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风云人物

文会附刊(3—-2)2023.9

武昌起义风云人物

编者按——————2

谭人凤——————2

居正———————3

彭楚蕃——————7

刘复基——————8

杨宏胜——————10

金兆龙————10

程定国————11

熊秉坤————12

蔡济民————14

吴醒汉————17

柏文蔚————18

焦达峰————20

刘仲文————22

蒋翊武————23

孙武————–25

邓玉麟————26

吴兆麟————29

黎元洪————-30

王文锦————-35

张振武————-35

胡瑛—————36

汤化龙————-38

马超俊————-41

何贯中————-45

尹昌衡————-47

王叔鹤————-52

京山刘氏三杰——52—60

===================================================================

编者按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革命是历史的碰撞转折,风云激荡出大批风云人物,如群星辉耀,精彩纷呈。而许多名动一时的人物又各有其后的种种际遇,走向出乎预料的不同路径,有的光耀史册,有的坠入烟尘。阅人阅史,抚今追昔,后人瞻仰英烈贤杰得以振奋,也从坠渊陷沼之例得出教训。

————————————————————–

谭人凤1860920—1920424日),有府石屏,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湖南隆回人,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初年政治、军事人物。

谭是湖南省隆回县鸭田镇人。早年加入洪门,曾中秀才1890年后以教书为业,同时在乡中开设山堂卧龙山1904年,因支持华兴会开展反清活动,被迫流亡日本东京,后在黄兴介绍下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武装活动。19117月,与宋教仁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被推举为总务干事、总务会议议长。然后前往湖北,促成共进会文学社两大革命组织大联合,成立了中部同盟会湖北分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谭前往武昌协助军政府工作。1911年底,北洋军兵临武昌城下,军政府领导人黎元洪和黄兴先后逃离武昌,谭于126日被推举为战时总司令,率军坚守武昌。黄兴赞誉他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复神州第一功。” 

中华民国成立后,谭反对与袁世凯议和,策划北伐。南北议和后,谭反对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总统,也反对宋教仁改组同盟会国民党走议会道路,出任长江巡阅使闲职。

1913320日,宋教仁被刺杀,谭返回湖南策动谭延闿参加二次革命1219日,流亡日本。1915年回国参与护国战争。后又追随孙中山1917年发起的护法战争

1920年病逝于上海,归葬家乡谭家山。

居正1876118—19511123日),原名之骏觉生梅川湖北省黄州府广济县(今武穴市)梅川镇居杠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家、法学家。

居正生于一个塾师家庭。1899年(光绪25年),参加院试列第1名。光绪27年(1901年),参加乡试落第。1905年(光绪31年)9月,赴日本留学,入法政大学预备部。在校期间,经同乡前辈陈干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7年(光绪33年)夏,入日本大学本科法律部。其后,孙文(孙中山)在云南省河口组织河口起义,居正归国参加起义。但在途经香港时得知起义已经失败,乃赴新加坡1907年,到胡汉民汪兆铭(汪精卫)主宰的《中兴日报》撰写文章。同年,居正前往缅甸仰光创办《光华日报》。以后,在南洋各地从事革命派的宣传工作。 

1910年(宣统2年),奉孙文之命归国。此后,在汉口从事中国同盟会的工作。同年10武昌起义爆发,居正加入湖北军政府,辅佐都督黎元洪组织政府。12月,居正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

1912年(民国元年)1月,孙文就任临时大总统,居正就任内务次长(代理内务总长)。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后,居正辞任。其后,参加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的活动。1913年(民国2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居正回到孙文手下,参加二次革命。居正任上海吴淞炮台总司令,战败流亡日本。

流亡日本后的1914年(民国3年)6月,居正加入孙文组织的中华革命党,任党务部长。1915年(民国4年)冬,奉孙文之命,居正来到大连,秘密开展反袁世凯活动。护国战争爆发后的1916年(民国5年)4月末,在日军的支持下,于青岛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任总司令,在山东省展开反袁军事活动,出兵占领淄博,建立革命军政府。在这段时期,蒋介石曾任其手下的参谋长。6月,袁世凯死后,孙文即命居正按兵不动,静候孙文与黎元洪谈判结果。8月上旬,许崇智接下革命军指挥权后,居正往北京担任国会参议员。

1917年,居正参加孙文的护法运动1919年(民国8年)10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居正任总务部主任兼军事委员。1922年(民国11年)5月,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内务部长。1924年(民国13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其后,当选常务委员)。居正反对孙文的三大政策,特别反对联俄联共路线,乃突然离开广州赴上海。

1925年(民国14年)312日,孙文在北京病逝,居正闻讯赶赴北京奔丧。其后,在上海同章炳麟(章太炎)组织辛亥倶乐部,依然反对中国国民党的联共联俄路线。同年11月,居正、邹鲁谢持林森等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擅自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西山会议),公开发表反对三大政策及反共的宣言。因而被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除党籍。

此后,居正一直同蒋中正保持对立的政治姿态。1927年,蒋中正建立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通令恢复邹鲁、居正等人党籍。1927917日,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居正当选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28年,许崇智、邹鲁出访欧美,约居正陪同至日本,居正乘此机会探视了日本人萱野长知抚养的女儿居瀛玖。其后,居正从日本归国,即返回家乡扫墓。适逢家乡创修广武公路,居正乃同县长周朗秋等集议,居正主持动工。

1929年,居正居住在上海,通过他一起修习佛法的同修道友蒋尊簋联络熊式辉反蒋中正,但遭熊式辉出卖(一说,居正策动某部反蒋,被熊式辉侦知后告密)。熊式辉时任上海警备司令,将居正骗至上海警备司令部扣押,蒋中正密令将居正就地正法,但熊式辉未照办,而是将居正押入第五师看守所。1930年,居正转押龙华看守所,在看守所中素食念佛,终日抄诵《妙法莲华经》。直到1931奉天事变日军入侵奉天,居正方才获释,回到上海宝山杨行住宅。居正有诗记此经历:御侮当前耻阋墙,精诚团结为非常。槛车甫脱容登阁,惭愧夷吾笑楚狂。” 

1931年(民国二十年)由于日本人入侵奉天,国民党内大团结,居正与蒋中正和解。居正在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此外又被任命为司法院副院长。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5月,居正升任司法院院长。以后,直到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辞任,一直为中国国内法制的整备尽力。居正曾于1948年被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连署提名为第一届中华民国总统候选人,参加第一届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但以悬殊票数败于蒋中正

1947一贯道祖师师尊张天然逝世后,居正作为该教信徒,协助将其遗体由四川成都移至杭州下葬,并为其墓碑题字。

1948年,居正辞去司法院院长,当选监察院监察委员,并被蒋中正聘为总统府资政1949225日,以党国元老资格提出反对李宗仁调换行政院长531日,李宗仁提居正继任行政院长,立法院院会投票结果,但以一票之差未能通过。11月往台湾后,继续担任监委。19507月,与邹鲁张鸣张建邦共同创办私立淡江英语专科学校(今淡江大学),就任首任董事长。

19511123日,居正在台北病逝,享年75岁。

居正共有子女十人。元配夏夫人生男居伯强、女居叔康、居季复;继配钟夫人生男居浩然、居伯齐、女居瀛初、居瀛玖、居叔乐(瀛棣)、居载春(叔和)、居叔宁。这些子女中,到台湾的只有居浩然、居瀛玖。居伯强早在1942年死于西安;居伯齐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居叔康、居季复、居瀛初、居载春没到台湾。

妻:夏夫人、锺明志

子:居浩然淡江大学的前校长。

女:居瀛玖,小时送给日本人养女,后来嫁给台湾籍的张惊声继室1950年,居正、张惊声联手创办淡江英专。居正、张惊声相继去世之后,居瀛玖接任董事长,居浩然任校长。后淡江大学校长再由居瀛玖的继子张建邦、继孙女张家宜接任。淡江大学一直以居正的生日118日为校庆日。

女儿居瀛棣: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三年肆业。1936年夏在普陀山联合夏令营结识了金陵大学化学系(后转入政治系)的南京学生界救国会(即南京秘密学联)骨干祁式潜(祖父是前清工部尚书祁世长、外祖父是前清闽浙总督卞宝第)。19392月,祁、居两人在大别山立煌县白石河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兵站,居瀛棣经介绍入党,同月二人完婚,此后夫妇二人分别化名赵政、朱慎在新四军工作。19438月,祁式潜在淮南根据地整风审干运动中出走脱党。19441月夫妇二人抵重庆,居正把祁式潜安排到财政部下属的花纱布管制局任视察。19463月祁式潜恢复党籍。在上海,祁式潜为中央银行稽查(化名徐大可、李公然),居瀛棣为邮政储金汇业局会计,以自家在江湾寓所的阁楼安置掩护一部秘密电台,居瀛棣并担任报务交通员。196684日祁式潜去世。1969年夏居瀛棣去世。

彭楚藩1884—19111010日),又名泽藩,一名家栋青云。清末革命党人士,湖北鄂城人,武昌起义前的清晨被清朝湖广总督瑞澂处斩,彭楚藩与刘复基杨洪圣一同就义,是为彭刘杨三烈士

彭楚藩少时就读于私塾,后在私塾当教师。1905年与刘静庵等组织日知会,次年投湖北新军炮兵。不久日知会参与的萍浏醴起义失败,彭改考入湖北宪兵营学堂,毕业后任宪兵什长。1909年参与建立共进会,负责联络纠察;19119月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成立,彭楚藩任军事筹备员之一。

109日,孙武炸弹事故后,当晚刘复基与彭楚藩在武昌小朝街总指挥部开会,被闻讯赶来的清军逮捕。蒋翊武逃脱。参与审讯的参议官铁忠,见彭楚藩著宪兵服,不想牵连自己当宪兵管带的妹夫,而欲为彭楚藩开脱。但彭楚藩却自首自己是革命党,愿以自己的死来唤醒民众。

10日晨湖广总督瑞澂下令,彭楚藩、刘复基、杨洪圣三人被斩首,新军人心惶惶,当晚两名革命党人金品臣程定国因值勤时睡觉,与哨长(即今排长)陶启圣发生冲突,枪击陶启圣,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立即宣布举事,即武昌起义。

彭楚藩墓位于湖北鄂州市西山古灵泉寺后山坡。

武昌有以三人姓命名的彭刘杨路。1931年在他们被处死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现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1991年武昌首义80周年之际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首义文化节,在武昌阅马场树起了彭刘杨三烈士的塑像。

刘复基1885120—19111010日),一名汝夔尧澂,或作尧臣瑶臣湖南常德武陵县(今武陵区)人。晚清革命团体同盟会会员,文学社发起人,武昌起义的策划者之一,武昌起义前的清晨被湖广总督瑞澂处决,刘复基与彭楚藩杨洪圣一同斩杀,是为彭刘杨三烈士

刘复基生于光绪十年阴历十二月初五日,即1885120日,生于农民家庭,少时受顾炎武王夫之书籍影响,富华夷思想1904年肄业于武陵县高等小学堂,在湖南哥老会活动。同年黄兴宋教仁与哥老会湖南首领马福益商议举事反清,刘复基与其结交,受委在湘西常德经营。起义事泄后藏匿在常德柳叶湖。次年4月刘马谋在洪江举事再次失败,马福益被捕杀。刘复基避难日本8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经武汉,加入刘静庵等组织的日知会。回长沙后负责当地的《民报》和《中西报》发行。同年夏与禹之谟等组织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一时湖南革命情绪高涨。 禹之谟被捕,刘复基走避常德,联络蒋翊武招纳有志者,表现出领导才干。一度在常德祗园寺设立了湘西革命机关,不久被清吏廖世英侦破,刘复基偕蒋翊武走避上海,协助同盟会员杨卓霖办《竞业旬报》,并介绍蒋翊武入同盟会。1907年杨卓霖因谋刺两江总督端方而被捕,《竞业旬报》停刊。刘复基和蒋翊武各自潜回故里。

1909年秋,刘复基之兄刘星澂,召刘复基、蒋翊武汉口办《商务报》,刘复基任会计兼发行人。他和蒋翊武、詹大悲利用报刊为基地结纳同志,与当地革命团体群志学社建立了关系。1910年因试图惩治立宪派杨度未成,刘本人被英国巡捕房羁押了八个小时,《商务报》也因宣传被迫停刊。后刘复基鉴于群志学社多为新军将士,于1910年(宣统二年)投军,在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当兵,以开展革命工作。不久因形势误判,群志学社受到官府注意,918日刘复基等将其改名为振武学社,以杨王鹏为社长。实际上社务活动由刘复基主持,事无大小,皆由刘复基裁断。瑞澂湖广总督后严加防范革命党人,杨王鹏李六如等被检举离职离鄂,刘复基和蒋翊武继续领导社务。次年1月振武学社又改组为文学社,刘复基任评议部长。

刘复基在文学社中招揽同志,经营宣传。同时推进和共进会的联合,积累了个人威望。9月,文学社和共进会同组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刘复基斡旋最力。他被举为参议和常驻总指挥部的三名军事筹备员之首,拟定了起义总行动计划,而武昌起义基本按其实行。起义原定106日,后因湖南等地筹措不及而延迟。109日,孙武炸弹事故后,刘复基晚与蒋翊武等在小朝街总指挥部开会,主张当晚举事,被闻讯赶来的清军逮捕。蒋翊武逃脱。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10日清晨被斩首,临刑时高呼口号。

10日夜间,两名革命党人金品臣程定国因值勤时睡觉,与哨长(即今排长)陶启圣发生冲突,枪击陶启圣,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立即宣布举事,即武昌起义

