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辛亥年

文会附刊(3—1)2023.9   

革命的辛亥年

目录

黄花岗起义————————1

保路运动————————–1

辛亥革命大事记—————— 4

附:

阳夏保卫战———————–47

鄂州约法————————-49

隆裕太后————————-54

清帝退位诏书——————– 63

清室优待条件——————– 64

编后语—————————-68

———————————————————————-

1911–1912辛亥年大事记

编者按

19111010日(辛亥年八月十九)爆发的武昌起义,或作武昌起事,亦称辛亥革命。但严格地说,辛亥革命应包含从19112月至19122月整整一个辛亥年的历史过程,而广义的辛亥革命还可延申至为建立民国的共和革命多年历程。

1911  

1月(庚戌年12月),武昌,文学社成立。湖北革命团体一同集结在文学社(湖北新军革命团体)与共进会旗帜下,文学社多招募自驻扎武昌之新军军官和士兵,共进会则是同盟会异议组织地方分支。

1911年4月27日 (农历辛亥年三月廿九)

第二次广州起义(亦称黄花岗起义)。

4月27日,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清军展开巷战,最终失败。后收殓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合葬,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此次起义中,牺牲起义军不止此数。牺牲者多为中国同盟会精英。《蒋宋美龄给廖承志公开信》中所提“再者毋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对中山先生肝胆相照之日本信徒为我革命而牺牲者。”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收72人姓名及1932年所立《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收陈文友等14人姓名,其中并无日本人名,不知其所据何来。然日本人梅屋庄吉确曾协助革命党人购置军械。此次起义失败后,蒋翊武刘尧澄乃派詹大悲杨玉如赴上海与宋教仁等谋划武汉大举。

5月8日,清廷组成首届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人们认为该内阁是“皇族主导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制的精神,故讥称为“皇族内阁”。

1911年5月

保路运动

5月9日,清廷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宣布收回由民间出资建造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又未能解决如何补偿民间损失。

5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正式成立。

四川保路运动是由立宪派发动和领导的。他们力图把运动控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要求人们只求争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众暴动。

清廷急调动湖北新军入四川镇压,导致湖北兵力空虚。文学社与共进会成立起义机构。

8月,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及附近各州县发动罢市、罢课。8月5日,在成都召开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8月24日,群众开展罢市罢课。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

9月1日,在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议的号召下,开展抗粮抗捐活动。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领袖,封闭铁路公司和同志会。这一举措激起大量群众到四川总督衙门请愿,赵尔丰下令清兵弹压,打死30馀名请愿群众,酿成成都血案,激起骚乱。

9月8日,成都附近农民在中国同盟会和会党组织哥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围攻省城,与清兵交战,附近州县群众纷纷响应,几天内队伍发展到20多万。

9月14日,共进会文学社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谭人凤居正等人的推动下联合,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

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在武昌武昌胭脂巷11号召开,讨论通过“起义计划”,组建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共进会负责人刘仲文(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湖北方面初步决定刘仲文为总理,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军务部长。湖南方面由湖南人焦达峰负责。

当天,驻扎在南湖的八镇炮标三营有几个士兵退伍,士兵孟华臣(共进会代表)备了酒菜为之送行。值日的刘排长过来干涉,双方发生争执。士兵抢了军械,将营部砸烂,前来镇压的骑兵赶到,兵变士兵四下逃窜。湖北当局加强警戒。

9月25日,同盟会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人领导荣县独立。

109日早上,共进会领导人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孙武被炸伤。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和印信等,拘捕刘同、李淑卿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孙武和刘仲文等人及时逃入汉口法租界。后来刘仲文派妻子和弟弟返回去取起义的文件、旗帜等,不幸被俄租界巡捕捕获。学社领导起义军事总指挥蒋翊武决定立即于109日晚12时发动起义,负责向南湖炮队传达命令的邓玉麟因途中艰辛,直到深夜12点过后才赶到南湖炮队,士兵们都已经入睡,无法动员,营代表徐万年只好临时决定推迟起义。由于刘同招供,武昌小朝街85号文学社总部暴露,当日晚彭楚藩刘复基85号被捕,蒋翊武逃脱,杨宏胜在运送弹药的路上被捕,另外还有张廷辅、陈宏诰牟鸿勋30余人被捕,109日起义计划落空。

1010日晨,瑞澂下令,彭刘杨三人在督署东辕门斩首

10日白天, 共进会总代表、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

191110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

武昌起义

晚七时许,共进会会员士兵程定国与正目金兆龙抱著步枪睡觉,且在身上藏匿子弹。被夜巡的哨长(相当于排长)陶启胜发现,金兆龙与陶启胜扭打,程定国开枪把陶启胜打成重伤,发出武昌起义第一枪。

前队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八营代理管带阮荣闻声赶来试图以枪弹镇压,相继被程定国击毙。军营大乱。第八营正目(长)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立即鸣笛集合,正式宣布起义,向楚望台进发。驻守武昌城北门外塘角的第21混成协炮11营辎重队士兵李鹏升,点燃草料库,举火为号,发动起义,蔡济民3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陆军测绘学堂全部学生赤手空拳奔向楚望台。守库的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左队士兵起而响应。临近的工程队也点火响应。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经过熊秉坤劝说,第八营左队队官吴兆麟接受起义士兵推举,任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幕府

深夜,中国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中国同盟会员),得知起义发生,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将清军南下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

起义军攻总督辕门湖广总督瑞澂师爷张梅生建议死守,而瑞澂的汉人小妾廖克玉,同情革命党,死劝瑞澂离府,瑞澂一离辕门,清军大乱。辛亥革命之后,廖克玉受到宋教仁的接见,被称为民国西施

1011日凌晨130分,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湖北军队提督张彪在水师统领陈得龙带兵保护下退出武昌。

10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第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除革命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馀人外,还邀请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国溶以及议员。吴兆麟提议由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革命党人也因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人选表示同意,因此会议通过以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长(一说为总参议)。

1011日晨,革命党的蔡济民王文锦等在黄陂一带找到黎元洪,他正在其参谋刘文吉宅内隐匿不出。起义爆发时,黎元洪新军21混成协统领,在武汉地区清军中地位仅次于最高领导人张彪。早在起义前,革命党人内部便有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建议。有徐君寿林已将黎平日所乘棕色马拉来,不待回答,即拥黎上马。大众拥黎至阅马场谘议局黎元洪是不赞成革命的。被推举为都督后,提出都督当为刚出狱的革命党人刘仲文胡瑛担任。

晚,驻防汉阳兵工厂等处的革命党人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占领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1012日,清廷撤销瑞澂的职务,暂时署理湖广总督;同时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支援。

19111012

汉口光复。上午,武昌全部由革命军占领。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晚上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十八星旗为军旗。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宣布满清政府罪状檄》、《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布告海内人士电》、《致满清政府电》等文告通电全国。

12日,同盟会会员蔡德辰陈雄等企图在京汉铁路正阳门西车站刺杀荫昌未果。

13日,湖北提督张彪率自武昌败退之清军残部占据大智门车站,黎元洪下令革命军渡江,接管玉带门与大智门站,此即阳夏保卫战的开端。

14日,各路清军纷纷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1014日,经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徐世昌那桐保举,监国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任命两年前被罢黜、现在彰德洹上村养病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王锡彤、杨度及袁克定均劝袁世凯不要出山,袁遂托病不就。

1017日荫昌到达信阳指挥,但由于北洋两军系袁世凯旧部,不听指挥,镇压并不得力,同时湖南山西江西陕西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1017日上午,英、俄、法、德、日五国驻汉口领事推举英国领事葛福向鄂军都督府递交会衔公文,承认民军为国际法上的交战团体,各国将严守中立。

1018日,五国领事:英国总领事葛福、俄国总领事敖康夫、法国领事侯耀(时又称罗氏)、德国领事米雷尔、日本总领事松村贞雄)发布会衔布告。

18日,革命军对江岸站发起两次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当日一度退守至大智门站。

19日,革命军再次向车站发起进攻,江岸机务段(时称车头场)的铁路工人亦参与到革命军的攻势之中(汉口市民及工人自发武装称民军)。

1022日,焦达峰与陈作新率湖南新军最先响应武昌起义,攻占长沙,次日建立湖南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因此,湖南省成为最早脱离清政府统治的省份。

1023日,江西省九江独立。

27日,冯国璋率北洋军强攻江岸站,该站遂失守。1清廷召回荫昌,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督办湖北剿抚,统率北洋军武汉进攻;并改任冯国璋为北洋第一军总统官,任命段祺瑞为北洋第二军总统官,荫昌随陆军第八镇留在前线参加反攻。袁督师到,驻节孝感萧家港

1028日,湖南军政府派出援鄂军从长沙出发支援武昌。清军强攻并成功占领大智门站与玉带门站。

1029日,山西独立。同日新军第二十镇在直隶境内发动滦州兵谏,提出解散皇族内阁等《十二条政纲》。内阁总理大臣爱新觉罗·奕劻称病上奏辞职。

1030日,清政府以宣统帝名义下罪己诏,并开放党禁,赦免党人。

         冯国璋亲抵汉口,眼见革命军顽强抵抗,下令先纵火焚烧街道,再派兵占领城市。于是北洋军连日纵火,铺户所存洋油,北军悉数取出,沿路用以纵火。全镇火头无数,有出而扑救者,北军辄以手枪恫喝之。十里商街烟焰蔽天,化为灰烬。革命军不得已,渡过汉水、退守汉阳,汉口随之陷落。

1031日,湖北军政府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刊有用孙名义发布之《中华民国军政府大总统孙》布告全国同胞书:凡我各省义军代表同心戮力,率众前驱,效诸葛一生惟谨慎之行,守吕端大事不糊涂之旨,运筹宜决而密,用兵贵速而神,自能垂手燕云,复仇报国;直抵黄龙府,与同胞痛饮策勋,建立共和国,使异族帖耳俯首。此固本总统中心之所切切,而群策群力,实所望于同胞。

田桐称,武昌起义后,各国驻汉口领事起初对革命政权颇为敌视,以义和团视之,德国领事甚至主张向武昌民军开炮,此事为法国领事罗氏所阻。因罗氏与孙中山熟识,刘仲文草一布告,署临时大总统孙文之名,罗氏在会议上声称武昌布告,临时大总统为孙文。孙文,我之老友也。其人所言,主张共和政体,甚有规模,安可以义和团目之?各国驻汉口领事团遂严守中立,并颁布中立文告。

武昌起义后,鄂军都督府成立军事外交科、外交局等部门,最终合并为外交部,胡瑛任部长,王正廷任副部长,胡朝宗夏维崧石龙川刘凤书江华本姚勉之陶宗汉等分任秘书、科长、参议等职务,余日章为外交部驻汉交涉局局长。胡瑛向各国驻汉口领事馆送交照会。

10月起,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等省宣布独立:

—————————————————————————————————-

湖北

1011日,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汉川张荫兰梁辉汉黄警亚童义轩张殿臣等,在系马口集合数百人,当晚拥至县衙,迫使知县交出印信簿籍。次日,梁钟汉在县高等小学堂宣布组成汉川军政分府。同在11日夜,刘英集合千人,袭击清军永漋河巡防营驻兵,缴其枪械。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南下攻击武汉三镇的江北汉口(夏口)和汉阳,随后启用早先被罢黜的原北洋军首领袁世凯,以稳定北洋新军。革命军开展阳夏战争,最终战败。

亲历者回忆,武昌首义以后,各方面的情况仍很紧张,清兵不时反击。”“旗兵及匪徒纵火抢掠不堪,即军械所附近时有旗兵射伤卫兵事。”“起义两三日间,武昌城内旗兵尚多,时常四出放枪,希图反抗。加以排满情绪,发生滥杀旗人现象。

