:人民有權焚燒國旗,有權拒唱國歌,這是表達自由,政府無權幹涉!真是擲地有聲,傑佛遜九泉之下當會含笑。

反觀我們中國,別說燒國旗,就是說句中共當局不受聽的話,不知多少人為此含冤入獄,家破人亡。現在,經濟上開放了,但言論自由上不敢開放。有人會說, 現在人們什麽都敢講,為什麽說沒開放呢?只是在朋友面前講講而已,在小範圍內發發牢騷、罵壹罵,不叫真正的言論自由。真正的言論自由,指的是發表和出版的自由。象我這樣的小冊子,能夠出版,才叫真正的言論自由。為什麽中共不敢開放 發表和出版的自由?中共特權們幹的壞事太多了,暴了光,他們的權力寶座還能保的住嗎?積極促進言論發表和出版的開放,是民主運動的工作之壹。

九問:妳剛才提到民主的“硬件”與“軟件”的概念,可否說明壹下?

:理念和製度,猶如電腦的“軟件”與“硬件”,是互相搭配的。“軟件”是程 式,只有搭配相容的“硬件”,“軟件”才能工作。同理,民主的理念,只有在民主的製度下,才能實現。象“主權在民”、“政治上人人平等”、“服從多數,保 護少數”這些理念(軟件),在中共專製的體製下,別說實現,就是宣傳壹下,也會受到迫害。反過來,專製的理念,如什麽“黨指揮槍”、“四個堅持”壹類,在民主製度的“硬件”中,亦無法運行。

我要指出的是,民主運動不能只是停留在宣傳理念的層次上,更重要的,是要以建立民主製度為目標,即完成“硬件”的工作。

在某種意義上講,設立“硬件”(製度)的工作可能更為重要。雅典人創建了民主製,但缺乏人權觀念,以致外邦人、婦女和奴隸沒有公民權。美國立國之初,建立的是三權分立的民主政體(硬件),但很多民主的理念並未實現。例如,婦女和黑人沒有選舉權(超過應有選民的壹半),黑奴的基本人權得不到保障。但是,我們決不能以此否認它是民主的政體。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婦女和少數民族表面上都有了選舉權,但決不能以此否認它是專製製度。權力分散、互相製衡的民主政體(硬件) 確立後,即使某些民主的理念壹時不能完全實現,它卻給未來實現這些理念,奠定了基礎。如同電腦,“民主”“硬件”組裝完成後,相容的“民主”“軟件”隨後 慢些寫,是沒有關系的。但是,如果組裝的是專製“硬件”,寫多少民主的“軟件”也是徒勞。因此,結束中共的壹黨專製,建立分權製衡的民主政體,是民運的工作重點。

我也要提醒大家,中國的民主政體建立之初,民主理念的實施,可能會有不理想之處。這不用急,應允許有壹段時間的軟硬件調試期。

十問:請問民主運動追求的自由是什麽?

:談到自由,人們都會想到“不自由,勿寧死”的名句及“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名詩。為了自由,多少人抛棄生命,犧牲愛情,寫出了壹篇篇可歌可泣的故事。自由,的確是民主運動追求的壹項崇高目標。

自由及自由主義的概念似乎壹直是討論不完的問題。在這裏,我試圖跳出學術 討論的圈子,把問題簡單化,通俗化,將自由大致分為四個方面來討論。

第壹,思想、精神上的自由。第二,言論及表達上的自由。第三,行動上的自由。第四,擺脫義務性約束和既成規範的自由,即爭取自由的自由。

先談思想與精神上的自由。自由是對拘束而言。思想與精神自由,不僅是無拘 無束的思想和思考,而且是無憂無慮的思想與思考。問題看來非常簡單。其實不然。在中共專製下生活過的人,大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雖然妳不想說什麽,也不想做 什麽,但是,壹旦想到中共整人的殘酷,就有壹種說不出的恐懼感。其實,中共就是有意在製造這種恐懼感,並利用人們的恐懼感維持其統治。所以,所謂思想與精神自由,首先是免於恐懼的自由。