评价

坚苦有远识沉着有谋略革命党中之一智囊” 文学社的诸葛亮

李六如刘复基是留日学生,有才智,自他入伍当兵后,军队中的革命运动更加发展。

杨宏胜1886—19111010日),或作洪圣洪胜益三湖北襄阳谷城人,清末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前的清晨,杨宏胜被清朝湖广总督瑞澂下令处死,与彭楚藩刘尧澂一同殉难,是为彭刘杨三烈士

杨宏胜幼年务农,后投武昌绿营军,不久转为湖北新军,在第三十标任正目(今称班长)。此间他结识孙武彭楚藩等,退伍后,开小店作为反清革命据点。19113月参加文学社9月湖北革命军临时总指挥部成立后负责交通运输军火。109日晚运军火过程中不利,脸部炸伤,因而被清军拘捕。

10日清晨,瑞澂下令,彭楚藩刘尧澂、杨宏胜三人在督署东辕门斩首,当晚新军中的革命份子人心惶惶,两名革命党人金品臣程定国因值勤时睡觉,与哨长(即今排长)陶启圣发生冲突,枪击陶启圣,军营大乱,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立即宣布起事,武昌起义发动。

——————————————-

金兆龙1889—1933年),字品臣湖北黄冈周铺(今武汉市新洲区)人,为武昌起义的首先发难者之一。

1906年入湖北新军第八镇担任士兵1908年升为正目(班长)。后参加共进会文学社,成为革命党人。

1911109日,孙武汉口俄租界制作炸弹失败,造成爆炸,巡捕立刻搜查,清朝官方于是得知革命行动,新军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尧澂杨洪圣被捕。19111010日早晨,湖广总督瑞澂将捕获的彭刘杨三人斩杀幕府辕门,部队开始搜捕潜伏军中的革命党人,党人人心惶惶。

当晚,金兆龙与士兵程定国抱著步枪、且取出一盒子弹,仰卧睡觉,却遇到查夜的哨长(排长陶启胜,陶启胜大骂:尔谋反耶?金兆龙对曰:反!反!即反矣!陶愤怒,于是掌掴金兆龙,金兆龙还手,与陶启胜扭打在地,陶占上风,金兆龙大喊:再不动手,更待何时?程定国于是来攻击陶,但无机会开枪,以枪托将陶启胜击伤,待陶倒地,又从背后开枪击中了陶,前队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八营代理管带阮荣发先后赶来弹压,相继被程定国击毙。军营大乱。这时第八营正目(长)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立即鸣笛集合,正式宣布武昌起义,向楚望台进发。工程八营派金兆龙等出城迎接炮兵队,抵达中和门时发现城门紧闭,金兆龙情急扭断铁锁,才顺利出城与炮兵队会合。

武昌起义后,金兆龙后担任革命敢死队正目,接连升至队长,金为人勇猛力大,屡建功勋,但与同僚失和,于是离开部队。

北洋政府成立后,授为湖北省税务缉私队长,后担任武汉总稽查处侦探员国民革命军北伐后,被免职。而后又担任湖北清乡总局黄冈县团佐。1933年病卒。

—————————————

程定国1885—1916年),谱名正瀛,字定国以字行湖北鄂州泽林镇大山村下庄屋人,末湖北新军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士兵,参加文学社共进会革命组织。

1911109日,孙武汉口俄租界制作炸弹失败,造成爆炸,巡捕立刻搜查,清朝官方于是得知革命行动。19111010日,新军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在东辕门斩杀,部队开始搜捕潜伏军中的革命党人,党人人心惶惶。

19111010日傍晚,该营第二排排长陶启圣前来查营,见到程定国与班长金兆龙抱著步枪睡觉,且身上私藏有子弹,陶启圣大骂:尔谋反耶?金兆龙对陶不满,答曰:反!反!即反矣!陶启圣大怒,掌掴金兆龙,金兆龙还击,与陶扭打在地,陶启圣占上风,程定国以枪托偷袭陶启圣,从陶启圣背后开枪,将陶打成重伤,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前队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八营代理管带阮荣发先后赶来镇压,却皆被程定国击毙,此时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立即鸣笛,宣布起义,程定国被编入敢死队,奋勇杀敌。

二次革命之后,参与镇压革命党1916年被革命党人贾正魁抓获,沉入江中而死。

熊秉坤18841222—1969530日),字载干,谱名祥元,训名炳忠、忠炳湖北省江夏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修文乡熊家湾人,后迁石嘴袁家河楠木庙村。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及政治人物。武昌起义领导人,后授予少将军衔。

熊秉坤早年在武昌平湖门码头做苦力搬运工,后来入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相当于班长),并加入日知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后来接替雷振声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代表,在该营秘密发展会员200多人,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

19119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文学共进联合大会,商讨起义大计,大会采纳了熊秉坤的建议,决定由工程营负责在起义中占领该营防地楚望台军械库。但是,109共进会孙武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孙武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受伤的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湖广总督瑞澂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闻讯后,决定当夜发动起义,并派人给各营送信。但是当日晚,武昌小朝街85号的起义总指挥部遭到清军突袭,起义计划告吹,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捕,1010日晨,三人被斩首。

1010日,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决定在当晚发动起义。[2][3]熊秉坤又同二十九标代表蔡济民、三十标王文锦等革命党人联系。当天晚上,工程营的程正瀛金品臣因值班时睡觉被查哨排长陶启圣纠正,愤而枪杀了陶启圣,后又击毙了前来弹压的黄坤荣、张文涛,工程营全营震动,枪声四起。熊秉坤当即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随即对空连开3枪,首先率部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

熊秉坤等人拉来队官吴兆麟任湖北革命军临时总指挥。进攻湖广总督署的战斗打响后,熊秉坤组成敢死队40人攻破了湖广总督署的东辕门。翌日黎明前,起义军占领了湖广总督署,湖广总督瑞澂逃走,武昌光复。

阳夏战争爆发后,熊秉坤任民军第五协统领,先后在汉口刘家庙、大智门、跑马场一带同清军作战。19121月,湖北军政府整编各部队,第五协被编入第三镇,迁驻云梦地区。

 

191210月,北京政府授予熊秉坤陆军少将。19131月,补授勋五位。同年,熊秉坤参加了二次革命,组织改进团,后出任鄂中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遭黎元洪悬赏通缉、缺席审判,熊秉坤流亡日本。1914年,熊秉坤参加中华革命党。同年秋,熊秉坤回到湖北,被孙中山任命为讨袁鄂军司令。

护法运动爆发后,熊秉坤出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高级副官、代参军长等职。后来,熊秉坤在回到武汉进行策反活动时,正逢二七大罢工,《张国焘回忆录》称,当时武汉的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次会议因会议地点被吴佩孚方面发现,乃临时改在熊秉坤家召开。中国国民党成立后,熊秉坤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4月,熊秉坤任湖北省政府委员。19296月,熊秉坤被推为湖北代表,参加孙中山灵柩安葬南京中山陵的奉安大典,前往南京执拂。19296月,熊秉坤获聘为湖北革命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192910月,任武昌双十节国庆大会主席。19302月,湖北省政府改组时,熊秉坤连任湖北省政府委员。[8][2][3][9]湖北省政府于1930820日正式成立了武昌市政府,在未经南京国民政府核准的情况下,新任市长熊秉坤先行视事。在兼任市长期间,熊秉坤向孙中山学习,不拿兼职薪水。19309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指令内务部,武昌达不到规定的设市标准,不得设市。193010月,熊秉坤再度担任武昌双十节国庆大会主席。

19323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熊秉坤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33年,熊秉坤以亲身经历撰写了《辛亥湖北武昌首义事前运动之经过及临时发难之著述》。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熊秉坤在军事参议院中力主坚持抗战,并多次提出建议。

1946年,熊秉坤退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熊秉坤通电反对独裁,推动和平运动。熊秉坤参与维持地方治安,是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公安组负责人之一。

中共执政后,熊秉坤历任中共参事、省政协常委等职。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曾有红卫兵到熊秉坤家抄家,熊秉坤从红卫兵手中夺回了19131月大总统袁世凯授予自己的勋五位章1969530日病逝。

蔡济民1887—1919年)原名国桢,字幼襄(又作幼香),男,湖北黄陂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武昌起义领导人。

早年湖北常备军扩充时,蔡济民投军为清军湖北左协第一旗兵勇。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选优秀且识字的士兵入该堂肄业,蔡济民被选中成为仁字斋学兵。由于操课优良,故一年便升为司务长,后又升为陆军第八镇第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后队排长。

蔡济民是日知会会员。共进会成立时,加入共进会。因素来同蒋翊武王宪章张廷辅友好,故又是文学社成员。查光佛介绍蔡济民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蔡济民任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参议部长。文学共进联合大会上,他被推选为参议长,地位仅次于孙武蒋翊武两人。

蔡济民在二十九标组织军队同盟,规定入盟者不论加入何会、社,均要接受该同盟的统一调度。蔡济民任标代表,高尚志任副代表,同盟下设交际、宣传、登记、军备、庶务五个组,各派专人负责,各营、队、排均设代表。

19111010武昌起义时,听到工程营熊秉坤金兆龙等人首先鸣枪后,蔡济民带领二十九标起义士兵率先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由于当时革命党的重要干部几乎都不在场,或被斩(如刘尧臣),或患病(如刘仲文),或负伤(如孙武),或隐蔽(如蒋翊武),革命军总司令部原有的21名干部中,起义时在武昌参加战斗的仅剩下两个人即吴醒汉和时任陆军第八镇第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后队排长的蔡济民,故蔡济民、吴兆麟以及工程营的熊秉坤成为武昌起义当晚的领导核心,领导起义部队攻取了湖广总督辕门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后,蔡济民主持谋略处,辅佐黎元洪1016日阅马场誓师,蔡济民登台演说。1017日,蔡济民率部渡过长江,在刘家庙击败清军。同牟鸿勋苏成章谢石钦甘绩熙等人担任各部总稽查。阳夏战争中,蔡济民兼任总司令部副部官长(总帅下设参、副两部长)。南北议和后,孙武赴上海,特请黎元洪举蔡济民代理军务部部务。孙武回到湖北后,请黎元洪真除蔡济民为军务部部长,蔡济民推辞,仍回任各部总稽查。为抚恤伤兵,蔡济民创办了铁血伤军毕血会,并出任会长。蔡济民还创办了烈士遗孤教养所,以抚育烈士遗孤。

民国元年(1912年)227日,武昌发生了倒孙运动,孙武被迫出走。军务司长由哗变的士兵举曾广大接任,但曾广大被拒,最后由蔡济民接任。19129月,蔡济民率武昌起义将士赴北京请愿,北京临时参议院1912928日全票通过一项决议,以武昌起义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俗称双十节)。改进团马队哗变发生后,黎元洪欲严厉惩办,后经蔡济民劝说,千人获得保全。袁世凯电调蔡济民赴北京,但蔡济民一直留在湖北。191210月,北京政府授其陆军中将、勋二位,调赴北京,蔡济民坚辞不赴,在杭州养病。

1913二次革命失败后,蔡济民潜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4月,孙中山任命蔡济民为湖北讨袁军司令长官。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电邀蔡济民到北京,任命为总统府顾问,并补行授勋典礼。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任命蔡济民为鄂军总司令。牟鸿勋苏成章利川起兵后,遥奉蔡济民为总司令,并电请蔡济民即日前往主持。蔡济民遂同张祝南苏成章严开勋蔡以贞等四十多人自上海武汉长沙常德来到军中。

19191月中旬,方化南借故赴万县,以参谋长吴清熙代折代行。方化南暗中命吴清熙挑衅,勾结东边的唐克明和西边的土匪,于126日拂晓进攻利川的蔡济民的总司令部,蔡济民当场遭枪击身亡,享年33岁。和蔡济民一同在利川遇害的共30多人。

蔡济民等人遇害后,众人公推董用威(董必武)、张祝南代表鄂西靖国军经武昌上海,向大元帅孙中山报告该事件,请孙中山惩凶。孙中山命在施南的柏文蔚吴醒汉兄等力如能及,则声罪致讨,加以惩治。但当时因孙中山未掌握足够的军队,所以惩凶未能实施。

时任陆海军总裁大元帅府秘书长胡汉民撰写《故勋二位陆军中将鄂西靖国军总司令蔡公济民传》。1922年,黎元洪再次出任大总统,追赠蔡济民、刘公为陆军上将。1927年,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湖北省政府决议公葬蔡济民于武昌伏虎山北麓卓刀泉,并在墓前立碑,章炳麟撰写了《勋二位陆军上将蔡君墓志铭》: 

呜呼,中华民国之起,岂容易哉?始以十数烈士,祼股肱,决肝脰以争,而亡小效,回洑七八年,逎有武昌倡义之事,其军中能者,则以黄陂蔡君为枭,然起于什伯之长,非有连营巨屯为之藉也。奋其虓阚,而虏帅辟易,江汉以清,于是民国始有营垗。君之功,汉二十八将侪也。宜充将帅,填安封畿……

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前夕,政府重建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毁损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蔡济民墓2006年、2011年,该墓先后两次维修。

吴醒汉1883—1938年)又名基培,字厚斋湖北黄陂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吴醒汉早年入湖北陆军第八镇三十标一营当正兵。后来先后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将校讲习所参谋班。毕业后,任本营排长。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共进会。先后参与创建将校研究团、振武学社,策动新军。

1911武昌起义爆发,吴醒汉任第一路指挥官,参与攻打湖广总督署。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任谋略处谋略(后改参谋处参谋)。在武汉保卫战中,任汉口刘家庙前敌指挥官。汉口失守之后,任战时总司令部作战主任参谋。[1]