1012日下午,军政府明令禁止滥杀旗人。据军政府秘书长李廉方记录:军士见后脑平者,必令其念六百六十六,如念六若牛声,则杀之。某旗女就戮时,哭曰:我辈固无罪,但恨先辈虐待汉人耳。又一老妪曰:君等杀我辈妇孺何益,我辈固无能为也,何如留我辈以示宽宏。闻者虽恻然动心,然不敢言,卒杀之。于是都督府议定,遍揭布告,不许妄杀旗人,如拿获奸细,须由都督交军法处究办。其实重要旗人,如铁忠、宝英、连甲等,皆于起义晚或次日先后逃走,搜杀事亦不如传说之甚。例如测绘学堂旗人松俊,四十二标一营旗兵七人,当举义时,悯其无抵抗力,仅暂予拘禁,终获释放。除率众滋扰与作奸细者格杀勿论外,其馀大抵系之于狱,或纵之使去。其有被戗者,亦仅首义一二日,间或有之。

12日,光复京山县

1013日,黄州巡防营士兵焚烧标署,知府和巡防营统领避匿。

1014日,胡云龙杨柱臣邓金标唐牺支等人在宜昌东山寺密谋举事,清军巡防营统领崇欢,新军管带戴南山杨正坤,队官施化龙诸将逃走。

15日,湖北军政府派黄楚楠等人前往黄州,于17日成立黄州招抚临时办事处,并宣布成立鄂东军政支部(后改称黄州军事办事处)。

18日,唐牺支带兵进城,宜昌当夜宣布反正。19日克天门县

1114日,那阳光复。25日,安陆光复。26日,沙市光复。30日,襄阳光复。1217日,荆州光复。

荆州旗兵一度诈降,忽起反抗,屠杀汉人,图谋进攻宜昌,扬言胜则尽屠汉人,败则决万城堤,使荆沙数十万人同归于尽。汉民恐慌,多迁徙至宜昌。革命军拔营进攻,一战而得万城堤,并获炮两尊,旗兵死二百余人。战后荆州旗兵再度投降。

湖南

1022日,长沙新军起义,湖南巡抚余诚格逃走,巡防营统领黄忠浩被斩首。当晚,各界集会,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推举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

24日,湘鄂义军总司令阎鸿飞率一协援湘人马,由汉口乘4艘小火轮驶抵岳州;驻岳州的新军起义,岳州宣告光复,随后成立巴陵临时事务所。同日夜,李僧翁确存秦志高等革命党100余人,闯入平江县公署,宣布组织平江县临时政府。

27日,革命党人潘鼎新黄荣,联络兰谱会首领焦甲申余部,组建一支200余人的义军队伍,攻克华容县城。

1031日,湖南立宪派发动政变,梅馨率部谋杀焦达峰、陈作新,拥立宪派谭延闿为都督。谭延闿为扩张势力,派亲信何陶郑伯林接管巴陵、华容,捕杀革命党人。原表示附和革命的平江巡防营、常备营叛变,反对李僧组成的平江临时政府。华容团练张巨卿亦叛变,潘鼎新、黄荣退守君山。因久困师疲,1000余名义军大部离散。

1110日,剩下的270人由潘、黄率领,在城陵矶接受武昌军政府收编,旋参加保卫武汉三镇的战斗。

在湘西凤凰县,革命党起事一度失败,沈从文几个叔叔牺牲,父亲告诉他:死了上千人。革命失败后,城防军滥杀平民,持续约一个月。

陕西

1022日,陕西同盟会员井勿幕钱鼎景定成等人同陕西哥老会联合,发动会党和新军革命分子同时起义,夺取了军装局。

22日晚,西安除满城以外的汉地已为革命军占领,当天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原日知会会员、新军队官张凤翙被为都督。

23日晨,革命军对满城发起攻势,张云山率众进攻东城楼,张钫率众进攻西北侧至北城楼,并于当晚破城。满城护理巡抚钱能训逃走,西安将军文瑞投井自杀。满兵见大势已去,终非革命军之敌,遂四散奔逃,匿藏于民家者甚多。”23日,革命军入城,发生巷战和滥杀,大量旗人投井、自焚、吞金、自刎。

25日,军政府即令禁止杀戮,所俘旗人后被遣送出城,令其自谋生活。

各方对西安满城死亡人数的统计有较大差异,其中以外国媒体报道的死亡人数最多。外媒报道有着对在华人员安全的考虑。191219日,《泰晤士报》报道有约20000名旗人被杀;1912118日,《纽约时报》称有10000名满人被杀。但情报和事后统计显示,报道数字未经证实且显夸大。《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情报》称:总计约六千之满人,仅余少数妇孺,其余四五千人均被残忍的革命军杀死。申报》于19111210日刊登的西安府函称:北京接西安府十月初六日来函,谓有旗人八千被杀,西人被杀者八人,内有四人系美人。清史稿》中记载:旗兵之死于此役有名册可稽者,凡千余人,官弁兵丁之家属遇害及自尽者尤众。史红帅根据《辛亥殉难记》中的《西安驻防殉难职官兵丁表》统计,死亡旗官一共90名、旗兵1153名,死亡旗兵眷属有名姓的1005人,总计共2248人。不过,这些数据都未能区别因战死、滥杀和自杀而死的人数。

西安起义后数日,关中、陕北及陕南的安康商洛等地五六十州、县相继光复。汉中地区,却由于汉中镇总兵江朝宗与兵备道黄诰的固守,直至19123月,军政府陕南招讨使张宝麟进兵城固,同时四川援陕同志军标统刘荫西率军进至勉县,江、黄才在两面夹攻之际弃城逃跑。5月,张宝麟进驻汉中,所属各州、县先后反正。

陕西基本光复后,革命军向东与前来镇压的豫军、北洋军第二及第六镇交战,仅潼关一处便得失三次。前陕甘总督升允,调集甘肃马安良部及固原提督张行志部二十营入陕,革命军向西与之交战。直至清帝退位后,东西两路作战方止。

江西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江西,官方报道诬为土匪起事,九江市民人心惶惶。革命党人林森把报道真相的报纸贴在浔阳阅书报社门口,并将文中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国家等要处标红,行人无不驻足围观。当时,江西巡抚冯汝睽派赴武昌之师开抵九江,准备出发时经过报社,林森等人将武昌起义的真相相告,官兵遂纷纷拒绝登轮前往武汉,冯汝睽被迫将增援部队撤回南昌。1023日,驻扎九江的清军第53标标统马毓宝经林森疏通,宣布脱离清廷,光复九江兵不血刃。九江附近的湖口炮台马当炮台守军相继反正,南康府属都昌等县也宣布归附革命,清军从下游增援武汉的补给线被切断。

1030日深夜,驻南昌新军第54标起义,城内陆军小学堂和测绘学堂学生配合行事,打开城门接应新军入城。南昌的城守、巡防、水师各军都挂白旗响应,革命党遂据有南昌城。

111日,同盟会召集各界在合同巷万寿宫省商会开会,通电宣言江西独立,推选新军二十七混成协协统吴介璋为都督。

2日,吴就任都督,以高等学堂为军政府。省会以外,袁州瑞州临江鄱阳等地接连反正,各自拥立了一个都督。随后,江西都督大印三次易手(吴介璋——彭程万——马毓宝),后来南京临时政府派同盟会员李烈钧接任,政局才稳定下来。

江西军政府为解决当地旗民恐慌,在回答旗民张某询问革命宗旨时,执法课课长张宗杰告知此为政治革命,非种族革命,如旗民诚心归顺,仍可定居原处,汉军可各回原籍,将一视同仁加以保护,并发给张某执照一张,让其调查旗民户口,以备另编造册。

山西

山西巡抚陆钟琦侦知新军不稳,一面从外地赶调巡防队进省,一面以防堵陕西革命军为名,命太原郊外的85标移驻晋南风陵渡。山西革命党人紧急聚议,决定在开拔前领子弹之日起义。

1028日夜,各营、队从太原城领回子弹后,即由管带姚维藩指挥第一、二营起义,并将起义部队分成三路:一路攻扑满城,一路把守军装局,一路进攻抚署。29日拂晓,起义部队从新南门进入太原城,按原定计划行事。进攻抚署的一路经过激烈的战斗,击散了在署前抵抗的卫队,击毙陆钟琦及其协统谭振德。原定进取军装局的一路,因该局已为阎锡山所遣的八十六标二营所守,就一并进向满城。进攻满城的一路,在继起响应的炮兵营和工兵队的协助下,也迅速完成任务。29日,起义军占领全城,太原光复。在华传教士李提摩太回忆:在太原府,满族人居住的城门洞开,为那些想逃跑的人提供方便。《泰晤士报》描述:山西太原府民军起事,并未杀满人一名,并异常保守秩序,对于外国则更加留意。由此可见,可知此次汉人举动,实系反对腐败无信之满洲政府,一切行为大有共和政体之模样。

太原起义胜利后,另有革命党人谷思慎续桐溪弓富魁邢秉丞等在晋西北,罗定成李岐山等在远城,景定成刘汉卿等在晋南,李鸣凤张实生等在河东,联合当地的绅、学、军、警各界以及哥老会,纷纷发动起义,使所在府、县反正。

1212日,太原革命军不敌清军曹锟部进攻,北上绥远,于次年111日占领包头17日占萨拉齐25日进攻刀什尔村失利,遭清军追至托克托城,清朝绥远将军坤岫及其旧势力复辟。

直隶

1029日,直隶发生滦州兵谏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四十协协统潘榘楹、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在滦州通电清廷,要求在本年内召集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清廷将七十七标移至锦州,七十八标调往关外,第八十标开到临榆,把二十镇分散调开,将第三镇由东北调至廊坊,加强防范。

114日,第二十镇管带施从云王金铭等在滦州,计划配合吴禄贞石家庄起义。

6日夜,吴遭杀害,计划无果。下旬,北方革命党人筹划在张家口起义,消息泄露,数十人被捕,李飞仙秦宗周高志清7人遇害。

29日,党人按照汪精卫与袁世凯的约定,在北京正阳、崇文、宣武门等处进攻紫禁城,却中埋伏,陈雄高新华李汉杰等牺牲。

1218日,耿世昌靳广隆率百余人在任丘雄县起义,遭淮军镇压,退守雄县,后因缺少外援,党人牺牲殆尽。

191212日,王金铭、施从云在滦州率部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

4日,乘火车西进天津,袁世凯派第三镇统制曹锟、通州镇守使王怀庆出剿,在雷庄爆发战斗。

5日,王、施在与清营谈判时被杀,革命军战败。

12日,滦州革命军唐自起黄际隆庞希德等数十人潜入开平,袭击王怀庆,失败殉难。

15日,通州革命党人密谋起义,因叛徒出卖,其机关张家湾遭包围,蔡德辰王丕承遇害。

16日,党人组暗杀团,在北京东华门刺杀袁世凯未遂,张先培黄之荫杨禹昌遇害。

29日,天津起义因燃放信号炮失误,起义仓促而败。

31日,北方革命协会代表再次在天津集会,筹备起义。

27日上午,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遭到袁世凯部下及天津英租界当局破获,大批党人被捕。

云南

1027日,同盟会员张文光李学诗陈天星等人,率同第七十六标新军两队和防军两营,首先于腾越起义,张文光称滇西军都督,并分兵下永昌永平等十余州县。

1030日,同盟会员李根源联合新军标统蔡锷罗佩金及管带唐继尧等人,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次日占领省城昆明,成立云南军政府,举蔡锷为都督。

114日,大理新军也宣布反正,设迤西自治总机关部。个旧驻军受蒙自海关道龚心湛之命,开往临安镇压,被起义军击溃,个旧各界于5日遍插汉字黄旗表示反正。

6日,临安起义军入蒙自,龚心湛逃。顺宁知府琦磷虽系满人,素极维新,亦常以满廷专制为恨。自接省城光复电,深为欢跃,当即复电投诚。其他各府县传檄而定,不旬日而全滇底定

上海

113日,上海同盟会、光复会、上海商团的陈其美、张承槱李平书李英石李燮和等在发动起义,主力有张承槱刘福标等人组织的青帮洪门敢死队,李平书和李英石的上海商团武装,李燮和联络的吴淞地区起义军警,朱家骅徐霁生等人组织的中国敬死团

