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宋教仁逝世 110 周年

纪念宋教仁逝世 110 周年

开创民国逐清庭 组党竞选推宪政

罹难实缘功盖世 宋公墓前思古今

宋教仁(1882 年 4 月 5 日-1913 年 3 月 22 日),字钝初,号敦初,笔名渔父。

宋教仁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人称宪政之父 ,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责任内阁制的政治家,担任过华兴会和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农林部总长。他是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国民党 三元首之一。 1913 年 3 月 20 日,宋教仁在上海北站遭黑道分子枪击,3 月 22 日不治身亡, 终年 31 岁。

1882 年 4 月 15 日,宋教仁出生于湖南 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一户书香之家。1899 年 3 月,入桃源漳江书院 ,常与学友纵谈中西政治得失及古今用兵成败。1901 年,考中秀才。 1902 年,宋教仁赴武昌投考美国圣公会中国差会文华书院普通中学堂,被录为第一。翌年入学,在校期间,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吸引,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是年 8 月,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成为挚友。

1903 年 11 月 4 日,偕黄兴、刘揆一、 陈天华、章士钊共同筹备成立华兴会。 1904 年 2 月 25 日,以“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的政治口号,正式在长沙西园成立华兴会,众人选出黄兴担任会长,宋教仁为副会长。随之,立即着手扩大组织,准备武装起义。7 月,宋教仁在武昌发起创建“科学补习所”,以此为掩护,在新军和学校中开展革命活动。是年,华兴会策划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在长沙、岳州、衡阳、宝庆、常德分五路同时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9 月,宋教仁回常德,在城内五省客栈设“湘西联络总站”。10月初,在常德笔架城举行的会党集会上被推为龙头。11 月 5 日,为筹备经费,宋教仁到长沙,发现起义事泄,湖南巡抚陆元鼎下令搜捕。是年底,宋教仁经武汉、上海登轮潜赴日本。12 月 13 日, 宋教仁抵达东京。

1905 年,他筹创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6 月出版。8 月,在孙中山倡导下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宋以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身份兼该报撰述。是年 6 月,宋教仁进入日本政法大学学习,次年 2 月进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因生病而辍学。12月,陈天华为抗议日本文部省的《取缔清国人留日学生规则》而自杀,宋教仁将其遗体收回,呼吁留日学生回国。

1906 年春,宋教仁潜返辽宁安东,筹建同盟会辽东支部,策划在沈阳发动武装起义,事泄,潜回东京。在东北活动期间,获悉日本企图吞并“间岛”的阴谋,他暂时放下革命联络工作,在日本友人片山潜的帮助下,打人日本从事阴谋组 织活动的组织长白山会,冒着生命危险,侦获该会大量假证据。回东京后,他又查阅大量典籍,很快写出《间岛问题》一书,论证间岛及延吉地区自周秦即属中国领土。日本政府侦知此事,以五千巨金索购书稿,未遂。转递清政府,如获拱璧,清政府对日谈判,凭此书的有力论据而获胜。袁世凯曾致电驻日公使馆赠送宋教仁二千日元,为宋婉拒。他 说:“吾著此书为中国一块土,非为个人之赚几文钱也。”据说慈禧太后曾拟赏他四品京官,他也加以拒绝。他 说:“吾本革命党人,乌能为清政府官,但能为祖国尽力者,生死以之,不愿为官也。” 自此以后,日本官方将他看作中国派来的密探,而留日学生中有人骂他卖党交结官吏。处身内外夹攻的困境中 ,他不以为意,不改初衷。

1907 年 黄兴赴安南谋举事,荐宋教仁代理同盟会庶务主持同盟会日常工作, 参与一切机密。

广州新军起义后,他与谭人凤、居正等商讨成立专注长江流域的革命机关。

1910 年 7 月,11 省区同盟会分会长举行会议,决定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

1911 年,宋教仁到上海组织反清运动,在于右任办的《民立报》担任编辑,并与陈其美筹建中部总会。7 月 31 日,宋教仁参加了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大会,任文事。曾赴香港参加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 。7 月,与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邀请或派人来往于上海 、长江中下游各地,促进革命势力的发展 , 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宋教仁曾提议革命的上中下三策:上策京师起义、中策长江起义、下策边疆起义。孙中山的十次革命 ,一般都属于下策中的边疆起义。黄花岗之役后,同盟会人涣散。宋教仁与谭人凤等乃毅然在上海另起炉灶,独立执行中策,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以共进会与文学社为基础,在两湖新军间鼓吹革命 ,于是乃有武昌起义之成功。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10 月 28 日 ,与黄兴一同抵达武昌,参加革命政府的法律工作,参与起草《鄂州临时约法草案》。武昌起义成功,宋教仁大造革命舆论。通过发表文章和拍电报,积极敦促各国政府对中国革命严守中立,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对内则大力宣传革命的宗旨,说明“ 革命党之主义即声言在推翻政,出人民于水火之中”,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他积极策应长江中下游举义响应。他在《民主报》上发表《湖北形势地理说》,论述武昌的重要性,反复申言:“今天下之形势,重在武昌也。”激动之余,宋教仁对军政首脑大权旁落深为忧虑。