1912年,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吴醒汉任国民党党部评议。1913二次革命时,吴醒汉与蔡济民组织改进团,倒黎元洪、反袁世凯,以响应湖口起义。失败后,吴醒汉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归国,企图再度举兵,但却再度失败,回日本。1916年,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1917年,与蔡济民赴湖北,策动荆襄独立。1920年,参加驱逐王占元,失败后赴广东。192328日,获北京政府将军府将军。后来,吴醒汉策应北伐

1938年,吴醒汉病逝。

柏文蔚187668—1947426日),字烈武安徽省凤阳府寿州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家。

1896年(光绪24年)他中秀才。此后,他入安徽大学堂1902年,传闻清政府和俄国签订密约,安徽籍留日学生陈仲甫(独秀)潘赞华等和安徽大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学生柏文蔚、郑赞丞等在安庆组织励志学社1902年(光绪28年),他和赵声南京组织强国会,图谋反清。因事泄而失败,他回到安徽省入安徽武备学堂

1904年(光绪30年)他任安徽公学教员。1905年(光绪31年),陈独秀组织岳王会,他任南京分会分会长。同年9月,他应南京917协第33标第2营管带赵声的招聘,任该营前队队官。赵声任第33标标统后,柏文蔚升任第2营管带。

1906年(光绪32年),他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秋,柏文蔚和同郷孙毓筠共谋以炸弹暗杀两江总督端方。刺杀失败后,他逃到东北,加入吉林省胡殿甲所率的吉强军1907年(光绪33年),吴禄贞负责吉林省边境事务,经吴推举,柏任参谋。1908年(光绪34年)吴任新军第1镇镇统,柏任哈尔滨屯田营管带。1910年(宣统2年)2月,他任奉天督练公所参谋。

1911年(宣统3年)夏,他和冯麟阁蓝天蔚计划在东北举行起义。同年1010武昌起义爆发,柏文蔚回到南方,参加攻打南京。同年11月,柏任宁军第1军统制。

1912年(民国元年)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柏文蔚军改为中华民国第1军。1912115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授予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衔。4月,为停止安徽省的政治混乱,率军入安徽省。此后继孙毓筠署理安徽都督兼民政长。7月,柏正式被任命为安徽都督,9月获授陆军中将位(1912924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他统治安徽省时期,致力于禁止鸦片等民政改革。

1913年(民国2年)5月,柏文蔚和湖南都督谭延闿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联名通电,反对袁世凯善后大借款6月,袁罢免了柏、李、胡三位都督,并派军队南进。7月,柏发表了反袁派都督各省独立宣言,举兵反袁。二次革命爆发。此后,反袁派败北,柏流亡日本。

1914年(民国3年)他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民国4年)12护国战争爆发,柏文蔚到南洋为护国军募集资金。1916年(民国5年)229日他归国,到上海1916108日再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

1918年(民国7年)10月,孙文发动护法战争,柏文蔚支持,被任命为靖国军川颚联军前敌总指挥。此后他在孙文手下历任重要军职。1921年(民国10年)5月,他任总统府顾问。1922年(民国11年)4月,他任长江上游招讨使。1924年(民国13年)1月他任北伐讨贼军第2军军长。同月,他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孙文死后的1926年(民国15年)8月,他任国民革命军33军军长,转战安徽省各地。1927年(民国16年)412蒋介石发动清党,柏文蔚发表声名反对。9宁汉合流后,他被罢免第33军军长,改任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冬,他在寿县成立北路宣慰使署学兵团,参与筹办的有许多中国共产党派出的人员如孙一中廖运泽孙天放张慕韩陶之光叶守成王孜堂陶秉哲廖运周许光达等,192826日该团开学。

1928年(民国17年)8月,柏文蔚加入反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11月他被中国国民党除名。1930年(民国19年)反蒋各派召开北平扩大会议,他任常务委员,后反蒋派败北。1931年(民国20年),他获得中国国民党恢复党籍。此后他和冯玉祥主张国共合作对日抗战。

1947年(民国36年)他引退。同年426日,国民政府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中央执行委员柏文蔚在上海病故。他晚年过着清贫的生活,在困穷中病逝。享年72岁。

焦达峰1887—19111031日),原名焦大鹏,字鞠荪(一说名,字达峯),曾加入哥老会,后为中国同盟会成员,共进会领袖,辛亥革命时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都督。

1887116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浏阳县龙伏镇焦家桥。

1899年,入浏阳县南台书院小学就读。

1902年,加入洪江会,开始参与会党活动。

1903年,入长沙高等学堂游学预备科学习日文,并在华兴会的东文讲习所学习,后加入华兴会外围组织同仇会,与黄兴禹之谟等交往密切。

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铁道学校学习铁路管理。

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1906年,任同盟会联络部长,负责联络中国地下会党,将同盟会活动范围由南方沿海推进到长脚流域。同年回中国参加萍浏醴起义,任李金奇参谋,起义失败后返回日本,组织四进社。

1907年,在东京东斌学堂学习军事。与孙武张百祥等成立共进会,将同盟会宗旨中的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

1908年,回到中国与孙武等谋划两湖军事暴动,创建共进会湖南总堂,任龙头大哥。

19114月,图谋响应广州黄花岗起义,未果而避居武汉。与湖北共进会孙武、居正等商议两湖起义,订下长沙先发难,武汉立即响应;武汉先发难,长沙立即响应之盟约。

19111022日,与陈作新率湖南新军最先响应武昌起义,攻占长沙,次日建立湖南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

19111028日,派出援军从长沙出发支援武昌。

19111031日,被从邵阳赶到长沙的新军第25混成协50标第2营管带梅馨杀害,同一天陈作新也被杀害。随后梅馨迎立谭延闿任湖南都督。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孙中山在南京追授焦达峰大将军衔,遗体安葬于长沙岳麓山

焦达峰故居,位于中国湖南省浏阳市龙伏镇达峰村,北侧有焦达峰之妻沈菁莪用孙中山恤银所建之达峰纪念堂。

焦达峰墓,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麓山寺东侧,有刘人熙所撰之碑文。

刘仲文1881—1920412日),谱名耀瑸,又名柄标树湘,一名,后改名,字仲文,人称刘仲文以字行湖北襄阳人,辛亥革命首义先驱。

刘仲文出身襄阳富豪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亚同文书院东斌学堂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捐资支持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出版。1906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刘仲文计划回国响应。后因局势紧张而未能起事。此后返回日本,入读明治大学政治经济专科。1907年与张伯祥焦达峰等在东京组建共进会,任副会长。1908年出任会长。

1910年毕业后回国。刘仲文为向革命活动筹集经费,便以捐官的名义向父亲刘子敬要钱。在表弟陶德琨的劝说下,刘仲文父亲答应了请求。之后他又促成了共进会与文学社的联合,并组织湖北新军起义。

1911109日下午,刘公与孙武往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机关部因意外爆炸,惊动了租界巡捕。刘公让人将受伤的孙武送往法租界同仁医院医治,本人则隐蔽于法租界德兴里友人处。1010日早晨,刘公同张振武等赶到孙武在德租界共和里的藏身处,紧急约见了部分骨干,决议于当晚发动起义。

武昌起义后,鄂军都督府成立,刘仲文与陶德琨等人组成约法起草委员会,他被推举为主席,参与编制了《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此后历任军政府总监察、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兼河南安抚使。

1912年刘仲文前往北京,担任袁世凯总统府高等顾问。二次革命时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居住。1916袁世凯称帝时,刘仲文通电全国表示反对。护法运动时,他赴襄阳策动襄郧镇守使黎天才率部独立,反对段祺瑞政府。1918年初,豫鄂陕三省联军总司令部成立,刘仲文任总参谋长。后因不敌吴佩孚吴庆桐的部队,而退出襄阳。1919年底因肺病加重,回到上海就医。192041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0岁。

1922年,总统黎元洪追赠刘仲文为陆军上将。19281021日,湖北省政府将其公葬于武昌卓刀泉伏虎山御泉寺后山之阴,碑上刻首义元勋刘仲文先生之墓

刘仲文父亲刘子敬为前清武举人,四叔刘子麟则为度支部郎中

刘仲文兄弟共六人,仲文排行第二,长兄刘耀琮、三弟夭折、四弟刘耀珍、五弟刘耀琛、六弟刘耀璋(刘同)。

刘仲文之妻刘一(原名李淑卿)原籍广东,1911年经杨玉如介绍,两人结为夫妻。他们无子女,过继长兄耀琮之子刘发权为嗣子。

李淑卿1892—195125日),原名远宝淑贞,字文华 ,嫁予刘仲文后改名刘一湖北沔阳出生,祖籍广东,第一位参加辛亥革命女性。

———————————————

蒋翊武1885—1913年),字伯夔湖南省澧县城关人,武昌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家。

1891年发蒙于澧州澧兰书屋、1903年毕业于澧州高等小学、继而考入常德湖南省西路公立师范学堂。次年,华兴会副会长宋教仁来常德策划革命,蒋翊武与其结识后,积极配合策划。1904年秋,长沙起义事泄,因涉嫌而被校方除名。1906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加入同盟会1909年,蒋翊武化名伯夔,在天门投入413营左队充士兵,并参加了群治学社。该社后来改为振武学社,机关报是《商务报》。1911年春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蒋翊武被推选为社长。

1911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蒋翊武、刘复基乃派居正杨玉如赴上海与宋教仁等谋划武汉大举。9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60余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起义临时总司令,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

109日事泄,引起清军大搜捕,蒋翊武决定当夜发动起义,但指挥部被清军破获,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捕,1010日晨被斩首。蒋翊武出逃。当天晚上,共进会会员新军八镇工程营士兵熊秉坤金兆龙程定国杀死军官陶启圣,发动兵变,各标营奋起响应,夺取楚望台军械库后,进攻督署和第八镇司令部,武昌全被占领,汉口、汉阳起义一举成功。

蒋翊武在脱险后离开武昌往西向京山、天门方面逃跑,1012日回到武昌。众人举蒋翊武参与机要,任职都督府顾问,兼任军务部副部长等职。

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陆荣廷逮捕并处决于桂林榕湖畔。该处现有孙文题字之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碑边道路取名翊武路19169月,自桂林迁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墓葬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孙武1879118—19391110日),原名葆仁尧卿(又作揺清),号梦飞湖北省武昌府夏口厅(治今武汉市汉口)柏泉乡(今东西湖区柏泉街道)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共进会领导人之一。

孙武自幼喜好武术。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入张之洞创设的湖北武备学堂。后来吴禄贞等学友赴日本留学,孙武的母亲则将其留下,不让其赴日本。湖北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历任湖南新军教练官、岳州威武营管带等职。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参加唐才常自立军,任岳州司令。自立军起义失败,孙武逃往广州1903年,孙武秘密回到家乡为母亲奔丧。1904年,在武昌加入科学补习所,谋响应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于19049月流亡日本。结果孙武再度兴起留学的念头,入成城学校学习。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112日,日本文部省发出《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孙武归国。

归国后,孙武到东三省吴禄贞从事革命活动,在东三省进行侦察,并同马贼进行交涉。他还加入武昌日知会,帮刘静庵江汉公学1908年夏,再赴日本,入大森军事讲习所,研究野外战术及新式炸弹。19088月,孙武、焦达峰张伯祥等在东京,参加组织共进会,孙武推为军务部长。不久,被推为湖北主盟。1908年,孙武回到湖北省,继续暗中从事革命活动。1909年(宣统元年)在武汉建立湖北共进会。孙武将会党编为五镇,赴梧州参加起义。起义失败,孙武逃往香港。随后经冯自由介绍,次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06月,孙武自广东归鄂。19114月由谭人凤出资,孙武让邓玉麟出面在武昌黄土坡开办同兴酒楼作为联络点。19119月,共进会文学社联合,准备起义,孙武被举为参谋长,推为主席。孙武、居正等革命党人决定10月举行起义。但在起义前的10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试制炸弹,不慎爆炸,孙武负重伤。由此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镇压革命派。1010日清晨,清兵将革命份子彭楚藩刘复基杨洪圣三人斩首,受到追缉的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此时,孙武在革命同志及日本医生的帮助下藏匿,起义时伤未愈,故未参加起义。1015日,黎元洪任都督的湖北军政府成立,孙武任军务部部长

1912年(民国元年)元旦,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1月组织民社,拥护黎元洪。2月,武汉革命党人发动倒孙运动。有文章称1912年初,孙武听闻孙发绪讲述孙文如何吹牛,南京政府如何卖国后,孙武表示南京政府如此败坏,我宁可承认袁世凯,不承认南京。旋又赞成袁世凯称帝。但根据孙武后人孙吉森所言,这种说法很无稽,孙吉森的说法是:你看,19124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后,49日去慰问武汉首义的同志。接连四天,都是孙武亲自陪同。又其家人回忆,孙武曾经告诉家人:我对南京政府有意见,不代表我对孙文有意见。。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孙武任总统府高等顾问。19138月,孙武任进步党(黎元洪任理事长)的理事。19141020日,获授将军府义威将军。191512月,被任命为参政院参政。

19166月,袁世凯病逝,黎元洪任大总统。后曾任汉口地亩清查督办、湖北地亩清查督办等职。1922年,被萧耀南任命为汉口地亩清查督办。1925年,依靠吴佩孚,出任湖北官矿督办。1926年夏,孙武出任湖北地亩清查督办。孙武曾变卖地产支持国民党北伐。但国民党抵达武汉后,却撤销了湖北地亩清查督办公署,孙武失去职位。晚年寄寓北京1928年更名北平上海间。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110日,孙武在北平拈花寺病逝。得年61虚岁(60周岁)。