4日,攻占江南制造局,上海光复。

8日,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府,推举陈其美为都督。

贵州

113日夜,自治学社在贵阳白沙井(今白沙巷张百麟家开会,决定4日晨起义,当夜发出动员令。当晚,动员令传到次南门外陆军小学堂,学生们在冲入军械库夺取枪支后,公推学长邝质夫为临时领队。起义队伍出校门涉过南明河,与陆军第一标会合。同时,自治学社派胡刚南厂新军营通知起义决定,标统袁义保反对,社员杨树清向天鸣枪,袁义保仓皇逃走。士兵公推第一标教官兼小学堂总办、同盟会员杨荩诚、排长赵德全作指挥,将队伍开到南岳山一带布置作战。贵州巡抚沈瑜庆听闻陆军小学起义的消息后,本想凭借巡抚衙门卫队顽抗,但卫队在管带彭尔坤领导下起义,将衙门内大炮炮栓全部拆去,士兵们臂缠白布,迫使沈瑜庆交出巡抚印信。

114日拂晓,起义士兵分别由大南门次南门入城,维持秩序,宣告贵阳光复。

浙江

114日,浙江光复会会员驻杭州新军八十一标标统朱瑞,同盟会会员新军八十二标周承菼部军官吴思豫吕公望蒋百里蒋百器杨廷栋吴肇基人等,及光复会王文庆率领从上海赶来的敢死队发动起义,从笕桥、南星桥出发进攻省城杭州。朱瑞、吴思豫、吕公望等率八十一标及光复会王金发敢死队攻占军械局。周承菼统八十二标和同盟会蒋中正、光复会尹锐志(女)所属敢死队攻占抚台衙门。杨廷栋率兵包围巡抚府,巡抚增韫被俘。

5日晨,杭州各处均悬挂白旗,以示光复,惟旗营驻防将军德济督据城抵抗。英国驻杭州领事赛斐敕向朱尔典报告说:事实上,杭州城居民中间的惊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担心满族人表示好战。已经发生的几起伤亡,大都是由于自满城乱放来福枪所造成的。满族人还击毙了第一个被派去同他们开始谈判的使者。于是,革命军在附近的山上架设大炮,白天对满城施放空弹,同时通过电话与满族将军建立了联系。他们以夜间进行真正的炮击相威胁,同时提出建议,如果满族人同意交出武器,便可以赦免他们的性命并对他们给予临时津贴,这些条件终于起了作用,一场可怕的大屠杀便这样避免了。《申报》评价:是役也,民军死仅二三人,居民无恙,商业照常。并闻都督府已分举人员部署各项政治矣。当民军开门放入新军时,同时将钱塘、涌金二门开放,以便旗营中人逃走,其用意甚为仁厚。诚以此次革命乃政治问题,非种族间乱也。”5日,浙江谘议局议长陈黻宸、副议长沈钧儒马叙伦等人,推举立宪派汤寿潜为都督。汤寿潜入旗营缴械,旗兵却隐藏大量枪械,图谋反叛。后经陶成章、褚辅成搜出所匿枪械,将主谋者佐领贵林逮捕正法。

浙江军政府成立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

1167两日,宁波绍兴嘉兴衢州四府先后反正,成立军政分府。接着,湖州金华严州处州台州温州诸府也宣告脱离清朝统治,浙江全省光复。军政府特别批示满汉平等:凡旗人之出外谋生或挈眷迁徙散在各处谋生者,同为我民国之人民,即同受我军政府之保护……倘因存歧视之见于旗人之生命财产忘肆侵害者,军法具在,严惩不贷。并为生计无着落的旗人提供临时补贴。

江苏

113日,上海军政府派人到苏州,策动驻枫桥的新军起义。

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命令城外新军袖缀白布,进城至巡抚衙门,宣布脱离清朝统治,被推举为江苏都督。随后,程德全电告常州知府长明,长明携眷潜逃。

6日,程德全委任何健为常州军政分府司令,常州光复。同日,华承德50余人进攻无锡县署,县署守军投降。接着,金匮县署也被义军占领。

7日晨,新军三十六标二营管带林述庆在京岘山起义,成立镇江军政府,虎威建威两舰和象山、焦山炮台守军响应起义。8日晨,镇江京口旗营副都统载穆投降,军政府军务部长李竞成入城缴械。

7日夜,南京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在秣陵关起义,分三路进攻雨花台通济门汉西门,因弹药不济,死伤数百人后,退集镇江。上海同盟会总部遂决定组织江浙联军,合力攻打南京。

11日,江浙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

据《纽约时报》1111日报道,南京民军于8日起义失败后,清军在城内展开屠杀,男女老少甚至婴儿被肆意袭击,任何剪辫者、穿戴白衣或外国服装者(外国人除外),皆被视作革命党处决,死亡数及上千人,该屠杀为现代史无前例。南京光复后,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写信给英国公使朱尔典称:总的说来,革命军有理由对他们已经表现出来的克制感到自豪。有人给我谈了一些关于屠杀满族男人、妇女和儿童的情况,但经过调查,几乎所有这些情况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尽管发生过几起显然不愉快的事件。象已经发生的对财产的破坏,都在满族人居住区内。目前的一切情况都是很安宁的,南京城正在迅速地恢复正常状态。

20日,江浙联军在已起义的海军舰艇的掩护下,发起攻克南京之役。是日,与张勋部激战于龙潭,张勋大败。

22日,部分镇军与扬军进攻六合,欲断张勋后路。

24日,江浙联军攻占乌龙山幕府山24日晚,右路淞军和一营浙军占领乌龙山炮台。

25日,浙军在孝陵卫与清军激战,击毙张勋的亲信王有宏和旗兵千余人。29日,粤军和浙军攻下幕府山炮台。

121日,粤、浙、镇军攻下天堡城,同时苏军占领雨花台。联军炮击清军嘹望台太平门和张勋的指挥部所北极阁,张勋、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等将领逃跑。

2日,巡防营统领张联升率领余部投降,南京全城光复。

8日,许宏恩率兵进南通城,清总兵张士翰从衙门搬出,军政府次日宣布通州光复。8日晚,孙天生策动扬州定字营起义,知府嵩峋逃跑,扬州光复。22日,海州盐防营兵变,进攻州署,开放监狱。

24日,蒋行雁派新军一营由何锋钰率领,进驻海州,任民政长。

19121月,林述庆辖北伐各军会攻徐州,经固镇三里湾浍河宿州数战,张勋败走济南。

211日,徐州光复。

安徽

115日,同盟会会员吴旸谷等率标炮营起义,并向省城安庆进攻。立宪派则劝说安徽巡抚朱家宝独立,

118日,安徽谘议局出面宣布独立,推举朱家宝为都督,王天培为副都督。

119日,合肥光复,成立军政分府,推党人孙万乘为司令;同日,芜湖光复,成立芜湖军政分府,举吴振黄为总司令。

13日,大通光复,设军政筹议局。

15日[一说5日],寿州革命党人张汇滔王庆云等起义,清文武官吏潜逃,寿州光复,旋成立淮上军司令部,推王庆云为总司令,张汇滔、张伦袁家声为副总司令,并兵分三路向皖北各州县推进,光复六安怀远凤阳蚌埠霍丘阜阳涡阳等地。皖南地区在各界协力下,

112526日,徽州繁昌太平等府先后光复。至此,安徽省除亳州一隅,均告光复。

广西

1030日夜,桂林的革命党人联络在省城的2000多新军和800多名会党,准备进攻桂林城。因道路被水淹没,无法前进,只好退回。

1031日,刘崛等联络了梧州一带的绿林2000多人,集合各界代表宣布反正。

115日,罗佩珩等联络州的会党、绿林和一些团练、巡警,共数千人,攻据平南城,又汇合各县武装万余人,攻克藤县,进取浔州刘古香柳州联络会党数千人,准备攻城,防营分统陈朝政所部六营巡防营归向革命。怀远怀集群众也举起义旗。玉林发生兵变、罢市和罢课。南宁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绿林和部分新、旧军,积极准备起事。

116日夜,巡抚沈秉堃藩司王芝祥等,经谘议局中的革命党人、副议长黄宏宪、议员蒙经等人和立宪派劝说,宣布广西独立,沈秉堃任都督,王芝祥、陆荣廷任副都督。晚间,巡防营拒不剪辫,发动叛乱。沈、王知新、旧军队不和,先后以北伐为名离桂。原广西提督陆荣廷因利乘便,据有都督一职。

广西常备军协统赵恒惕率新军随沈秉堃部北上,驰援武汉,陆军小学堂白崇禧等人随之加入北伐学生军。学生军自备途中费用,赵恒惕发给每人七九步枪一支、子弹一百五十发、毛毡一张、黑呢外套一件、水壶饭盒杂囊等物,经全州永州,取水道经湖南之祁阳衡阳湘潭,至长沙复改乘轮船经洞庭,至湖北汉阳附近之蔡甸梅子山参加南军阵营,与北军相峙,后随赵恒惕之混成协调驻孝感

福建

115日,同盟会福建分会在福州城外的白泉庵召集军事会议,郑祖荫林斯琛刘通黄乃裳林肇民萧奇煊彭寿松等同盟会员以及新军陆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协统许崇智等人,在台江的一艘夹板船上密商起义方略,计划119日凌晨4时起义。闽浙总督松寿福州将军朴寿获悉后,下令整顿战备,紧闭城门,由旗兵驻守,并组织杀汉队,决意负隅顽抗。

8日下午4时,革命军管带萧奇斌率领炮兵营来到于山高地,在山上架起大炮。

9日拂晓,福州光复战役正式打响。彭寿松率炸弹队由水部入城,直扑高节里,策应城内的民军。驻防长门的统领派兵400人及大炮4门趁夜入城,炮轰旗界。交战后旗军请求停战,并约定时间投降,但事后旗军并未投降,又与民军开战。

10日晨,数百名旗兵投降,松寿自尽,朴寿避入前捷胜营统领明玉家中,擒获后企图逃跑,追获后被击毙。

11日,福州宣布光复。

119日,庄尊贤同安灌口两地的同盟会员进攻同安县,驻城清军反正,同安和平光复。

1111日,漳州陈兆龙朱润卿林者仁王兆培等同盟会员联合哥老会及龙溪农民军,冲入道尹府公署,宣布漳州光复。

1115日,厦门的同盟会员联合各界开会,由张海珊宣布共和,革命军分四路入城,进攻道署、警署、胡里山炮台以及各机关,厦门当日光复。

1118日,蒋以麟说服原驻防管带唐万胜、晋江知县黄逢年交出印信,泉州光复。

1119日,同盟会会员刘霭士丁仰皋刘清藜等人于公推原巡防营管带刘光汉以及游击易福元为汀州临时正副司令。

1120日,黄缃朱唤醒联络新军管带万国发,在莆田东山召集各界,宣布莆田光复易帜。闽北的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也相继实现了政权和平过渡。至此,在武昌首义后只有一个多月,福建全省便宣告独立光复。

广东

1024日,同盟会员彭瑞海化州起义,次日化州光复。

29日,陈炯明邓铿等人在惠州起事。同日,张碌村等人占据汕头,又进图潮州。

30日,同盟会员王兴中光复新安。

117日,郑彼岸林君复任鹤年等光复香山8日,惠州汕头光复。同日,在胡汉民劝说下,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新军第二十五镇统制龙济光同意反正,民军声势浩大,两广总督张鸣岐被迫召集各界代表在广东谘议局讨论广东独立问题。

9日,广东宣布独立,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成立,肇庆紫金同日光复。潮州大埔阳江连州三江梅州连山等地,也于广州光复后一周之内光复。

1127日,罗侃廷苏干初在府城廉州起义,参加者约400人,攻下了府县衙门,并以钦廉军政分府名义宣布光复。苏干初任都督,参谋长李时钦、军政部长邓世增、财政部长罗侃廷、民政部长廖杏斋(合浦县长)、秘书长林朱赞。随后,罗侃廷到北海发动清军起义,苏干初则派员到沙岗、西场等地招抚游勇,祈望扩大成果,但遭遇反正清军的反叛,经由广东都督胡汉民派军舰前来平息。

广东省各界召开会议,包括满汉八旗代表,就广州满城、新军防营、土匪等项进行商议,和平解决了化旗为民的问题。经各方支持,军政府组成一支北伐军共约8,000人,姚雨平任总司令,马锦春为副总司令。