10 月 24 日,黄兴由香港抵上海,宋教仁与他“久别重逢,倾谈竞夕”,劝黄兴率第九镇新军夺取南京,并攻取江浙,以 免受制于黎元洪,黄兴不听。28 日, 宋教仁与黄兴到达武汉。此时,都督政府的组织大体建立,宋教仁仅被胡锳所拉协助办理外交。宋教仁试图策动黄兴为湖南湖北大都督,未成功,他又转而从地方政权建设人手,起草《鄂州约法》,经审定,随即由军政府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共和制宪法性质文件,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精神。但当时并未付诸实施,黎元洪都督地位和权力并无减损。黄兴主持的军事,也景况不佳。宋教仁于 11 月 13 日离开武昌,决定赴南京开辟新的局面。

11 月 13 日,乘船赴上海。12 月初至南 京,之后当革命党拿下南京,宋以其卓越手腕,调和诸将矛盾,于孙文回国前, 掌握南京政务。12 月 7 日,组成新的江苏都督府,宋教仁担任政务厅长。此时,已有十余省宣布独立,站到革命阵营,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已属急务。宋教仁也急欲以此抵制黎元洪,但其正确主张不被理解,屡受挫折。在实行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上与孙中山也发生分歧,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宋教仁主张内阁制。

1912 年 1 月 1 日 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起草了一部 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许多人为宋教仁未担任内务总长而抱屈,他却说:“总长不总长,无关宏旨, 我素主张内阁制,且主张政党内阁,如今七拼八凑,一个总长不做也罢。共和肇造,非我党负起责任,大刀阔斧,鼎故革新,不足以言政治。旧官僚模棱两可,畏首畏尾,哪里可与言革命、讲共和 ?”宋教仁很重视立法工作,很快就起草了一部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仍然主张内阁制,并被孙中山所接受。以后出台的《临时约法》,就以宋教仁的《鄂州约法》和该宪法草案为蓝本的。

2 月,宋任政事部主任干事。4 月 27 日, 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7 月 21 日,当选为同盟会总务部主任干事,主持同盟会工作。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辞去农林总长之职。

8 月 5 日,宋正式与统一共和党谈判合并新党。协定原案用“民主党”,嗣因反对者多,遂改用“国民党”,盖共和之制,国民为主体也。

8 月 11 日,举行正式筹备会议,宋被推担任临时主席,宋并代表中国同盟会、 谷锺秀代表统一共和党、徐谦代表国民 共进会、许廉代表共和实进会、虞熙正代表国民公党,分别报告各党均经集会一致议决赞成合并。

8 月 25 日,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国民党成立大会,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不久后国民党选战大胜、党员士气高昂,宋氏政治前途如日初升,所至之处,欢迎会上无不人山人海,宋亦随地推广宪政理念,其要旨是产生纯粹的政党政治,极力推崇议会制度,认为只有议会政党责任内阁才是救治“不良政府医生”,即:由国会多数党领袖任内阁总理,负起政治责任,组成责任内阁;由此先制宪,再依法选举总统。

袁世凯在陆征祥辞去内阁总理时,曾请宋担任内阁总理,被坚决拒绝。民国元年 10 月 18 日,宋教仁南下省亲。沿途,他广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各地选举越来越有利于国民党,最终获胜似成定局,对宋教仁当选内阁总理的呼声也很高。民 国 2 年 3 月上旬,宋教仁抵达上海,接到 袁世凯发出的“即日赴京,商决要政”的急电。

1913 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获国会压倒性多数席次。宋教仁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魁身份组阁。自国民党重要人士群集沪滨,商讨应付国会之党略,大纲既定,宋即拟挟至北京党本部决议施行,适袁世凯亦电促赴京,宋因订期 3 月 20 日若干国会议员同行北上 ,是晚 22 时 45 分甫步入上海车站,即遭预伏杀手狙击中弹。

当时在火车站送行的黄兴、于右任、 廖仲恺等将宋教仁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在医院中他向于右任留下遗嘱 ,并授意黄兴代拟电报给袁世凯:“  今国基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 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见纳 。”

手术后,情况没有好转,大小便中出血严重;3 月 21 日下午,宋教仁再 次被送进手术室。3 月 22 日凌晨 4 时 48 分,不治身亡,在死前,对身边的人说要提醒袁世凯“以共和为重”。噩耗传出,全国人心鼎沸。