———————–

邓玉麟

1879—1951年),原名世泰,字炳三湖北省宜昌府巴东县野三关石桥坪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光绪五年(1879年)生于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石桥坪。少年时,邓玉麟在农村读书,后来随父在宜昌沙市之间当小贩。邓玉麟在宜昌教案中见到外国传教士欺负中国人,曾随乡间民众进行反抗。14岁时,邓玉麟的父、兄因贫困而饿死,邓玉麟回家,在巴东宜昌秭归间当背运夫。后来,邓玉麟还曾为司厨、屠夫打下手。次年,蒋翊武的母亲病逝,邓玉麟将母亲的灵柩运回石桥坪找地方安葬,但受到地方势力阻挠,未能找到葬地下葬。

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编练自强军,邓玉麟在宜昌投军,入宜昌镇台衙门宜防营当步兵。后来,邓玉麟随军改驻武昌,不久改投三十一标并担任正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孙武焦达峰等人自日本回到中国,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武汉成立了共进会。宣统二年(1910年)春,邓玉麟参加共进会。此后,邓玉麟接受共进会派遣,在随军赴南京镇江期间发展共进会的组织。经过汪定忠的介绍,邓玉麟被补入两江总督卫队营,经常赴镇江盐务缉私营以及巡防营开展革命工作。

1911年,邓玉麟奉命回到湖北,充当孙武联络军队的中间人。经邓玉麟建议,孙武拨款给他开办同兴酒楼作为革命联络机关,并请共进会会员郭寄生管理账目。19114月,同兴酒楼在武昌开张,邓玉麟任经理。由于同兴酒楼靠近新军驻地左旗和右旗营房,故成为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接头之所。不久,同兴酒楼因资金短缺而停业。19117月,邓玉麟在武昌巡道岭设立同兴学社,作为革命联络机关。邓玉麟的妻子谢乐也在同兴学社居住,负责同兴学社的伙食及接待工作。

孙武、刘公等准备购买或制造武器以武装共进会会员,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邓玉麟则认为应在新军中建立组织,从而掌握新军作为武装力量。邓玉麟的意见获得孙武等人赞成,乃派共进会会员打入新军活动。

宣统三年(1911年)秋,共进会和文学社日益壮大。共进会以刘公、孙武、邓玉麟为主要骨干,文学社以蒋翊武刘复基王宪章为核心力量。因两组织存在矛盾,共进会和文学社于511日、614日先后两次召开协商会。会上,双方均表示了合作意向,乃命邓玉麟、刘复基研究联合事宜。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暂行搁置共进会、文学社的名义,以革命党人的身份,于中秋节发动起义。双方还商定了军政府组成人员,其中邓玉麟担任军政府调查部部长、军事常驻筹备员,负责起义之前的联络、文告及致外国领事馆的照会,以及弹药、军旗等工作。

1911109日,革命党人在宝善里制造炸弹时意外发生爆炸,孙武受伤,革命机关遭到俄国巡捕搜查。1010日,邓玉麟等人主张提前起义,获得革命党人同意。当天,邓玉麟、陈磊吴兆麟等人参加了武昌起义

10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邓玉麟起初担任谋略处主要成员之一。1020日晚起,邓玉麟等主要成员开始在湖北谘议局大楼办公。1021日晚,邓玉麟等人正在军政府,遭亲清廷人士的袭击,邓玉麟掩护鄂军都督黎元洪逃往蛇山。击退这些亲清廷人士的进攻后,邓玉麟随黎元洪在军政府外巡视。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各部成立后,邓玉麟任军务部参谋,在部长孙武到任前,由邓玉麟、张振武负主责。清军进攻阳夏时,义军进行抵抗,邓玉麟出任步兵第七协统领,奉命防守武昌沿长江防线。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121月,邓玉麟担任陆军第四镇统制,后来改任第四师师长。南北议和后,邓玉麟作为南方九省代表之一驻北京。民国二年(1913年)218日,总统府向武昌首义有功人员授勋,邓玉麟获授二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领陆军中将衔,并担任总统府高级顾问。

民国五年(1916年),袁世凯称帝,准备任命邓玉麟为政府咨议长。邓玉麟未就任,并抛下全家,独自来到上海1917年,孙中山开始护法运动,邓玉麟乃赴广州担任大元帅府参议。1926年,邓玉麟参加北伐,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司令,率部进攻荆州、沙市,攻占宜昌,进占长阳五峰1927四一二事件时,邓玉麟因为掩护董必武而遭抄家,乃辞职。他先在汉口创办辛亥革命烈士遗孤教养所辛亥革命子弟学校,后来在上海徐汇江湾亚洲养蜂场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邓玉麟放弃了在上海的产业,回到武汉,后来又到秭归香溪居住,在香溪兴办民生煤矿1940年,邓玉麟回到家乡大石桥定居。在家乡期间,邓玉麟兴办石桥小学,并且开荒种植漆树。1946年,邓玉麟出任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同年,邓玉麟赴重庆同董必武见面。1949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中国国民党方面曾派人到大石桥请邓玉麟离开中国大陆,但邓玉麟未走。

中共执政初期,邓玉麟作为民主人士当选为巴东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0年底,邓玉麟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逮捕,19513月以组织反革命暴动之罪名被处决,享年71岁。

19826月,巴东县人民法院复审宣告邓玉麟无罪,同年7湖北省高级法院宣布邓玉麟无罪,为其平反。在纪念辛亥革命71周年前夕,巴东县人民政府为其建墓碑。

————————

吴兆麟1882—19421017日),字畏三,号宽元,谱名锡敏,男,湖北鄂城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武昌起义领导人。

吴兆麟是湖北省鄂城县(今鄂州市)葛店岳陂村宗国岭人。家中务农,父亲种菜为生。1898年,入湖北新军工程营当兵。1899年,考入随营将校讲习所。1900年,入工程营专科学校。后来升任工程营左队队官。1906年,吴兆麟加入日知会,任日知会干事、日知会工程营代表。后考入湖北参谋学堂,提充领班。1909年毕业,回营仍任工程营左队队官,在部队中常宣传革命。他参加了1906年的彰德秋操1908年的太湖秋操,编写了各秋操纪事,编著有《战术实施》、《参谋旅行》等军事书籍,获印发各军参阅。

19111010日夜,熊秉坤率工程八营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推举吴兆麟为湖北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吴兆麟、蔡济民熊秉坤成为武昌起义当晚的领导核心。吴兆麟指挥起义部队兵分三路,于1010日夜间进攻湖广总督署,1011日晨光复武昌

1011日中午,在湖北谘议局召开了联席会议,商议组织军政府,起义众人认为自身声望不足,欲推举协统黎元洪任都督,黎元洪不同意,后来吴兆麟以总指挥的身份提议公举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参长。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后,吴兆麟任谋略处谋略。武汉保卫战时,吴兆麟历任民军第一协统领,鄂军都督府参谋部副部长、部长,战时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务,曾经亲自赴汉口督战。黄兴来到湖北防守汉阳时,吴兆麟率参谋数人,协同办理军务,在前线和鄂军都督府间来往,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并协调战时总司令部与鄂军都督府的关系。汉阳失守,黄兴赴上海后,蒋翊武护理战时总司令,吴兆麟同蒋翊武共同筹划防守武昌。不久,黎元洪潜赴葛店,吴兆麟负责防守武昌,并接任战时总司令。1217日,黎元洪被推举为大元帅,任命吴兆麟为鄂军参谋总长兼第五镇统制。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19日,吴兆麟任北伐第一军总司令。113日,吴兆麟任鄂军参谋总长。19129月,北京政府授予吴兆麟陆军上将、勋二位,并授予大绶嘉禾章、文虎章。湖北裁军时,吴兆麟去职,奉调赴北京

1913年秋,李烈钧湖口举兵讨伐袁世凯,吴兆麟被黎元洪派驻段芝贵部任联络参谋。因受到排挤,且对现状不满,对袁世凯、黎元洪、革命党人均无信心,故吴兆麟脱离政界,回到湖北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在湖北,吴兆麟于1922年督修樊口大堤,建民信闸、民生闸,开辟月河,修筑王唐黄堤等堤防工程,三年后工程完工。1922年,吴兆麟被公推为武昌辛亥首义同志会理事会主席,并倡议修建武昌首义公园1923215日,吴兆麟获授将军府将军。[4]晚年,吴兆麟和日知会的老朋友张纯一等人研习佛经,主张心治即国治心安即国安

1938年日军攻占武汉后,吴兆麟因长期患有哮喘,故留居武汉,每日读佛经。日军胁迫其出任伪军总司令、湖北省政府首席参议,被吴兆麟拒绝。日本人遂将吴兆麟软禁。

19421017日,吴兆麟在武昌因哮喘病逝。重庆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予公葬,葬于武昌伏虎山

————————————-

黎元洪18641019—192863日),宋卿末与中华民国政治家。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黎家河(今属大悟县),人称黎黄陂。清末加入海军,后担任新军协统武昌起义后,担任中华民国都督中华民国假定大元帅中华民国副总统袁世凯死后,其曾两次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黎氏祖籍原系安徽省宿松县,自祖父起即经商湖北省,遂入黄州籍。1883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为人谨厚,勤学,对引擎修造学尤具心得,为师长严复萨镇冰等所赏识,严复评他:德高才疏。毕业后,派往广东服役,曾在广东水师中任广甲号二管轮。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舰击沉,飘海遇救。之后投靠张之洞,被派督练新军,并且多次赴日本学习军事。

1906年,任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驻守湖北武昌427日,湖北汉阳兵工厂驻守营兵与工人发生冲突,工人举行罢工,并拆毁营房;工厂会办张彪、提调黎元洪迫令工人复工。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黎元洪藏身在朋友家中。湖广总督瑞澂出逃,提督兼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也逃去了汉口租界,革命党人因军中无主,遂拥立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2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立后,公认武昌为中央军政府,推选黎为大都督、假定副元帅、大元帅。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黎被选为临时副总统2月,镇压反对他的武昌群英会暴动9月,镇压南湖马队暴动

191369日,李烈钧袁世凯免去江西都督官职,命令黎元洪兼署,黎即于翌日辞任。107日,黎元洪正式当选副总统。12月被段祺瑞胁迫入京。19141月,国会被解散,袁世凯于5月建立参政院作谘询审议法律机关,命黎元洪为议长。

19151212日,袁世凯接纳国民代表大会的推戴皇帝后,15日,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固辞,申令不许。

191666日,袁世凯病死,黎元洪于7日接续其未完成的任期为第一任大总统1917年,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因为争议应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宣战而决裂,段祺瑞以辞职威胁,523日,黎元洪免去段的职务,段离开北京赴天津,拥段的11省督军在各地宣布独立。黎元洪急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坐镇天津,要求黎解散国会。612日,黎被迫下令解散国会。614日,张勋带领三千军队抵北京71日张勋拥立十二岁的溥仪复辟2日晚,黎逃入东交民巷日本公使馆[5],电请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任段祺瑞为总理。复辟事件后为段祺瑞的讨逆军平息,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前后仅十二日。714日,黎通电去职,冯国璋任代大总统,以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1922直奉战争后,大总统徐世昌被驱逐。黎元洪复任大总统,次年6月被曹锟驱逐。后经过国会贿选,曹锟当选中华民国第三任大总统。

之后黎元洪寓居天津租界经商致富,有房地产七十馀处,晚年生活优渥,大力赞助教育事业。

192863日,前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在天津病逝,遗电劝各方息兵,并提出济案求外交正义之解决及从速召集国民议会,解决时局纠纷等10项时局主张,病逝于天津英租界寓所。68日,国民政府明令优恤前大总统黎元洪,并着内政部详拟丧葬典礼,以彰崇报元勋之典。628日,又颁令国葬黎元洪,拨款一万元治丧,全国各地下半旗志哀,呜礼炮17响。

1935年,国民政府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墓在今武昌洪山区土公山南坡,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内)。

遗电

元洪遭逄时会,得与创建民国之役。德薄位尊,时深惕厉。中间两经当国,均不得行其志以去,退思补过,无时或忘。追维首义之初,主张罢言战和,军民分治,驯致裁兵废督,身为之倡。一切措施,虽示能尽如人意,要无非力求和平统一,利国福民。不意十七年来,民生疾苦愈甚,国际地位愈危,桑梓之乡,屡经变乱,辛亥同志,颠沛流离,负国负民,殊乖素志,频年兵连祸结天疮痍满目,久已疾首痛心;此之济案发生,外交岌岌,牵动旧疾,已非药石所鹿挽囘,有不能不沥诚作最后之忠告者;

(一)国民于济案,应以沉毅态度求外交正义之解决,不得有轨外行动;

(二)从速召集国民大会,解决时局纠纷;

(三)实行垦殖政策,化兵为农工,勿使袍泽失所;

(四)调剂劳资,应适合全民心理与世界经济趋潮,统筹兼顾,豫定翔实法规,行之以渐,毋率尔破坏社会组织及家庭制度,俾免各趋极端;

(五)振兴实业,以法律保障人民权利;

(六)正德利用厚生,不可偏废,毋忘数千年立国之根本精神,道德礼教,当视物质文明尤为重要;

(七)革命为迫不得已之事,但愿一劳永逸,俾国民得以早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八)参酌近今中外情势,似应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毋遽思破除国界,为外强所利用;

(九)早定政治方针与教育宗旨,以法治范围全国,应折中至当;

(十)民元以来,凡无抵触国体之创制,应仍旧保存,请勿轻议纷更。

严复评价黎元洪说: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则?以柔暗故!遍读中西历史,以为天下最危险者,无过良善暗懦人。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