广东军政府成立后,委赵士槐琼崖安抚使,令其收编清军。赵到琼后与琼军发生冲突,便在海口先将参加过同盟会的学生组成学生军,配以九响毛瑟枪和单发枪数十枝,以武力迫范交出政权。后来,军政府又另派黄明堂为安抚使,改编琼军。至此,海南全岛光复。

四川

1018日,同盟会员曾省斋在垫江发动起义,得到了同时在大竹起兵的李绍伊的支援。

27日,起义军进入垫江县城。

1111日,曾省斋又誓师出发,连取大足渠县邻水广安岳池,而蓬溪射洪营山诸县,亦传檄而定

12日,广安州组成大汉蜀北军政府

18日,廖树勋在长寿起义,并向涪州进兵。

19日,同盟会员冉君谷重庆归来,与江津县令吴良桐密商,告知重庆同盟会已有起义准备,吴良桐次日宣江津布独立。

21日晨,长寿援军入城,同盟会员高亚衡迫使知州戴赓唐交出州印,次日成立军政府。同日,同盟会员熊兆飞邓笃率两路军至南川县,由内应接入城内,南川光复。

1122日,成都召开四川官绅代表大会,决定独立并派出蒲殿俊11人与四川总督赵尔丰的代表在在成都圜通银行进行谈判。

27日,四川宣布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赵尔丰发表宣示四川自治文告,将权力交给新政府。立宪党人蒲殿俊担任都督,赵尔丰的嫡系部将朱庆澜任副都督。

27日,进入四川的鄂军在资中反正,杀死上任途中的代理四川总督端方

革命爆发后,成都满城旗人对汉人抱同归于尽心态,有的还表示,万一事急,老幼妇女先行自杀,精壮杀出少城与汉族拼杀接近满城的汉人住户街道,谓旗兵杀出,定先遭殃,妇女已有自缢者汉兵闻之,成列出围少城,满兵闻之,亦登陴列炮守

117日,满城千余人联队扑出满城,击毙汉民数人,成都将军玉昆及副都统奎焕发表劝谕,变乱始息。

12月,四川名士徐炯周凤翔受军政府之命来满城进行和谈。同时,赵荣安也代表满城旗人到军政府会谈。

23日,玉昆下令驻防满城的全体满蒙官兵向军政府缴械,并由军政府帮助他们另谋生计。

山东

1112日,山东烟台同盟会栾钟尧宫锡德十八豪杰同盟会会员发动起义,占领烟台海防营烟台道台徐世光闻变携家眷逃到东海关税务司英国人梅尔公馆寻求保护。

1113日,十八豪杰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宣布烟台独立,成立山东军政府。次日,改称山东烟台军政分府,推举清海军舞凤舰舰长王传炯为烟台军政分府总司令。

1113日,在山东革命党人丁惟汾的劝说和代理新军第五镇统制贾宾卿等部分军官的胁迫下,山东巡抚孙宝琦同意山东独立,推举孙宝琦为都督。

1124日,孙宝琦又在第五镇新军逼迫下取消独立。袁世凯命张广建以州同知擢布政使,吴炳湘以候补县丞擢巡警道,搜捕革命党,令巡警沿街将黄帝四千余年字样的告示全部刷掉,重新贴上宣统三年年号告示。

1210日晨,吴炳湘派军警突查济南商埠经二路西头路南宜春轩照相馆兼钟表维修店和万紫巷万顺恒洋货铺,逮捕了革命党人刘溥霖杜瑨14人,当场用枪托砸死蓝盛九,并抢劫两家店铺的财物,史称宜春轩惨案。

河南

武昌起义后,刘积学由北京赶回开封,与刘纯仁等先后设机关于北书店街和合堂、优级师范学堂、中州公学等处,筹划河南独立。

1014日,革命党人吴沧州策动驻汴清军第29混成协协统应龙翔反正,允应为河南都督,但被拒绝。豫抚闻讯后,调兵部署于铁路沿线,使省城革命无法实施。革命党人遂定四路起义,会攻省城。

在豫西,王天纵联合张钫部秦陇复汉军,组成秦陇豫复汉军,曾攻至渑池,进取洛阳,清第6镇协统周符麟率五、六千人来援,王部退至潼关;在豫东,刘荣棠、李锐五、谢鹏翰等发动仁义会袭击开封,攻至曹门,因武器简陋终溃;在豫南,刘积学、海廷璧等在叶县建立机关,准备占领南阳,曾一度进攻鲁山县城,因其领导人孙豪被诱至城内被杀而失败;在豫北,陈伯昂受孙中山派遣,谋炸黄河铁桥;在信阳,文学社社员刘化欧1016日在武胜关李家嘴集合农工和士兵起义,22日与北洋军交战而败。

191112月,张钟端返回开封组织起义指挥部,以开封法政学堂为基地,拟23日晨攻铁塔旁弹药库,再攻打巡抚署和防营。但因奸细告密,

22日晚,正在开封优级师范学堂布置武装起义的革命党人被包围,张钟端等31人被捕。24日,11人遇难,史称河南辛亥11烈士

此外,不乏省外攻取河南的努力。

191111月,留日河南籍学生返沪组成威武军,由张国威率领攻至柳林1912年初,新蔡阎子固率安徽淮上军入豫。

奉天

116日,蓝天蔚等革命党人在北大营开会,研究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事宜。由于缺乏警惕,被蓝天蔚部下营长李鹤祥告密。赵尔巽在黑龙江视察,知悉后立即赶回沈阳,下令全城戒严。

12日下午,赵尔巽在省咨议局召开奉天国民保安公会成立大会。张作霖用武力控制会场,推举赵尔巽为会长,清军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为副会长,张作霖为军政部副部长。全省各地按规定成立分会,以控制局势。张作霖所部巡防营2500人陆续开进省城。为与之对抗,

17日,张榕张根仁等人联络辽宁各界,成立奉天联合急进会

1120日,顾人宜率民军进攻驻扎在李家卧龙的清军巡防队,首战告捷。27日,起义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庄河军政分府中华民国征清满洲第一司令部29日,顾人宜部攻打驻于水门子的巡防队,再战再捷。此时,由于全国形势尚不明确,赵尔巽剿抚并用,一面派马、步、炮队施加压力,一面又与起义军进行谈判。顾人宜接受了军费一万两白银,在不交出军权的条件下,将民军改编为地方巡防队。但1127日冯国璋攻陷汉阳后,赵尔巽放心严剿革命,于123日派袁金铠杀害急进会领袖张榕,此后又有100多人先后遇害。

1月底,蓝天蔚受民国政府之命,部署三艘运军船进发花园口

21日夜至2日晨,北伐主力在貔子窝、花园口、大孤山一带登陆,蓝天蔚赴大连指挥。

3日,北伐军在花园口北与清军巡防队激战,取得胜利。

4日,在水门子与清军战斗,俘虏巡防队帮统李子锐及管带陈宝珊6日,北伐军占领瓦房店

10日,攻占庄河,清军败逃。正当北伐军与民军准备攻占沈阳时,清帝于212日下诏退位。

吉林

10月中旬,即有人在省城倡言独立,其后附和者为数愈多吉林巡抚陈昭常、驻军二十三镇统制孟恩远闻讯惊恐,一面封锁消息,一面搜查党人。

1116日,陈昭常召集省城各界,欲仿照奉天模式,成立吉林国民保安会,遭学生反对。学生宣言:保安会,学界绝不赞成,假使刎颈流血之祸,即在眉睫,非学界之所畏也!但在军队支持下,省保安会最终成立。

20日,省城各学堂学生一律罢课,以示反对。

12月,革命党人段右军朱霁青长春杨子厚密谋起事,因泄密失败。1219日,驻长春第二十三镇军官庆恩(化名陶雨春)与日本人木村好太郎商议,联络西北荒马贼”100余人,以长春府游击马队长李松山为内应,预期起义,再因被告密而败。

19122月,在长春南满铁路附属地内,百数十人分匿于各宿店,约期举事,因官府勾结日本施压被迫解散。

218日,李贵杨八等百余人占领公主岭,宣布独立,结果也被给资遣散

216日夜,革命党人梁廷栋梁廷樾刘干一商震等以哈尔滨为根据地,同马贼和反正巡警组成的200余人起义,占领了电报局、自治会。

19日清军统带么佩珍率队围攻起义军,梁廷栋、梁廷樾、陶遇春王泽臣李范五10余人牺牲。

37日,驻吉林省山城镇巡防营管带李秀峰奉命围剿海龙县杨树河子村王樾人领导的乡军,3天后将王砍杀于山城镇西门外。

315日,陈昭常就任民国都督,吉林省革命流产。

黑龙江

武昌起义爆发后,黑龙江各学校推举代表组织学生联合会,在黑龙江全省中学堂召集师生开会。中国同盟会黑龙江支部负责人邓觉民发表演讲,激烈宣传革命。会后,学生上街散发传单,倡言独立。

1116日,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秉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旨意,成立黑龙江国民保安公会,自任会长,并通饬各属:如有散布谣言,鼓吹独立扰害公安者,准其拿办。以靖地方。但学生继续做革命活动,针锋相对成立黑龙江国民联合会,还于1211日到省属衙门前游行,高呼黑龙江独立万岁

1218日,学生用全体名义要求巡抚周树模宣布独立,并传知军政界赞成,以图得到支持。周树模不敢出署一步,将军政事宜都委之于民政司长宋小濂处理。宋对学生表面上予以同情,但下令各学校提前举行毕业考试,通知学生家长监管子女在家放假,不准到省城闹事。最终,学生们要求黑龙江独立的努力未获得成功。

甘肃

11月初,陕西宁州会党数百人占领州城,继进军甘肃合水庆阳。同月,文县阶州数千农民围攻县城,捣毁厘局、税局。

1114日晚,为钳制西军攻陕之兵力,切断清廷仅有之西北交通,革命党人在宁夏府(银川)开会,决定由刘先智任总领队,以哥老会和巡防续补五营为主,分赴灵州平罗等地同时起义。后因事机泄露,宁夏府的起义遭破坏,10余名会众被捕入狱。灵州民军1000余人按时起义,于17日晚攻破守备衙门及县署,光复灵州。

19日晚10时,宁夏府民军坚持起义,分三路攻城,在与潜伏城内的起义军首领刘华堂及哥老会配合下进城,同清军展开巷战。经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府城各衙署及兵营,击毙了负隅顽抗的代理镇台贺明堂等大小官吏数百名,升起支那革命大元帅孙的旗帜,全城遍插拥护孙中山的顺南小旗。其后数日,平罗县、宁朔县相继光复。

1123日,宁夏革命军政府正式成立,并颁布《新政大纲》和《临时政纲》,宣传革命道理,提倡各族皆为胞泽。但民军对满营的进攻屡次受挫,战斗中革命党人刘先智亦牺牲。

1912年元旦,甘肃清军反扑宁夏府城,满营内清军趁机出动,与起义军交战三日,最终陷宁夏府,一批会党首领和民军遭清军屠杀。

1911年底和1912年初,河西走廊会党和农民数次起义,但都终归失败。陕甘总督升允组织军队进攻陕西,攻陷长武醴泉咸阳,逼近长安

1912311日,驻守秦州黄钺联合革命党人向燊陈贞瑞等,发动起义,成立临时军政府。战争前线的马安良周务学等实力派为保存自身地位,由代布政使赵惟熙和咨议局议长张林焱领衔,于15日通电承认共和,使升允迎清室西迁的计划破产。