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被嫌疑为背后指使刺杀的主谋。持此观点者认为中华民国国会选举前后,宋教仁积极主张 之内阁制会危及袁世凯的统治地位, 因此袁世凯要暗杀宋教仁。从查获之宋案凶手与北京来往电文中,有认为主使行刺宋教仁的人是袁,而直接布置暗杀的是国务总理赵秉钧。

当宋教仁整合同盟会各大派系进行拉选时,在国民党内的风头盖过了孙中山及其嫡系陈其美。宋案发生后,袁世凯是坦然面对,提出要以司法手段解决宋案。但革命党跳开司法道路发动二次革命,在二次革命期间,上海检察厅的很多原始档案都被陈其美的士兵有意捣毁,真相更是难以查明。

宋案发生以后,民主革命家林述庆公开斥责袁世凯刺宋,表示要回南方召集旧部反袁为宋报仇。他在 1913 年 4 月 10 日被毒死于袁世凯秘书长梁士诒宴会上。

宋教仁此次北上,如果与黎元洪联合反对袁世凯,则袁世凯将失去一切政治筹码。 这是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最大动机,因此宋死后,孙中山、黄兴等人已无法寄望能以和平手段解决此问题,发动了二次 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曾致电香港情报人员企图暗杀孙中山。

1915 年蔡锷从从滇越铁路进入云南时, 遭遇袁世凯所派刺客的暗杀,但成功躲过 一劫。

宋教仁墓地在上海闸北,名曰宋园(今闸北公园内)。建铜像作支坐侧思状,凿石为座。座之正面阳篆刻“渔父”二字,章太炎书。背面则阴刻铭文,于右任撰书:“先 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 。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嗟嗟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呜呼!”墓地近似正方形,四周砌有二十四根圆头方柱,连成石栏。墓寝坐北朝南,为半球形 ,墓前立有墓碑,上书:‘宋教仁先生之墓’,系集孙中山墨迹而成。宋墓顶上有一脚踩青蛇,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宋教仁一生不断为了宪政的理想,而与保守的旧势力作顽强斗争的精神。墓地南隅、正中左右树有石柱两根为出入口,置八级台阶,供拾级而上。墓区正中石柱顶端耸立着宋氏西服坐像,以大理石雕刻而成。墓区广场及通道均系花岗石砌成,周围广植龙柏、广玉兰、香樟和月季等各种花木,整个墓园庄严肃穆。(文革期间宋公墓被毁。多年后重建)。

1916 年 6 月,为纪念宋教仁,人们特地在北京鬯春堂与畅观楼之间建造了一座高约 2 米的宋教仁纪念塔。纪念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只余一座两层的塔基。

后世评价宋教仁,称他为中国宪政之父。

孙中山挽联称宋教仁:“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章太炎在《民国报》、《神州日报》评点孙中山只是“元老之才”,“至于建制内阁, 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

蔡元培在《我之历史》序言说:“(同盟会)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 父先生其最著也。”

吴相湘认为,宋教仁一方面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同时更力言中国绝不能引用共产主义,且明白指出中国如实行共产主义之种种不幸恶果;因而坚决主张国家社会政.

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孙善豪曾经评论宋教仁对国民革命与中国近代的意义,其大略如下:

宋教仁首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目标在于鼓吹湖广新军的觉醒, 民国成立后,宋教仁将同盟会与其他小党合并,成立国民党。当时孙中山主张同盟会仍然为地下革命组织,随时准备继续革命。宋教仁则主张将同盟会公开化,以堂堂政党之阵势、用光明正大之手段,藉选举取得政权。宋教仁路线不仅获得了同盟会多数之支持,并且继续与其他小党合并,终于组成国民党,而在国会大选中取得了多数。这个“国民党”,不同于一九二四年孙中山主导的联俄容共后的中国国民党,实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民主政党。许多后来著名的民主人士如张东荪、沈钧儒、徐傅霖、罗文干、石志泉等,都是当时这个国民党的核心成员。

宋教仁对于内阁制的倡议与实践。袁世凯当上民国总统后,孙中山被选为国民党的理事长,旋赴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 。而主导国内国民党的宋教仁路线,则是在体制内,以内阁制来架空袁世凯。如果当时袁世凯能明察当代潮流,放手让宋教仁组阁,则中国华盛顿或民国“国父”之名,无疑非他莫属。而整个中华民国史,或就将此改写。不幸的是: 宋教仁的内阁制主张,站在袁世凯的立场而言,是强人所难,直接抵触了袁世凯“一人天下”的期待,欲是,被刺,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开启了中国此后一 连串政治、军事的混乱。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