章太炎天坼天崩,哀感何极,先后作《祭大总统黎公文》及《大总统黎公墓志铭》。章又作一联挽黎︰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倭寇岂能干正统;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张振武被杀案,黎元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后人总体评价黎元洪任大总统的北洋军阀时期频繁参与议会形式下的政治斗争,显示出黎元洪从几乎没有共和意识的清代督统成长为共和制国家参政者的进步。而黎元洪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也基本恪守了共和国家的基本准则,乃至袁世凯称帝、张勋两次复辟活动中都给予了反对态度。由于黎在民国早期为稳定政局所作出的工作贡献,后期工作上大多还是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轶事

其二女儿黎绍芳嫁给袁世凯九子袁克玖。黎绍芳生于19061219日。1914年订婚时才8岁。193428岁时与袁克玖结婚。后逝于精神病院。

—————

王文锦(??),字于绣湖北宜昌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毕业于湖北自强学堂、湖北新军第三十标司书生;入文学社,并仕本标代表,19111010日,参与武昌起义,武汉光复后,历任湖北军政府统带、参议、宪兵司令。后发起成立毕血会,被推为会长。191211月,被袁世凯政府授以少将衔;12月授中将。191612月,黎元洪继任总统时,被授予二等文虎章。

—————-

张振武1877—1912816日),原名尧鑫,字春山,又名竹山湖北省罗田县人,居住在竹山县武昌起义首义者之一,被尊为共和元勋,和孙武蒋翊武并称辛亥三武

张振武籍贯是湖北罗田人,居住于竹山。1900年考入湖北师范学校,1904年自费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政治,并参加体育会操练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回国,于武昌黄鹤楼街小学任教,其间因宣传反清革命几乎被捕。1909年又参加共进会并负责财务。

19111010日在政府四处搜捕革命党人的形势下,张振武四处联络党人,发动了起义,世称武昌起义。起义成功后,因为军事机关遭到破坏,将领非死即逃,革命军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张振武和其他军人共推黎元洪为都督。但黎还在犹豫。此时张振武和其他党人合议处决黎元洪,后来虽然黎元洪接受了任命,却自此结下了仇怨。

后来袁世凯的北洋军南下与武昌起义军作战,他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敬告我军人的白话文》)、亲自督战等方式,提高民心士气,并在黄兴等人主张退出武汉驻守南京的情况下,力主坚守。后来黎元洪对战事失去信心出走,张又评论说:黎某如此畏缩,不如乘此另举贤能。这使得他和黎元洪的仇怨加深了。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816日凌晨,他和方维在北京被黎元洪去信袁世凯,要求以贪污罪名杀害。张振武案发后的第三天,国会参议院开会,主要意见认为,副总统黎元洪以非罪要求杀人,大总统袁世凯以命令擅改法律,均是违背约法。黎元洪想藉袁世凯之刀杀张振武,袁世凯将计就计,杀张振武同时公布黎元洪书信,重创黎元洪仁厚之名。

胡瑛1884—193311月),原名祖懋,字敬吾,后改名瑛,经武,号宗琬萱庵湖南省常德府桃源县人,祖籍浙江绍兴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人。

胡瑛祖籍浙江省绍兴府,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府桃源县上乡下白石村一个小官吏家庭,与宋教仁同乡。小时候在长沙读书,16歳自长沙经正学校毕业。曾肄业湖南明德学堂,为黄兴弟子,因结党暗杀王先谦未成,得曹亚伯介绍,持黄兴信函走避武昌吴禄贞寓所,旋矢志投入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营充兵士。其为人年少英挺,善词说,入伍后识张难先,两人从此遂藉饭后休闲讲演以激励士兵。

1904年(光绪三十年)2月,胡瑛参加了黄兴组织的华兴会。自黄兴创立华兴会后,乃使胡瑛及宋教仁在湖北计议从速成立机关准备响应,于是分途连络军界、学界同志,发起组织科学补习所,故意标明研究科学,以愚弄官府耳目,实则此为武昌有革命机关之始。3月,他赴武昌任华兴会湖北支部总理。6月,科学补习所举行成立大会,公推湖北高等学堂高材生吕大森为所长,胡瑛为总干事,宋教仁为文书,各军营各学堂均置干事,分途运动,其中主要工作之一,即为介绍新兵入伍。盖会员刘敬安任职马队书记,如张之洞有招兵计划,刘必先知,即转胡瑛。因之湖北新军中,大半系科学补习所介绍之党人。革命起义失败后该所被查封。同年冬,胡瑛刺杀铁良失败,流亡日本。最初入陆军士官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胡瑛当选评议员。

190612月,胡瑛接受孙文指示归国,在湖北省从事革命活动。19071月,因日知会而被清朝政府逮捕入狱。

1909年(宣统元年)夏,胡瑛被判永远监禁。在狱中,他和革命派秘密取得联络。191110武昌起义爆发。湖北新军之起义革命,固非偶然,而当时办理此事非常忙碌之刘敬安、胡瑛、宋教仁等功劳尤足多焉。胡瑛被革命派救出,任湖北军政府外交部部长。此后任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湖北代表,到南京参加联合会会议,并参与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2月,胡瑛为黎元洪指派,伴随清政府代表唐绍仪到上海,参与南北议和

民国元年(191212日,唐绍仪辞职,和议虽未破局,胡瑛亦以养病为理由辞职,往南京居住,不久,孙中山任命胡瑛为山东都督,在烟台组织山东军政府19122月,胡瑛抵达烟台就任,将烟台作为山东临时省府。清帝逊位后,胡瑛与前清巡抚张广建争权,互相指责,袁世凯改前清各省巡抚为都督,张广建因此与胡瑛分廷抗礼,胡愤然辞职,但是依旧留在烟台。袁世凯终改派周自齐为山东都督,改命胡瑛为甘陕经略使,510日,又改任新疆青海屯垦使,他没有就任,731日,胡瑛才离开山东。胡瑛加入宋教仁组织的国民党,并当选民元国会参议院议员。

1913年,宋教仁被暗杀后,胡瑛参加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二次革命失败后,和黄兴流亡日本。翌年8月,和黄兴、李根源等人组织欧事研究会。同年冬归国。后袁世凯邀请胡瑛赴北京为其幕僚。

19158月,胡瑛、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组织筹安会,支持袁世凯即皇帝位。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6月袁死去,胡瑛隐居。胡瑛因辛亥革命时的功绩而没有被追究组织筹安会的罪责。

19177月,孙文领导的护法运动开始,胡瑛南下参加,复归孙文阵营。1917年冬,任湘西招抚使。翌年,任靖国军第三军军长。1924年,胡瑛接受孙文之命,到北方担任联络冯玉祥的工作。此后曾参与冯玉祥的北京政变(首都革命)。

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后,胡瑛任山西阎锡山南京代表。此后阎锡山反蒋介石战争开始,胡任第十路总指挥。反蒋军败北后,胡瑛被通缉,逃入汉口租界。·一八事变后,胡瑛的通缉令被取消,胡瑛复归南京国民政府。此后因患病而住进医院。

1933年(民国22年)11月,胡瑛在南京病逝。享年50岁。

—————————–

汤化龙18741127—191891日),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政治人物、法学家。

汤化龙出生于同治十三年十月十九日(18741127日)。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从黄州经古书院毕业。该书院以实学造就人才为宗旨,汤化龙是其中佼佼者,考据、辞章、性理、经济,无不精通,每遇课试,旁征博引,下笔万言,常为一院之冠。史学家曾云:故其后治学从政,与乎道德文章,往往穷变化而不摇落者,既于斯植其根柢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汤化龙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此后,任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在法政大学学习法学。在日本,汤化龙发起成立了法政学交通社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汤化龙回国,参与湖北省地方自治筹备事务,任湖北谘议局筹办处参事。次年当选湖北谘议局副议长,并在第一次常会后当选议长。此后他作为立宪派的领袖,呼吁清政府早日召开国会。

宣统二年(1910年)8月,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汤化龙当选议长,提出第三次国会开会请愿114日,清朝同意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国会,但这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他与谭延闿湖南代表)、蒲殿俊四川代表)等请求翌年召开国会,发动了第四次国会请愿。这次请愿被清朝镇压,汤化龙在失望中回到湖北。

宣统三年(1911年)5月,清政府组成以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的皇族内阁,皇族内阁做出了它建成之后的第一个重大决策:铁路国有化。这一决策引发了相关各省的保路运动。汤化龙被推为湖北省军商学界的代表北上,从汉口出发时,上万人到车站送行。汤化龙在京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第二次会议,参加组织成立宪友会,汤化龙成为中心人物。刚从北京回来不久,武昌起义就爆发了。

同年1010武昌起义爆发,汤化龙劝说黎元洪参加革命,并及时以湖北咨议局的名义通电全国,请求各省响应。他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并先后担任政事部部长编制部部长。汤化龙还以汉口各团体联合会维持社会治安。与黎元洪一起促成了海军反正。与宋教仁一起拟定了《鄂州约法》。在黄兴离开武昌之际,汤化龙也离开武昌到了上海。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汤化龙任陆军部秘书长,接着又委以法制局副总裁。清帝退位之后,孙中山根据约定按时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时的汤化龙是临时参议院的议员。临时参议院改选,汤化龙被选为副议长。接下来是全国大选,正式成立参众两院。汤化龙当选众议院议长。

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汤化龙任法制局副总裁。后来他辞职,和立宪派的要人在上海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该会奉流亡日本的梁启超为领袖,支持梁的归国。同年4月,汤化龙任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

同年5月,他参加了黎元洪任理事长的共和党。另外,汤化龙的共和建设讨论会等6个政治团体合并组成了民主党,他任干事长。民国二年(1913年)1月,当选民元国会众议院议员,并在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的支持下当选议长。

此后,汤化龙支持袁世凯的政治姿势更趋鲜明。同年5月,上述3个党合并成立了进步党,汤化龙任理事。二次革命爆发后,他支持袁世凯。民国三年(1914年)5月,袁世凯解散国会,汤任徐世昌内阁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长。

民国四年(1915年)8月,袁世凯借杨度等人倡议变更国体,复行帝制,汤化龙不愿出力,又不敢公然反对,8月31日,他称病避居天津10月,正式辞任教育总长。12月,到上海参加反袁活动。民国五年(1916年)319日,汤化龙电请袁世凯退位[3]3日后袁退位)。同年5月,其弟湖南将军汤芗铭反袁独立。

民国五年(1916年)66日,袁世凯病逝。汤化龙作为段祺瑞领导的皖系的政客活动。8月国会重开,他重任众议院议长。9月,国民党议员组织了宪政商榷会,汤化龙在梁启超的支持下同刘崇佑等人组织了与之对抗的宪法案研究会。随后该会和以王家襄陈国祥为首的宪法研究同志会1916912日合并为宪法研究会[4]特别是,在各省是否可以制定省宪法的问题上,宪法研究会和宪政商榷会对立,汤化龙明确反对制定省宪法。民国六年(1917年),在西原借款和对德国宣战问题上,汤化龙支持段祺瑞。同年5月,段被黎元洪罢免,汤遂辞任议长。

同年7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上台,汤化龙任内务总长。同年11月,直系抬头,段祺瑞再度辞任国务总理。在短期任职于汪大燮临时内阁后,汤化龙也辞任。可是之后,段信任心腹徐树铮安福俱乐部王揖唐等人,汤化龙被疏远。汤在失望之余,决定到外国远游。

民国七年(1918年)91日,汤化龙在加拿大维多利亚中华会馆附近街头被王昌袭击后不治。享年44岁。

—————————-

马超俊18861017—1977919日),原名,字星樵广东省广州府新宁县(今台山市)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工会组织领导人。倡导劳资协调,是中国劳工权益的先驱。

马超俊出生于一个穷苦家庭。早年学习旧学,参加童试及第秀才15岁时迁居香港,当工人为生,并参加夜校学习英语1902年(光绪28年)赴美国,就读于旧金山庇利鲁机器专门学校。其间,在旧金山加入致公堂,经堂长黄三穂介绍成为《大同日报》记者。1904年夏,孙中山访问旧金山,马超俊经黄三穂介绍与孙中山会面。此后,马超俊开始参加革命党的活动。

19055月,马超俊追随孙中山日本。同年秋,入明治大学政经科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2月,马超俊回到香港,继续参加革命派的活动,并且组织成立了华人机器工会。此后,他以研究机械制造的名义,先后组织创办了香港研机书塾、广东机器研究公会等工会组织,作为革命派的据点。此外,马超俊在革命派举行起义之际,负责提供武器。

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马超俊作为革命派参战。马超俊赴武昌,被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派往萨镇冰率领的清朝湖北省军队谈判,最终成功说服军队撤退并投向革命派。

中华民国成立后,马超俊任黎元洪的都督府顾问。但是黎元洪不断支持袁世凯,马超俊对此表示反对,并展开批判活动,乃遭到收监。幸而经温宗尧伍廷芳营救,马超俊很快获释。1914年(民国2年),袁世凯支持的广东都督龙济光手下的马存发被马超俊派出刺客暗杀,马超俊随后遭龙济光追捕,流亡日本1916年春,在中华革命党马超俊认识机师坂本寿一[3],并他们俩一起参与创设滋贺县的西京八日市飞行学校,训练革命派人士。1917年,马超俊归国,策划在北京创办民间航空学校,但因张勋复辟发生而未能实现。 