青海

11月间,西宁帮会领导湖南人任得慧固原孙大旗(人称孙麻子)、西宁人乔寿山等酝酿举事,于是联络小手工艺和各行业杂役人等一千余人。为解决武器难题,孙大旗到西宁西郊大营盘所驻镇标新军军营中活动,策反士兵中的哥老会员四五百人。11月底,已联结西宁西川石灰沟元山尔镇海堡多巴扎马隆国师营等地的农民和西宁城中的哥老会成员达3000余人,编为左、右、前、后、中五个营,乔寿山任兵马大元帅,任得慧任副元帅,白虎任总兵,以扫清灭洋为号召,预定125日起事。原计划攻占镇海堡、多巴,夺取囤积的粮草后,再配合大营盘新军攻占西宁府城。不料一党人向驻镇海堡千总白尚珍警告说:限你三日内将所有人马粮秣军器准备齐全,如敢违抗,即踏平镇海堡。白立即向西宁各衙署告变。西宁镇总兵张定邦令镇标新军管带陈正才将所有枪弹转交镇署,且不准营兵外出。乔寿山与城中新军失去联系,见风声紧急,提前2日在西宁元山尔起事,张定邦率官兵前往镇压,双方在郭家寨爆发冲突。清兵火力猛烈,击溃义军,将俘者押至西宁,后任得慧也被捕,均遭杀害。但西宁当局慑于全国革命的声势,对该案不敢穷深追究,将搜查到的起义军3000人名册焚毁了事。

新疆

1228日,巡抚袁大化获悉革命党欲在迪化府举事,派兵捕杀了哥老会总统唐小云、帮统陈光模,并通缉湘籍革命党人刘先俊。刘见事机紧迫,当日晚同万象春马万荣等百余人起义。起义军攻抚署东营不利,转攻陆军炮营,想夺炮轰击各官署和军械局,亦不果。再转攻警察第一区,不克,只好退据协署。旋遭清军队包围,队伍溃散,多人被捕遇害,省城起义遂告失败。此后,伊犁革命党人集议,商决191217日起义,冯特民李辅黄等为指挥。事为志锐知悉,调满、蒙各军前来镇压。革命党人乘清军尚未调集之际,先发制人,提前三小时(当晚九时)起义。经守护南库的革命党人黄立中的接应,获得了该处军火库的弹药供给,遂会同李啸风率领的炮队,猛攻将军署和副都统署。志锐越墙逃走,只剩下据守北库的满兵还在抵抗,起义军数次进攻不克。为结束战斗、减少伤亡,起义军遣使入旗营劝降,并请已卸任的伊犁将军广福(蒙古族)出面劝说。旗籍官兵知为政治革命,无种族歧视者,即停战缴械。同日夜,惠远城光复。

8日,志锐被搜获处死,伊犁起义大获全胜。

18日,新伊大都督府成立,广福为都督,杨缵绪为总司令部部长,冯特民为外交部长兼民政部长,李辅黄为前敌总指挥。新伊大都督府致电袁大化,劝其认清时局,宣布共和。但袁大化拒绝共和,派陆军协统王佩兰率部进攻伊犁。

2月,李辅黄率伊犁起义军与迪化清军交战于精河一带。起义军连连获胜,清军由五台退至精河沙泉子固尔图。不料独立骑兵团团长钱广汉临阵反叛,使起义军由胜转败,方孝慈牺牲于沙泉子之战。杨缵绪亲赴前线督战,清军败退乌苏

212日,清帝退位。

312日,袁大化遵旨承认国体共和

15日,北京政府改新疆巡抚为都督,袁大化辞职,杨增新任都督,撤销伊犁大都督府。冯特民拒听袁世凯、杨增新的调动,坚持留任伊犁外交司长、伊犁观察使。杨增新大造舆论,指冯特民破坏统一。191310月某夜,杨增新收买营长马得元,率兵包围冯特民、李辅黄的住所,将二人杀害于惠远城。

11月初,宋教仁居正刘仲文孙武等商议,认为仅有政府组织法还不够,尚需有一个根本法类型的法规。众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爱研习法律,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因而他为鄂军政府草拟的约法(定名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法律,共760条。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立法权属议会司法权则归法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自由营业的权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

191111月,以黎元洪为首的武昌集团和以沪军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为代表的上海集团,同时展开筹组中央政府的活动。

111日,清政府令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清军占领汉口

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袁世凯内阁成立,荫昌被任命为军谘府大臣暂管陆军大臣事务。

叶恭绰笔记曰,武昌变起,瑞澂逃,荫昌督师而不甚负责。当时清廷即分两派:一派主张严申军令,用亲贵督师,以张挞伐;一派主张起用袁世凯。争不能决,乃奏请隆裕太后决定。太后主起用袁,议乃定。其后一切均由此发轫也。袁世凯起用前后,清廷应对革命的方略产生重大变化。此前,清廷对湖北民军的态度是一致主剿,此后则出现的呼声。

袁世凯在被清廷起复前夕,便会见过来访的革命党人朱芾煌。朱劝告袁世凯同南方议和以换取大总统之位,袁世凯权衡利弊,上台后采取剿抚兼施的策略,进而准备和南方开始谈判。

清政府命袁为内阁总理,海外华侨,留学生和国内舆论界中有人认为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主张争取袁世凯反正,推举其为第一任大总统。之后,袁世凯分别致信黎元洪和民军总司令黄兴。

113日清政府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116日,溥仪罪己诏,释放革命党刺客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

119日,黎元洪以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名义,向独立各省发出通电,要求各省速派代表到武昌开会,商组中央政府事宜。

119日,黄兴致函袁,希望他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主张给袁世凯一个民选的总统,避免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的悲剧。

1111日,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等三省军政府都督电邀各省派代表到上海开会。

1113日,袁世凯带卫队抵京任内阁总理大臣

1114日,江苏都督程德全通电请孙归国组织统一政府: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先生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中山先生为首创革命之人,中外人民皆深信仰,组织临时政府舍伊莫属。我公力顾大局,想亦无不赞成。

111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代表参加。武昌集团坚持会议要移到武昌召开。由于武昌最先发动起义,多省代表已抵达武汉,同盟会主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人也在武汉。最后,上海集团让步,议决各省代表赴武汉,定于30日在汉口召开会议,商议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但每省在上海仍须留1名代表作为通信联络机关。

1116日,组成袁世凯内阁。孙文在巴黎也致电国民军政府,表示同意举袁世凯为总统。在分别收到二人复信,得到将获总统职位的保证后,于1110日、30日派旧部刘承恩、副官蔡廷干(海军正参领)作为私人代表,赴武昌议和。黎元洪迫于主战派压力,要求袁世凯倒戈北伐,并保证以项城之威望,将来大功告成,选举总统,当推首选。刘、蔡二人携黎元洪致袁世凯亲笔信回京复命。此后袁世凯通过攻克汉阳,大挫民军锐气,迫使民军方面不得不进行停战谈判。

1117日,冯国璋下令李纯进攻汉阳。至24日,美娘山、锅底山、扁担山先后失守,革命军牺牲不下三百人。

1117日,冯国璋下令李纯进攻汉阳。 

18日,江北都督蒋雁行表示:大统领一席非孙中山莫属。

19日,扬州军政府敢死军总指挥边振新登报:公求孙逸仙先生回国为总统。安徽都督李烈钧要求:电请孙中山先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广东方面亦称:大总统一职,拟举孙中山先生。

1121日,各省都督代表会议。各省代表陆续到达武昌。此时恰值清军攻陷汉阳,武昌危急。各省代表于1130日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召开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4省代表24人,推湖南代表谭人凤为议长。议决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由鄂军政府代中央军政府职权,鄂军都督代中央军政府大都督。

24日,美娘山、锅底山、扁担山先后失守,革命军牺牲不下三百人。

11月,端方率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及三十二标一部入川镇压四川起义,至四川资州1127日新军哗变,端方为军官刘怡凤所杀。

1126日,袁世凯通过英国公使朱迩典及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向军政府和各省代表提出议和三条件:停战,清帝退位,选袁世凯为大总统。

26日晨,北洋军用重炮轰击磨子山、扁担山,革命党人刘玉堂牺牲。同日,北洋军夺取汤家山,渡过襄河占领黑山。 

27日拂晓,北洋军攻占梅子山,另派一队攻占龟山,革命军伤亡殆尽。当天下午,汉阳终告陷落。当革命军和平民乘船撤离时,北洋军更向江中开炮,由江中捞出之死尸陈列堤上,不计其数,内有未死而呻吟者,有妇人抱子、母死而子苏,啜泣索乳者。血溅江边,死者相枕藉。”“甚至车夫舟子,皆相视对泣。

总计武汉三镇之役,革命军的牺牲人数,据张难先记载:辛亥武汉光复,殉国有姓名可纪者只三十二人。无姓名而确记数字者,四千二百八十余人。死伤浑列者,为二千三百七十余人。受伤专列者,为一千七百三十五人。武昌仓卒发动,无明确记载,以卫生队殓埋之纪载考之,为数亦复不少。汉口初九至十二日浑战四昼夜,汉阳十月初六、初七浑战两昼夜,均无纪载。合伤兵不治而死之数,约计总在万人以上。当时有一湖南长沙致各报馆的电报愤言:冯国璋、王遇甲甘为满奴嗾使,为神人所共愤,天地所不容。现已派暗杀党百余人,非歼其全族不止。湖广公达。声称要对满人的走卒施以刺杀报复。

1127日,清军占领汉阳汉阳失陷后,黄兴退到武昌,湖北军政府即召开军事会议,黎元洪主持。黄兴认为汉口汉阳已失,武昌难以固守,主张率领鄂湘两军转移攻取金陵。黄兴的主张被多数人反对,参谋范腾霄说:汉阳既已不守,武昌又拟放弃,试问还有什么能力可以攻取金陵,如果湘鄂两军尚可用,则武昌当然可守。这一席话使大家热烈鼓掌,故最后会议决定继续死守。会议结束后,黄兴偕李书诚汤化龙胡瑞霖陈登山和黄中垲等乘船东去。

1129日,袁克定密遣朱芾煌汪兆铭函到武昌前线奔走协调停战,因事先未得通报,朱芾煌1130日被冯国璋拘捕,经袁克定营救,由汉口押送北京后当即被释放。

1130日,袁世凯再派密使刘承恩蔡廷干武昌与黎元洪谈判。同日,各省代表自上海汇集至武汉,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召开各省代表第一次会议,同意与袁世凯议和。由于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表示,黎元洪必须能够代表各省,方可谈判议和。各省代表会议当日遂议决,以鄂军政府为中央军政府,黎元洪以大都督名义执行中央政务。

11月,上海、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山东、四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

121日,蒋翊武吴兆麟与袁世凯军签订停战协议。南北双方签订《武汉地区停战协定》,武汉地区于123日上午8时至126日上午8时停火三天。

 122日,决定先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雷奋马君武王正廷为组织大纲起草员。并作出袁世凯反正,当共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决定。

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期间,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朱尔典就册立孔子之子孙孔侯〔公〕爵为皇帝事速与日本国公使密议,日驻清公使伊集院彦吉将该案报告日本政府,日本民间也盛倡立衍圣公孔令贻为新帝。

苏浙联军攻克南京城

123日,武汉地区停火,进行休战谈判。此后南北双方先后签署过五次协议,将停战最终延续到1912129日。

会议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分三章共二十一条,即日由全体省代表签名宣布。同时决定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确定临时政府为总统制共和政府。各省代表于七天内齐集南京,如有十省以上代表到达,即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

124日,宋教仁、陈其美等却召集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沈恩孚俞寰澄朱葆康林长民马相伯王照欧阳振声居正陶凤集吴景濂刘兴甲赵学臣朱福诜在上海江苏省教育总会举行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章太炎赵凤昌章驾时蔡元培王一亭黄中央顾忠琛彭锡范。大会以投票的方式,议决公电孙中山归国主持大政,推举黄兴为假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由大元帅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决黄兴对于大元帅一职再三推辞,黎元洪却不愿屈居黄兴之下,表示反对,17日改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在讨论国旗时,湖北代表提议用十八星旗,福建代表提议用青天白日旗,江浙方面提议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最后形成以五色旗为国旗、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的折衷方案。

126日,袁世凯迫使醇亲王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归府邸。

127日,黎元洪提名伍廷芳为议和全权代表,温宗尧、汪兆铭、王宠惠钮永建为参赞,胡瑛王正廷湖北特派代表,组成议和代表团。上谕著袁世凯为全权大臣,由该大臣委托代表人驰赴南方,切实讨论,以定大局。

128日,袁世凯发布内阁咨文,派唐绍仪为总理内阁大臣的全权代表。

129日,唐绍仪等离京赴武汉与黎元洪或其代表商谈大局。而南方各省内部则纷争不断。各省代表正式推举伍廷芳为民军议和全权总代表。由于各省代表受同盟会影响,已议决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故他们不赞成黎元洪在武昌谈判的意见,而支持在南京谈判。