壹九七九年十月三日,我從北京機場出發,負芨留學。壹直到飛機起飛,確切 壹點說,當飛機飛出國界抵達卡拉奇時,我才松了壹口氣:終於逃出了中共的魔掌。在此之前,壹直有種恐懼感,生怕在最後壹刻被沒收護照、拖下飛機。後來,我了解到,很多出國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壹九八二年,我發起中國之春民主運動。我壹所壹所走訪美國的大學,發動留學生推動中國的民主化。不少留學生願意和我交談,但條件是:只能單獨見面。因為,他們擔心週圍有中共的耳目。妳看,即便在海外,人們都感到脫不出中共的魔爪,這種思想上、精神上的恐懼感何其深也!據統計,在中共專政下,中國人精神病的患病率遠高於世界的平均值。這是精神和思想上的恐懼導致的後果之壹。

民主運動就是要創建壹個民主自由的社會,使人們在思想上、精神上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談到這裏,我想到旅居紐約的兩個北京人的對話。 甲:美國紐約有什麽好,出門擔驚受怕的,怕被搶,怕被偷。乙:這是妳自找的。甲:怎麽講? :妳可以呆在家裏不出門。或幹脆搬到鄉下小鎮去,那裏沒有偷,沒有搶。甲:妳在紐約也被偷搶過嗎? :有過壹次。甲:那妳為什麽不搬離紐約呢? :我愛紐約。我在這裏有被偷被搶的危險,但這是自己選擇的,怪不得別人。而且,小心壹點可以避免。還有,妳不覺得嗎,這裏也含有平等的因素。富人、窮人、當官的、老百姓,走在街上,被搶的機率,被偷的機率,是相等的。說不定,富人更危險些。

:高論!高論!難道妳在紐約為的就是享受這種平等嗎? :這是負面的平等,還有正面的平等,那就是機會,發達的機會。每個人在 這種機會面前也是平等的。那妳為什麽要呆在紐約呢?為什麽不回北京呢?

:在北京不如這裏自由自在。乙:對了。在這裏,妳不見得發達起來。但妳會有壹種自在的享受。妳可以隨 意想,隨便說,隨便走。我不否認,妳我出門,都怕被偷、怕被搶。但妳我避免了 壹種更大的恐懼:那就是,因言行不慎而半夜警察到妳家抓妳的恐懼,那就是半路 上中共便衣把妳帶走的恐懼。而且,這種恐懼是妳躲不掉的,是不平等的。很多人看過《北京人在紐約》,為什麽紐約那麽亂,這些北京人還舍不得紐約?他們願意在紐約艱苦地掙紮,原因之壹就是享受這種精神上、思想上免於專製恐懼的自由。在精神和思想的層面上,還有壹種自由,是民主運動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免於 被洗腦的自由,免於被強行灌輸某種意識形態的自由。美國憲法第壹修正案還有壹條:政府不得製定國教,即不得強行向人們灌輸某種意識形態。

大家知道,中共是強行向人民灌輸思想和意識形態的,這種灌輸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壹直到小學、中學、大學,直至工作、死亡。妳不接受這種灌輸,就是“反動”,就會遭受政治迫害。它灌輸的,是馬列毛思想。這是壹種“觀念暴政”,是設置“思想牢籠”,是比肉體牢籠更可怕的東西。有人或許會說,現在已經沒人相信那壹套說教了。言下之意,不必過分理會它。不對!不要小看“思想牢籠”的作用,中共灌輸的,不僅僅是意識形態,而且,還有壹套思維方式,即鬥爭哲學和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方式。看看週圍的人,包括民運人士,或多或少都受了這種思維模 式的影響。鬥爭式的、對抗式的、非白即黑式的、封閉式的、非理性式的、不信任 式的、無神論式的、惟我獨尊式的、無遊戲規則式的、對人不對事及階級對立式的思維到處可見。在民運內爭中,中共式的“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影子隨手可見。所以說,中共統治中國的結果,不僅僅破壞了經濟及自然資源,最糟糕的,莫過於對人心的毀壞。而且,毀壞的,不只是壹代兩代。

因此,我們要建立的民主政體,是壹個開放的政體,我們要建立的社會,是壹個開放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有選擇自己思想和意識形態的自由,即免於被強行灌輸壹種意識形態和壹種思維模式的自由。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