1917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马超俊参加,从事劳工运动的组织工作。他先后参与创办了南洋烟草公司职工同志会、粤侨工界联合会、广东机器工人维持会等工会组织。在旧桂系陈炯明的纷争下,马超俊领导工会组织坚决支持孙中山。后被孙中山委任为广东东路第二路游击司令。1923416日,得到孙中山委任担任从沈鸿英治理下收回的广东兵工厂副厂长兼总务处长。在同年6陈炯明反孙时,曾派遣林虎试图接管该兵工厂,因厂长朱和中潜逃,在马超俊指挥下厂员击退林虎军,朱和中后遭到厂内职工反制,最后遭撤职,厂长一职由马超俊接任。

马俊超在广东兵工厂任内除了提升厂内制枪产能,另一件重要事件是在民国十三年黄埔军校筹组时,将厂制500杆步枪与4挺机枪拨交给黄埔军校,这批军火为黄埔军校最初取得的武器。

除了兵工厂职务,马俊超另兼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宣传委员会委员。1924年(民国13年),任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马超俊坚持劳资协调的立场,反对孙中山推进三大政策。

孙中山逝世后的1925年(民国14年)春,马超俊加入反共的孙文主义学会,担任总干事。1926年至1927年间,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工人运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归国,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劳工局局长。同年8月,在上海创办《劳工时报》,倡导劳资合作,反对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工会。 

1928年(民国17年)1月,马超俊改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农工厅厅长。同年秋,农工厅改为建设厅,马超俊仍任厅长。1929年(民国18年),兼任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党部宣传部长。在广州,他还曾任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整理委员、广州市党部执行委员等职。同年5月,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国际劳工组织ILO)会议。归国后,因同广东省政府主席陈铭枢对立,辞去了在广东省的各职。同年,当选中国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8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劳工法起草委员会召集人。此后作为中国国民党华北党务特派员被派往天津,从事反蒋派的对抗活动。同年冬,马超俊回到南京,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训练部民众训练处处长。 

马超俊支持孙中山之子孙科,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之后,马超俊和孙科共同从事反蒋活动。193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国民党各派大团结。1931年,马超俊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1年(民国20年)末,蒋介石一度下野,孙科出任行政院长,马超俊被任命为南京市市长。但孙科迅速被迫辞去行政院长职务,马超俊也随之失去南京市长一职。1934年(民国23年)12月,马超俊任国民政府委员。1935年(民国24年)3月,马超俊再度出任南京市长。 

1937年(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占领南京,马超俊逃往武汉。此后,马超俊从事抗战中的民众及社会组织工作。1938年春,马超俊任中国儿童救济总会理事长、全国慰劳总会副会长。4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社会部副部长。1940年(民国29年),调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42年(民国30年),在重庆吴铁城等人共同创办南洋华侨总会。1943年,马超俊就任该会理事长。1945年(民国34年)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抗日战争结束后,马超俊复任南京市市长,办理接收事务。1946年(民国35年)12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农工部部长。同时他还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财务委员会委员。19479月,在中国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民国37年)4月,在南京创立中华民国全国总工会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马超俊移居台湾

1950年,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此后,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大陆救济总会常务理事,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广东同乡总会理事长,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1965年(民国54年),与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共同创办劳工研究所,任该所理事长。19699月退休后,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19751024日,蒋经国函电宋美龄今为马超俊先生九十华诞儿曾往贺” 

1977年(民国66年)919日,马超俊在台北市病逝,享年92岁(满90歳)。

————-

何贯中(1888-1920),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志士。

人物关系:哥哥   何子渊(1865年1月23日-1941年8月18日),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8月18日逝世。

1906年,何贯中经长兄何子渊主盟加入同盟会1909年,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毕业后,被保送至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他与李济深为同校、同期、同班、同室、同一张床,是抵足而眠的同学、兄弟。何贯中曾任北伐军第二十二师步兵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援闽粤军独立营营副。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夜,消息灵通的何贯中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191112月,何贯中得知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讨伐清军后,立即与李济深等同学满腔热血赶到上海,找到军长姚雨平,要求参加战斗。此时,姚雨平正为部队缺乏军事人才而着急,何贯中等军校专才的到来恰似雪中送炭,于是他立即被姚雨平委任为北伐军第二十二师步兵八十七团第三营营副,直接参与作战。

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军是北伐军中的主力部队,奉孙中山令,沿津浦铁路一路向北进攻。在北伐过程中,何贯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不但积极协助姚雨平整编军队,认真制订作战计划,而且还亲临前线指挥部下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本色。

第二十二师步兵八十七团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大败清军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津浦线主战场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各路北伐大军,终于迫使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凯实行南北议和。何贯中因在作战中有勇有谋,战功卓著,固宿两役后被姚雨平提拔为北伐军第二十二师步兵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台,北伐军解散后,何贯中又回到保定军校继续深造。

1913年,宋教仁遇刺,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当时已担任学生领袖的何贯中,被当局怀疑是煸动保定陆军大学学生闹事反袁的主谋,被勒令离开军校。同年7月,何贯中赴日留学。

19161月,袁世凯称帝,何贯中在何子渊支持下,归国与革命党人一起奔赴广东、香港,商讨讨袁大计。袁氏败亡后,何贯中再次回到陆军大学,同年以工兵科优等毕业,派赴北京南苑第十五师见习。民国七年(1918),孙中山被推举为大元帅,命令陈炯明率师援闽,进克漳州,何贯中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即随部队开拔福建,被委任为粤军独立营第一连连长,民国九年(1920)升营副兼连长。

1920年秋,经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何子渊等人多方翰旋,援闽粤军奉孙中山之命,何贯中与邓仲元参谋长一起回师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何贯中不幸在惠州淡水与桂军激战时身负重伤牺牲,时年32岁,邓仲元只身脱险,后桂军将何贯中遗体薄葬广州北郊。中山先生得知何贯中牺牲的消息,连连哀叹:我的眼镜打烂了,我的眼镜打烂了….”民国十年(1921),长兄何子渊到广州公干,见到已担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孙大总统特授意何子渊将何贯中烈士遗孩迁葬广州东门外二望冈,陆军忠烈祠对面浸水山,坐亥向已之原安葬,并追授何贯中为上校团长。

—————

尹昌衡(1884711~1953年), 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中国四川省彭县(今彭州)人。  清末民初政治、军事人物。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入四川武备学堂1904年赴日留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领导四川革命党人起义,光复成都,任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同年128日平定成都叛乱,被推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1222日生擒并处决暗中复辟的原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19124月任四川都督府都督。同年7月西征平息康藏叛乱。1913年被袁世凯骗至北京关押。

1916年袁世凯死后出狱。1921年回成都闲居。著有《止园文集》。 

光绪十年闰五月十九日(1884711日)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祖父尹善志,熟读经史,不曾仕进。父亲尹仕忠是个塾师,舌耕不足,有时做点小买卖,以维持一家生计。尹昌衡自幼从其父诵读儒书,稍长,五经皆能成诵,曾应乡试不第。9岁时随家迁居成都,就学于锦江书院。幼年喜读经史及时务论著,记忆力特强,对不少文章词赋都能背诵如流。 

由于长期僻处内地而又深受封建教育,尹昌衡首重忠君孝亲的人伦道德,从小立志要为振兴国家出力效劳。18岁时,鉴于国势方殷,不讲武不足以定乱,结合自己身躯高大、声音洪亮的特点,考入四川武备学堂,想走一条讲武救国的道路。入堂后尽管军事课程和训练繁重,他从不放松四书五经的学习,常因读书过夜违犯堂规,受到学堂处罚。他作诗言志说:我欲目空廿四史,以作胸中数万兵,一朝倘侍黄粱台,定歌士马羽林才。 

光绪三十年(1904年),尹昌衡由四川武备学堂选送赴日本留学。初进振武学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冬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在日期间,尹昌衡与李烈钧李根源唐继尧刘存厚过从甚密,并结拜为兄弟。李烈钧等常劝他加入同盟会,他以为食人之禄,即宜死事,而背之不祥不愿加入。然而,深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家灾准却又时时震撼着他的心,常常擦足摩掌,尤愤不可遏,陷入自我矛盾中,转而服膺老庄学说以求自解。 

宣统元年(1909年),尹昌衡由日本回国。翌年,经李书城介绍去广西任陆军小学堂监督。由于尹昌衡亢傲不羁,不得广西巡抚张鸣歧赏识,未能升迁。他感到位卑禄薄,力短心长,有志难伸,便佯狂愤世,表现出某种急进面目,致使当时的人误以为他是革命党人,更为张鸣歧所不容。是年年底,张鸣歧令其解职回籍。 

尹昌衡回到成都,川督赵尔巽委派他担任军事编译局总办,后又改任为督练处会办。此时,他感到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自己又没有决心参加革命,便想抓取军权,培植实力,以求得另外一种有利于自身的结局。时值新军第十七镇建立,赵尔巽以尹意气飞扬忌之,始终不派入十七镇任职。该镇高级职务也多由外省人担任。尹昌衡遂与川籍军官周骏、彭光烈、杨肇锡等结成川籍军人集团,借机向外籍军官寻衅,甚至指名叫骂。因而,尹昌衡渐渐成了这个集团的领袖,在他周围集结着一大批川籍军官乃至士兵,他们之间既有四川武备学堂毕业的同学,又有家乡毗邻的好友,乡情旧谊和共同利害得失的纽带把他们紧紧地捆在一起。 

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因为川籍军官大都出身于殷实之户,在被清廷铁路国有政策收夺的川汉铁路租股中,也有自己父兄一份,所以大都反对铁路国有政策。时任川督赵尔丰对保路运动实行血腥镇压,激起四川人民更强烈的反抗,各地同志军纷纷起义。尹昌衡等人对同志军暗中送枪增弹,百般支持。在同志军的打击下,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危在旦夕辛亥革命爆发,有利的革命形势启迪着川籍军官们产生反赵上台的愿望,纷纷敦促尹昌衡率众起义。可是,尹昌衡又震恐旁徨,瞻前顾后,说是食禄忘忠,怀义不忍。正当尹昌衡举棋不定时,赵尔丰将其软禁于总督衙门。 九月十五日(115日),同盟会员夏之时率所部新军在龙泉驿起义,并进军重庆。十月二日(1122日)重庆光复,成立了蜀军政府。同盟会员张培爵、夏之时分任正副都督。不久,率军入川的端方也被起义士兵杀死,川东川南数十州县大都脱离清廷。在这种形势下,赵尔丰被迫于十月七日(1127日)宣布四川独立,把大权交给了四川咨议局议长蒲殿俊、十七镇统制朱庆澜等人,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经过川籍军官奋力争取,尹昌衡始获军政府军政部长职务。 

十月十八日(128日),赵尔丰指使部分官兵闹事,制造成都兵变,城内一片混乱,军政府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庆澜相继逃遁。尹昌衡在乱枪声中,由东较场驰马去凤凰山邀周骏驻军处借得兵三百人,急率部队连夜入城,平定了叛乱,遂被成都军政各界会议推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原川督赵尔丰交出四川政权后,仍率部驻在成都并暗中进行复辟活动,威胁着四川军政府。1222日凌晨,尹昌衡指挥所部擒获赵尔丰,并在皇城内召开公审大会,将其斩首示众。 

民国元年(1912年)初,尹昌衡在彭光烈等劝说下参加同盟会,并被推举为同盟会成都支部名义负责人。正月中旬,他与张培爵各派出全权代表谋求成、渝两军政府之合并。四月二十九日,统一的四川军政府成立,尹昌衡任都督,张培爵副之。 六月,西藏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在英帝国主义唆使下叛乱,发兵东掠,占领巴塘里塘,直逼打箭炉(今康定),川西震动。驻藏川军亦陷于围厄之中。面对西藏上层集团勾结英国,妄图分裂国家的阴谋,尹昌衡屡电北京政府,指出藏亡则边地不守,边失则全国皆亡,愿率精兵一镇亲往西征,获准。 710日,尹昌衡率西征军主力2500人,自成都出发,29日抵达打箭炉8月,西征军在收复雅江后兵分两路:南路由朱森林率领3个营兵力进趋理塘;北路由刘瑞麟率领1个营兵力直趋昌都;北路避实就虚,南路重兵出击。西征军一路所向披靡,昌都保全,巴塘困解,理塘克服,贡觉收复,三岩继定川边全境,指日肃清。袁世凯在致电黎元洪时,称赞尹昌衡平叛极为得手 

原拟直抵拉萨,因英人干涉,袁世凯怕引起外交争端,遂改征讨为安抚,尹昌衡受命为川督兼川边镇抚使。民国周年时,袁世凯授尹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后复委以川边经略使 

西征期间,尹昌衡严令部队尊重藏族群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扰民,得到藏族群众的支持。现在的太昭古城就是以尹昌衡的命名。在林芝工布江达,还流传着很多西征军的故事。

民国二年(1913年)十一月,袁世凯以议决边务为名,将尹昌衡由川边调至北京,诱以高官厚禄,以图为己所闲。尹昌衡拒绝了袁世凯拉拢,并当面质问道:武夫出死入生为国家卫藩篱,中央奈何不顾而汲汲斗骨肉?曾与章太炎一起痛骂袁世凯。致使袁世凯勃然大怒,遂捏称其亏空公款,逮捕下狱,并处以九年徒刑。在软禁中尹昌衡反复研习《周易》,思考中国出路,著《止心篇》《止园自记》。 

19166月袁世凯死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尹昌衡被特赦出狱。其后黎元洪又明令恢复尹昌衡的陆军中将及陆军上将衔,发还勋位勋章。尹昌衡恢复自由后仍留住北京。其时黎元洪与段祺瑞间的府院之争日益尖锐,尹与黎较为接近,为段所疑忌。19178月,冯国璋继黎元洪任总统,李纯继任江苏督军,尹昌衡被聘为顾问,不久去南京居住,1920年春去上海。 