1211日,唐绍仪抵汉口,第二天过江到武昌会晤黎元洪,被告知要到上海谈判。原来,伍廷芳受张謇赵凤昌等人劝阻,托英驻沪总领事请朱迩典爵士向袁世凯说项,令唐赴沪议和。于是,袁世凯1213日电令唐绍仪赴沪讨论。张謇、赵凤昌等成为南方议和幕后主导。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上海和汉口两地的17省代表来到南京,继续商讨建立中央政府事宜。

1212日,起义的十四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

1214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总统,此时代表们分成支持在湖北立首功的黎元洪以及支持黄兴两派,相持不下。

1216日,调冯国璋来接替禁卫军总统,解除良弼禁卫军第一协协统职,调禁卫军炮队支援围剿山西革命军,分散禁卫军力量,又用准备出征的名义把禁卫军调出城外,派段芝贵另编拱卫军,驻扎城里。北京完全被袁世凯所控制。到121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之前,当时关内18省都发生过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凯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境内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后被袁军控制。

1217日,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同日荆州府光复。

1218日,在上海南京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市政厅,南北议和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除南北议和代表外,还有英、日、美、德、法、俄6国驻沪总领事及外商代表李德立。在这第一次会议上,双方很快就承认共和达成一致,并在召开国民大会表决国体即所谓和平解决办法上达成共识,但对国民会议的召集、召开时间与地点、组成等问题争执不下。

1220日,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议。同时,清军主和派将领见同盟会方面的黄兴即将取代黎元洪成为南方临时政府首脑,便由段祺瑞的参谋长靳云鹏派出私人代表廖宇春赴上海与黄兴谈判。参与谈判者有江浙联军参谋长顾忠琛,联军先锋队长朱葆诚洪承点文明书局经理俞复,北军红十字会会员夏清贻。双方在文明书局签订五项条款:一、确定共和政体;二、优待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四、南北满汉军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五、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之秩序。

各地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内讧事件。武昌方面,有武昌起义前后孙武等人领导的共进会蒋翊武等人领导的文学社的内讧,在内讧中文学社力量大损,詹大悲东下,宋锡全被杀,后共进会拥戴黎元洪,文学社拥戴黄兴,此亦有湘鄂矛盾在内。上海方面,陈其美李燮和争沪军都督;19111212日,江浙联军司令部参谋长陶骏保沪军都督府被陈其美杀害;19121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被陈其美指使蒋介石刺杀。广东方面,新闻记者出身的广东都督陈炯明枪毙同样由新闻记者出身的民团总局副总办黄世仲,后以武力裁撤王和顺的惠军。广州《公言报》记者陈听香替王和顺打抱不平,遂被陈炯明以依附叛军,妨害军政等罪名逮捕并枪杀。

12月,上海举行南北议和会议。

12月20日,孙文回国,抵达上海。12月25日,孙中山从法国马赛回国抵达上海。12月28日,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预备会。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江苏谘议局会议厅召开选举临时大总统会。临时大总统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条:“临时大总统,由各省都督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选出。参加选举的有直隶、奉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十七省代表四十五人,孙中山获得十七张有效票中的十六票,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获得一票,系湖南省代表谭人凤所投(一说浙江省代表所投)

同盟会方面不满南北双方达成的召开国民会议议决国体,选袁为民国首任总统的共识。黄兴、陈其美宋教仁遂于12月26日在上海哈同花园公宴总理孙文之时,酝酿举孙为大总统,并由马君武唤起舆论。12月27日,黄兴、宋教仁等赴南京,连夜召集各省代表会议,提出成立政府、采用总统制、改行中华民国纪年并用阳历等事宜,筹备选举临时大总统。

12月28日,孙文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率内阁大臣上奏,请召集临时国会公决国体。清廷召开御前会议,最终隆裕太后下懿旨,同意召集临时国会。

12月29日,南北议和第三次会议召开,伍廷芳提出经过修订的《关于清皇帝之待遇》、《关于满蒙回藏之待遇》两项提议案,当日议决多项条款,其中首条即为“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决定之后,两方均须依从”。

12月31日,南北双方代表唐绍仪、伍廷芳等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双方签署协议,袁支持清帝退位,南方各省支持袁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召开国民会议议决国体。

1912年

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

中华民国建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南京成立参议院。

南北议和亦被袁世凯中断。但不久,临时政府即与以袁世凯达成妥协。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都无法和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中山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所以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促使清朝最终垮台。最后,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协议: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接任,袁世凯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

12日,孙中山通告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以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同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修改有关临时大总统及副总统的选举规则及职权的条款。

清将领姜桂题冯国璋张勋张怀芝曹锟王占元陈光远李纯王怀庆张作霖等十五人电内阁,誓死反对共和,请饬各亲贵大臣将在外国银行所存款项提回,接济军用。

袁得知孙就任临时大总统后,11日致电唐绍仪,表示唐1230日、1231日以来行动超越权限,不能获得政府承认。唐绍仪当即请辞。12日,袁世凯准唐绍仪辞去和谈代表一职,并致电伍廷芳,否认伍、唐所订条款。此后经张謇、赵凤昌斡旋,南北双方继续议和,主要讨论清室优待条件和南方履行承诺问题。此时南方议和的要角是孙。直隶谘议局河南谘议局通过汪兆铭致电孙,首条即提出清帝退位后,能否举袁为大总统?。孙于114日复电保证清帝退位,共和既定,袁有大功,为众所属,第一条件自无不能。次日孙又致电伍廷芳,再次保证清帝退位,宣布共和之后,举袁为大总统。

13日,陆徵祥等驻外各使节电请清帝退位。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推选黎元洪任临时副总统,并通过孙中山提出的临时政府内阁各部总长、次长名单,正式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下设十个部,陆军部总长黄兴兼任参谋本部总长,海军部总长黄锺瑛,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司法部总长伍廷芳,财政部总长陈锦涛,内务部总长程德全,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实业部总长张謇及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此外,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长宋教仁,印铸局长黄复生

15日,段祺瑞自汉口退驻孝感

17日,清第一军总参赞官靳云鹏汉口到北京,谋联合各军,要求共和。同日,日本轮船密运步枪一万二千枝,子弹二千万发,机关枪六挺,山炮六门抵南京。

111日,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为纲领,以南京为临时首都,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中华民国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黎元洪下令北伐。由于局势恶劣,清庭于112日举行王公会议。爱新觉罗·奕劻主依优待条件交出政权;载泽载洵爱新觉罗·善耆及恭亲王溥伟反对,并与良弼铁良爱新觉罗·毓朗等决组宗社党与南方对抗。

116日,袁在下朝的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京津同盟会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幸免于难。

119日,宗社党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推举冯国璋为会长,散发《北京旗汉军民公启》,反对共和,指责奕劻。

111日、17日、19日,南京临时政府接连三次要求列强承认,均无一字答复。

120日,南京临时政府向袁正式提出清室优待条件

122日,孙文发表声明,只要袁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袁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逼宫。袁以利害游说和买通庆亲王奕劻和那桐,并以金钱贿赂隆裕太后身边受宠太监张兰德,威吓隆裕太后称大势已去,如果革命军杀到北京,则皇室生命难保,而若同意让位,则可有优待条件。英国公使朱迩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美国不愿干涉中国内政,不曾参加。

126日,在袁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将领共47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大清国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到22日为止,联名增加到50人,故称《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

宗社党强硬派首领良弼在住宅门口被京津同盟会分会刺客彭家珍炸成重伤,三天后死亡。善耆溥伟分逃大连青岛

128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并选举参议员,推选林森陈陶遗任正、副议长。为争取列强外交承认,1912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其在革命军与以后者则否。其前经订借事后过付者亦否认。(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与以后者则否。其前经订借事后过付者亦否认。

129日,召开清廷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

2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

24日,段祺瑞联合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曾周符麟等共九人发出乞共和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兵谏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优待条件第一部分即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一,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二,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三,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四,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五,德宗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六,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七,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派兵保护。八,禁军编入民国陆军。

除上述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八条外,还有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条,及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条。

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开征求国歌。1912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报上刊出一首题为《五旗共和歌》的国歌拟稿,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

1912212日(宣统三年,辛亥年十二月廿五

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清朝灭亡。

《退位诏书》由张謇起草,并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但其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为袁手下所添加。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正式结束。

清帝逊位诏书,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副署者有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署外务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署度支大臣绍英、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署海军大臣谭学衡、司法大臣沈家本、署农工商大臣熙彦、署邮传大臣梁士诒、理藩大臣达寿

 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

由此,中华民国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帝国体制。

2月13日(辛亥年12月27)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到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向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发出《辞临时大总统文》和《推荐袁世凯文》。

215日,南京举行民国统一大庆典。其中一项内容为孙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孙发表《祭明太祖文》和《谒明太祖陵文》。在这两文中,孙回顾明太祖驱逐蒙古人,推翻元朝统治,使华夏摆脱夷狄统治获得光复的丰功伟绩,并将推翻满人的清朝建立中华民国视作明太祖业绩承续,以告慰明太祖在天之灵。

临时参议院选袁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袁世凯以北京兵变为由,坚持迁都北京

191238日(壬子年正月二十),约法起草工作正式完成,同日在南方的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

3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此时,孙中山南京仍未解任,而袁世凯北京已经宣誓就职,形成南北两个临时大总统的局面。

当时有流行海报《民国共和万岁》。海报上绘有孙中山(孙大总统)和袁世凯(袁大总统)的头像。海报下方有一句中式英文THE CHINESE REPUBLIC FOR EVER.

 

附:阳夏保卫战

 

1014日,清廷编组一,二、三军,以随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也称总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各路清军纷纷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面对这一形势,湖北军政府于1015日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以阻止清军南下。从1018日出战汉口,到1127日汉阳失陷,前后战斗42天,史称阳夏战争或阳夏保卫战或汉口、汉阳保卫战(汉口旧称夏口,阳、夏分指汉阳和汉口)。

1030日,冯国璋亲抵汉口,眼见革命军顽强抵抗,下令先纵火焚烧街道,再派兵占领城市。于是北洋军连日纵火,铺户所存洋油,北军悉数取出,沿路用以纵火。全镇火头无数,有出而扑救者,北军辄以手枪恫喝之。十里商街烟焰蔽天,化为灰烬。革命军不得已,渡过汉水、退守汉阳,汉口随之陷落。

1117日,冯国璋下令李纯进攻汉阳。至24日,美娘山、锅底山、扁担山先后失守,革命军牺牲不下三百人。26日晨,北洋军用重炮轰击磨子山、扁担山,革命党人刘玉堂牺牲。同日,北洋军夺取汤家山,渡过襄河占领黑山。27日拂晓,北洋军攻占梅子山,另派一队攻占龟山,革命军伤亡殆尽。当天下午,汉阳终告陷落。当革命军和平民乘船撤离时,北洋军更向江中开炮,由江中捞出之死尸陈列堤上,不计其数,内有未死而呻吟者,有妇人抱子、母死而子苏,啜泣索乳者。血溅江边,死者相枕藉。”“甚至车夫舟子,皆相视对泣。” 

总计武汉三镇之役,革命军的牺牲人数,据张难先记载:辛亥武汉光复,殉国有姓名可纪者只三十二人。无姓名而确记数字者,四千二百八十余人。死伤浑列者,为二千三百七十余人。受伤专列者,为一千七百三十五人。武昌仓卒发动,无明确记载,以卫生队殓埋之纪载考之,为数亦复不少。汉口初九至十二日浑战四昼夜,汉阳十月初六、初七浑战两昼夜,均无纪载。合伤兵不治而死之数,约计总在万人以上。当时有一湖南长沙致各报馆的电报愤言:冯国璋、王遇甲甘为满奴嗾使,为神人所共愤,天地所不容。现已派暗杀党百余人,非歼其全族不止。湖广公达。声称要对满人的走卒施以刺杀报复。