是时,孙中山正留居上海,尹昌衡遂往谒,表示愿在其领导下为革命奔走效劳。是年7月,非常国会议员在昆明开会,曾决议将国会及军政府移设重庆。孙中山特派尹昌衡赴渝,协助李烈钧等筹备国会开会及军政府设置事宜。9月,川军总司令吕超及滇、黔军兵败,重庆已在熊克武、刘湘等部包围之中,国会议员离开重庆,李烈钧率所部退黔、湘边境,滇、黔军亦全部被驱逐出川。尹昌衡乃留住重庆,次年回成都。 

尹昌衡回蓉后,意绪消沉,常以诗酒、参禅自遣。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时期,为了笼络川军将领,曾于1924711日发表尹昌衡为盛威将军,但仅为空名衔而已。抗日战争期间,尹昌衡以社会贤达身份,发表演说,勉励青年抗日救国。尹晚年双目失明,更少问世事。

1949年四川解放,尹昌衡担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病故于重庆,享年69岁。 

尹昌衡一生著述颇多,有《止园文集》  《止园诗抄》《经述评时》《止园通书》《西征记略》《生民常识》《止园寓言》等著作传世。

尹昌衡祖宅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于20111019日在四川成都彭州市升平镇隆重举行,同时还举行了《尹昌衡集》首发式暨尹氏家属赠书仪式。

重建的新祖宅故居总占地面积36亩,主要包括尹昌衡纪念馆、共和文化广场、辛亥园林、纪念群雕。

 

英烈王叔鹤

王叔鹤(1863—1912) 名治芗、鸿芗,号叔鹤。黄县(今龙口市)菜园泊村人。辛亥革命烈士。1887年(光绪十三年)肄业太学,后得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赏识而知名京师。甲午战争中,参与筹办地方团练,创立阜林会社,倡办林业。后当选山东咨议局议员,属“清流党”。曾参加保矿运动,奔走于上海、青岛各大商埠募捐,拟筹款赎矿。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加入同盟会。在原籍先后创办开成小学、凤山师范学堂等,并担任过黄县教育会长。为开展革命活动,王叔鹤变卖家中土地,在济南芙蓉街借开办东兴源皮货店为掩护筹集经费。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山东独立运动。回乡后,又积极参加光复黄县武装举义,出任黄县民政署副民政长。 1912年2月11日,城陷被俘,王叔鹤威武不屈,被清兵剖心剐胆残酷杀害,时年49岁。1913年春,李寅卿、张彦臣、王次宾等人为王叔鹤立祠,后又在菜园泊村建纪念楼。其苏体字较有名气,与丁佛言、田升堂等并称“黄县八大家”。著有《明夷随笔》《涵仓阁诗词稿》《游济日记》等。

 

—————————————————————————–

刘氏三杰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2021-01-12    

 

  

  京山县在辛亥革命中有三位杰出人物,即刘英、刘铁、刘杰。当时他们痛恨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武昌起义、讨袁各战役中,在反对军阀割据的斗争中,都是忠贞不屈,百折不回,直到壮烈牺牲。他们是民主主义革命的英雄战士,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刘英  起义永漋,清扫汉江,保卫了武昌起义的成果

  

  刘英(1881-1921年),原名光铭、字丹书,号聃述,京山县永睦区刘家榨村人。家庭为清末名门望族. 农村有大量土地,并开榨坊,永漋镇有店铺。刘英自幼聪慧好学,15岁考取秀才,并补博士弟子,为京山名士。因痛恨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抛弃家业,别妻离子,偕族弟刘铁东渡日本。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同盟会,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如其长女刘明淑老人回忆:当我少年时,常与母亲叹道:我们家中有财产,爸爸有功名,可富可贵,何必忍心离开我们而远走异邦?母亲深情地告诉我:你爸深感满清腐败,亡国无日,民不聊生。因此东渡日本,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刘明淑回忆记录》)到日本后刘英考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希望学成回国改良中国落后状况。刘英在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后,才知封建制度的落后,要拯救中华,必须推翻满清王朝。于是转入日本士官学校学军事,经吴昆、宋开先介绍加入了同盟会。1907 年共进会在东京成立,刘英是组织发起人之一。

  

  1908 年刘英和同乡宋镇华结伴回国,在武汉与刘公、孙武等筹建湖北共进会。不久,他同宋镇华回到京山,发展共进会组织。为了便于活动,刘英在永漋镇开设全盛美杂货店,并附设邮政信箱,作为联络同志传递消息的秘密联络站。这年京山试办地方自治,刘英被推举为主持人之一。他利用这一合法身份和家庭的资产和威望,积极扩大革命组织。他一面广交社会名流,如刘佩卿、孙镜(号铁人)、蔡中辉、王瑞臣、朱文楷、张召南、朱鲁泉、邓铁汉(号飞鹏)、刘彩堂等,并吸收他们参加同盟会(实为共进会),一面又联络当地帮会、好汉晓以民族大义,一面又发动农民如张执鼎、李氏三雄(李元举、李元宏、李元泽)、瞎眼军师(指张执鼎识字不多,但足智多谋)武术高手(李氏兄弟是永漋地区舞狮能手和拳师)并依靠他们去动员组织广大的贫苦农民参加义军,这样的准备工作一直持续到武昌起义。其活动经费多为刘英以捐官费为借口向父亲索取,他还抢劫清政府解送的帑银一次,据说当时花费白银5000余两,参加义军的一开始就有1 000 余人,备有戈矛土炮、抬枪等武器,都由黄陂的张铁匠一行4个炉子师徒10 余人制造,并隐藏民间待机而动。如刘明淑回忆:爸爸到日本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多次奉命回武昌与同志联络,组织起义活动,还被派回京山与同盟会会员陈登高(后任铁道部次长)、蔡中辉积极联络,并发动李氏三雄联合帮会,秘制刀矛、土枪土炮,枕戈待旦只等武昌起义。(《刘明淑回忆录》)

  

  1910 年黄兴由广州来到刘英家,盘桓约一星期,对刘英起义    的准备工作倍加赞许。这对于把起义地点由广州定在武汉,有决    定性的意义。这年夏天,湖北共进会为了加强起义前的布置,把各地发动的秘密组织编为五镇,公推刘英为副都督兼第二镇镇制,(一说刘英未兼镇制,而是由宋镇华任第二镇制)负责指挥汉水流域军事。如刘明淑回忆:经我母亲多次讲述,我清楚地记得我爸爸是起义军的副都督兼第二镇镇制,驻守江汉流域,上以抵御顺江东下之敌,下以保全省城。(《刘明淑回忆录》)刘英一向主张加快起义准备的步伐,19118月,他致书孙武,提出攻占武昌汉阳,问鼎中原的战略。9 月初,共进会、文学社在汉召开联合大会,刘英在会上分析了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他说:武汉发难我就要在汉江中游独当一面,来抵挡襄樊之敌。慷慨陈辞,使与会同志为之振奋。会毕回县,刘英的起义准备工作更加紧锣密鼓。当地清军有所觉察,镇守永漋的清管带张晋福常派兵巡捕,均无所获。张于是以尊敬社会贤达为名,多次邀刘英赴宴,企图伺机捕杀,但均被刘英识破,未能得逞。

  

  辛亥农历8 21 日,(1012 日)武昌军政府政治筹备员杨如玉奉命由武昌赶回永漋,向刘英报告8 19 日武昌提前起义的消息,通知刘英立即响应。与刘英直接联系的邓飞鹏亦嘱其胞弟飞鸿,垦夜赶回京山报告刘英。刘英马上召集会议,组织义军并布置清军内部同志加紧组织起义,集中义军1000 余人,到黄昏时包围永漋镇,自己与张执鼎和李氏三雄按时到清兵营地——关帝庙赴宴。席间张拔出手枪向刘英射击,被李元举猛地一拳,子弹射向天空,元宏,元泽同时飞出匕首,杀死张晋福,刘英向在座官兵宣布起义,对敌人内部因事先已作好布置,群起响应,唯进驻永漋不久的襄阳营防队官阮保兴和弁兵开枪抵抗,被义军击毙于南街茶馆门前。于是正式树起湖北起义军副都督刘英大旗,这时东方既白,已是8 22 日(阳历1013 日)。

  

  永漋起义后,刘英一面招降多宝湾、罗汉寺、下洋港等地张晋福部,一面派贾兴山邀约孙镜(又名铁人)、蔡中辉向京山县城知县陈中孚劝降。陈顺应时事,当即宣布归附刘英部,结束了清政府在京山县的统治。10 18 日刘英率领义军攻占天门县城,处死知县荣浚(满人)等21 人,并开仓济贫。义军之举深受群众的拥护,几天之后迅速发展到5 000 人。刘英将部队编为两个标,自兼第一标统,刘铁为第二标统,司令部设在天门县衙内,刘英以副都督名义发出布告宣传革命。旋派刘铁率部东取汉川、新沟、蔡甸,支援汉阳战争。

  

  武昌军政府得知永漋起义后,派李济臣、张鹏程等数十名革命党人前来协助,刘英任李济臣为参谋长,这时驻襄樊清巡防营统领刘韫玉闻永漋起义,率部顺汉水而下,企图袭击起义军于天门。10 2 日,刘英亲率部队迎击于张截港,大败刘韫玉部。刘韫玉为了泄愤,率残兵败将窜至刘英故里刘家榨村,烧杀掳掠,刘氏家族深受其害。刘英不以私仇为念,留李济臣、宋警东守天门训练新兵,亲自率部南下,112 日占领潜江,1110日攻克监利,扬鞭西指,控制荆州。先锋刘杰急进夔门一带,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因此遭黎元洪疑忌。以上情况正如刘明淑回忆:

  

  “1911年农历8 19 日武昌首义了,爸爸兄弟三人(英、铁、杰)举起大旗,振臂一呼四方响应,5 000多人,杀了永漋张管带,用计收缴了多宝、杨浲等地清兵武器。次日蔡中辉、孙铁人、贾兴山劝说京山县知县陈中孚起义,归顺民国政府,陈顺应时事,京山不攻自破,接着,我父挥师攻打天门,杀了知县以下官吏10 余人,并发安民告示,后兵分两路,一由铁叔经汉川、新沟、蔡甸,直攻汉阳龟山,与首义军汇合对敌,另一路由爸爸带领堵击顺江东下之清兵,又攻克潜江、监利等县,为了阻击川军,杰叔曾挥师西进至巫山巴东。(《刘明淑回忆录》)

  

  这时清政府派冯国璋反扑武汉,汉阳失守,武昌危急,刘铁兵力不支。刘英挥师东下,与冯军主力鏖战于龟山、赫山之间,子弟兵牺牲甚众(李氏三雄、龚世英等皆战死于此役),但牵制了袁世凯的主力军,使各省义师得以相继举事。此即刘英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阳夏之战,立下了不朽功勋。

  

  阳夏之战结束后,刘英主张进攻襄樊,由豫西东向郑州,瓦解冯国璋包围武汉的阴谋,并肃清黄河两岸之敌,因而再三向黎元洪申述这个计划,请求多发给枪械弹药,请缨西进。黎竟置之不理,以致贻误战机。为了顾全大局,刘英于12 月初取消副都督名义,率所部与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合编。12 16 日(农历10 16 日)在沙洋整编,刘英为招讨使行署军政处长。刘英原部编为一标,刘铁任标统。191218 日(农历1120 日)攻占钟祥。不久,收复襄阳。这时军中有人认为安襄郧荆招讨任务完成,应报请武昌停止活动。但刘英力主北伐,得到季雨霖的支持。于是兵分三路,挥师北进。先后分别占领新野、唐县,12 16 日会师南阳。大败清总兵谢宝胜部,谢在败退中自杀。

  

  不久南北议和,北伐停止,刘英放弃兵权,到武昌元帅府任顾问。同盟会湖北支部成立,刘英任支部长。国会成立刘英当选为议院议员。刘明淑回忆:爸爸高风亮节,这时为了避免黎元洪之嫉忌,乃与季雨霖合编,溯汉江北上,攻克钟祥、襄樊,直捣河南新野一带。如此既保武昌的安全,又阻清兵东下的威胁,争取时间,这对巩固武昌首义的成果,以待各省的响应推翻整个清王朝,是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刘明淑回忆录》)

  

  1913 年表世凯阴谋称帝,宋教仁在上海被害,辛亥革命的同志遭到迫害,旧民主主义革命遭到扼杀。刘英同詹大悲等在汉口法租界、日租界设立机关,联系旧部讨袁,当时黎元洪与袁世凯互通一气,乃一丘之貉。察觉其事,即照会各国领事馆,要求将革命党人引渡。刘英得到日本友人森田的帮助,乘日轮东渡日本。此时,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刘英最先参加。1914年,刘英奉孙中山之命回鄂,组织旧部讨衰,任分区司令,衰世凯在全国讨伐声中吓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迫于形势,宣布遵行《临时约法》,召集旧国会复会。刘英在会上提出筹建海军案。不久,曹锟贿选大总统,以5 000 元现大洋一票,收买国会议员,刘英愤然拒贿,弃职南下。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荆襄独立,刘英任靖国军第五军司令,蓝天蔚以总司令名义委他为襄河招讨使。刘英率部转战鄂西、川东一带,戎马倥偬,与军阀反复较量,19198 月,应孙中山先生召,赴广州参加非常国会,策划以武力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

  

  这时军阀王占元盘据湖北,依仗帝国主义草菅民命,压榨人民。1921 年春,刘英奉孙中山之命,秘密返鄂进行倒王活动,住汉口法租界长清里汪信堂家,隔几家是梁瑞堂家。粱为汉川人,号宗汉,是汉川首义人物,与刘英为战友,时相过往议事。刘英当时化名高洁,只有革命党人才知其真实身份。谁料汪信堂叛变革命,在王占元处领了3000元现洋的奖金,出卖了刘英。王以重贿买通法国领事,于8 1 日凌晨,租界巡捕来到汪家,入刘室询其姓名答以高洁,巡捕立即拿出刘英本人照片,将刘英捕交稽查处,送武昌督军公署。8 4 日,刘英在武昌阅马场慷慨就义,当时年仅40 岁,遗骸由京山人陈登皋收殓,暂厝于武昌大东门外长春观,后由刘氏亲族迁葬于京山永漋刘家榨故里。

  

  噩耗传到广州,革命政府随即举行追悼大会,大会还编印了《刘英烈士事略》。孙中山先生亲下手谕:俟大局底定,举行公葬。

  

  刘明淑对此回忆说:孙总理一生以推翻清朝,统一国家为己任,没想到封建皇帝被推翻,各地军阀又分裂割据,中山先生为了消灭军阀,统一国家,又于1921年再度派父亲从广州秘密回武汉联系旧部。上至襄樊,下至阳夏,积极筹划,并拟就了避实击虚的计划,以期一举驱逐祸鄂多年的王占元。只因为当时父亲居住在战友梁瑞堂的隔壁,也就是汉口法租界长清里15 号汪信堂家中,不料汪利欲熏心,背叛组织,密报王占元,得洋3 000元。当时就有巡捕多人持枪冲入房中,问父亲姓名,我父回答:我是高洁,巡捕出示像片,你是刘英,不是高洁,当即把他带到巡捕房,又引渡到王占元督署,三日中严刑逼讯,父亲宁死不屈,壮烈牺牲于武昌阅马场。事后由同乡同志好友陈登皋代为收殓于大东门外长春观。爸爸,恩仇之别,我永记不忘。(《刘明淑回忆录》)

  

  岁月流逝,国民党视孙中山手令如废纸,以致烈士遗骨长期掩没子荒榛断荆之中,青磷萤火,残月寒霜,缅怀壮士遗风,不禁伧然!

  

  京山县政府建三刘亭,庄重地立于苍松翠柏之中。

  

  (二)刚毅志坚,为国捐躯的青年烈士刘铁

  

  刘铁(1888 -1915 年)原名光锡,字碧如,京山县永漋刘家榨人,刘英族弟。刘铁小时多病,身体柔弱,不善言词,靦靦如女子,然性格淳朴刚毅,见所恶者横眉冷对,犟强如勇士。少年攻经史,辄废寝忘食。当时外侮日亟,官吏贪污成风,国辱民困。刘铁每读文天祥《正气歌》必愤然说:中国人不能以挽救中国为己任,临财苟得,临难苟免,与狗彘何异!”1905 年随刘英东渡日本,入东斌学校学习军事。旋加入同盟会,1907 年又加入共进会。1909年回国,为起义作准备,成为刘英得力助手。

  

  191110 12 日永漋起义时,刘英到永漋赴宴,刘铁与族弟刘杰召集四乡农民起义军1 000 余人,于黄昏时包围永漋镇,胁迫清兵反正,于次日黎明揭举义旗。10 18 日刘铁、刘杰为先锋,攻占了天门县城。这时起义军发展到5 000人左右,编为两个标,刘铁任第二标标统。当时冯国璋反扑武汉,汉阳军事正紧,刘铁带兵奔驰汉阳增援。10 25 日,清巡防部统领刘韫玉从襄樊顺流而下,企图扑灭刘英义军,被义军迎头阻击于潜江张截港,清兵惨败,为了泄愤窜至刘家榨烧杀掳掠,刘铁房屋被焚,家财被劫,刘铁闻讯,义无反顾仍奋勇夺取汉川、新沟,直通蔡甸,与反扑武汉之敌冯国璋搏击于汉水之滨。后来刘英接应,各省宣布独立,冯部撤退,武汉得以保全。这时刘英因力举北伐,遭到黎元洪疑忌。为了顾全大局,刘英主动放弃副都督之职,部队与季雨霖合编,刘铁任一标标统。攻下襄阳后,刘铁任第十八标标统。季雨霖同意刘英主张,挥师北伐,刘铁任三十三团团长,先后驻防汉阳、蔡甸和荆门、沙市等处。驻防期间,刘铁仿随营军校制,设讲习所,选拔有文化的士兵任教员,自任教务长,即使盛夏挥汗如雨,也不中断。

  

  1913 年宋教仁案件发生,南方六省联名讨袁,黎元洪却电请北洋军阀南下镇压,刘铁怒不可遏。黎元洪电请袁世凯授刘铁少将军衔,以此笼络,但马上又迫令刘铁解散军队,刘铁毅然以孤军宣布独立,通电讨袁,黎元洪遣徐镇绅带兵进击刘铁,陷张截港、多宝湾,刘铁多次挫败强敌,并率部进攻荆州,准备以荆州为根据地,西联川湘,东瞰武汉,独当一面,以壮南方讨袁声势。不料军阀上下夹击,刘铁孤立无援,在龙背桥血战数日,团长沈翼世阵亡,弹尽粮绝,刘铁迫不得已遗散部队,自己化装辗转至上海。1913 8 1 日黎元洪发出通辑今:如有拿获该逆刘铁或当场击毙者赏银3000 元,密报踪迹因而拿获刘铁者赏银1 000元。”8 7 日黎元洪又通电:现奉大总统(袁世凯)令,拿获刘铁者赏银10 000元。就在袁、黎悬赏之时,刘铁已安抵日本。一到日本即参加了中华革命党,着重研究军事,对于革命方略,刘铁认为,南方革命失败,民气颓丧,不能再用主张第三次革命,应从北方入手,并拟由日本经赴东北,纵览长城内外白山黑水形势为起事张本。

  

  1914 年,袁世凯称帝,刘英受孙中山先生之命回鄂任分区司令,发动讨袁起义。同时电召刘铁即日回国参加讨袁活动,刘铁回到上海住法租界联络革命党人,展开倒袁活动。1915年,刘铁在居所造炸弹,装线时,助手廖芹香吸着烟由外进来,不慎让烟火落在引线上引起爆炸,刘铁手被炸伤,血流如注,巡捕闻声赶来,因而被捕。袁世凯以扩大租界范围为代价,要求法领事引渡刘铁。孙中山先生闻讯,电请法国友人营救,待到法国外交部电达上海时,刘铁已先一日被引渡投入浦东监狱。1915 6 24 日被郑汝成杀害于上海西炮台,当时年仅26 岁。

  

  京山政府1985 年建刘铁亭于烈士公园。

  

  (三)坚强勇敢,舍己救人的——刘杰

  

  刘杰1889年生于京山县永漋区刘家榨村,乳名旱生,家庭在刘家榨有榨房两栋,幼年随刘英、刘铁进私塾,改名刘杰,受刘英影响很深。后留学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在刘英因开展革命活动而在永漋镇开设的全盛美、全盛元商号经商,名义上经商,实际是在刘英的领导下经常与清兵营内张队官(即管带张晋福)部下、帮会首领龚世英等多方接触,并被龚纳入帮会为么哥。一切交际费用,均由刘英支付。因此,这些人中与刘杰称兄道弟的达数十人。刘杰年轻活泼,轻钱财重义气,深受龚世英等人喜爱。在刘英授意下,刘杰时常在他们中间宣传革命道理,并吸收了许多人参加了革命党。191110 12 日永漋起义,所以能兵不血刃,张部全体起义,实为刘杰活动之功。

  

  10 18 日,义军攻击天门,清知县荣浚早已设防,在河街发生激烈巷战,相持不下。刘杰率敢死队40 余人绕道莲湖,从东门爬进天门县城,(天门城很矮),杀死了知县荣浚和其卫兵敌十人,余众全部瓦解,占领了天门。

  

  10 25 日在阻击清巡防统领刘韫玉于张截港的战役中,刘韫玉还没登岸,刘杰早已率敢死队埋伏在镇上,等到巡防队进入张港,刘英主力开展正面攻击时,刘杰好似一颗定时炸弹,从敌人内部爆炸,所有顽敌一触即溃。

  

  以后随刘英转战东西,另一路由爸爸带领堵击顺江东下之清兵,又攻克潜江、监利等县,为了阻击川军,杰叔曾挥师西进至巫山巴东。(《刘明淑回忆记录》)以后又随刘英东进转战汉阳,北攻襄阳,又随刘英取唐县、占南阳等,北伐战争中,每次都是急先锋。负伤后仍不下火线,以坚强勇敢驰名全军。

  

  1913年,随刘铁与敌军徐镇绅部在龙背桥战斗中,因掩护刘铁与部队撤退,他与团长沈翼世同时阵亡,当时刘杰为副团长,年仅24 岁。然他年轻的生命,坚强勇敢的革命精神,应与松柏长青,山河永存,永远鼓舞我们为祖国、为人民奋勇前进

  

  (四)尾声轶闻

  

  1. 刘氏家族——音讯全无的刘英嫡脉后裔在日本繁衍——其重孙于1991年来京山寻根访祖。

  

  刘英有一女刘明淑,二子刘吉平、刘明夏。长子刘吉平约于1918 年赴日本留学,就读早稻田大学攻读文学,刘吉平在家已婚,但他在日本学习数年期间,又与一日本女子相恋同居,并有一子一女,此事他未告知家人,1921 年刘英牺牲,吉平闻讯抛妻别子回国安葬了父亲,经孙铁人介绍,到新加坡《益民日报》任总编,在此期间他还常与日本妻子通信、寄钱、寄衣给予接济,后回湖北,又经张难先介绍任省某厅视察员。在此期间他未与日本妻子通信,因此家中无人知此外遇。吉平后离职回京山永漋,不久病故于刘家榨。现在家中还有他唯一的儿子。但是个哑巴,已70 多岁,住在王宝塆福利所。

  

  1991 年夏,有个英俊而文雅的青年来到县博物馆,要求了解一下刘英烈士的情况,他用带有日本韵味的华语作自我介绍,还拿出一张名片为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专修,名字是:三须祐介。他已拜访了县志办、外事办,无人接待就专程到烈士公园拜叩了三刘亭。他来博物馆的目的是要求了解三刘的事迹,访问他们的后人。笔者问他是否研究三刘的学者,他非常坦率地回答:我是刘英的后代。这一下引起笔者极大兴趣。当即回答他:我手中有三刘的资料,我也知道一些有关他们后代的情况。

  

  笔者的回答使他激动得比我更加兴奋,使他一再表示谢谢,并致礼!我通知儿媳,准备他吃午饭,在席间饭后,我渴望尽早知道要他讲的故事。他说:我外祖母叫斋藤杏子,是刘吉平的妻子,刘吉平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外祖母相爱而同居,三年中生一子一女,夫妻生活非常美好;刘吉平告诉她,他父亲叫刘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军事领导人之一,是湖北京山人,家中很富有,不料在1921 年底,因刘英被害而回国,后来外祖父刘吉平又到了新加坡任《益民日报》主编。在此期间常给外祖母通信寄钱,后来他回国后就断绝了音信,至今外祖母还深情地保留着他的相片和衣物。外祖母千辛万苦将我母和舅父抚育成长。我兄妹三人,舅父也是二子一女,我来中国到上海戏剧学院作访问实习。我们全家和舅父家托我一定专程来京山寻根访祖,要找到刘家的亲人,要我到刘英及刘吉平的墓前叩拜。我要您告诉我他们后代的情况,哪怕只见一面都行。我当时就满足了他的要求。告诉他刘吉平在永漋还有一子,是他母亲同父异母的姐弟,遗憾的是一个哑巴,现在是个70 多岁的孤老,在永漋王宝塆福利所,包养晚年,还有刘英女儿刘明琰住在王宝塆常五家台村。刘英二子刘明夏之子叫刘凯声,在汉口航空路银行任会计师。我并送了一些有关刘英的资料给他。当时他对我千恩万谢,一再给我行礼。当时我想这是一件大事,一定要县领导知道,就领他到县政协拜访了叶文薮副主席,受到了热情接待。经我介绍后,他们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叶文薮做了笔记,分别时,他对叶主席的接待表示感谢,并说将来有机会叫他舅父也来京山。就这样我们送出县府大门大家都分别了。到1993 年春节他给我寄来了贺年片,除祝好外,并说他会见了刘凯声。

  

  2. 刘英烈士的遗言

  

  1981 年春,我和张学玉同志到汉阳鹦鹉路177 号专程访问了刘英的长女刘明淑和女婿谢家航。我对刘明淑老人的回忆作了记录。她说:“19218 1 日在汉口长清里汪信堂家被捕(汪是叛徒),8 4 日在武昌阅马场慷慨就义。在这三日中王古元软硬兼施,有一次王占元亲自审问,要他交出余党。在狱中他写了三封遗书,一封是致广东政府,一封致上海同志,第三封是致家属。当时我在上海收到了致家属遗书,我一直保存数十年,在文革期间被抄走。现记大意如下:“……余立志于革命,已20余年,今死得其所,夫无所谓痛苦也……给吉平:你母得此消息自必急死,望尔务必学成回国,继余遗志为国为民有所贡献,我的遗骸务必与碧弟合葬于洪山高爽之地。(碧弟指刘铁此时已由上海迁葬武昌洪山),言于此刘明淑老人已抽泣语不成声。我们只好拜别。

(责任编辑: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