在这41天之中,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先后独立。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仍然效忠清廷。故阳夏保卫战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汉阳失陷后,黄兴退到武昌,湖北军政府即召开军事会议,黎元洪主持。黄兴认为汉口汉阳已失,武昌难以固守,主张率领鄂湘两军转移攻取金陵。黄兴的主张被多数人反对,参谋范腾霄说:汉阳既已不守,武昌又拟放弃,试问还有什么能力可以攻取金陵,如果湘鄂两军尚可用,则武昌当然可守。这一席话使大家热烈鼓掌,故最后会议决定继续死守。会议结束后,黄兴偕李书诚汤化龙胡瑞霖陈登山和黄中垲等乘船东去。

阳夏战争与京汉铁路

19111010日,武昌起义爆发。13日,湖北提督张彪率自武昌败退之清军残部占据大智门车站,意图与北洋军会合反攻武昌,此时萨镇冰亦将军舰开到刘家庙附近江面。面对如此形势,黎元洪下令革命军渡江,是以,革命军接管玉带门与大智门站,此即是阳夏保卫战的开端,而第一场战斗就发生在江岸车站。

18日,革命军对江岸站发起两次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当日一度退守至大智门站。19日,革命军再次向车站发起进攻,江岸机务段(时称车头场)的铁路工人亦参与到革命军的攻势之中(汉口市民及工人自发武装称民军)。清军沿铁路溃败,退守滠口。随后民军汉口军事指挥张景良于24日在江岸车站设置司令部。26日,清军反攻,张景良率叛军烧毁车站内物资,革命军败退至大智门站。当日,革命军意识到情报有误,再次发动反攻,占领江岸站。27日,冯国璋率北洋军强攻江岸站,该站遂失守。28日,清军强攻并成功占领大智门站与玉带门站。111日,北洋军占领汉口全域。


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

1911年11月9日

目录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鄂州人民,以已取得之鄂州土地为境域,组织鄂州政府统治之。将来取得之土地,在鄂州域内者,同受鄂州政府之统治;若在他州域内者,亦暂受鄂州政府之统治,俟中华民国成立时,另定区划。

第二条 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但议会得于本约法施行后三月内开设。

第三条 中华民国完全成立后,此约法即取消,应从中华民国宪法之规定;但鄂州人民关于鄂州统治之域内,得从中华民国之承认,自定鄂州宪法。

第二章 人民

第四条 凡具有鄂州政府法定之资格者,皆为鄂州人民。

第五条 人民一律平等。

第六条 人民自由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

第七条 人民自由通讯,不得侵其秘密。

第八条 人民自由信教。

第九条 人民自由居住迁徙。

第十条 人民自由保有财产。

十一条 人民自由营业。

十二条 人民自由保有身体,非依法律所定,不得逮捕审问处罚。

十三条 人民自由保有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人搜索。

十四条 人民得讼诉于法司,求其审判;其对于行政官署所为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则诉讼于行政审判院。

十五条 人民得陈请于议会。

十六条 人民得陈诉于行政官署。

十七条 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

十八条 人民有选举投票及被投票选举之权。

十九条 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

二十条 人民依法律有当兵之义务。

二十一条 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于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公安之必要,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以法律限制之。

第三章 都督

二十二条 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续举时得连任;但连任以一次为限。

二十三条 都督代表鄂州政府,总揽政务。其在议会未开设前,暂得制定法律。

二十四条 都督公布法律;但对于议会议决之法律,有不以为然时,得以政务委员全体之署名,说明理由,付议会再议,以一次为限。

二十五条 都督于紧急必要时,得以政务委员全体之署名,发布可代法律之制令;但事后仍须提出议会,归其承诺。

二十六条 都督于法定议会开闭时期外,遇有必要时,得召集临时议会。

二十七条 都督于议会开会时,得出席,或命政务委员出席发言。

二十八条 都督于外国宣战媾和缔结条约;但缔结条约须提出议会经其议定。

二十九条 都督统率水陆军队。

三十条 都督除典试院、官吏惩戒院、审计院、行政院、审判院之官职及考试惩戒事项外,得制定文武官职官规。

三十一条 都督依法律任命文武职员。

三十二条 都督依法律给与勋章及其他荣典。

三十三条 都督依法律宣告戒严。

三十四条 都督宣告大赦、特赦、减刑、复权。

第四章 政务委员

三十五条 政务委员依都督之任命执行政务,发布命令,负其责任。

三十六条 政务委员提出法律案于议会,并得出席发言。

三十七条 政务委员编制会计预算、募集公债及缔结与国库有负担之契约时,须提出议会,经其议定。

三十八条 政务委员遇紧急必要时,得为非常财政之处分及预算外之支出;但事后须提出议会,经其承诺。

三十九条 政务委员于都督公布法律及其他有关政务之制令时,就于主管事务,须自署名。

第五章 议会

四十条 议会由人民于人民中选举议员组织之。

四十一条 议会议决法律案,并议定条约及会计预算募集公债与国库有负担之契约;但基于法律之支出,议会不得减除。

四十二条 议会审理决算。

四十三条 议会得提出条陈于政务委员。

四十四条 议会得质问政务委员求其答辩。

四十五条 议会得受理人民之陈请,送于政务委员。

四十六条 议会以总数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以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得弹劾政务委员之失职及法律上之犯罪。

四十七条 议会得自制定内部诸法规,并执行之。

四十八条 议会于议员中自选举议长。

四十九条 议会于每年法定时期自行集合、开会、闭会。

五十条 议会除第四十六条所载外,有总员三分二以上之出席,始得开议,有出席员过半之可决,始得决议。可否同数时,议长决定之。

五十一条 议会议事须公开之;但有政务委员之要求及出席议员过半数之议决,得开秘密会议。

五十二条 议会议员以十人以上之连署,得提出议案。

五十三条 议会议员在会内之发言表决提议,在会外不负责任;但用他方法表于会外者,不在此限。

五十四条 议会议员除关于内乱外患之犯罪及现行犯外,在会期中,非得议长许诺,不得逮捕。

第六章 法司

五十五条 法司以都督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司之编制及法官之资格以法律定之。

五十六条 法官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宣告,不得免职。

五十七条 法司以鄂州政府之名,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不在此例。

五十八条 法司之审判须公开之;但有认为妨害安宁秩序者,得秘密审判。

第七章 补则

五十九条 本约法由议会议员三分二以上,或都督之提议,议员过半数之出席,出席员过半数之可决,得改正之。

六十条 本约法自[公布之]日施行之。

附:隆裕太后

孝定景皇后    (1868128—1913222日)

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中国传统历法的辛亥年腊月廿五,刚刚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奉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的懿旨下诏逊位。《清帝逊位诏书》及其他两道配套诏书连夜颁布,一举打破了中国社会南北双方分裂敌对的政治僵局。真正意义上的南北统一、五族共和或者说完整全面、共和立宪的中华民国,应该从这一天开始算起。

 

  

《清史稿》中,对隆裕太后的记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德宗(即光绪皇帝)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二十七年,从幸西安。二十八年,还京师。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称“兼祧(音同‘挑’)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叶赫那拉氏,一说苏完那拉氏,本名无记载,或称乳名喜格,又称隆裕皇太后光绪帝皇后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皇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亦为中国末代太后

 

清同治八年,也就是1868年的正月初十,小名喜子的叶赫那拉.静芬诞生在北京东城朝阳门内芳嘉园。她是慈禧太后之弟桂祥和嫡妻爱新觉罗氏的长女。生母爱新觉罗氏出身宗室还是觉罗,不详。她有两位兄弟和三位姊妹。当代研究者王冕森指出她可能是桂祥最为年长的孩子,有两位弟弟和三位妹妹。弟弟德恒德祺。二妹(年幼四岁)为载泽嫡妻,三妹早夭,四妹(年幼十余岁)为讷勒赫嫡妻。或说嫡母佟佳氏,继母尚佳氏(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和硕额驸尚之隆八世孙女)。母觉罗氏,桂祥侧室。

 

她的父亲桂祥是一名拥有都统衔的武官,她的嫡亲姑姑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正在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在众多姐妹中,她是从小就被慈禧太后选中的“儿媳妇”,据说慈禧太后很早就给桂祥留话:喜子不要嫁给别人。

 

正史未记载隆裕太后的本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她的绿头牌,正面书有桂祥之女,年二十一岁,立为皇后,背面书写喜格,故当代研究者王冕森认为她的乳名为喜格。《清宫太监回忆录》称隆裕太后小名叫喜哥。其娘家后人那根正称她的本名为静芬,小名由喜哥转化为喜子。

 

静芬一名可追溯至德龄瀛台泣血记》。民国以来不见于史籍。此外,《宫女谈往录》曾提及隆裕太后的小妹名静芳,芬芳二字意思相连。有当代研究者以静芬为她的本名。清史学家朱家溍光绪皇后根本没有静芬这个名字。同时指出《瀛台泣血记》关于静芬之名的描写中,隆裕太后因母亲是蒙古贵族的女儿而以半蒙古人身份入宫成为皇后被视为很反常的行为,亦不符合历史。清朝本有满蒙联姻习俗,以及蒙古出身的皇后。

 

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只有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被慈禧太后挑选为同治皇帝的继承人,从而成为光绪皇帝。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音同“宣”),是同治皇帝的叔父,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同胞妹妹。

按例原定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八旗选秀因故推迟至次年。因涉及光绪帝大婚、选立皇后,与同治帝选秀类似,这次选秀持续了三年,进行了六次选看。

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十九日,第一次选看时,叶赫那拉氏是记名秀女。她的二妹、堂妹(照祥之女)、堂姑(惠春之女)亦参加光绪十二年的同一次选秀,均被撂牌子。二妹指婚给奉恩镇国公载泽为嫡妻,堂妹(照祥之女)指婚给固山贝子载澍为嫡妻。

光绪十三年(1887年),她的另一位堂妹(佛佑之女,时年十二岁)参加选秀。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日,两人与其她六名秀女参加最后一次挑选。其中,有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最终选定叶赫那拉氏为皇后,两位他他拉氏分别为瑾嫔珍嫔。其她秀女撂牌子。堂妹(佛佑之女)指婚溥伦为嫡妻。

 

太监唐冠卿回忆,光绪帝属意的皇后人选是德馨的一个女儿,被慈禧太后阻止后,不得不选择叶赫那氏为皇后。这成为日后光绪帝宠爱珍嫔,厌恶皇后的肇始。当代研究者认为此说法有一定的取信度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日,指立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皇后

1889年,光绪十五年的正月廿七,19岁的光绪皇帝与21岁的表姐静芬举行大婚典礼,静芬从此入住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开始掌管后宫大权。与静芬一起嫁给光绪皇帝的,还有礼部侍郎他他拉?长叙的两个女儿,其中16岁的瑾嫔后来晋升为瑾妃,14岁的珍嫔后来晋升为珍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其皇后、皇妃逃往西安,临行前把依仗光绪皇帝的宠爱而卖官干政的珍妃沉入井中。

 

次年正月二十六日,以大学士额勒和布为正使,礼部尚书奎润为副使,正式立叶赫那拉氏为皇后。次日,皇后入宫,与光绪帝成婚。婚后,皇后住进东六宫锺粹宫。但光绪帝只宠幸珍妃,和隆裕之间的感情并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会挑选她为光绪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亲侄女来监视光绪帝的一举一动,因此光绪帝对她多有防备。她姿色并不出众,且性格柔和懦弱,身为皇后既不得宠,在宫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时也不太有威信。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1888年来华传教,他的妻子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许多朝廷贵妇们的私人医生。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一书中转述妻子的话说: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它房中。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别人的事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联军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随著慈禧太后、光绪帝和其馀宫眷一同逃往西安。期间,和瑾妃同居光绪帝居室后的小屋,每天早上前往伺候光绪帝梳洗,一同进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依慈禧太后遗命由宣统帝继位。皇后以遗诏得尊隆裕皇太后,称兼祧母后,地位在同治帝的诸位太妃之上,并迁往西六宫太极殿居住。宣统帝登基时年仅三岁,因此由太后抚养。据宣统帝四十七年后回忆,隆裕太后在世时,宣统每日晨定请安,隆裕要求他把所学的四书五经念一遍,四太妃则未有。[11]同时隆裕太后也实行垂帘听政,在朝政上依赖性格亦颇为懦弱的摄政王载沣(宣统帝生父,光绪帝之弟)。

 

  作为女人,隆裕皇后显然是不幸的,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光绪皇帝的宠爱。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接着慈禧太后也去世。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只有3岁的儿子溥仪,依照慈禧太后的遗命被立为宣统皇帝。隆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载沣被封为监国摄政王。两人一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

  

1909年9月2日,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那桐,在日记中记录了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对于中日两国围绕间岛问题外交谈判的正面肯定和果断决策:“早进内,巳正散值。召见时面陈与日使会议延吉厅交涉事宜甚棘手,现经决定,请旨定夺。奉谕:即照此定,后日签字,如此结局已为难得,断不为浮议所摇,今日锡督、陈抚电奏可以不理,签字后发一电旨宣示一切可也。圣明洞鉴万里,实为钦悚。”

 

这是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那桐,关于隆裕太后政治表现的真实记录。这里的“锡督、陈抚”,指的是当时的东三省总督锡良和吉林巡抚陈昭常。9月4日,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正式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日本方面完全承认间岛为大清国领土,以图们江为中韩国界,并且承诺撤销在该地区实施殖民统治的统监府派出所。中国方面则在开商埠、领事裁判权、兴修铁路等具体事项上,对日本方面做出让步。这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一例成功个案。

 

自称公主的裕德龄则更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隆裕太后的风格。裕德龄是清朝正白旗贵族裕庚的女儿,她的母亲是法国人。她与妹妹容龄从小在汉口的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后来又随出任外交官的父亲在日本、法国生活过6年。1902年冬,裕庚任满回国,接受封赏后留京养病。17岁的德龄与妹妹容龄因为通晓外语及西方礼仪,被慈禧太后召入宫中担任过两年左右的侍从女官。德龄出宫后在上海结识了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怀特,两人于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结婚。德龄在南北议和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现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她读过一些被译成中文的外国历史书,她很愿意学习并培养皇帝。”与此同时,德龄也谈到隆裕太后所面临的弱势困境:“她是一位温和的、文静的、谦逊的人,有点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婶母兼姑姑——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这点我非常确信。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

 

宣统二年(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波及69个县(大连、北京、天津保定旅顺芝罘济南等地先后都曾出现鼠疫患者),共死亡6万余人,隆裕太后任命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担任全权总医官,负责东北鼠疫疫区防疫救治。

19111月,隆裕太后指定协和医学堂为鼠疫防治中心。

423日,隆裕太后宣布东三省鼠疫肃清。

宣统三年八月(191110月),爆发武昌起义。其后,自湖南省开始,汉地十八省中的多省宣布脱离清朝。在此背景下,南方革命党与掌握清廷实权的袁世凯达成南北议和

 

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因此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极责任人。

 

12月7日,时任总理公署秘书的许宝蘅,在日记中记录了隆裕太后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养心殿内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谈。隆裕太后表示:“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并且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委托唐绍仪为议和代表,负责与南方各省进行和平谈判。

 

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袁世凯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国是。她最后表态说:“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袁世凯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哭过之后,隆裕太后进一步表示:“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逊位的大政方针,至此已经初步确定。

 

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11日),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2日,许宝蘅在日记中记载,他于当天到总理公署,看到国务大臣到养心殿内与隆裕太后商酌优礼皇室,“闻太后甚为满意,亲贵亦认可”。

2月3日,袁世凯将经过隆裕太后认可的《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九款、《关于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款、《关于蒙满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款,分别列为甲、乙、丙三项电告南方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

 

2月4日下午,伍廷芳、唐绍仪、汪精卫从上海来到南京。当天晚上,孙中山召集各部总次长在总统府讨论。

2月5日上午,临时参议院开议优待清室各条件,孙中山委派胡汉民、伍廷芳、汪精卫莅会说明。参议院对该项条款逐条讨论,将《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改作《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并对原案中尊号、岁费、住地、陵寝、崇陵工程、宫中执事人员、清帝财产、禁卫军等项进行修改,删去第八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礼,国民得以称庆”。

 

11日,黄兴、陈其美一行人在袁世凯和孙中山的邀请催促之下来到北京。当天晚上,满清皇族奉隆裕太后旨意,在金鱼胡同那桐住宅举行欢迎会,黄兴在答谢词中表示,辛亥革命不过3个月就实现南北统一、五族共和,“全赖隆裕皇后、皇帝及诸亲贵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远追尧舜揖让之盛心,遂使全国早日统一,以与法、美共和相比并。”孙中山也当场表示:“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戊午(1912212日),以隆裕皇太后名义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结束1644顺治帝清兵入关以来共268年的统治(若从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定国号大清开始算起,清帝国共持续276年),同时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2月12日,与许宝蘅同为总理公署秘书的汪荣宝在日记中写道:“本日国务大臣入内请旨发表,同人均来此静候,惴惴恐有中变,比及午,闻各大臣到阁,一切照办矣。”接下来,他抒写了与《清帝逊位诏书》高度一致的个人感慨:“大清入主中国自顺治元年甲申至今宣统三年辛亥,凡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遂以统治权还付国民,合满汉蒙回藏五大民族为一大中华民国,开千古未有之局,固有全国志士辛苦奔走之功,而我隆裕皇太后尊重人道,以天下让之,盛心亦当令我国民感念于无极矣……匕鬯(音同“唱”)不惊,井邑无改,自古鼎革之局岂有如今日之文明者哉?”

 

许宝蘅也在当天日记中写道:“ 二百六十八年之国祚遂尔旁移,一变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局。”

 

  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逊位诏书颁布10天后,上海《申报》于2月22日以《清后颁诏逊位时之伤心语》为标题报道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由袁世凯在养心殿内呈献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随后交给军机大臣世续、军谘大臣徐世昌盖用御宝。此时反对逊位共和的恭亲王溥伟自请召见,隆裕太后表示说:“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此时无论是何贵族,均不准进内,于是盖用御宝陈于黄案。“清后仍大哭。清帝时立清后怀中,见状亦哭,袁世凯君及各国务大臣亦同声一哭”。

 

颁布退位诏书之后,隆裕太后完全交出国家权力。她和逊帝溥仪虽免于被新政府清算,但隆裕太后在失势后郁郁寡欢。

民国二年农历正月十七日(1913222日)凌晨,她因虚阳上升、症势业难、气壅痰塞、中风病逝,享年四十五岁。隆裕太后死时,注视当时七岁的溥仪良许,曰: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 

由御前大臣那彦图等十人按清朝惯例办理隆裕太后丧礼。逊清小朝廷上谥号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灵堂设置在太和殿内。内悬女中尧舜横匾。

袁世凯赵秉钧等高官与逊清小朝廷的官员一同守灵。副总统黎元洪挽联(或称唁电)称赞隆裕太后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3日,文武官员穿孝27日。正月二十三日为丧礼的祭奠之日,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次日,在参议院议长吴景濂倡议下,民国政府在太和殿前广场举办全国国民哀悼大会。吊唁、祭奠人数达成数万。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隆裕像。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已经逊位的宣统皇帝,为皇太后上谥号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随后,隆裕太后梓宫先停长春宫,后停皇极殿。经前门火车站,用专列运至崇陵。最终,与丈夫光绪帝合葬于崇陵地宫。神牌照例升祔奉先殿。隆裕太后的葬礼,是最后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大丧。

 

  ——————————————————

 

清室退位诏书

署学务副大臣张元奇拟稿

前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删定润色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

1912年2月12日

发布机关:大清帝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本作品收录于《临时公报 (民国元年2月13日)》

据宣统三年上谕档校对,《临时公报》第1号也有。

 

谕旨之一(竖排原文)

 

奉 

 旨朕钦奉 

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 各省响应 九夏沸腾 生灵涂炭 特命袁世凯

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 议开国会 公决政体 两月以来 尚无确当办法

南北暌隔 彼此相持 商辍于途 士露于野 徒以国体一日不决 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 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

人心所向 天命可知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 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

内审舆情 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 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近慰海内厌乱

望治之心远 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 

当兹新旧代谢之际 宜有南北统一之方 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总期人民安堵 海宇乂安 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寛閑优游岁月 长受国民之优礼 亲见郅治之吿成 岂不懿欤 钦此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法天

大道 

内阁总理大臣   臣 袁世凯 

署外务大臣      臣 胡惟德 

民政大臣         臣 赵秉钧 

署度支大臣      臣 绍英   假

学务大臣         臣 唐景崇 假

陆军大臣         臣王士珍  假

署海军大臣      臣 谭学衡 

司法大臣         臣 沈家本 假

署农工商大臣  臣 熙彦 

署邮传大臣      臣 梁士诒

理藩大臣         臣 达寿 

 

清室优待条件

191110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11月清朝的总理大臣袁世凯率领北洋军拿下汉阳12月在英国使节朱迩典的促成下,袁世凯开始与革命党谈判,是为南北议和,革命党与北洋军达成协议,倘若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将由袁世凯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20日产出了《清室优待条件》,此时北洋军与革命党都希望清室退位,但遭恭亲王溥伟、辅国公载泽良弼等强烈反对,1912126段祺瑞率北洋军将领四十馀人联名发布电报要求清室退位,22日时已有五十位将领连署,故称《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24日,段祺瑞联合另外八名将领发出《乞共和第二电》,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威胁京师王公性命,终于使隆裕太后被迫接受条件。

经过两方代表的协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29日向清政府函送有关清朝皇帝退位的优待条件的修正案,12日由隆裕太后宣布,次日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但是在内廷依然保持着一个清王朝残存下来的逊清皇室小朝廷。这份文件提出的条件被舆论认为相当优渥,但后来并未被严格遵行,例如第2年起政府就一直拖欠400万两白银的岁用,清皇室也一直留在皇宫而未迁居颐和园1924年在北京政变冯玉祥控制的新北京政府以《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取代原条件,此后宣统帝被废除皇帝称号,岁用也大减。

1912212日宣布的《清室优待条件》内容如下: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下:

1.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2.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 ,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3.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4.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5.德宗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

6.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7.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8.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1. 清王公世爵称号不变。
  2. 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
  3. 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4. 清皇族免服兵役之义务。

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1. 与汉人平等。
  2. 保护其私有财产。
  3. 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4. 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
  5. 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
  6. 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7. 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善后办法

191412月,因劳乃宣宋育仁有清帝复辟言论,造成一场政治小风波,北京政府便与清皇室商订善后办法七条:

一、清皇室应尊重中华民国,一切行为与现行法抵触者,概行废止
二、清皇室应改行阳历
三、清帝赏赐,以物品为限,赐谥矜恤,一律废止
四、清室陵寝、宗庙,归民国内务部主管
五、内务府作为清皇室事务总机关,其组织另行订定
六、废慎刑司
七、清室用员,应用民国服制,惟内廷礼节听便,幷准自由剪发[1]

修正清室优待条件

1924115冯玉祥发动甲子兵变,将宣统帝逐出紫禁城时,以民国政府的名义、以宣统帝自愿的理由发布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实际将原《清室优待条件》中保留小朝廷的条件废除。修正条文包括:

第一条、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权利;

第二条、自本条件修正后,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五十万元,并特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

第三条、清室应按照原优待条件第三条,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

第四条、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第五条、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为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编后语:

隆裕太后代皇帝颁布退位(亦称)逊位诏书,虽说是出于无奈,但毕竟是非凡之举、功在史册;它避免了战事的扩大,避免了不知多少人命的丧失,也避免了满族的整体灭族之灾。辛亥革命创立的中华民国获得“退位诏书”的承认,使得国体得以顺利的交替延续,辛亥革命得以相当顺利的完成使命,成为中外历史上罕见的政权更迭成功范例。

1924年甲子兵变虽有惩处复辟势力的因果,但却违背了优待清室的承诺,使很多满清遗民耿耿于怀,是复辟满清帝制的理由之一,也是后来伪满洲国成立及其复国主张的理由之一。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帝制在中华大地上的覆灭早已无可逆转。中华民国划定了历史的分水岭,坚持主权在民的共和制的中国人民不容许君权主义帝国的复活,也将力促特权主义党朝的灭绝。

騰,生靈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